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中國就有黃金幾百噸,千年後,這些黃金都藏到哪裡去了?

2021-01-09 騰訊網

公元前205年冬,楚漢局勢尚不明朗,雙方僵持在滎陽這座「天下糧倉」前。項羽和劉邦都明白,這場戰爭是決定勝敗的關鍵一戰,戰爭的結果將直接顛覆未來戰局發展。

項羽坐臥難安,他迫切地想要打贏這場戰鬥。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項羽不斷派楚軍堵漢軍的糧道,竭盡所能斷絕劉邦的補給。糧隊被襲擊的消息不斷傳到漢軍大營裡,劉邦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在這寒冬臘月裡,少糧的軍隊將是死路一條,他必須要拿出對策。

十二月的某個夜晚,一隊人馬悄無聲息地從漢軍大營裡開出,借著夜色的掩護來到楚軍陣前。率領這支人馬的是陳平,雖然,此行並不是為了與楚軍打仗,但陳平的表情仍無比嚴肅,因為,他背後的騾馬車裡,裝著數萬斤黃金!

看著詭異的夜色,陳平不由得想起臨行前劉邦與他商討局勢的情景,主公是那麼的絕望和無奈。為了改變局勢,陳平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沒人能抵抗黃金的誘惑,主公可以用黃金來施展離間計,讓項羽麾下的將帥反目。」

劉邦認為此計可行,當即命人將大營裡的全部黃金——四萬斤全部交給陳平,讓他見機行事。陳平車隊上裝載的,就是這足以改變兩軍命運的四萬斤黃金。這些錢將被平分給項羽麾下的將士,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散播關於鍾離昧的謠言。

黃金剛剛送入楚軍營地不久,謠言便像瘟疫一樣在楚軍中傳開了。楚軍紛紛稱:「大王給鍾離昧的賞賜太少,鍾離昧想要霸王與自己分土稱王,可霸王根本沒這個打算。所以,鍾離昧決定轉投漢軍,倒戈一擊,與劉邦一起瓜分楚地。」

謠言恰逢其時地鑽進項羽的耳朵裡,他立即對鍾離昧心懷忌憚。不過,鍾離昧勞苦功高,此時正值用人之際,項羽並沒有對其痛下殺手,只是逐漸疏遠了鍾離昧,讓他遠離楚軍的決策圈。然而,這四萬斤黃金的影響力遠不止此。

到了第二年四月,陳平藉助此前送黃金在楚軍中製造的影響力,成功地聯絡到項羽麾下的使者。陳平準備了一場豐盛的宴席,邀請使者赴宴。使者準時抵達,誰知使者前腳進入營帳,陳平便故作吃驚,說道:「您是項王的使者嗎?我還以為您是範增的使者呢。」

隨後,陳平命人將宴席撤掉,換上粗茶淡飯,招待使者。使者憤憤不平,回到軍中立即向項羽揭發亞父範增通敵。範增是個聰明人,聽說這件事後立馬意識到項王中了離間計。為了明哲保身,範增立即上交辭呈,告老還鄉。饒是如此,範增還是莫名其妙地死在歸鄉的路上。

項王親手砍下左膀右臂,戰局對他愈發不利。沒到兩年,楚軍便全線落敗,項羽於垓下一戰一敗塗地。可以說,這四萬斤黃金奠定了漢統。

似乎是冥冥中的預兆,西漢自建國之初就是一個「多金」的王朝。

史學界普遍認為,西漢的「多金」是其它王朝根本無法媲美的。且不說在劉邦爭奪天下時拿出的四萬斤黃金,西漢在建國後府庫內的黃金儲備量,讓西漢成為史上「最多金王朝」。《魏晉南北朝史》中有這樣的記載,西漢建國後,府庫中的黃金總量約在百萬斤左右。

按照現在的度量衡來計算,當時的「斤」只約等於現在的「半斤」,僅有248克。百萬斤黃金,可粗略算作248噸。這是個怎樣的概念呢?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的黃金儲備量剛剛突破六百噸大關,遠在兩千年前的西漢竟已達到我國本世紀初的四成。

除此之外,在《漢書》中,西漢皇帝隨手打賞出巨量黃金的例子比比皆是,隨隨便便幾千斤上萬斤地賞出去,就像在賞蘿蔔白菜一樣。打個比方來說,劉邦的大兒子劉盈,在劉邦駕崩時為老爹舉辦大喪,葬禮結束後為了犒賞那些挖墓穴、辦葬儀的文武百官,每個將軍賞賜40斤黃金,每個文官賞賜20斤黃金。就算年俸600石以下的芝麻官,也能領到2斤黃金。

所謂「百官」只是個虛數,當時長安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員起碼有幾千個,每人幾十斤黃金的打賞,至少要用掉數萬斤黃金。並且,在漢文帝登基後,又犒賞了扳倒呂雉的眾大臣,周勃等立下大功者賞賜黃金五千斤,陳平、灌嬰等賞賜黃金兩千斤。相比於漢文帝,漢武帝則更大方,公元前124年,漢武帝一次性打賞給大將軍衛青20萬斤黃金,令人瞠目結舌。

可以說,與後世動輒幾百兩幾千兩紋銀的賞賜相比,漢朝皇帝還真是「大手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漢朝的「黃金」絕非是「黃銅」。

首先,西漢時,黃金和銅同時流通,形成金銅並用複本位制。《漢書》中記載:「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漢襲秦制。陳直先生也寫過:「至於黃金問題,漢人稱金為黃金,銅直稱為銅」,「銅與黃金名稱,絕不相混雜」。

其次,黃金和銅幣的重量單位和名稱不同。戰國時,黃金以「溢」或「鎰」為單位。到漢時,改「鎰」為「斤」,而銅錢的單位和名稱與黃金不同,「錢圓函方,輕重以銖」。所以,銅錢的單位以「銖」稱。且黃金和銅錢具有同等的法償資格,可通過一定的比例的互相兌換,所以,是不可能把黃銅當作「金」的。

其實,漢朝的「多金」已經成為史學界的一個共識,而疑問點在於東漢之後的黃金的大量減少,這從海昏侯之墓可以看出來,減少的黃金很可能是作為陪葬品掩埋於地下了。

參考資料:

【《史記》、《漢書》】

相關焦點

  • 從西漢到明清,黃金和白銀的比率是多少?
    戰國文獻中所說的「一金」是指一斤黃金,或者說一斤黃金所代表的價值--一萬元,一直到漢代。按照後來的換算,1萬元只是10掛,價值有限。但以西漢時期的物價水平來說,1萬元可以買到100多石米。換算後,漢代一克黃金折合人民幣40元,相對便宜。東漢時期,黃金價格開始上漲。到了西晉時期,文獻中一金的含義是「一兩金」,價值在六千到一萬元之間。
  • 東北地下埋有黃金?日本專家急到坐不住:必須歸還!
    東北地下埋有黃金?日本專家急到坐不住:必須歸還!在1933年的時候,日本就已經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在整個侵華戰爭的這段時間裡,日本在東北地區的投入可謂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看著自己的罪行快要來報應的時候,不甘心的日本軍隊將許許多多在中國搜刮卻無法帶回日本溝內的寶物埋藏在東北的地下。近日,有傳聞說,在東北地下就發現了當年日本人藏在地下的寶物,不過這件事情沒有震驚東北,倒是下了日本專家一跳,而且他們竟然提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要求。
  • 地球曾遭受黃金「襲擊」,遍地黃金足有4米高,如今藏在哪?
    地球曾遭受黃金「襲擊」,遍地黃金足有4米高,如今藏在哪? 關注小編,帶你領略天下奇聞。黃金對於大家來說一定不陌生,因為它不僅可以佩戴,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曾經在43億年以前,地球上曾遭受過黃金的「襲擊」,而且量多到讓人驚訝!不知道現在又藏在哪裡呢?
  • 為什麼總有人認為秦漢的黃金是黃銅?考古證明那是黃金而不是黃銅
    黃金作為中國古代用於交易流通的特殊貨幣,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最富強的朝代之一就有西漢,在當時西漢是一個多金的朝代,但是據有關史書記載到了東漢這些黃金卻大量減少。當然西漢多金是真的,據《文獻通考》記載:「漢時賜臣下黃金每百斤,二百斤,少亦三十斤,雖燕王劉澤以諸侯賜田生金亦二百斤,梁孝王死,有金四十餘萬斤。」當年,劉邦用四萬斤黃金成功離間了項羽和範增的關係,失去範增之後的項羽一路敗走麥城,劉邦從而一霸天下。
  • 什麼中國古代黃金沒能成為貨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黃金和使用黃金的國家之一,商、西周時期,商品交易中開始使用黃金。春秋時代的《管子》裡就有記載說:「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 貝聿銘他爹貝祖貽把中國銀行的黃金美元弄哪裡去了?
    貝祖貽是民國金牛黨大佬,黃金風潮案的主角,他跑路是本能,他敢留下來共產黨為給上海人民出氣把他斃了怎麼辦?中國銀行巨額黃金、美元到哪裡去了他這個總裁難道不知道?蔣在臺灣也沒有收到這些真金白銀啊。1939年後任中英外匯平衡基金委員會中國代表,1941年任中英美外匯平準基金委員會中國代表和中國銀行總經理。抗戰勝利後,時任行政院長、掌握財政金融大權的宋子文,極為賞識已是中國銀行副總經理的貝祖詒,由他推薦,貝祖詒於1946年出任中央銀行總裁。在一年的任期內,貝祖詒致力於外匯管理,被視為最有才幹的財務官員。
  • 古人為何青睞黃金究竟如何尋找 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
    )在中國各個朝代中,西漢的黃金儲存量最為驚人,學術界認為,西漢是中國真正的「黃金時代」。彭信威在其《中國貨幣史》中統計,僅以各位皇帝在位時所賜出黃金數量便達899530斤。這一數字當然不是西漢所儲存黃金的總數,當代歷史學家王仲犖認為,僅西漢初期,黃金總量便在百萬斤以上。到西漢末,黃金儲量仍不少。《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說法:「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臧府、中尚方處處各有數匱。」
  • 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儘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畢生都沒有可能像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那樣,能夠有機會乘坐宇宙飛船到太空一遊,不過,你身上可能有一件來自太空的物品,那就是黃金。,數千年來,有人為了一塊黃金拋棄了家庭,背離了親人,也有人為了黃金鋌而走險,不吝於殺人越貨。
  • ...穿越千年終相遇-一位90後網際網路男生與他的古代黃金首飾庫的故事
    這些出現在古代詩詞歌賦中的黃金首飾有多華美妍麗、精雕細鏤?笄、簪、釵等女子髮飾有何不同?宋代黃金首飾如何體現宋人美學?金步搖簪數月前在武漢舉辦的「百工居肆」古代藝術品特展,一批精美的中國古代金銀器藏品出現在觀眾面前,其中包括多件難得一見的黃金首飾,從金帽冠、金帶板、金頭面到金束冠、橋頭簪梳簾等,每件首飾都值得細細觀賞品味。
  • 地球黃金儲量人均一噸,每個人的腳下都有黃金礦場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藏在古墓下的法老墓,專家挖出700斤黃金棺材後,被「詛咒」而死
    對歷史稍微有些了解的都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有——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一個——古埃及。古埃及是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國家,人們對古埃及文明都有著濃烈的好奇心,也有很多考古家前往進行考古工作。
  • 硬貨:黃金列車藏寶藏 海底沉船文物值大錢
    他通過律師表示,「他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這些失蹤的卡車」。該男子沒有公開身份。按他說法,他使用透地雷達在莫斯科以西的村莊探測到「金卡車」。卡車共6輛,藏匿於相距不過數公裡的兩處地點,在地表下15到17米處。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8日援引該男子說法稱:「卡車上據信有100噸黃金。」據報導,這些黃金傳言為斯摩稜斯克銀行所有。
  • 當黃金局部出現斑點時,真是黃金生鏽了嗎?專家說這很常見!
    趣味探索訊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佩戴貴金屬黃金的習慣,雖然每天我們都在接觸黃金,但我們對地球上黃金的特性並不了解,我們認為黃金是永世不變的的貴重金屬,不會變質,不會生鏽。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出了不少黃金局部變色的事,但專家都說這是真黃金,這種現象也很常見,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日軍藏寶計劃:地下67米藏黃金,兩米高的金磚一排又一排
    二戰日軍藏寶計劃:地下67米藏黃金,兩米高的金磚一排又一排導語:日本是二戰中的法西斯侵略國,他們在亞洲佔領了眾多國家,欺凌百姓,掠奪財物,施行殖民統治。日本人慘無人道,他們視被佔領國家人民為螻蟻,任意宰殺,因此激起民憤,無數人開始抵抗侵略。終於,日本人在二戰中被打敗了。
  • 從首飾、法器到繪畫顏料 黃金在西藏有多受寵?
    從首飾、法器到繪畫顏料 黃金在西藏有多受寵?  因為宗教信仰,當地人會佩戴裝藏有佛像的嘎烏盒,材質不一,除了銀制、銅製,還有金制。 在西藏古代的喪葬墓群中也發現了黃金製作的面具。
  • 世界儲水量最大淡水湖,湖底藏300多噸黃金,曾是中國的「北海」
    中國的淡水資源一直非常稀缺。因為中國的人口眾多,並且中國境內並沒有非常豐富的淡水資源,所以小時候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和新聞裡會提倡我們節約用水。但是世界上有一個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曾經屬於中國,被稱為中國的「北海」,並且湖底據說藏了300多噸的黃金,你知道是哪裡嗎?
  • 實拍世界黃金之城,家家戶戶地下都有黃金,中國人卻不敢去
    南非最大的城市約翰尼斯堡可以說是世界黃金之都。也是非洲最大的港口城市。約翰尼斯堡位於非洲,但街上隨處可見白人,到處都有殖民時代留下的氣質。約翰尼斯堡原來只有兩個農場,因為後來在地下發現了金礦。因此,大量淘金熱湧入,慢慢發展成一個國家的大城市,可以說,每戶人家地下都藏著金礦,為了防止挖地,當局施加了限制。
  • 地球上有多少黃金?所有文明發展到最後,為什麼都統一認可黃金?
    不管社會文明怎麼發展,一旦到了饑寒交迫的關鍵時刻,黃金同樣也什麼都算不上,只有水和糧食才是大家保命的東西,這一點相信經歷過大災大難的人都深有體會。人類最早識別出黃金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一萬多年前,儘管一開始有的地方用銅錢、貝殼、甚至石頭這些東西當貨幣,但最後世界上的普遍文明都將黃金視為貨幣,這與黃金本身的稀有性、化學性質和理化性質有關,也跟這個觀念的普及和傳承密不可分。與其他金屬相比,黃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周大福的黃金項鍊與中國黃金的有什麼區別?
    周大福的黃金和中國黃金都是比較大的品牌,至於兩者的黃金項鍊會有什麼區別,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了。 首先、從含金量來看,這兩者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
  • 《錢的千年興衰史》:只有黃金才是錢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撲滅後曝光的首張教堂內部照片上,最為醒目的當屬掛在牆壁上的十字架。這個十字架是用黃金製成的,大火毀掉了這座有著670餘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只留下了這個代表著愛與救贖的基督教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