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發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從最初的夢想,到後來的質疑,再到今天的認同與大力發展, AI技術已經走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拍攝並製作的五集科技紀錄片《AI夢想曲》日前正在熱播,該片分別聚焦醫療、體育、工業、教育等五個不同行業及領域,跟蹤記錄了科創一線的開發者與使用者們的故事。其中由聯奕科技研發的智慧教學系統「奕課堂」應用於華南理工大學的個性化教學的場景,入選該部紀錄片。第四集《智教序章》,正是講述了聯奕科技首席信息官舒暢積極探索AI技術助力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的心路歷程。

在舒暢看來,「智慧教學」的關鍵在於因材施教和「學科知識庫」,他希望未來的AI助教可以基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他的團隊創建的龐大且完備的「學科知識庫」,精準地識別每一個學生的強項弱項,給出個性化匹配的學習路徑。「就像魔獸世界中每一個英雄法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路徑,我希望有一天AI教育也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舒暢說。


「奕課堂+AI助教」在華南理工大學的個性化教學嘗試
自2018年10月《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發布以來,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成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國高校大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激發求知慾望,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國家發改委專項經費的支持下,華南理工大學於2019年攜手聯奕科技共同建設智慧學習空間,在智慧教室加入了一些新元素。除了根據不同的課堂形態和教學需求從功能上設計多種教室類型,配備智能教學設施以實現教學互動、教學活動自動錄製以外,奕課堂智慧教學系統則成為華南理工大學智慧教室的最強大腦與靈魂。


「奕課堂」,是聯奕科技於2018年10月10日在第三屆智慧校園廣州論壇上首次發布的用於解決高校現代教學過程中缺乏互動以及無法進行過程數據採集的問題,同時圍繞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教學環節構建的全過程教學環境空間的方案。通過改變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學空間、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有效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強化師生交互。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行為都在無感知的情況下被記錄下來,而基於這些數據,奕課堂能指導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精準改善,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調整不同的教學方式或教學重點,實現了「因材施教」中的「因材「目的。
而「因材」之後的目的是「施教」,在發現了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偏好之後,如何幫助教師儘可能的通過個性化引導、遊戲化任務來教授知識呢?這才是我們希望通過"AI助教"來扮演任課教師的「哆啦A夢」的目的,也是聯奕科技智慧教學2.0的目標。
「AI助教」,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通過採集並深度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數據,識別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興趣偏好,並根據預先建立的各個學科專業知識庫,動態關聯及智能推薦相關知識點內容,輔助教師進行課前指導及課後複習,同時藉助遊戲化學習理念,根據學科知識地圖設計學習任務進行引導學習。

AI助教由於需要結合各個專業知識庫,而目前華宇集團的學科知識庫,能夠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的主要還是覆蓋在法學相關專業。因此,我們在華南理工大學挑選部分法學專業的學科開啟了AI助教試點,已取得了階段性試驗成果。
這一次的實踐,華宇集團旗下教育信息化版塊聯奕科技,聯合法律科技版塊元典,通過對高校法學教育的實地調研和分析,結合自身在教育行業多年深耕以及華宇法律科技的積累,著力打造了以法律知識圖譜為核心,以智能檢索和推薦為特色的面向法學院教學及研究場景的智能知識服務平臺。系統可對數千萬份公開裁判文書和相關法律知識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並與「法學教學知識點」和「典型案例問題評析」相結合,一方面幫助老師在備課過程中快速查找和關聯案例等相關的知識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基於法學學生的專業方向、興趣和學習需求,主動推送相關的知識進行參考和閱讀。
奕課堂與AI助教的有機融合,形成了更智能化的教學系統,相當於奕課堂2.0升級版,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更加有的放矢,朝實現真正的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的終極目標又邁進一大步。
推出市場一年多來,除了在華南理工大學得到了有效嘗試,奕課堂目前還在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暨南大學、蘭州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50餘所高校上線使用,其中不乏全國雙一流、985、211院校。而AI助教也即將在全國高校的法學專業逐步推廣,也更加堅定了聯奕科技運用AI技術推進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