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青睞黃金究竟如何尋找 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7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幾天前曾發布一條消息:自2009年來,中國黃金儲備增加了近六成,截止2015年6月底為1658噸。這一消息再度引發了人們對黃金的關注。在中國古代,人們是如何看待黃金的?黃金消費和儲備又如何?

西漢馬蹄金(西安市魚化寨出土)

古人為什麼將黃金視為好東西?

《周易參同契》記載:「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

先秦時,人們把、銀、銅都稱為「金」,為區別於黃金,分別稱為白金和赤金--黃金、銀、銅被先秦人稱為「金三品」。「金三品」都是貴重金屬,但有上下之分,《漢書·食貨志》稱:「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與銅比起來,黃金的作用並不大,用當代貨幣史學家彭信威的話說,「既不能製造武器,又不能作生產工具」;老百姓說得更直接:黃金「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既如此,古人為什麼會認定黃金是好東西?

一種說法是,可能與太陽崇拜有關。因為黃金擁有比銅和其他金屬更加美麗的光澤,而這種光澤只有太陽能發出來,黃金因此被視為太陽的化身。同樣的,銀子比銅值錢,也因為銀子的光澤如月光般漂亮。

上述分析只是民俗學上的觀點。黃金受寵的原因,其實與古人對黃金的過分迷信有關。尤其秦漢時期,人不是崇拜太陽,而是崇拜黃金,認為黃金萬能。據《鹽鐵論·散不足》,秦漢時有一種說法:「仙人食金飲珠,然後壽與天地相保。」在「不老藥」中,黃金就是重要的配方,與珠玉一樣,常食之可長壽。

這一觀點在中國本土宗教門派道教中最流行。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稱:「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東晉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對黃金的神奇更是讚不絕口,其在《抱樸子·內篇》中稱:「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因為對黃金如此迷信,古代曾出現了一股「藥金」風,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服食金屑,都被作為一種長壽、保健秘法。

實際上就價值論而言,根本上還是物以稀為貴,黃金的產量稀少,所以值錢。對這一點,晉葛洪其實相當明白,他在《抱樸子·內篇·明本》中即稱:「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

古代哪朝黃金儲備最多?

《漢書》記載:王莽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

楚國餅金「陳」(陝西秦都鹹陽遺址出土)

在中國各個朝代中,西漢的黃金儲存量最為驚人,學術界認為,西漢是中國真正的「黃金時代」。有一事可以說明,魏晉以後,黃金計量單位一般用「兩」,現代用「克(g)」,而在秦漢時,多用「斤」。為什麼會這樣?側面說明--秦漢時黃金多。

清代金元寶(安徽屯溪隆阜戴姓墓出土)

西漢到底有多少黃金?彭信威在其《中國貨幣史》中統計,僅以各位皇帝在位時所賜出黃金數量便達899530斤。這一數字當然不是西漢所儲存黃金的總數,當代歷史學家王仲犖認為,僅西漢初期,黃金總量便在百萬斤以上。

到西漢末,黃金儲量仍不少。《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說法:「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臧府、中尚方處處各有數匱。」時一匱為10000斤,僅按60匱來算,儲存黃金多達60萬斤,折合現代150噸,這是公元一世紀時中國國庫的黃金儲量。

除了國庫外,西漢民間尤其王公貴族家裡藏金量也相當驚人。如漢景帝劉啟的同胞弟弟梁孝王劉武家,《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府庫金錢且百巨萬」,可以說富可敵國。劉武死後,「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

怪異的是,西漢這麼多黃金後來卻突然不見記載了。黃金弄哪去了?這成了中國金融史上的一大謎團。有的學者認為,可能通過絲綢之路流到了國外,彭信威即持此觀點。但筆者認為,更多西漢黃金或許仍「藏」於地下。

古人素有窖藏黃金和隨葬金銀的風俗。如梁孝王就把大量的黃金隨葬到其墓中,讓曹操盜掘了出來。據《太平御覽·珍寶部十》引《曹操別傳》稱:「操引兵入峴,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古人為何把黃金做馬蹄形船形?

《漢書》記載:漢武帝劉徹「更黃金為麟褭蹏蹄以協瑞焉」

現代黃金最常見的形狀是長方形,俗稱「金條」,古代流行的形狀則多種多樣。先秦時,人們喜歡把黃金做成餅形和方塊形,前者稱為「餅金」,有圓形和不規則形;後者叫「金版」,每一版上加蓋十幾個到二十幾個印記,故又稱「印子金」,使用時就割下一塊。

到漢代,黃金被鑄成麟趾形和馬蹄形,每枚重約一斤,稱「麟趾金」和「馬蹄金」。這種金子後代仍時有發現,據《夢溪筆談》,北宋就有人挖出過。在現代,1970年代曾在西安西南郊魚化寨北石橋即西漢上林苑範圍內,也曾出土了6枚完整的馬蹄金。

古人怎麼想起將金子鑄成馬蹄形?這是漢武帝劉徹的意思。據《漢書·武帝紀》,太始二年(前元前95年),改鑄黃金形制,劉徹曾獵獲白麟,看見天馬,泰山頂顯現黃金。劉徹認為這是祥瑞之兆,於是下令「更黃金為麟褭蹏蹄以協瑞焉。」因為有這種說法,古人因此將「馬蹄金」視為寶物,認為放在家中可以鎮宅、闢邪。

到南北朝時,現代流行的「金條」雛形,即長方形條狀黃金出現。唐代稱之為「金鋌」或「金笏」,這種金鋌在宋代改稱「金錠」,到元代則成了「金元寶」,即「元代之寶」的意思。

金元寶「仰面似船,伏面似案」,為什麼又把金銀鑄成這種形狀?或許與古人的生財心理有關,船可以帶來財富,水能生財,順水順舟。但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古人出於攜帶方便的考慮。古人攜帶財寶,不像現代人這樣喜歡放在口袋裡,而是纏於腰間,左右各纏一個,所謂「腰纏萬貫」就這麼回事情。

古人為什麼喜歡佩戴金首飾?

《釋名》記載:「金禁也,氣剛毅,能禁制物也」

古人都喜歡用黃金做什麼?其實,古人的黃金消費觀念和行為與現代差不多,主要有器物、飾品、禮金、賞賜、行賄等。

從考古發現來看,用黃金來製作首飾,是黃金消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金質文物中就有金耳環。1976年,在甘肅玉門市清泉鄉境內的火燒溝新石器時代遺址上,曾出過齊頭合縫式的金耳環。在北京地區,也曾發現了早期人類金首飾。1977年,在平谷劉家河村一座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金器,有2 只臂釧,1對耳環、還有笄、金箔各1。這些金飾品的年代相當於公元前14至公元前13世紀,工藝上已相當講究,金臂釧用直徑0.3釐米的金條製成。

至於從秦漢及以後的墓葬中發現的金首飾更是屢見不鮮。如1971年,在江蘇吳縣(今蘇州吳中區)境內發現一座清代墓葬,墓主是曾做過廣州總督的畢源,其妻下葬時頭戴金冠,小妾手上則戴了4隻金鐲。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喜歡用黃金做首飾的原因在早期和後期卻有所不同。在先秦時,人們主要是出於對黃金的崇拜而佩戴;而在秦漢以後,更多是出於對黃金的迷信。東漢劉熙《釋名》稱:「金禁也,氣剛毅,能禁制物也。」大概就是這原因,古人認為黃金是避邪之物,有鎮壓邪怪功能,所以喜歡佩帶。

古人如何找金子?

《酉陽雜俎》記載:「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

明代金錠

古人是如何尋找金子的?黃金礦產主要分為「巖金」和「砂金」兩種,與現代相比,古代的黃金生產更為不易,但古人也有一套尋找黃金的實用技術和竅門。

先秦時,人們就知道根據礦物共生現象尋找金子。《管子·地數篇》稱:「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而且,還發現金礦的分布規律。《山海經·五藏山經》中記載,「皋塗之山,其陽多黃金,眾獸之山,其陽多黃金 、槐江之山區陽多黃金……」

古人認為,在出產黃金的地方,往往會有特殊的光亮出現。《史記·天官書》稱:「金寶之上皆金光,不可不察」。到唐代,人們還通過地表植物來尋找黃金。唐段式成《酉陽雜俎》稱:「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銅錫。」

此外,古人還有種種獨特的「淘金術」。唐劉恂《嶺表錄異》就記載了一種從鵝鴨屎中取金的方法:「廣州浛洭縣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養鵝鴨,常於屎中見麩金片,遂多養,收屎淘之,日得一兩或半兩,因而致富矣。」用鵝鴨幫助淘金的絕招到清代都存在,據清道光四川《仁壽縣誌》,將鵝鴨放養在有金沙的水域,從「鵝鴨腹中得金。」

在中國古代,還曾出現過「點金術」,聲稱此術能讓普通的金屬變成黃金、白銀,故又稱「黃白術」。《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便稱能煉出黃金。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實乃一種騙人的偽術。

 

聲明:「一方鉤沉」欄目文章系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先生供本報專稿,摘轉請務必與作者本人聯繫。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古人所說的「金」,指的究竟是黃金、金屬還是銅?
    閱讀古代文獻時經常會遇到「金」這個詞,但是很多時候它往往不不想當然地理解為「黃金」。如「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中的「金」實際指的是金屬(製成的刀劍)。《左傳》中「愍公二年,晉獻公使太子申生帥師,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提到的「金」是指青銅,「金玦」是一種掛在衣服上的半圓形飾品。
  • 古人「吞金自殺」,黃金明明沒有毒性,為何會死亡,原理是什麼?
    古人」吞金自殺」,黃金明明沒有毒性,為何會死亡,原理是什麼?我們看古裝電視劇卻發現了很多種自殺方式。可以說,除了普通的上吊自殺,還有服毒自殺之外,還有一種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就是吞金自殺。其中在我們所知道的,就有紅樓夢中尤二姐,她就是吞金自殺的。但是據現在科學研究表明。其實黃金根本就是沒有毒性了,那麼吞金自殺,它得原理是什麼?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吧。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說到。說毒性就是我們所說得生金,生金沒有經過煉製可以說具有毒性,但是只要在煉製十幾次,之後就沒有毒性的。這就說明了,其實真正的純正的黃金他是根本沒有毒性的。
  • 古人是怎麼知道黃金貴重的?大難出乎我意料,太有智慧了!
    首先還是因為黃金產量低,物以稀為貴。從世界歷史進程來看,古人開採金礦,都是從採淘砂金開始的。金這種金屬的化學性質穩定,在自然界有砂金這種形式存在,其實就是含金的礦層,在河流的自然篩選下,在特定的地形中形成一些富集,古稱「河金」或「麩金」。確實如此,黃金一開始出現並不是貨幣,但是在世界範圍內,都認可黃金作為貨幣儲備的重要作用,這一切都要得益於黃金的全球產量限制和黃金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
  • 全世界已開採的黃金加起來有多大?
    ;而且因為黃金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抗鏽蝕特性,如果用黃金製作一件東西,那麼你就擁有了一件幾乎不會降解的寶物,對於古人來說,這顯然有非凡的吸引力。黃金的開採量其實並不大,事實上如果把世界上已經開採出的所有黃金放在一起,也僅能組成一個邊長約21米的立方體。
  • K金比黃金便宜嗎?K金與其它金飾都有哪些區別?看珠寶商怎麼說
    小編入行時也曾困惑過,眾所周知,足金即24K金,含金量99.9%以上,如今流行的18K金,含金量僅為75%,光從字面上看,K金就應該比足金便宜嗎?今天珠寶商來為您慢慢細解……回答是不一定。要看具體品牌、款式進行分析。K金除了材質價值外,還被賦予更多藝術價值。兩件同樣重量的首飾,K金有可能比黃金的價格高几倍甚至幾十倍。
  • 科普:黃金根本不是地球上的物質,浩瀚宇宙中有一個「金球」
    黃金是地球上稀有的貴金屬,也是一種幾乎從不貶值的硬通貨,地球上的黃金大約有48億噸,但是真正能開採得到黃金礦則不足一億噸,今天跟大家講一個有違常識的觀點:其實黃金根本就不是地球上的物質,黃金是通過一次極其偶然的機會來到了地球,而且宇宙中還存在著一個有黃金構成的星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地球上有多少黃金?為什麼黃金的地位,在文明中如此重要?
    地球上有多少黃金?為什麼黃金的地位,在文明中如此重要?科學家做過實驗,一盎司的黃金可以拉伸五十裡,黃金的拉伸力是很強的,古人也喜歡將黃金製作成樂器的撥片,作為建築的裝飾。而黃金的顏色也非常的特別,融化時會呈黃綠色,冶煉的時候卻變成了咖啡色。黃金不容易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如果是質地純正的黃金,也不會有明顯的顏色變化。
  • 黃金製品上足金、999金、18k金是啥意思?看完後再買才有譜
    我們購買黃金首飾或其它黃金製品的時候,會發現上面大都標有足金、千足金和萬足金,99金、999金,9999金,以及14K金,18K金、22K金等標識,它們都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差別和講究呢?看完本文就清楚了。
  • 18k金、22k白金、24k黃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有什麼區別?在我們了解24k、22k和18k金之間的區別之前,你必須知道克拉代表什麼。卡拉特基本上是用來測量金子純度的單位。karatage越高,金子就越純淨。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指南來了解24k、22k和18k金之間的區別。  24k黃金是什麼意思?
  • 崑崙山上有神仙在渡劫?科學家不相信,不過有目擊者拍下了照片
    由於古時候的科學技術比較落後,某些奇異的東西古人也無法用科學來解釋,這難免會讓他們採用別的方式進行解釋。事情怪異並不代表人們要恐懼,相反我們要勇於去探索。在崑崙山,曾有這麼一種說法,叫「神仙渡劫」。當這一說法出現時,很多人都對此議論紛紛。崑崙山上有神仙在渡劫?
  • 地球上有多少黃金?所有文明發展到最後,為什麼都統一認可黃金?
    在大家上學的時候,化學課本上都附帶了元素周期表,而我就是那種當時連這個表都記不全的人,但黃金這個東西是特例。相信沒有幾個人不知道黃金的價值,而黃金的本質其實就是單質形式的金,戴過黃金飾品的人應該都感受過它質地特別柔軟,一般人稍微用點力氣就可以改變它的既定形狀,黃金算得上是一種比較稀有、但又不是體量很有限的金屬,也是一些科技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 黃金提取方法有哪些 個人如何提純黃金?
    對於黃金的提純,其實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只能是工廠才能做,如果是個人的話,還是奉勸你不要做了,因為提煉黃金需要比較多的設備,還有一些化學藥品,下面小編帶大家看看黃金提取方法有哪些。銀行黃金投資 金在礦石中的含量極低,為了提取黃金,需要將礦石破碎和磨細並採用選礦方法預先富集或從礦石中使金分離出來
  • 為何古人寧可凍死,也不願挖地洞抵禦寒冷?答案來了!
    現今,還會有凍死的人嗎?不敢說百分百沒有,但絕對是很少很少見了,而在古時,可能是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的。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為何古人在寒冷冬天即便凍死,也不挖地洞生存起來呢?是因為懶嗎?可別說「懶」這個字了!「懶」好像是當今人們的專屬吧(狗頭保命),古人是非常勤快的,為何?沒有過多娛樂方式,每天下下田,幹活也成了樂趣嘛!
  • 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即使貴為帝王,也對黃金愛不釋手,賤為蟻民,也做著黃金的美夢。今天,全世界已經開採出來的黃金大約有16萬噸,佔地球上全部黃金儲量的四分之三。黃金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此聯繫緊密,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就是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 地球上的黃金究竟從何而來?
    ,不過,你身上可能有一件來自太空的物品,那就是黃金。即使貴為帝王,也對黃金愛不釋手,賤為蟻民,也做著黃金的美夢。今天,全世界已經開採出來的黃金大約有16萬噸,佔地球上全部黃金儲量的四分之三。黃金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此聯繫緊密,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就是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 3D硬金和一般黃金有什麼區別?3D硬金是騙局?
    3D硬金也是足金,含金量都是99.9%,與普通足金999純度一致的,有人說硬金是合金,那是錯誤的說法。一、3D硬金和一般黃金有什麼區別呢?1、相同體積首飾重量上3D硬金首飾是用中空的納米電鑄技術,簡單的說就是空心的,同體積大小的3D硬金首飾重量僅為普通足金的30%,佩戴時候感覺更加輕巧舒適,不會像普通黃金那麼笨重。
  • 考古隊發現「墓下有墓」,最珍貴的卻不是黃金,專家至今沒搞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由此秦始皇成了五千年來唯一的「千古一帝」,話雖這麼說,很多朋友仍舊難以理解「原本地處蠻荒的弱小秦國,究竟是怎麼做到一統中原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多種多樣,有說「商鞅變法」的,又說秦人尚武的,甚至有說「秦始皇得到外星科技」的;除這些外,廣為流傳的還有「秦佔周龍脈」之說,也就是八百裡秦川的形成原因。
  • 黃金首飾有18K,5G黃金,3D硬金,到底買哪一種更好?
    說起黃金首飾,沒有哪個人不愛,而黃金首飾種類繁多,常見就有18K,5G黃金,3D硬金等,那麼到底選擇哪一種好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3D硬金第一種:3D硬金,3D硬金指的是通過電鑄工藝製作出來黃金首飾,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形狀複雜、精細、硬度高、抗磨性強的中空足金等
  • K金一定比黃金便宜嗎?K金與其它金飾相比有哪些區別,值得買嗎
    K金與黃金的區別:一般概念上來說把純黃金分成24份,理論上純黃金是24K,那麼低於24K的黃金都不能稱為黃金,只能叫做K金,比如22K金、18K金、14K金等。如果單純從含金量上面對比價值,那麼肯定是K金比黃金便宜。K金一定比黃金便宜嗎?
  • 千足金和黃金有什麼區別
    在這個潮流時尚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佩戴黃金飾品,根據飾品中黃金含量的多少,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例如:純金、k金、鍍金、鎏金、包金等等。其中的純金通常分為足金、千足金。通常說的黃金主要指足金。金太福為您講解千足金和黃金的區別。  千足金和黃金的區別首先體現在標識上。市場上的黃金飾品大多配有質量檢驗機構的檢驗標識,明確標註了貴金屬材質和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