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

2020-12-01 中國科大..

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

    二氧化釩(VO2)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強關聯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最顯著的特徵是在68℃時具有四到五個量級的絕緣-金屬相變性質。VO2的各種光電功能特性均與其相變密切相關,然而其相對過高的相變溫度成為其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問題。通過深入研究其相變微觀機制,探索有效的相變調控方法來降低相變溫度對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氫原子由於其小的原子半徑能夠有效進入VO2晶格實現電子摻雜,達到調控相變的目的。利用傳統高溫貴金屬催化氫的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研究組與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江俊研究組在VO2薄膜中實現了從絕緣-金屬-絕緣的三階段依次相變,並揭示了加氫誘導的電子摻雜填充VO2導帶能級的機理(Phys. Rev. B 96, 2017, 125130)。然而,傳統的氫化摻雜技術依賴於高耗能的溫度和壓力等條件,又需要昂貴的貴金屬催化劑,且氫化後的材料表面沉積的催化金屬還難以去除,這些不利因素成為制約VO2材料氫化相變調控和應用的障礙。

 

最近,他們突破高溫貴金屬催化加氫來調控VO2相變的傳統方法,實現了利用金屬吸附驅動酸溶液的質子摻雜進入VO2材料實現溫和條件下極低成本的材料加氫,發明了堪稱「化腐蝕為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該成果以「Non-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VO2 in acid solution」為題,發表在2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眾所周知,酸溶液很容易腐蝕包括VO2在內的大多數氧化物,因而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酸液不能作為氫源用於氧化物材料的氫化處理。但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將具有合適功函數的金屬顆粒和VO2薄膜接觸後放入酸溶液中,VO2薄膜不僅不會被酸液腐蝕,反而會迅速被氫化同時誘發相變。這種相變過程具有極其快速的擴散效應,因而僅用極小的金屬顆粒(直徑1mm)就可以使直徑兩英寸的VO2外延薄膜抗腐蝕並金屬化,從而達到類似於「點石成金」的「化腐蝕為神奇的點鐵成氫」的效果。

 

理論預測揭示了該現象背後的電子-質子協同摻雜機理。當低功函數的金屬接觸高功函數的VO2時,電子會自發注入到VO2裡,由於靜電誘導效果,酸液中的質子會被拉入VO2,使得VO2金屬化並使得氧空位的形成能大大提高,從而能夠阻止酸液的腐蝕。在已經金屬化的VO2基礎上,如果使用更低功函數的金屬如Al、Zn等,可以繼續注入更多的電子和質子,從而使電子填充到新的價帶頂而形成新的絕緣態,實現從絕緣-金屬-絕緣的三階段依次相變。

 

 

酸溶液中金屬與半導體接觸後的電子-質子協同摻雜策略實現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加氫

 

該電子-質子協同摻雜策略,通過簡單的將酸液、金屬顆粒、VO2接觸實現了「本徵絕緣態-金屬態-新的絕緣態」三態調節, 不僅可發展為一種兼容常規環境的摻雜方式,也能對研究電子協同作用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材料的改性調控一直是物理、化學和材料科學研究的重點,其中摻雜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基於電子-質子協同摻雜原理,研究人員將酸液換成鋰離子溶液,拓展成電子-離子協同摻雜策略,同樣實現了鋰離子摻雜並調控了VO2的相變行為。進一步還發現該策略還可以實現更多氧化物材料例如二氧化鈦(TiO2)的摻雜加氫,驗證了這一「點石成金」摻雜技術的普適性。相對傳統的摻雜技術往往會使用到高溫、高壓、以及貴金屬的催化,本工作所發展的一種能更好兼容常規溫和環境的摻雜方式,且操作簡便成本極為低廉,對開發新型的功能材料與器件和促進基礎理論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鄒崇文副研究員和江俊教授為通訊作者,博士生陳宇糧和訪問學者王趙武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受科技部青年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項目的資助。

 

網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292-y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研究獲進展
    二氧化釩(VO2)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強關聯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最顯著的特徵是在68℃時具有四到五個量級的絕緣-金屬相變性質。VO2的各種光電功能特性均與其相變密切相關,然而其相對過高的相變溫度成為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問題。
  • 最新發現與創新 神奇低成本技術「點鐵成氫」
    科技日報合肥3月1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研究組與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江俊研究組,突破了高溫貴金屬催化加氫來調控二氧化釩相變的傳統方法,實現了利用金屬吸附驅動酸溶液的質子摻雜進入二氧化釩材料實現溫和條件下極低成本的材料加氫,發明了堪稱
  • 我國學者發現神奇「點鐵成氫」技術
    新華社合肥3月6日電(記者徐海濤)我國專家從實驗時的一次「偶然失誤」中找到突破口,利用新方法實現低成本的材料加氫相變,發明了堪稱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這對開發新型功能材料與器件及促進基礎理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我國學者因「偶然失誤」發現「點鐵成氫」技術
    原標題:我國學者因「偶然失誤」發現「點鐵成氫」技術  我國專家從實驗時的一次「偶然失誤」中找到突破口,利用新方法實現低成本的材料加氫相變,發明了堪稱神奇的「點鐵成氫」技術。這對開發新型功能材料與器件及促進基礎理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大在二氧化釩相變智能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針對上述問題,傳統的解決思路一般是通過摻雜和晶粒納米化來降低VO2相變溫度,通過表面織構或者多層膜等手段來改變VO2的光學特性等,但這些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在基於氫原子摻雜驅動二氧化釩多態連續相變的研究基礎上(Nature Comm. 9,2018,818;Phys. Rev.
  • 【前沿】中科大在二氧化釩相變智能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於VO2相變薄膜的溫控智能窗概念提出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實用化的智能窗產品還難以推出,主要原因在於:首先是對太陽光譜中紅外光的調製力還不夠強(一般<15%),使得智能窗的調控效果達不到實際要求;其次是可見光波段的透射率不夠高(一般<60%),滿足不了正常的室內採光需求,而且VO2相變薄膜的可見光透射率與紅外光的調製能力互相制約,此消彼長,難以兼顧;最後就是其相對過高的相變溫度
  • 清華劉鍇團隊: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
    研究系統評述了二氧化釩(VO2)材料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以及近十幾年來二氧化釩材料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16/j.mattod.2018.03.029 二氧化釩是一種強關聯材料,自1959年被發現以來就因獨特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及伴隨的結構相變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 中國科大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實現對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調控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副研究員和樊樂樂博士等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和倒空間成像技術,在研究二氧化釩超薄膜的外延生長和界面應力調控相變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近期的Nano Letters上。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4月20日電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
  • 同步輻射技術在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應力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同步輻射技術在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應力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副研究員和樊樂樂博士等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和倒空間成像技術(Reciprocal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韓布興/錢慶利Chem:均相催化與多相催化耦合用於CO2加氫合成液體燃料
    CO2加氫合成液體燃料(C5+烴)一般涉及多相催化劑上逆水煤氣變換(RWGS)和費託合成(FTS)反應的級聯催化。由於級聯反應的熱力學限制,已報導的多相催化劑通常存在溫度高(300 ℃以上)和選擇性低的問題。
  • 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制正丙醇工業裝置成功投產
    該裝置的成功投產,不僅為單原子催化劑的廣泛工業應用提供了範例,也進一步豐富了單原子催化理論。同時,該多相氫甲醯化技術可以拓展到其它烯烴的氫甲醯化生產醛的過程中。破解困擾80多年的均相催化多相化問題均相烯烴氫甲醯化催化過程中存在諸如催化劑與產物分離困難、貴金屬和配體的流失、大量低品位反應熱沒能得到有效利用、大量使用溶劑等問題。
  • 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制正丙醇工業裝置成功投產
    該裝置的成功投產,不僅為單原子催化劑的廣泛工業應用提供了範例,也進一步豐富了單原子催化理論。同時,該多相氫甲醯化技術可以拓展到其它烯烴的氫甲醯化生產醛的過程中。雖然很多學術文章已報導了利用其研發的多相催化劑能夠實現烯烴氫甲醯化過程,但迄今為止,烯烴氫甲醯化工業生產還都只能採用均相催化過程來實現。 丁雲傑、嚴麗研究團隊多年來致力於氫甲醯化均相催化多相化技術的研究,成功研發了在負載金屬納米晶粒上通過有機配體的修飾來原位生成均相催化活性位點的多相催化技術,但該技術存在貴金屬利用率低的問題。
  • 二氧化釩多相之謎被揭開
    二氧化釩材料在相對低的溫度下作為絕緣體時,呈現出多相競爭的現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二氧化釩以來,這奇異的相行為一直不為人們所掌握。美國科學家23日表示,通過對二氧化釩相變(從金屬到絕緣體)進行系統的研究,他們揭開了困擾學術界數十年的謎團。     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助理亞歷山大·特瑟勒夫與法國科學家合作,他們發現二氧化釩發生的多相競爭現象純粹是由晶格對稱所引起的,並認為在冷卻時二氧化釩晶格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發生「摺疊」,因此人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二氧化釩不同的摺疊形態。
  • 美法合作揭開二氧化釩多相之謎
    本報華盛頓11月24日電 (記者毛黎)二氧化釩材料在相對低的溫度下作為絕緣體時,呈現出多相競爭的現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二氧化釩以來,這奇異的相行為一直不為人們所掌握。美國科學家23日表示,通過對二氧化釩相變(從金屬到絕緣體)進行系統的研究,他們揭開了困擾學術界數十年的謎團。  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助理亞歷山大·特瑟勒夫與法國科學家合作,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納米相材料科學中心,藉助凝聚物理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二氧化釩的相行為。
  • 【2019年第4期】焙燒溫度對CuMgAl催化劑催化糠醇加氫制戊二醇的影響
    糠醇呋喃環中C5—O1鍵加氫開環可得1,2-戊二醇,C2-O1鍵加氫開環可得1,5-戊二醇,反應物原子都得到完全利用,是綠色的化學過程。目前1,2-戊二醇和1,5-戊二醇的生產主要是以糠醇和四氫糠醇為原料,所用催化劑主要為非貴金屬和貴金屬多相催化劑。
  • 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的挑戰與機遇
    另外,2016年10月,《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2020年,加氫站100座,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2030年加氫站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200萬輛;2050年加氫站網絡構建完成,燃料電池車輛1000萬輛,可見目前國家政策也是極力推進氫燃料電池的商業化和大規模使用。
  • 二氧化釩——多種刺激響應相變材料及其應用
    二氧化釩(VO2)是一種強關聯電子體系二元氧化物,由於其內部電子、軌道、晶格和自旋的強相互作用,外界微小刺激引起的局域電子和晶體結構的變化即可誘導VO2發生可逆的金屬-絕緣體相變。伴隨相變,VO2的晶體結構、電阻、紅外光透過率、折射率和磁化率等發生急劇的變化。正是因為VO2近室溫的相變溫度和相變前後物理化學性質的突變,使其在電子、軍事、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 超臨界二氧化碳下Pd/C催化劑催化松香加氫反應的研究
    目前,國內外多採用鈀催化劑在高溫高壓下製得氫化松香,該工藝存在著反應溫度高,反應時間長等缺點,為克服上述缺點,採用新技術代替現有落後技術就成為今後林產化工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在萃取、材料合成、化學反應上都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超臨界CO2流體中進行多相催化氫化,由於H2能與超臨界CO2流體混溶,消除了從氣相到超臨界相的傳質阻力,使反應速度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