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炸彈專家28天發明超級炸彈,美軍用防空洞內平民做試驗,致上...

2021-01-08 騰訊網

1991年2月13日凌晨4時30分,兩架美軍F-117隱身戰機直奔阿里米亞防空洞而去。十幾分鐘後,其所攜帶的兩枚「掩體粉碎機」被投了下去,整個阿里米亞防空洞頓時如同煉獄,除一小部分人留下了完整的屍體外,大部分人都被直接氣化了,這是美軍針對平民的戰爭罪行,同時也讓人看到了現代武器恐怖的威力。

阿里米亞防空洞位於巴格達,是戰前薩達姆耗資千萬美元,請瑞典等國的設計師設計建造。防空洞可容納上千人,洞內各種設施齊全,而在當時,這個防空洞裡就躲藏了千餘人,不少都是婦孺和兒童。

當F-117到達目標上空時,投下了一枚重達2270公斤的「掩體粉碎機」炸彈,炸彈輕鬆地穿過了厚達6米的防空洞頂進入洞內,爆炸產生的巨大的氣浪、衝擊波和碎片在洞內來回肆虐,反覆蹂躪著洞內人的軀體。幾分鐘後,第二枚「掩體粉絲機」炸彈又從先前炸彈的彈洞裡準確地飛了進來……。

後人在被炸開的大洞前參觀

爆炸產生的溫度高達4500度,將附近的人瞬間氣化,他們的身形被烙印在牆上,形象一個個黑色的影子。大火又激發了自動滅火裝置,噴淋出的高壓水霧和高溫混合,將僥倖沒被炸死人的活活燙死,原來用來躲避空襲的防空洞,變成了一座活生生的人間煉獄。

這次的空襲,阿里米亞防空洞裡上千人,只有14人倖存,找到的屍體只有324具,其中130具是兒童,其餘人的都被氣化後烙印在牆上,那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黑影,就是他們死前掙扎的模樣。這一針對平民的暴行,立即引來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但美國僅僅用一句「以為是軍事目標」就敷衍了過去。

氣化在地上的人形至今仍清晰可見

而造成這次慘劇的「掩體粉碎機」也被人們牢牢記住,其恐怖的威力讓人們在事後仍心有餘悸。「掩體粉碎機」其實是「早產兒」,它在這次行動之時,甚至沒有正式命名,「掩體粉碎機」只是它的外號。有人認為,美軍的這次行動,根本就不是什麼誤炸,很可能就是一次針對武器性能的試驗。

海灣戰爭初期,美軍對巴格達以北堅固的伊軍事目標進行了反覆轟炸,但收效甚微。直到開戰後一周,美國才提出研製鑽地彈的設想,於是各科研單位和軍工企業緊急動員,開始研製一種全新的特殊炸彈。在研發團隊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軍炸彈專家威莫茨。

威莫茨和他研製的掩體粉碎機

威莫茨畢業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1962年就進入美軍,後成為波音公司「幻影實驗室」首席工程師。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炸彈狂人,越戰中讓人聞之色變的T12真空炸彈就出自他的手。而現在,他在接手鑽地彈的任務後,僅用了28天,就拼湊出一款威力驚人的炸彈。

儘管由於時間緊迫,炸彈還略顯粗糙,但威莫茨對它的威力卻充滿信心。他對自己的兒子說:「戰爭就是要用牛刀殺雞,炸彈的威力當然是越大越好。」這款炸彈能穿透6米深的堅固混凝土,或30米深的土層。當炸彈問世後,軍方沒有急著命名,而是要先試試它的效果。

美軍最近鑽地彈已接近14噸

很快,美軍就用阿米裡亞防空洞驗證了它的威力。整個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一共生產了30枚「掩體粉碎機」,戰後,美軍又一直對它進行升級改進,直到1995年才正式定型,命名為GBU-28寶石路雷射制導炸彈。

當年投向阿里米亞防空洞的「掩體粉碎機」總重2.27噸,而如今最大的「掩體粉碎機」總重已達到13.6噸,僅戰鬥部裝藥就達到2.37噸,鑽地距離更是翻了一倍,達到60.39米。不知美國這個戰爭販子下一次又會將炸彈扔向哪裡?

相關焦點

  • 電磁脈衝炸彈:第二原子彈!
    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拉夫·黑德上將就曾說,這種電磁脈衝炸彈是「革命性的作戰武器」「決不能讓美軍錯過了這種武器」,這足可見電磁脈衝炸彈在信息化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電磁脈衝炸彈破壞力巨大   電磁脈衝炸彈這種「大殺器」的原理可以溯源到普通物理現象,它的發現也是來自一次試驗的意外現象。
  • 兩枚鑽地炸彈竄入防空洞,空氣被加熱到4500度,上千平民無一活命
    「鑽地炸彈」屠殺上千平民,美軍:不好意思炸錯了事情發生在海灣戰爭期間的1991年2月13日。當時,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的北約聯軍,開始頻繁出動轟炸機,對伊拉克境內的可疑目標實施定點清除。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上空,兩架美軍F-117A轟炸機悄然來襲,將一枚重達2.2噸的GBU-28鑽地炸彈從高空投下,直接砸入了一座地下掩體中。
  • 二戰期間英國的超級炸彈,利用地震波攻擊,是原子彈出現前的霸主
    1911年11月1日,一名義大利中尉駕駛一架飛機,用手動方式向土耳其軍隊陣地投下了4顆重2.2公斤的榴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航空炸彈,超級炸彈的故事,從這裡開始了。在隨後到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專用轟炸機出現了,於是航空炸彈也變得越來越大,重量從幾公斤迅速增加到一二百公斤。
  • 美軍首次在實戰中投放「炸彈之母」 炸死36名極端分子
    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當天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此次空襲針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阿富汗的隧道,主要目的是封鎖「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阿富汗的行動空間。當地時間4月13日,美國國防部稱,美軍當天向阿富汗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投放了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大型空爆炸彈。這是美軍首次在戰鬥中使用這種炸彈。
  • 美國炸彈之母威力僅次於原子彈,相當於200枚中國魚七魚雷
    這裡要澄清幾個誤區,炸彈之母並非很多媒體說的燃料空氣炸彈,它裝填的是一種特種炸藥,甚至中國都有,用在魚雷戰鬥部上。炸彈之母也不是什麼鑽地炸彈,美國的巨型鑽地炸彈是另一種GBU-57巨型炸彈。4月13日美軍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投下「炸彈之母」GBU-43巨型炸彈,這是美軍首次使用這種威力最強的非核武炸彈。
  • 鑽地彈的剋星,我國研發超級材料,硬度可抵抗美軍炸彈之祖
    戰爭中有進攻的一方,就會有防守的一方,進攻主要是威力巨大的武器,而防守就有防空飛彈和防空堡壘。古代的技術條件有限,防禦設施一般就是泥土做的土壘,到了現代,科技水平上升,材料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混凝土就是目前最主要的材料,它具有耐腐蝕和高強度的優點,也是目前土木建築和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原材料,甚至連國防建設中它的作用也非常大。二戰時期,各國使用混凝土建造碉堡,他們的防禦能力非常強,憑藉當時的火力根本不能摧毀這些建築。
  • 路邊炸彈死裡逃生 詳解美軍10大保命招(圖)
    被派上前線的「水牛」防彈車(資料照片)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伊拉克戰爭後,美軍因路邊炸彈而傷亡的人數不斷增加,路邊炸彈已成為美軍在伊拉克的頭號「殺手」。為了對付路邊炸彈的威脅,美軍的招數可謂層出不窮。第一招:電子幹擾器美軍已開始使用一種高技術的電子幹擾器對付路邊炸彈,並取得一定的效果。雖然駐伊美軍開始使用電子幹擾器,但並非所有美軍車輛都有必要配備這種幹擾器。電子幹擾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電子幹擾,阻止或者延緩引爆器啟動。
  • 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武器|上帝之杖|沙皇炸彈|蘇聯_軍事|炸彈
    1、蘇聯沙皇炸彈AN602,別稱「沙皇炸彈」、「大伊萬」,是冷戰期間蘇聯所製造的氫彈,總共製造兩枚,其中一枚於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島試爆,另一枚作為研究與備用。它是人類至今所引爆過所有種類的炸彈中,體積、重量和威力上均為最強大的炸彈。
  • 美國解密細菌戰:731部隊產2470枚細菌炸彈
    《阿爾沃·湯姆森報告》是1946年由當時美國迪特裡克基地的中校阿爾沃·湯姆森對731部隊首任部隊長石井四郎和次任部隊長北野政次進行審訊之後,形成的總結性報告。該報告記述了731部隊總部的體制、配置、任務、職責以及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的有關信息。據新華社哈爾濱7月7日電 (記者王建)記者從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戰檔案調查研究」課題組完整編譯出關於侵華日軍細菌武器的《阿爾沃·湯姆森報告》。
  • 我國新碳纖維炸彈亮相,實戰意義非常巨大
    石墨炸彈的唯一用途便是破壞敵方軍事基地、電力樞紐、大城市的電力供應,一顆石墨炸彈造成的電力中斷破壞可能要持續好幾天才能修復,這對於戰爭條件下是有著難以想像的巨大效果的。我們中國剛剛公開亮相的一款全新的碳纖維炸彈,實戰意義堪稱非常巨大,較之美國人的石墨炸彈也毫不遜色。
  • "鬼怪"亡命記 ——越戰中美軍最大規模的戰場搜救行動
    20毫米、37毫米乃至57毫米口徑的高炮,用彈道編織出一張巨大的火網包圍了「珊迪」小隊的4架攻擊機,迫使美國飛行員爬高脫離。逃離北越防空部隊的火網後,喬治上尉立刻向該區域的前進指揮部「國王-1」——一架在戰區的高空中巡航、經過特殊改裝的HC-130前進空中指揮機——發電求救:「國王-1,你手頭上所有的支援力量都給我們拉過來!」
  • 「追緝:炸彈客」影評
    雖然死傷人數並非觸目驚心,但是「校航炸彈案」卻成為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耗資最巨、投入警察力量最多案子。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菸酒及槍枝管理局、美國郵政檢查署三家機構組成百人專案小組,運用一切高科技手段展開調查,包括∶分析炸彈碎片的物理成分以確定零部件來源;檢測郵包殘留的DNA、指紋等生物線索以確定嫌疑人身份;邀請請犯罪心理學專家進行人物側寫以縮小嫌疑人範圍等。
  • 美機到東京扔下炸彈,空襲警報隨即響起,日本人為何無動於衷?
    彈倉慢慢地打開,一枚枚重磅炸彈伴隨著呼呼的風聲垂直落下,有一些炸彈的尾部還繫著勳章,做著自由落體運動,快速地落到一個個既定的目標上,被擊中的目標頓時火光沖天,變為廢墟。30秒後,這次經典的轟炸就結束了,飛機帶著長長的煙幕遠離了這個地區,留下的只是滿目瘡痍的場景。
  • 中國版炸彈之母有多厲害?轟-6K只能攜帶一枚,威力僅次於核武器
    繼美俄之後,中國也測試了自己的「超級炸彈」。這種超級炸彈被稱為中國版「炸彈之母」。《地表最強》的宣傳片中,各式新式武器齊出亮相,節奏明快、場面頗具震撼效果,在視頻中,轟-6K轟炸機投擲試驗了一枚中國版「炸彈之母」,產生「巨大的火球和蘑菇雲」。
  • 二戰炸彈之母—高腳杯和大滿貫,曾炸毀德國大壩和俾斯麥號姊妹艦
    沃利斯應英國軍方要求,發明了空前絕後的巨型炸彈——「地震炸彈」,並成為是有史以來投入使用的最大噸位的炸彈。本文將帶您走進地震炸彈的傳奇歲月。沃利斯曾擔任飛機總設計師,還發明了著名的彈跳炸彈(專用於攻擊魯爾水壩)。這一次,他接受了任務。
  • 美國炸彈狂徒:55枚炸彈讓紐約陷入恐慌,被抓後為何不能定罪?
    有不少公知將美國視為天堂,但是美國其實是一個看似光明其實充滿黑暗的地方,而且美國的黑暗經常會引發社會矛盾,導致人民的不滿甚至報復。發生於美國40-50年代的紐約炸彈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一發現嚇壞了這名清潔工,他立刻報了警,紐約警局立即派出了警員和排爆專家趕赴現場。萬幸的是,炸彈並沒有引爆,而且蹊蹺的是這枚炸彈既不是定時的也不是遙控的,似乎兇手並沒有打算引爆它。警局的排爆專家小心翼翼的拆除了這枚炸彈,並帶回警局,對炸彈結構和炸藥成分進行檢測。
  • 美軍拍拍屁股走人,給日本留下的是炸彈和有毒廢棄物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駐日美軍就成為了日本實際意義上的"太上皇"(首任太上皇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戰爭結束之初美軍還並沒有將日本人視作盟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美國愈發有求於日本(主要是美國希望把日本當成在亞洲地區對抗蘇聯的戰略橋頭堡),於是更多地開始在正式外交文件中用
  • 俄羅斯派出攜帶大量炸彈的戰機,對親美部隊的巢穴,進行猛烈轟炸
    俄羅斯和敘利亞的軍隊,控制著敘利亞當前的局勢,控制著敘利亞90%的領土,但敘利亞離真正的和平還有一段路要走,最重要的障礙是美國軍隊,和土耳其等西方國家的非法佔領。"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的庫德地區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控制區,即所謂的安全走廊。
  •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飛彈還精準
    1944年,日本行將彈盡糧絕之際,改造零式戰鬥機,掛炸彈直接衝向美國軍艦,以「一人一機換一艦」的代價,攻擊強大的美國艦隊。這一自殺式特攻部隊,以13世紀中國元軍徵日時遭遇的颱風為典故,命名為「神風特攻隊」,意思希望神風再次天助,幫助保護日本本土。
  • 學電影裡那樣去拆一顆真炸彈,會發生什麼?
    諾貝爾一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就是利用硅藻土吸收硝酸甘油的方法製造出了較安全的硅藻土炸藥。硅藻土炸藥可以扛得住撞擊甚至是火燒,卻需要極高的起爆能量才能爆炸,於是諾貝爾又發明了用雷酸汞(Hg(ONC)2)製成的雷管以引爆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