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風 發布時間:
作者:知風 發布時間:
芥末堆 知風 9月8日報導
2017年,美之旅砍掉佔營收近50%的旅遊業務,將重心押在國際遊學上。同樣做出壯士斷腕抉擇的還有ata。2018年2月,ata以2億美元交易價出售全資子公司「全美在線」,而全美在線為其貢獻了98%的收入。
今年8月,ata發布公告,稱已與美之旅籤訂最終收購協議,ata收購美之旅100%的股權,收購總價為5000萬元人民幣。
ata總裁黃威告訴芥末堆,「遊學是ata全新、全部的業務,公司將為美之旅注入多種資源,助其成長為國際遊學市場頭部B2B平臺。」
9月7日,美之旅在北京召開了2019冬季遊學產品發布會,發布了8個系列的海外遊學產品。這是美之旅在加入ata之後的首次公開亮相。一家是此前專注於考試測評技術和服務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一家是旅遊基因強大的原新三板掛牌公司,ata與美之旅的聯姻與轉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2018年年初,ata通過官網宣布,董事會已任命黃威為公司新任總裁。黃威將與ata董事長兼執行長馬肖風一起工作,負責公司的業務和運營。
有著近20年國際教育從業經歷的黃威,在2017年6月辭去了立思辰副總裁一職。黃威把自己定義為「創新型」的人,「加入ata 之後有了很多新挑戰,但是它很讓人激動人心。」
彼時的ata正努力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馬肖風曾表示,ata於2008年登陸納斯達克之後,在資本市場上沒有作為。而在2017財年,ata淨虧損970萬元人民幣,由盈轉虧。
在黃威加入的半年多來,ata完成了傳統考試業務的剝離,主要由馬肖風負責。黃威的角色則是思考ata未來的發展方向。
「最終回到了我的老本行,也就是國際教育,包括馬總(馬肖風)在內的ata董事們也非常支持。」黃威說。
2018年3月,ata宣布已與美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投資框架協議。兩家的聯姻,不僅因黃威與美之旅董事長施道兵相識的機緣巧合,也是美之旅謀求新發展的決斷。
美之旅此前的主要業務為旅遊和遊學。財報數據顯示,2014至2016年,美之旅營收雖連續增長,淨利潤卻在持續減少。
「實際上我們是被旅遊拖累的。」施道兵告訴芥末堆。
OTA(在線旅行社)幾年來的迅猛發展,衝擊了傳統的旅遊行業。「現在OTA基本是攜程一統天下了,能對壘的可能只有阿里系。」施道兵說。
衝擊之下,美之旅的旅遊業務不僅不賺錢,還要靠遊學業務補貼。因此,美之旅也嘗試做過一段時間的電商。但無論是OTA還是電商,爭奪市場時打得都是價格戰,小型公司無力抗衡。
「為什麼不把精力放在處於快速發展期,而且還有利潤的遊學市場?」經過考慮,施道兵決定從2017年開始,徹底放棄旅遊,全心全意做B2B國際遊學。
2018年8月,ata發布公告稱與美之旅已籤訂最終收購協議。半個多月來,ata 股價先是經歷了一輪大漲,後又開始下跌。能否通過國際遊學撐起兩家公司的未來,考驗還很多。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直接推動了研學和遊學市場的快速發展。而在新高考改革下,素質教育成了重要的戰略方向,研學遊學也獲得了各方青睞。
據機構預估,到2020年前,研學遊學市場將有千億體量。黃威認為,單獨的遊學市場未來會達到七八百億的規模。
但是這個市場非常分散。從施道兵自身從業經歷來看,「市場份額大的頭部企業,佔比也不超過5%。機構年營收基本在5000萬以下,每年能帶3000人出國的很少。」
細分到國際遊學領域,目前頭部的企業為新東方。新東方國際遊學業務從2005年開始,已開發出近200個海外遊學產品,覆蓋全球40餘國家和地區。新東方採取B2C模式,利用自身在教育行業的積累直接獲取生源。俞敏洪曾在採訪中表示,「目前我們至少99%是To C業務,未來重點仍然放在C端。」
施道兵認為,小機構在國際遊學這個分散市場之中,很容易觸及天花板。結合競爭態勢,美之旅將目標放在了B端國際遊學。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的機構在群裡喊『好不容易終於出發去美國了。』我一看只有6個人,加個領隊。這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賠錢,但是機構不得不走。」
之所以出現以上情況,問題就在於遊學離不開旅遊,從機票酒店預定到具體行程安排,每一步都可能碰壁。如若取消行程,機構又會收到投訴。
機構的利潤,往往全部消耗在了供應鏈當中。施道兵認為,沒有供應鏈支持,光有教育產品很難在市場上有競爭力。
「渠道是遊學的核心資源。」施道兵說,「我們不是賺機構客戶的錢,而是賺我們採購能力等整體供應鏈的錢。」
目前,美之旅在全國開設了13家直營分公司、二十幾個銷售點,覆蓋了除西藏外的全部區域針對B端,美之旅提供了一套多層次的解決方案。
首先,美之旅利用其旅遊從業背景,為機構安排好每一個環節,比如機票、籤證、車輛安排、酒店住宿、就餐、景點安排等。
其次,美之旅通過批量採購,事先預定營地資源。「別人700英鎊談下來的營地,我們花550英鎊就能拿下,再以600英鎊的價格賣出。因為客戶量大,所以一些營地我們敢拿,而小機構不敢。」施道兵解釋道。
最後,深耕旅遊與遊學行業多年的美之旅,擁有眾多大學資源,包括美、英、澳、加、新等多個國家的眾多著名學區和頂尖大學,並與不同學科的200多個教育營和300多家全球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這個領域一定會湧現平臺型企業。施總(施道兵)的目標就是要做平臺型的企業,我們在一起的話,我認為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黃威表示。
ata給予美之旅的支持,主要在資金與人脈兩方面。「ata 作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馬總(馬肖風)、黃總(黃威)在業內積累了豐富的資源。美之旅此前小客戶較多,我們可以通過ata的資源,接觸到更大的客戶,並獲取一些頂層設計。」施道兵告訴芥末堆。
手握遊學渠道資源的美之旅,要想做成國際遊學平臺,第一道坎就是自身砍掉旅遊轉向教育所經歷的陣痛。
遊學作為高價低頻的教育產品,淡旺季區分強烈。一般來說,寒暑假近4個月不愁吃穿,但一年中8個月處於空窗期。
在淡季,美之旅推出了帶薪實習項目、短期志願者項目等平遊學活動;同時利用這段時間,做好遊學產品研發。
「這些產品都是能營利的,但還覆蓋不了支出。」施道兵說。
為此,美之旅正加大力度研發新產品,比如面向B端的教師培訓產品,以及面向大學生的語言遊學項目。
「總的來說,我們需要加大力度,先把規模做起來。」施道兵表示,目前美之旅還處於投入階段,預計會在2019年產生盈利。
第二道坎是人才的迭代。美之旅許多員工雖有豐富的旅遊從業經驗,懂教育的卻不多。轉型國際遊學,必須為產品加入教育的內涵。
「但教育不是喊出來的,你以前什麼樣基因,有的時候是很難改的。」施道兵說。美之旅團隊最多時超過270人,在2017-2018這段時間裡,逐步減少到一百多人。
人才方面,美之旅希望和ata的合作,能夠達到1+1>2的效果,從而更快地推進產品升級和市場整合。
在2019冬季遊學產品發布會上,美之旅發布了八個系列的海外遊學產品,包括全球頂級學府系列、特色主題拓展系列、全真校園插班系列、全球藝術系列、全球體育系列、創新科普系列、語言能力提升系列、背景提升系列。
下一步,美之旅一方面將採取增加學校、營地和海外家庭等舉措,增強採購、議價能力,做好海外基地運營。另一方面,還將在遊學產品中融入海外課堂。
「安全、課程、國際化是家長最看重的。第一,我們會通過做旅行的經驗,排除安全隱患,做好意外情況的應對措施;第二,設立基礎課程、創新課程和提升課程,增加課程體系建設。第三,至少保證中國學生不超過50%,促進國際化交流。」施道兵說。
「我們想成為國際遊學這個細分賽道的頭部B2B企業。」在遊學這片分散的市場之中,美之旅避開了新東方直接To C的模式,其與ata的結合能產生多大的能量還未可知。不過,兩家公司都已選好了航向,能否避開風浪遠航,則要看舵手自身的實力了。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