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瘋傳的兩段視頻讓人觸目驚心,一個是男友酒後毆打女友的視頻,另一個是網紅博主宇芽被男友在電梯裡拖拽的視頻。兩個視頻都是一個主題-家暴。
從心理學角度看,在所有心理問題中暴力傾向帶來的傷害是最嚴重的。被施暴者不管是在身體還是心理都會受到嚴重的摧殘。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力傾向尤為重要。
有暴力傾向的人都是有跡象的,可以從下面這四個方面判斷。
(1)說話:常帶命令的語氣
「你必須要」,「得聽我的」,像這類常用命令語氣的人往往是控制欲很強的。他們喜歡發號施令,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想法來。一旦違背了他們的意願或者反駁他們,都會激怒他們。
本身喜歡命令別人的人就是把自己擺在高高的位置上,這種內心的強勢讓他們更具備攻擊性。他們的安全感來之受他們控制的局面,一旦認為局面不受控制了,就會做出過激的事來滿足控制欲。就是用語言控制不了你,他們往往會採用暴力讓你屈服,遇到這種人我們離得越遠越好。
(2)做事:極端,以自我為中心
遇到做事極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要格外小心。
做事極端的人他們的世界很簡單,非黑即白,沒有什麼可以商量的灰色地帶。遇事容易想不通而採取極端的手段解決問題。
以自我為中心,有強烈的自尊心,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他們往往很難換位思考,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和看法去判斷問題,所以容易與人發生矛盾,容易把暴力當成處理問題的方法。
(3)三觀:三觀不正,缺乏同情心
三觀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一個三觀很正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暴力狂的。有暴力傾向的人往往是三觀出了問題。
如果你發現一個人三觀不正,缺乏同情心,那就要小心了。缺乏同情心的人是沒辦法感知別人感受的。正常的人看到別人的悲慘都會傷心難過,但三觀有問題,缺乏同情心的人不會,他們甚至會以別人的痛苦為樂,內心是扭曲的。這就是為何施暴者施暴後能心安理得,而正常人卻下不了手的原因。
(4)成長環境:容易滋生暴力思想
心理學新的研究發現,因暴力入獄的罪犯中大部分是其成長過程中遭受過暴力對待或者受到過暴力思想的影響。
可見一人成長的環境對人性格的形成有多麼重要的影響。一個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人,或者成長過程中曾被暴力對待過的人容易滋生暴力思想。將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有可能存在暴力傾向,要小心。
結語:暴力傾向是人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性格。所以不要相信施暴的人可以改。暴力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要學會從上面四個方面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力傾向。對待施暴的人要零容忍,儘早離開,避免受到更深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