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國際合作項目中期進展研討會召開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中意國際合作項目中期進展研討會召開

2015-11-30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11月17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與義大利研究理事會國際合作項目「多星組網植被理化參數高頻度解析與作物長勢和乾旱遙感監測」中期進展研討會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召開。 

  合作項目意方負責人是義大利國家研究理事會環境分析方法研究所(CNR IMAA)博士Stefano Pignatti,中方負責人是遙感地球所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黃文江。 

  針對項目前期進展,雙方科研人員分別就項目實施以來的進展情況、階段性研究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匯報和研討,並重點討論了聯合星地同步科學實驗的衛星和地面數據獲取情況、作物和土壤相關參數反演方法和模型、合作論文撰寫和發表情況等。基於2014年和2015年的中意聯合科學實驗,雙方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圓滿完成了項目階段性計劃,並在IGARSS 2015、IEEE JSTARS等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5篇,合作雙方交流12人次。雙方科研人員就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認真部署,重點就2016年聯合科學實驗計劃、衛星和地面數據獲取、人員交流等進行了任務分工,確保項目後續階段的工作順利開展。 

  該合作項目於2014年啟動,針對當前我國作物長勢信息的快速、大面積、精準獲取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農業乾旱監測中的突出問題,基於中國、歐盟和美國等發射的光學和微波衛星,通過中意雙方科學家開展互訪交流並於2014年和2015年分別開展了聯合科學實驗,建立了不同光譜解析度和時間重訪周期的多星組網作物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土壤水分等理化參數遙感反演模型,實現了作物長勢和乾旱的大面積遙感精準監測。 

  訪問期間,Stefano Pignatti參觀了遙感地球所一樓展示大廳、國際組織和衛星地面運控大廳等。 

  11月17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與義大利研究理事會國際合作項目「多星組網植被理化參數高頻度解析與作物長勢和乾旱遙感監測」中期進展研討會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召開。 
  合作項目意方負責人是義大利國家研究理事會環境分析方法研究所(CNR IMAA)博士Stefano Pignatti,中方負責人是遙感地球所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黃文江。 
  針對項目前期進展,雙方科研人員分別就項目實施以來的進展情況、階段性研究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匯報和研討,並重點討論了聯合星地同步科學實驗的衛星和地面數據獲取情況、作物和土壤相關參數反演方法和模型、合作論文撰寫和發表情況等。基於2014年和2015年的中意聯合科學實驗,雙方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圓滿完成了項目階段性計劃,並在IGARSS 2015、IEEE JSTARS等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5篇,合作雙方交流12人次。雙方科研人員就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認真部署,重點就2016年聯合科學實驗計劃、衛星和地面數據獲取、人員交流等進行了任務分工,確保項目後續階段的工作順利開展。 
  該合作項目於2014年啟動,針對當前我國作物長勢信息的快速、大面積、精準獲取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農業乾旱監測中的突出問題,基於中國、歐盟和美國等發射的光學和微波衛星,通過中意雙方科學家開展互訪交流並於2014年和2015年分別開展了聯合科學實驗,建立了不同光譜解析度和時間重訪周期的多星組網作物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土壤水分等理化參數遙感反演模型,實現了作物長勢和乾旱的大面積遙感精準監測。 
  訪問期間,Stefano Pignatti參觀了遙感地球所一樓展示大廳、國際組織和衛星地面運控大廳等。 

列印 責任編輯:麻曉東

相關焦點

  • 「世界黑土保護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資環局和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所發起,院資環局、國際合作局、院黑土區農業生態重點實驗室資助,「世界黑土聯合會」和「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學會」組織的「世界黑土保護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Mollisols Conservation)於8月8日在哈爾濱召開。
  • 國際直線對撞機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0年國際直線對撞機國際研討會(LCWS10&ILC10)於3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協辦。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的資助了這次會議。
  • 第九屆光學期刊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原標題:第九屆光學期刊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8月8-11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雷射》雜誌社主辦,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光電子前沿》)編輯部和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光學與光電技術》編輯部聯合承辦的第九屆光學期刊發展與合作研討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
  •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發展混沌分形科學 賦能信息安全產業研討會現場10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張衛國說,作為上世紀人類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混沌、分形理論研究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並廣泛應用於信息科學中,為複雜系統、密碼學、信號處理、多媒體、通信系統、生物學及經濟系統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與方法。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逐漸發展成為信息科學領域一年一度的國際學術盛會。本屆會議緊扣信息安全發展趨勢,助力信息安全產業發展。
  • 2009年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國際研討會召開
    6月25日至26日,2009年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國際研討會(SNBM2009)在中國科大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大施蘊渝院士和美國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教授秦軍共同主持。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究的國際權威、美國科學院院士、NIH研究員Ad Bax博士作特邀報告。
  •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0月2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東亞氮循環及其環境效應國際研討會召開
    10月19日至22日,東亞氮循環及其環境效應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南京土壤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致開幕詞,研究所所長沈仁芳致歡迎辭。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科研院所和土壤相關企業代表180多人參加了會議。
  • 2016年國際圖論研討會在青海師範大學成功召開
    10月29日至11月2日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院系列活動——2016年國際圖論研討會於在青海師範大學舉行。青海師範大學副校長趙海興代表學校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與會專家報告了各自在結構圖論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與會學者們圍繞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Miklós Simonovits等6位國際專家與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開展交流等活動。
  • 2013國際植物次生代謝與代謝工程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發起並主辦的2013國際植物次生代謝與代謝工程研討會於7月5日至7日在武漢召開。植物的次生物質在維護植物自身的生存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抗逆,抗病等,而這些次生代謝物質大多數是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抗癌、抗氧化、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等作用的有效成分,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
  • 「抗病蟲關鍵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項目中期進展交流會在滬召開
    4月25日-28日,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重要性狀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子課題「抗病蟲關鍵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項目中期進展交流會在上海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在研討、總結過去一年的研究進展與成果的基礎上,對「抗病蟲關鍵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子課題將來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同時研討「十二五」的項目組織申報工作。
  •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召開深化雙邊交流合作
    圖為2017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2日訊(記者 劉瀟瀟) 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科信中心」)和紐西蘭食品安全學院聯合主辦的「2017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在奧克蘭成功召開。這是繼2015年11月21日,中新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進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之後,兩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最高規格交流會議。
  • 中意「牽手」高能物理研究 六大合作項目值得期待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已與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新籤署合作協議,鼓勵發展雙方在理論物理、實驗物理、核物理、亞核物理
  • 「蛋白質結構高效測定與高效製備技術」項目中期總結會召開
    會議現場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蛋白質結構高效測定與高效製備技術」項目中期總結會議於8月7日在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召開。總結會上,項目首席科學家劉買利研究員首先向專家組簡要介紹了項目組的研究目標、總體方案和主要骨幹。四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向專家組匯報了項目啟動以來的研究進展,以及下一階段的研究設想和調整方案。 專家組在聽取項目進展報告之後進行了討論,認為該項目圍繞蛋白質結構高效測定與高效製備的相關技術和方法開展研究,特色明顯。項目整體進展順利,狀態良好,並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
  • 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及研討會舉辦
    6月22至28日,2004北京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和中國--歐盟金屬蛋白同步輻射研究進展研討會在高能所成功舉辦。    來自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全國大專院校的近百位學員參加了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講習班邀請9位國外著名專家講授了同步輻射各領域最新進展,為學員帶來譜學和能帶計算等最新軟體以及使用訓練方法。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黃興濤院長致開幕詞,介紹了基地項目設立過程和研究進展,希望與會學者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即將完成、清史研究進入「後清史」時代的大背景下,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歷程做出回顧和反思,也對基地項目多提出寶貴建議。
  • 首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召開
    中國山東網煙臺6月7日訊 (通訊員 鄭義) 昨日下午,第一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臺開幕。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烏克蘭教育科學部副部長馬克西姆·斯特裡哈,省政協副主席劉均剛在開幕式上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主持開幕式,副市長王曉軍出席。
  • 研究所組織召開地球空間網格項目專題研討會
    研究所組織召開地球空間網格項目專題研討會 2020-04-10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交通大學獲批加入國際能源署「仿星器-螺旋器」技術合作項目(IEA SH-TCP)
    據了解,科技部國際合作司2020年11月24日去函,批准西南交通大學作為中國締約方加入國際能源署仿星器技術合作項目。要求西南交通大學牽頭國內同行參與仿星器技術合作項目的各項活動,遵循「自我為主、為我所用、逐步推進、互利共贏」的原則,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建立國內溝通機制和共享平臺,及時向科技部匯報重大情況,並與科技部-國際能源署合作聯絡辦公室保持溝通。
  • 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召開
    7月24日,由東北林業大學主辦,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順利召開。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12個國家與地區、65家國內外單位的300餘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 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 通訊員楊富斌)1月9日,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榮譽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全人教育辦公室共同主辦,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