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英國的超級炸彈,利用地震波攻擊,是原子彈出現前的霸主

2020-12-04 今晚聽歷史

1911年11月1日,一名義大利中尉駕駛一架飛機,用手動方式向土耳其軍隊陣地投下了4顆重2.2公斤的榴彈。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航空炸彈,超級炸彈的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在隨後到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專用轟炸機出現了,於是航空炸彈也變得越來越大,重量從幾公斤迅速增加到一二百公斤。

但整個一戰時期,仍然是航空炸彈的嬰兒期,爆發式成長出現在二戰中。

在兩次大戰之間有個插曲:美國人對巨型航空炸彈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在1921年10月7日,由美國陸軍航空隊投下了一枚重達4000英鎊,大約一噸重的炸彈,成為了當時的世界之最。

據參加實驗的人回憶:"炸彈留下的彈坑大得令人吃驚,直徑有20米,深度有6米,這是爆炸威力的最直觀的證據,我們稱他為"巨人的爪痕"。

其實當時的美國奉行的是"和平主義",軍隊規模也沒法跟同時期的歐洲強國相比。不過他們的軍事科研卻保持了對先進武器的敏感:之所以試驗如此大威力的武器,是想驗證"飛機攻擊巨型軍艦"的可行性。

這次試驗之後,美國軍事高層對"飛機攻擊軍艦的是否可行"不再有爭論。

航空母艦將會替代戰列艦,從那時成為共識。

另一個對重型航彈情有獨鐘的是英國。只不過,英國人的動力來自於身邊發生的戰爭。他們不斷作出各種嘗試,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英國人最著名的大炸彈作品,是1943年試驗成功的"大滿貫"炸彈。

這是一種重22,000英鎊的重型穿甲航空炸彈。研發背景是,當時航空炸彈命中率普遍不高,為了確保摧毀堅固的目標,英國人把注意力放到了增加炸彈的威力上,由此誕生了這種恐怖的炸彈。

"大滿貫"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是用衝擊波來毀傷目標,而是通過"高空投放-慣性鑽地-大威力引爆"這個模式,釋放地震波,利用爆炸形成的強大地震效應來摧毀目標,因此皇家空軍飛行員把它叫做"地震航彈"

1945年3月15日,就在"大滿貫"試驗成功後的第二天,迫不及待的617中隊就攜帶它來到了德國的比勒菲爾特高架橋上空。

通常的轟炸任務,要求飛行員在飛臨目標上空後降低高度,來保證投彈準確率。但這次,他們把飛機拉高到了5千米高空,在最新投彈瞄準器的加持下,扔了一枚"大滿貫"。

炸彈沒有直接命中大橋,而是落到了它附近。

巨大的地震波覆蓋了大橋,導致大橋瞬間崩塌,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修復。"大滿貫"首戰告捷。

隨後英國人又先後投下了41枚"大滿貫",分別投在了在德國的九個目標區,其中最成功的戰例是完全炸毀了U艇基地的掩蔽洞窟式碼頭。

不過,由於"大滿貫"的體積實在過於龐大,掛彈後不得不減少油料攜帶,轟炸機的航程因此受限。隨後英國人生產了它的縮小版——"高腳櫃"。

1944年11月12日,還是這個617中隊,出動31架蘭開斯特轟炸機,攜帶"高腳櫃",對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茲"號發起圍攻,結果是:兩枚命中。

這艘巨型戰列艦沒有任何懸念,迅速沉入海底。

20年代曾經成為「炸彈世界第一」的美國人,在1943年又一次迎頭趕上。

這一年,他們開始研製超級巨人航彈T12,這枚炸彈重達20噸,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美國人打算配備給B36戰略轟炸機使用。

不過,不久後原子彈面世了,這枚巨型炸彈也就終止了研製。畢竟跟核彈比起來,所有的炸彈都可以洗洗睡了。

目前全世界僅存的一顆T12,去武器化後,存放在美國陸軍航空兵器博物館外的廣場上。

讀到這裡,大家也許會問,二戰中蘇聯、德國、日本為什麼不生產類似的巨型炸彈?

答案很簡單:他們沒有能攜帶巨型炸彈的重型轟炸機。 二戰中的戰略轟炸機,比如"蘭開斯特"、B17、B29,都被美英兩國所壟斷。

蘇聯雖然山寨了美軍B29,但服役時「二戰」已經結束;日本因為航空工業相對薄弱和資源匱乏,無力研發大型轟炸機;德國則是對戰略轟炸不重視,他們認為轟炸機不用造的很大,雙發足夠,速度和數量更重要。

直到戰爭後期,德國被英美的戰略轟炸折磨的要死要活的時候,才意識到重型轟炸機的重要,而此時戰爭已經快結束了。

二戰結束之後,隨著核彈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巨型航空炸彈逐漸退出了主流武器市場,但也有例外。

2001年,美國在塔利班戰場上使用了BLU82型超級航彈,這種炸彈可以將500平方米範圍內的一切化為焦炭。BLU82是除了核彈之外的最大型炸彈,美軍誇耀說,一枚BLU82的威力,勝過20枚飛毛腿飛彈。

60年代,越南的叢林裡很難找到直升機的降落點,美國人索性直接扔一枚BLU82,炸出一片平地來讓直升機落下去。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應用後,巨型空炸彈還是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遠離戰爭將是人類的主旋律。至少,減少附帶損傷,避免傷及無辜,已經是當代炸彈的一個發展方向。

比如,一種不含炸藥,利用動能「精確斬首」的水泥彈,已經出現戰場上了,隨後我會寫文章聊聊這種「當代血滴子」。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美國率先研發出了原子彈?德國三次爆炸的真相不簡單
    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化學家哈恩在1939年,就發現了核裂變的現象,讓世人知曉了核能的潛能。於是世界各國爭先恐後的利用核裂變來研發原子彈,當然德國的相關研究水平遠高於美國。別看美國現在是科技遙遙領先,如果要回到二戰前,英國和德國才是世界科技文明的中心。當時希特勒把研發原子彈這一重要任務,交給了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海森堡。
  • 扒一扒二戰期間出現的不明飛行物
    昨天神秘學君給大家介紹了一起二戰期間一名德軍士兵遭遇女外星人的案例(詳見文末附錄),而事實上在那段時期除了人類飛機的激烈空戰
  • 電磁脈衝炸彈:第二原子彈!
    原標題:電磁脈衝炸彈:第二原子彈!由此可見電磁脈衝炸彈在信息化戰爭中的巨大作用。美軍發言人更是在回答記者提問為何只偶爾使用電磁脈衝武器時尖銳地指出,電磁脈衝武器是用來對付更強大敵人的。可以說,作為專門攻擊高度依賴於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信息化軍隊「軟肋」的電磁脈衝炸彈,是當之無愧的「第二原子彈」,是資訊時代的「殺手鐧」武器。
  • 細思極恐的二戰秘密!若把超級炸彈扔到日本的富士山會怎樣?
    自此二戰的後期戰事,可以說是基本上結束。對於這場戰爭,無數人褒獎了原子彈的功勞,因為假如沒有原子彈的話,這場戰役可能不會結束的如此之快,那將意味著戰勝國將蒙受更大的損失,傷亡更多的人口。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事件,對日本來說那將是永遠的痛,對於他們來說,假如那起轟炸沒發生該多好!
  • 二戰炸彈之母—高腳杯和大滿貫,曾炸毀德國大壩和俾斯麥號姊妹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後,英國對軸心國高價值目標的攻擊提上了日程。開戰伊始,英國只有 113 千克和 226 千克兩種規格的航空炸彈,還都是一戰末開發的「老古董」。很快,英國工業界就應英國軍方要求,開發出了自重 1,800 千克的「餅乾炸彈」,不久又在其基礎上研發出「超級餅乾炸彈」,重量達到了空前的 3,624 千克。
  • 二戰時期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內幕,原子彈試驗成功僅有十二人知曉
    二戰前夕,為逃避德國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國的一些科學家,擔心德國搶先造出原子彈,推舉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加強利用核裂變過程來製造超級炸彈。羅斯福總統採納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建議,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員會。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加速了研製原子彈的進程。
  • 核平英國才能世界和平?為何說德國若有原子彈必先轟炸英國?
    一直以來,核武器都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真理」,在二戰期間更是一錘定音的大殺器。今天的很多人,常常為納粹德國的失敗而痛心疾首、呼天搶地。他們認為如果希特勒早美國一步研製出原子彈,那麼必然能逆轉戰局,取得二戰勝利,成為世界霸主。
  • 《戰機世界》二戰期間的明星艦載戰鬥機
    火力方面零式艦載戰鬥機擁有2門20mm的機炮,此外它還能攜帶一對同步機槍,更可利用兩枚炸彈摧毀地面目標。空戰時往往令敵人落荒而逃。零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主力戰鬥機型,它從中國戰場一直活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為日本獨霸空中優勢立下了不朽的戰功。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三部分:攻擊機與轟炸機
    1948年艦隊航空兵790中隊的海蚊海蚊在介紹二戰英國艦載機的時候已提到過,這種飛機性能相當優越,但在二戰結束前幾乎無法獲得生產機會。作為替代英國空軍寧願派出一中隊改裝的蚊式上航母替它執行任務。飛龍上艦後曾出現嚴重問題,彈射時發動機容易熄火,這個問題後來得到了解決。該機在服役期間參加了蘇伊士運河戰爭,被地面火力擊落兩架。該機600千米的極速在當時實不出彩,所有飛龍都在1958年退役。飛龍共生產了127架,在測試和服役期間共發生68起事故,損失39架飛機,造成13人死亡。6、英國電氣坎培拉
  • 二戰十大致命武器排行榜,第一名當仁不讓最威武!
    原子彈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在美國西部沙漠中爆炸。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國一架B-29型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將廣島夷為平地,約8萬人死亡。3天後,第二顆原子彈投向日本長崎,又造成7萬多人死亡。在核武器的強大威懾力之下,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 美國在給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前,他們發出的警告是這麼說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要對敵軍的城市進行轟炸前,有時是會給目標城市散發一些警告傳單,目的就是要平民趕緊撤離,以免傷及無辜,甚至有時可能還能起到逼迫敵軍領導人投降作用。
  • 500枚炸彈引爆富士山會如何?海嘯地震齊發,比2枚原子彈更粗暴
    一直以來,日本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核武器受害者,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人感受到了核武器的威力,原子彈爆炸的瞬間蘑菇雲升起,兩座城市變為廢墟,很多日本人喪命,倖存下來的人也相繼出現各種疾病,核輻射威脅著日本人的生命。如果沒有這兩顆原子彈,日軍還在拼死抵抗。
  • 德國二戰時期的超級武器,威力堪比原子彈,一炮毀掉一個城市
    二戰後期,德國已經抵擋不住來自盟軍的猛烈進攻,已經處於強弩之末的德國人並不甘心面對失敗,所以在後期研發了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超級武器,除了卡爾臼炮以外,德國還有一個超級武器不為人知,這就是德國的V系列飛彈,而這其中尤以V3多節氣壓火炮最讓人畏懼。
  •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飛彈還精準
    1944年,日本行將彈盡糧絕之際,改造零式戰鬥機,掛炸彈直接衝向美國軍艦,以「一人一機換一艦」的代價,攻擊強大的美國艦隊。這一自殺式特攻部隊,以13世紀中國元軍徵日時遭遇的颱風為典故,命名為「神風特攻隊」,意思希望神風再次天助,幫助保護日本本土。
  • 二戰前的世界八大工業
    蘇聯的現代化工業化水平和工業技術含量及很多尖端高科技研發實力創造力遠高於美德英等工業強國,所以在二戰前美德英等西方國家的工業科技力量沒有蘇聯強。蘇聯憑藉完整齊全無比強大雄厚堅實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及超級巨大的工業體量龐大高精尖工業科技人才資源,蘇聯的很多工業品產量無論重工業軍工製造業產量還是輕工業生活消費品產量現代化大農業產量都遠遠超過了美國及英國德國西方國家。
  • 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彈到爆炸僅用43秒,美軍轟炸機怎麼逃生?
    原子彈作為最廣為人知的核武器,在人類歷史上僅有兩次被運用於實戰,分別是二戰中美國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的"小男孩"與"胖子"。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它是一種鈾槍型炸彈,爆炸威力大約是14000噸三硝基甲苯(TNT)當量。
  • 關於二戰,你不一定知道的史上最全160個冷知識
    71、二戰後,7,000餘名納粹支持者選擇自殺。72、二戰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前蘇聯,死亡人數超過兩千一百萬。73、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聯軍民傷亡人數超過一百萬,超過美英整個二戰期間軍民傷亡人數。74、1923年出生的前蘇聯男性,有八成死於二戰。75、庫爾斯克開展了歷史上最大的坦克戰,德軍和蘇軍共有超過3600輛坦克參與。
  • 歷史今天,「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1925年,奧本海默以榮譽學生的身份畢業於哈佛大學,隨後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他想跟盧瑟福從事實驗物理研究,但盧瑟福不願收他為學生,這時他迷上了量子力學,於是開始攻讀理論物理,加入到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隨後,奧本海默先後在德國、瑞士、荷蘭深造,在1929年回到美國,在加大伯克利分校任職。 1939年,二戰爆發後,奧本海默被選為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劃的發展原子彈計劃主任。
  • 《戰地 5》的魔幻二戰:早已在《戰地 1942》出現
    「黑騎士行動」地圖上的德國噴氣式戰鬥機它們的背景都設定在戰爭結束前:一部分納粹殘軍退入阿爾卑斯山,利用高科技武器負隅頑抗。這些地圖上出現了納粹德國的噴氣式戰鬥機、「美洲豹」裝甲車、直升機(它們也曾出現在《秘密武器》中)和「歌利亞」遙控自爆裝甲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地圖和內容,也可以算作對《秘密武器》的加強。
  • 二戰中幾個超屌的真實故事,原來是希特勒用原子彈炸了小日本.
    在戰爭結束前,振一郎的團隊真的研製出了一個死亡射線機原型——它發出的射線能在半英裡外的地方殺死一隻兔子,前提是目標必須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站上五到十分鐘。所以這個末日射線機本質上是有效的,只要遇上的是義大利人就行。可惜他們在二戰裡是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