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如何迅速、準確地識別人的品行高低、才能大小、性格特徵以及心理動向,已成為人們成功處世的必修課。
不過,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難知心。識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經常會有人因為不會識人、不懂人心而讓自己到處碰壁、身心疲累。
知人心固然很難,但也不是無從下手。心理學專家指出: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其實只看這3個方面就足夠了!
1、臉部表情
臉部表情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直接流露,是其內心世界變化的外在體現。不同的表情可以表達出不同情緒下的心理狀態及個人隱私,比如內心的想法、動機、情感傾向都會表露出來。如果你能熟練地讀懂一個的臉部表情,就能夠通深入地揣摩出他的心態與意圖。
在美劇《別對我說謊》中,表情專家萊特曼博士有這樣一種能力:通過一個人的面部表情,他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此人的內心活動。在電視劇的第一集,他幫助警察破獲了一起恐怖襲擊案。當時他只是簡單地問了嫌疑人幾個問題,儘管對方沒有作語言上的回答,但是萊特曼博士還是通過嫌疑人臉上的表情,準確判斷出了炸彈的安放地點,最後成功阻止了這次犯罪活動。
在快節奏生活的現代社會,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學會點表情解讀無疑是擁有了一把打開他人心理之門和人際交往之門的鑰匙。只有看懂了別人的表情,我們才知道該如何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在最合適的時機做最有效的事,而且,學會察「顏」觀色、見縫插針能夠幫助我們早早掌握對方行為的態度和目的,讓我們在交際中拔得頭籌。
2、言談舉止
通常說來,在言談中足以表現一個人的心理。不過言談的內容固然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但言談的速度、語調、抑揚頓挫等也很重要。你要知道:一個人往往會無意中通過這些因素,表現出所謂的言外之意,這樣你就可以通過這些因素了解他的心意了。
「言未出而意已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常常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那麼此時他內心的心理密碼——言談,已經洩露了他的真實動機。
比如,有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經常把話題扯得很遠,讓你摸不著頭緒,或者不斷地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莫名其妙。這說明這種人有著極強的支配慾和自我表現意識,他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裡,我行我素,慣於讓別人都去聽從他的主張,以他的意見為主導。
心理學家指出,說話時正是人們的心裡防範意識最薄弱的時候,此時,人們往往會在無意中洩露出自己原本想掩藏的一些事實。因此,說話雖屬小事,卻也是觀察其性格的好時機。
3、個人習慣
所謂個人習慣,就是一個人經過重複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例如人們長期養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等。一個人習慣性的動作,能夠表達出他的所思所想及其性格特徵,那些經驗豐富的識人高手往往能夠通過這些識別人心。
比如,你可以從不同的閱讀習慣「看透」一個人。據心理學專家的長期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閱讀習慣,每次買回一本書或是一份報紙後,有的人可能會把它先放在一邊,等閒暇時再靜讀,但也有的人會迫不及待地馬上拿起來讀,這其中的差異就是由不同人的不同性格所致,所以通過閱讀的狀態和習慣,也可以對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進行考察。
另外,購物這種行為雖是經常發生,卻時常被人們忽略。殊不知其中也透露著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比如:習慣於請別人代自己購物的人,多是時間安排得非常緊,工作和學習非常繁忙的人;習慣在商品打折時選購物品,而平時儘量不出動的人,大多比較現實,懂得精打細算,甚至有點唯利是圖……
小編結語: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一個人只要有想法、有企圖、有動機,在其眼神、動作中都會有相應的反映。
可以這樣說,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掩飾一些連他自己都注意不到的,但能直接反映其真實內心世界的臉部表情、言談舉止和個人習慣。因此,要想快速「看透」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我們只需細心觀察和總結對方的臉部表情、言談舉止和個人習慣,便能掌握他的真實意圖和真正動機了!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