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球大戰》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十件事!

2021-02-22 銀川萬達影城

在本年年終的時份,絕對是「星戰迷」最引頸以待的時刻,皆因美國史詩式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的第七部曲《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The Force Awakens)將於12月18日在全球隆重上映,而在這個12月中,心想一眾《Star wars》的粉絲經己開始誰行「溫故知新」的活動,不停地重溫整個「星戰」系列,不過其實大家亦知不知道《星球大戰》當中的冷知識呢?本回YOHO!BOYS就跟大家一同解讀,與大家一同見證著浩瀚的星際大戰!

《星球大戰》原名是什麼?

史詩式電影《星球大戰》的首部曲在1977年推出——《星球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但其實在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在編寫劇本的開頭,他把電影的全名命為《威爾斯的日記第一部:星際大戰之星際殺手路克的探險》(The Adventures of Luke Starkiller as Taken from the Journal of the Whills:Saga I – Star Wars),當時George Lucas在設計人物角色時, 最初是想建立一隊古老銀河守衛隊,併名為「Whills」,但最終當然沒有出現,其後電影George Lucas將片名縮短成「STAR WARS」,而Luke Starkiller的角色名稱也被更改成大家熟悉的「天行者路克」(Luke Skywalker)。


▲《威爾斯的日記第一部:星際大戰之星際殺手路克的探險》(The Adventures of Luke Starkiller as Taken from the Journal of the Whills:Saga I – Star Wars)首稿。

另外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一直以來受到日本著名電影導演黑澤明的作品《戰國英豪》(日語:隠し砦の三惡人)所影響,而「星戰」的片頭與片尾亦模仿自《戰國英豪》的電影技巧。而當中絕地武士的「絕地」一詞,靈感亦是來自日本武士電影的名稱 Jidai Geki。


▲《戰國英豪》(日語:隠し砦の三惡人)

《星球大戰》的標誌是誰設計的?

在這部史詩式科幻巨片《星球大戰》中,最令人存於腦中的不只是一幕又一幕的戰爭場面,電影中的標誌圖案也是另一令人刻骨銘心的元素,其標誌看似簡單,但卻成為了《星球大戰》的標記,就算未曾看過電影的朋友,也必記得其Star Wars的Logo,再者一直以來不同的時裝品牌亦會利用「星戰」標誌作為作品的設計主軸,可見其經典性。

在最早期「星戰」的標誌是由Ralph McQuarrie設計的,設定上以三角型為本,正中心是當年主角Luke Skywalker的造型畫像,配上後面橙紅色的星球圖案,下方注入黃色的「THE STAR WARS」字體,但不久後,電影中的特效師Joe Johnston決定重新修改,將文字換成「Precis」型態字體,並去除了「THE」一詞。


▲Ralph McQuarrie設計的首版標誌


▲由特效師Joe Johnston重新修改的標記

直至1977年後期,「星戰」導演George Lucas全新聘請了女性藝術總監Suzi Rice,George Lucas希望她設計帶點「法西斯」氣息,而Suzi Rice剛好在前一晚閱讀了一本關於德國字體設計的書本,所以便以黑色「Helvetica」字體作設定,並把Star Wars的兩個「S」作聯繫,不過Suzi Rice認為這樣的設定很容易令人讀成「Tar Wars」或是「Star Mars」,為了改正這個誤會,Joe Johnston把標誌的「W」修正,除此之外亦將整個標記字體擴闊,變成了至今大家也熟悉的經典《Star Wars》標記圖案。


▲女性藝術總監Suzi Rice設計的型態


▲最終Joe Johnston鎖定的版本


▲《星球大戰》海報用上至今依然使用的標記

《星球大戰》的主題曲是誰創作的?

除了電影的場景與標記之外,當中最耳熟能詳的相信是電影中的主題曲「Star Wars:Main Theme」,這首交響樂由美國傳奇作曲家約翰·湯納·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所創作,他更是鋼琴家、指揮家與電影配樂家。在1978年更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音效等多項大獎。《星球大戰》電影配樂的雄壯氣勢,令人尤如置身在史詩般壯麗的浩瀚星際之中,絕對是其中扣人心弦的重要元素。


John Towner Williams可說是《星球大戰》的御用音樂人,自1977年上映《星球大戰》首部曲開始,John Towner Williams已經為整個「星戰」打造了6大系統的電影配樂。除了《星球大戰》電影系列之外,在長達6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為了多部著名電影創作了多首為世人所熟悉的電影音樂,包括《大白鯊》、《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已上映的全部4部)、《E.T.外星人》、《獨自在家》及續集《獨自在家II:迷失在紐約》、《侏羅紀公園》及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前三部等等。


▲美國傳奇作曲家約翰·湯納·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

早期的《星球大戰》特效是如何拍攝的?

在1977年電腦CG技術還未及發達的時候,究竟早期的《星球大戰》視覺特效是如何拍攝的?這也必須歸功於幕後的一眾拍攝人員,以當時最為普遍的是「定格拍攝」(Stop Motion)技術,但「定格拍攝」可說是費神的技巧,但為了營造出最前瞻性的畫面,一些大型的場景也由(Stop Motion)拍攝而成。


在《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中的怪獸打鬥場景中,拍攝隊伍打造了怪獸的模型,透過「定格拍攝」技術,把每格的影像作串連,拍攝出以假亂真的畫面。另外在為人熟悉的《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中,其太空場景與AT-AT機器人的場景更用上較多的時間去拍攝,當時的幕後人員Dennis Muren與Phil Tippett兩人利用長達到9個月的時間打製造出不同尺寸的AT-AT機器人模型,然後在拍攝AT-AT機器人活動的時間,兩人精細地以人手將其行走的動作一格一格地拍下,並利用「定格拍攝」技術令整個AT-AT機器人行走過程打造出最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

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塔圖因(Tatooine)有幾顆衛星,分別叫什麼?

塔圖因(Tatooine)是《Star Wars》中是首個在電影中亮相的星球,影片中塔圖因雙子落日的經典場景讓人記憶猶新,但是塔圖因也有類似月亮的衛星,其共有3顆,因沙海取景突尼西亞,所以該3顆衛星分別取名:1.蓋爾梅薩(Guermessa),在突尼西亞梅德寧省(Medenine);2.舍尼尼(Chenini),在加貝斯省(Gabes);3.古姆拉森(Ghomrassen),在塔圖音省(Tataouine)。

地球上的時間、紀年是根據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制定的,那麼電影中銀河系的紀年又是根據什麼來計算的呢?

在《Star Wars》中世界被設定以銀河共和國首都科洛桑(Coruscant)星球的物理特性為標淮,制定了銀河系標淮歷、標淮日、標淮時、標淮重力等等。


星戰的時間標淮一般以《星球大戰4:新的希望》的雅汶戰役為元年,以科洛桑繞科洛桑太陽跑一圈為一年,共358天。雅汶戰役前稱作 BBY(Before the Battle of Yavin) ,譬如雅汶戰役前10年記作10 BBY。雅汶戰役之後稱作ABY(After the Battle of Yavin),譬如雅汶戰役後5年記作5ABY。

神經質的禮儀機器人C-3PO與R2-D2的扮演者是誰?

C-3PO在星戰中是九歲的天才阿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用雜物拼湊而成,在影片中常與R2-D2吵嘴,逗趣橫生。但大家又知不知道C-3PO與R2-D2背後的飾演者是誰呢?現年已有70歲的英國演員安東尼·丹尼爾(Anthony Daniels),他在許多故事裡扮演這個C-3PO機器人,除了《Star Wars》6部影片,Daniels還在廣播劇、某些有聲讀物以及1985年首播的《機器人》動畫片中為C-3PO配過音。在即將上映的《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他仍將出演C-3PO,為大家帶來熟悉的活寶。

▲英國演員安東尼·丹尼爾(Anthony Daniels)飾演的C-3PO

另外R2-D2,亦是出現於電影《星球大戰》系列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在全數六部曲中,R2-D2是唯一在全電影系列都以同一個形象登場的角色,看似由機器控制的R2-D2,其實也是由演員飾演的,在正傳《星球大戰》中,R2-D2亦是由英國影員肯尼·貝克(Kenny Baker)飾演。

▲英國影員肯尼·貝克(Kenny Baker)飾演的R2-D2

《星球大戰》命名之物種


格裡多梳鉤鯰是甲鯰科(Loricariidae)下口鯰亞科(Hypostominae)梳鉤鯰屬(Peckoltia)下的物種,生活在巴西古魯皮河(Gurupí River)。它於1998年被發現。奧本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教授喬納森·安布魯斯特(Jonathan Armbruster)於2015年3月將其命名為「格裡多梳鉤鯰」,而這物種的樣貌跟星戰中的Greedo十分相似,所以其後這物種也被命名為(Peckoltia greedoi)。

《玩具總動員2》惡搞《星球大戰》場景

《星球大戰》的影響力絕不是簡單的,在電影界亦同樣,而其中在《玩具總動員2》中,便惡搞了《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中黑武士一句 「Come to me, my son」 的對白,而《玩具總動員2》中扎克天王亦惡搞為 「Come to me, my prey」, 期後巴斯光年一直與死敵扎克天王的一場決鬥中,除了惡搞場景外,亦與惡搞了 「I am your father」的對白。


而然,黑武士達斯·維達(Darth Vader)中的「維達」,在德語上是「父親」的意思,所以其實「I am your father」的情節,一早埋下了伏線。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跨界別之聯乘

在這一年的時間中,除了多個時裝品牌以《星球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元素作為設計軸心,更與不同的交通工具公司合作,打造出另類的跨界別之聯乘。


當中美國全球即時用車軟體公司Uber,本年與知名玩具公司Hot Wheels及Mattel共同合作,以「Dodge Charger SRT Hellcat」車款為基礎,並以白兵Stormtrooper作為創作靈感,組建了白色車款的特殊車隊,為乘客提供載客服務,另外最有紀念的是,只要搭上「白兵」車款,乘客都能夠免費獲贈由玩具公司Hot Wheels所專屬打造的風暴兵玩具車,絕對是意義十足。


除此之外,日航ANA把旗下多個航班塗裝成星戰主題,分別打造了三款機種,亦靈感是來自《星際大戰:原力覺醒》新登場的機器人角色BB-8及經典R2-D2,還有的一臺是結合R2-D2與BB-8的STAR WARS綜合彩繪客機。


在首次飛行中,星際大戰R2-D2彩繪客機選用了波音787-9客機,艙內更打造成尤如電影中場景般,在燈光、水杯、座椅、餐巾等,都加入星際大戰元素,在機長廣播結束之後,總會添加一句電影中的經典臺詞——願原力與你同在,讓大家能夠置身於「星戰」的科幻世界,飛往各地。

另外日本南海電鐵關西機場特快列車Rapi:t也與《星際大戰:原力覺醒》合作,推出了「Rapi:t×Star Wars:原力覺醒」合作列車,列車的外觀天選用了全新一輯的角色Kylo Ren作為創作藍本,並在車身塗上角色造型,列車己在11月下旬開始運行。

除了以上的公司之外,一直作為《星球大戰》的最強合作夥伴A Hidden Lab.,也藉著這個時份,打造出一系列散發著藝術氣息的主題雕塑裝置——「Star Wars Art Pieces」,與大家一同見證著浩瀚的星際大戰。


本回的「Star Wars Art Pieces」主題擺設有別於以往的創作,A Hidden Lab.這次的目標是希望將產品的藝術層面推向博物館收藏及鑑賞級別, 所以特意聯同專門從事藝術雕塑創作單位KEO.W攜手合作,花上了兩年的時間走訪各大著名博物館中觀摩與作資料搜集,雕塑系列中以《星球大戰》的幾位重要角色為軸心,包括黑武士、白兵、Boba Fett、R2-D2和C-3PO,揉合頂級之鍍金青銅、青銅、白瓷和黑白雲石等素材,令作品呈現出濃厚古典雕塑味道,有別於過去的做法,份屬大師級之作,一眾星戰迷絕對不容錯過!

隨時隨地掌握萬達電影最新資訊,享受在線選作購票的快捷服務,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你應該知道的50件事
    包含《星戰7》在內的後傳三部曲為《星球大戰》系列引入了一條名為「新宇宙」(New Universe)的時間線,並將應用到書籍、漫畫、遊戲等周邊故事中。《星戰7》之前的「衍生宇宙」(Expanded Universe)相關內容仍為盧卡斯影業所承認,但已被歸納到一條平行時間線中,並更名為「星球大戰傳奇」(Star Wars Legends)。
  • 看《星球大戰》你要先知道的12件事,無縫接軌立馬進入劇情
    《星際大戰》系列新三部曲的最終章《星球大戰:天行者的崛起》已經上映,作為終結系列傳說的最後一部作品,自然身負重任,背負著影迷們的殷切期望,特別是上一集《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評價兩極,許多人好奇會如何收尾?而如果你在看電影之前,不夠時間複習前幾集電影的內容,以下重點讓你無痛接軌,觀影時能夠瞬間進入狀況。1.《星球大戰:天行者的崛起》前發生了哪些事?
  • 全銀河最帥的走私客韓索羅,看《星球大戰外傳》前要知道的7件事
    整個「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分成正傳三部曲、前傳三部曲與後傳三部曲。目前的電影名稱都已按照劇情順序命名,不過當時是從正傳的四、五、六部曲先上映,再來才上映前傳與後傳,而韓索羅正是正傳三部曲的主角。作為銀河系惡名昭彰的走私客,韓索羅行事雖莽撞卻總能化險為夷,在經歷一連串的冒險後,與愛人莉亞公主結婚。
  • 講述《星戰7》之前的故事:幾個著名角色必須知道
    講述《星戰7》之前的故事:幾個著名角色必須知道 2016-01-09 09:30:29來源:半島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此次上映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劇情將緊接著《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對於還沒來得及刷前六部的同學而言,以下內容請密切關注。  NO.1太長了不想看,快告訴我《星球大戰》講了什麼?
  • 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海洋垃圾的十件事
    你需要知道的關於海洋垃圾的十件事海洋垃圾會纏住並傷害海洋生物。
  • 《星球大戰》看不懂?一句話幫你概括全系列劇情!
    不用急,今天帶你看一部經歷四十多年的超級IP《星球大戰》系列!《星球大戰》系列一共分為9部,分別為(觀影順序如下)前傳三部曲,1999年上映的《魅影危機》,2002年上映的《複製人的進攻》,2005年上映的《西斯的復仇》,正傳三部曲,1977年上映的《新希望》, 1980年上映的《帝國反擊戰》,1983年上映的《絕地歸來》,
  • 《星球大戰9》導演:希望這個故事百年後仍有歸屬感
    大家都知道Palpatine,也就是達斯·西迪厄斯,自從在之前《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中死去之後就再也沒有與觀眾見面,但在本部中還會出現他的身影。這也是個很有意思的經歷,因為他肯定也看過了《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然後我跟他說,你這次能不能來點不一樣的?他回答說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東西,但真正不可思議的是在,星戰8中有很多內容和情節也是在他的意料之外,這些內容讓他在繼續導演星戰9的時候派上了用場,如果沒有之前那些讓他也很意外的情節出現的話,他在這部新片中也不會讓劇情往那個方向發展了。」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水泡金魚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這三件事你是必須做的硝化細菌並非什麼光的都承受不住,只是不喜歡陽光裡的「紫外線光譜」那一部分,那一部分是有殺菌作用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所以,這第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光。再說第二條,喜歡氧氣。
  • 草根評《星球大戰9》:視效絢麗 致敬前作
    這史詩巨作#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我期待了你半年了,就等你了 ,#新浪觀影團# 感謝新浪讓我看到這特精彩的最終決戰!全國十城同步點映北京主場!我也是新浪的成員啦。坐到第二排正中央的位置,還是蠻舒服的,座椅舒服 仰臥看星9,haì 甭提多開心了。
  • 高度近視必須知道的三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高度近視和高度近視的危害,接下來就告訴大家要做的三件事: 1、不要指望近視手術,能夠改變高度近視的眼內情況,因為近視手術是摘鏡的手術
  • 看前你該知道的N件事:《星際迷航》冷知識小科普
    (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專稿 今天,《星際迷航:超越星辰》終於帶我們曲速衝出沉悶的「保護月」了……   作為一個科幻史上足以與《星球大戰》比肩的超級IP,《星際迷航》系列從60年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700多集劇集和十餘部電影。
  • 樂高星球大戰10030,帝國星際艦隊主力戰艦殲星艦
    殲星艦首次出現在「星球大戰IV:曙光乍現」中,是銀河帝國海軍的星際艦隊代表艦。2002年樂高公司發布了當時規模最大、價格最高的套裝,超過3000件積木零件,樂高星戰迷終於領略到了星球大戰典藏版系列的強大魅力。帝國殲星艦不僅幫助開拓了GREEBLING技術的先河,而且還重新定義了作為消費品的可能性。
  • 西媒看《星球大戰》:光劍不存在 空間旅行不可能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文章,盤點了《星球大戰》中「最嚴重的科學錯誤」。原文摘編如下:光劍在《星球大戰》中,存在著一個充滿外星文明的世界,它們之間在不穩定的平衡中共存。
  • 《星球大戰》VS《生活大爆炸》 宅男的星戰夢
    4位天才(宅男)Sheldon、Leonard、Howard、Rajesh都痴迷各種動漫、科幻、奇幻、遊戲,不過,他們的最愛要數《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兩大電影了。幾乎在每一集裡,你都能發現「星戰」的周邊、道具、臺詞、梗、致敬段落……絕對精彩(雷人),也引來無數爆笑。
  • 星球大戰系列劇情全解析(上)
    星球大戰——這個科幻電影史上最大的IP從1977年誕生以來早已經超越了單純電影的範疇,而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但因為國內接受星戰文化比較晚,很多中國觀眾對《星球大戰》只有比較碎片化的認識,不少人只是把其當成好萊塢特效大片來看。
  • 《星球大戰》的粉絲盜獵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盧卡斯影業禮貌地對《〈星球大戰〉未刪減版》表示支持,並祝賀它的成功,這是凱西·皮尤在項目開始之初,按盧卡斯影業的意思籤署保密協議換來的。所以,沒人能透露太多。 這件事激發了克裡斯·泰勒的興趣,他將自己考察全球《星球大戰》電影及其衍生文化的歷程寫成了一本名為《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的書。
  • 《星球大戰》徵服世界之後:粉絲的改編是致敬還是山寨?
    這件事激發了克裡斯·泰勒的興趣,他將自己考察全球《星球大戰》電影及其衍生文化的歷程寫成了一本名為《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的書。在這本書中,泰勒將粉絲群體的蓬勃創造力看作是星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研究。
  • 關於蝙蝠俠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今年是蝙蝠俠誕生75周年,蝙蝠俠創造者——DC漫畫也正式將7月23日定為「蝙蝠俠日」,英國《每日電訊報》應景地搜羅了10件關於蝙蝠俠的趣事。蝙蝠俠:黑暗騎士 海報。但其實,馬克•哈米爾,也就是《星球大戰》絕地武士盧克•天行者的扮演者,亦曾為蝙蝠俠系列中的小丑配音,比如,動畫《蝙蝠俠大戰幻影人》(1993),以及動作遊戲《蝙蝠俠:阿甘瘋人院》(2009)、《蝙蝠俠:阿甘之城》(2011)。
  • 《星球大戰7》中機器人「BB-8」到底說了些什麼?電影音效總監給你...
    最近《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DVD藍光出版了。之前如果有買Sphero推出的可遙控BB-8機器人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自己賺到了。因為這隻BB-8不但平常可以聽你的指令到處滾,現在還可以跟你宅在一起、欣賞《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時,甚至會適度做出反應!雖然我們大概還是不知道它到底在說什麼......不過電影裡的BB-8到底講了什麼東西,最近電影音效總監「Matthew Wood」倒是給出了解答,雖然只有一部分。
  • 如果你是懷孕初期,前三個月這10件事不要做
    第一件事:晚睡熬夜如果在你沒懷孕之前,告訴你,你每天晚上10點之前必須睡覺是不是感覺很可笑,但是有了寶寶以後一定不要熬夜或者晚睡了。因為長時間的熬夜晚睡,對身體的免疫力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免疫力低下,容易讓孕婦更容易生病。第二件事:同房懷孕的整個孕期,希望準爸爸可以體諒孕媽媽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