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徵服世界之後:粉絲的改編是致敬還是山寨?

2020-12-05 新京報書評周刊

《星球大戰》系列,可能是當今最大的文化IP之一。自它誕生的第一天起,便受到廣大粉絲們熱烈的歡迎。最近,《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出版,成為不少星戰迷新年最期待的一本「星戰百科全書」,如同書名所提示的,星球大戰已經徵服了全宇宙。

在網絡還沒有出現的年代裡,粉絲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觀看翻錄的錄像帶,不放過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信息,也不放過敘事的空白、多餘的細節、開放性的片段——換句話說,一個粉絲可以進入《星球大戰》敘事、將文本打成碎片重新拼貼、參與到文本中去的機會。十幾小時的原始內容,在粉絲的反覆觀摩和交流中被轉化為成千上萬部新的小說、影片、漫畫,甚至是「501軍團」這樣有著完善「人設」的角色扮演組織。

《星球大戰》粉絲是全球最大的「盜獵者」群體之一。媒體研究學者亨利·詹金斯借用「盜獵」(poaching,一種在文學禁獵區內毫無禮節的洗劫)來描述媒體粉絲積極挪用文本進行創作、構建意義的實踐。

我們想回顧以粉絲自製視頻為主的《星球大戰》「盜獵」小史:這種挪用是致敬還是山寨?新技術與網絡如何助推「盜獵」行為?「盜獵者」們如何與版權方博弈,又如何被商業力量收編、圈養、剝削,成為資本的商品與免費勞動力?

撰文 | 開羅

在一個火爆全網的視頻裡,資深記者克裡斯·泰勒(Chris Taylor)驚喜地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一對夫婦——懷有八個月身孕的妻子利用自己的身材優勢,把一個超重的外星人描繪得惟妙惟肖,丈夫則扮演了一個風流倜儻的人類角色。

這不是什麼沙雕視頻——好吧,也許它是。這就是《〈星球大戰〉未刪減版》(Star Wars Uncut),地球上最成功的粉絲改編作品(它獲得了2010年的黃金時段艾美獎)。這部片子是26歲的網頁設計師凱西·皮尤(Casey Pugh)的心血結晶,皮尤和他的朋友們將《星球大戰: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分割成473個時長15秒的片段,然後讓粉絲們在網上認領並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拍攝這個片段。由於來稿量大大超額,皮尤不得額外增加了大眾投票環節。每一段票數最高的版本被剪輯到一起,構成了一部令人捧腹的狂歡——片中既有用動畫製作的場景,也有變裝皇后(drag queen)出場扮演萊婭公主的場景。但它仍然是一部《星球大戰》,因為片中的劇情、鏡頭、臺詞都十分嚴格地遵循著原作的安排。作為「星戰迷」一員,克裡斯·泰勒自然懂得這部「既是《星球大戰》又不像《星球大戰》」影片的關鍵點在哪裡:「幽默既來自重新認知熟悉事物的震撼,同時也來自興高採烈的業餘人士們那愉快而又認真的消遣。」

粉絲們用千奇百怪的創意,向《星球大戰》致敬的作品——《〈星球大戰〉未刪減版》。

《文本盜獵者》

作者: (美)亨利·詹金斯

版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11月

我們無法知道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星球大戰》系列造物主對這部影片的個人意見。盧卡斯影業禮貌地對《〈星球大戰〉未刪減版》表示支持,並祝賀它的成功,這是凱西·皮尤在項目開始之初,按盧卡斯影業的意思籤署保密協議換來的。所以,沒人能透露太多。

這件事激發了克裡斯·泰勒的興趣,他將自己考察全球《星球大戰》電影及其衍生文化的歷程寫成了一本名為《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的書。在這本書中,泰勒將粉絲群體的蓬勃創造力看作是星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研究。

《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作者: [美]克裡斯·泰勒

譯者: 任超 / 開羅

版本: 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3月

在最初創造《星球大戰》宇宙時候,盧卡斯刻意追求一種「做舊」風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千年隼號的外觀,它首次出場時並不是全新的、光彩照人的,而是充滿了戰鬥中留下的使用痕跡。盧卡斯也許不會想到,「千年隼」號會變成《星球大戰》命運的一個隱喻——當《星球大戰》進入粉絲手中,其文本便無法永遠保持嶄新、一塵不染的狀態,它身上會留下被破壞、被挪用、被粗暴對待的痕跡。然而對於「盜獵者」——粉絲來說,這些痕跡卻意味著他們與《星球大戰》之間的美好回憶。

前奏:「造物主」的底線

雖然盧卡斯影業(及其現在的東家迪士尼)一直在業內以對作品持嚴格的保護態度而出名,但在過去的記錄中,「造物主」盧卡斯並不是一個不歡迎粉絲對《星球大戰》進行再創作的人。

我是我們的《星球大戰》電影世界——電影娛樂產業、影片和電視連續劇之父,我構建了這個世界,我訓練了創作人員,我完成了這些作品。我是「聖父」,這就是我的工作。然後我們有了特許商品授權團隊,他們搞了遊戲、玩具和所有其他的東西。我把這些人稱為「聖子」——聖子也差不多隨心所欲地做了他想做的事情。然後我們有了第三個團隊——「聖靈」,博客作者和《星球大戰》粉絲。他們創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來操心聖父的世界,聖子和聖靈可以走他們自己的道路。——喬治·盧卡斯在2008年的採訪,TotalFilm

喬治·盧卡斯

盧卡斯對粉絲再創作的寬容,與他本人對「怪才」(nerd)文化的熱愛有關。年輕的盧卡斯是《瘋狂》雜誌——一本以將一切化為幽默為主題的諷刺雜誌的忠粉。1980年,《瘋狂》雜誌推出了兩位漫畫家對《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的惡搞之作《帝國瘋狂反擊》,盧卡斯影業的法律部門發函叫停,並要求雜誌移交這一期的所有利潤,結果雜誌方居然出示了來自盧卡斯本人的一封表揚信!從此,法律部門再也沒敢給《瘋狂》雜誌寫過信。盧卡斯團隊成員甚至會給《瘋狂》雜誌投稿自己寫的星戰段子,盧卡斯本人也曾半開玩笑地說,他做《星球大戰》就是為了給《瘋狂》雜誌提供素材。

既然盧卡斯擁抱了粉絲再創作,那麼粉絲再創作也將在未來投桃報李。

受約束的粉絲

有一個巨型大狗會駕駛你的飛船,農場小子為了他只看到過全息圖卻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公主發了瘋,機器人在爭論是誰的錯……他們和一個魔法巫師拉上關係,從海盜那裡借飛船……簡直是胡鬧透頂!——主演馬克·哈米爾(Mark Hamill)論《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似乎從被創造之初就在召喚粉絲對其進行再創作,尤其是喜劇惡搞的再創作。影片中的世界觀既嚴肅認真,卻又帶著隱隱的瘋狂——在1977年,厄尼·弗塞留斯(Ernie Fosselius)不是唯一一個那麼想,卻可能是第一個將惡搞《星球大戰》的點子付諸實施的人。弗塞留斯和朋友們用四天時間拍出了一部《設備大戰》(Hardware Wars)。這部影片堪稱「腦洞大開」的巔峰——一臺蒸汽熨鬥扮演的殲星艦追逐著起義軍的烤麵包機,一個籃球的爆炸複製了奧德朗的毀滅,太空戰的火光其實是獨立日煙火的錄像……總而言之,一部窮小子版的《星球大戰》預告片。喬治·盧卡斯對此一笑而過,後來更宣布這是他最喜歡的粉絲致敬作品。

《設備大戰》海報。飛船是用電熨鬥做的,而公主的髮髻是用肉桂麵包做的!

《設備大戰》有著獨特的「山寨」氣質,從人物的設定上就可見一二:山寨版的丘巴卡「伍基怪獸咀齊拉」居然是一隻毛茸茸的棕色木偶。

對《星球大戰》進行視頻再創作的影迷中,佔據主流地位的是喜愛製作業餘電影的男性青少年。他們令人聯想起少年時代用超8攝影機在後院拍攝的盧卡斯與史匹柏,作品中充滿了「錢不夠,創意來湊」的「極客」的趣味。這些影片的拍攝者大多是學生,背景不是家裡的後院,就是學校的走廊、體育館。一部親戚朋友湊在一起拿著水槍打打鬧鬧的家庭錄像就可以變成《小孩的〈星球大戰〉》(Kid Wars),它的導演達納·史密斯(Dana Smith)當年只有14歲。

只要你能證明自己是《星球大戰》的信徒,盧卡斯影業一般不會找你的麻煩,即使你的作品惡搞到了盧卡斯本人的頭上。1999年,南加大畢業生喬·努斯鮑姆(Joe Nussbaum)拍了一部名為《盧翁情史》(GeorgeLucas in Love)的短片。影片裡,正在為一部叫《太空燕麥》(SpaceOats)的農業奇幻片而奮鬥的「盧卡斯」有一名喘息起來就像達斯·維德的室友兼對手,一個高大多毛的朋友,一位尤達大師式的教授。而這位「盧卡斯」的靈感女神在結局的反轉中被證明是他的親妹妹。這部影片首周的亞馬遜銷量甚至超過了《星球大戰前傳一:幽靈的威脅》(Star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足以見得它是有多麼受歡迎。2004年,一部名為《逃離塔圖因》(Escape from Tatooine)的短片也用了這個把盧卡斯和星戰宇宙聯繫起來的套路——平行地球上的林肯紀念堂裡尊奉著一尊盧卡斯的巨型雕像。這部影片在官方組織的「《星球大戰》粉絲電影獎」頒獎典禮上贏得了「造物主」本人特頒的「喬治·盧卡斯選擇獎」——這個獎項只頒給那些不會對盧卡斯影業的權利構成威脅的粉絲作品。參賽作品不得包含裸露、語言暴力、明確的性主題或色情暴力內容。此外,除了盧卡斯影業允許使用的圖像、音樂和音效之外,參賽作品中不得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來自「喬治·盧卡斯選擇獎」的認可,可謂是對那些受約束的粉絲們的最高獎賞。

《盧翁情史》既是對《莎翁情史》的仿作,又是對《星球大戰》的惡搞

這類活動為粉絲們提供了一個可在法律允許範圍內使用《星球大戰》材料進行再創作的空間。然而,在粉絲圈內外,針對這種有選擇地「獎勵」行為,也有一些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亨利·詹金斯曾在《融合文化》(ConvergenceCulture)一書中直言該比賽獎勵男性粉絲改編的惡搞作品,卻打壓女性粉絲製作的、表現劇中角色浪漫關係的同人混剪(fanvidding)視頻。粉絲圈內部也抱怨這類活動將「認定粉」置於「轉換粉」之上,前者是自願受原著約束的粉絲,成員以關注劇情的男性觀眾、青年觀眾為主,而後者是不受約束、會篡改原著的粉絲,成員以喜歡看角色之間的情感和情慾關係的人為主。「認定粉」的再創作顯然更易獲得像盧卡斯影業這樣的版權方的青睞,他們從「認定粉」那裡吸收一些與主流品位相符合的內容,將剩下的內容推向邊緣。

被邊緣化的粉絲

在盧卡斯影業的眼中,奴隸女孩萊婭和她性感的比基尼是「星戰正典」,而漢和盧克墜入愛河卻不是。

多年以來,「轉換粉」中喜歡看角色之間的情感和情慾關係的粉絲,以及他們再創作的那些「不符合原作設定」的小說和視頻,一直是《星球大戰》粉絲社區中存在卻不被承認的一部分。早年間,雖然在《星際迷航》等同類產品的粉絲社群中,可能會涉及性愛情節的同人小說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傳統,但盧卡斯給「粉絲寫的小故事」劃出的唯一紅線便是不能涉及色情內容。一位來自瑞典的粉絲創作了達斯·維德性虐未來女婿漢·索洛的限制級故事,因此收到了來自盧卡斯影業的法律部門的嚴厲警告。盧卡斯決定的事是不能開玩笑的:天行者盧克的演員馬克·哈米爾從日本歸來後,帶了一些《星球大戰》題材的色情漫畫給盧卡斯當作笑話,結果盧卡斯當場火冒三丈,要求起訴製作方,這件事後來因為《星球大戰》沒有在日本進行版權註冊而作罷。20世紀80年代早期,這類同人小說(slashfiction)的存在,曾一度讓《星球大戰》官方俱樂部威脅要關停所有的粉絲雜誌,以阻止《星球大戰》與這類粉絲群體中可能出現的色情作品扯上關係。

《星球大戰》電視特輯之所以加上這段卡羅爾的戲,有兩個原因:一是確保演員陣容種族多元,二來既打色情擦邊球,同時又能通過審查的 PG 級歌曲表演。

這裡要提到一段小插曲:雖然盧卡斯為同人小說劃紅線的理由是:《星球大戰》的受眾群體中的兒童不應該有機會看到在他們的年齡段不該看的內容,但《星球大戰》的歷史中卻有著不光彩的一筆。1978年年初,二十世紀福斯認為兩部《星球大戰》電影之間的三年空窗期太長了,為了維護這個系列的熱度,他們決定再推出一部《星球大戰》電視特輯(福斯也有試水《星球大戰》電視系列的野心)。這部特輯以丘巴卡一家為主角,劇中,丘巴卡的老父親伊奇在居然在一臺「心靈蒸發器」上看起了軟色情節目!在它正式被踢出《星球大戰》官方認證前,多年來,這部打了色情擦邊球的特輯一直讓盧卡斯煩惱不已。

丘仔的父親伊奇用一臺從商人那裡買來的心靈蒸發器讓自己放鬆。但他們看到的可不是搖滾樂隊,而是非裔女歌手迪亞漢恩·卡羅爾(Diahann Carroll)……「我是你的幻想,」她盯著老伍基人悄聲軟語道,「我是你的快樂。」伍基人以高潮般的快樂咆哮著。「哦,」卡羅爾咯咯笑著說,「我們都興奮起來了,不是嗎?」——克裡斯·泰勒,《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同人混剪的最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不管怎樣》(Come What May)。這段4分47秒的視頻用原作中的鏡頭搭配電影《紅磨坊》(Moulin Rouge!)中的歌曲,暗示了《星球大戰》正典中兩位德高望重的父親式角色——奎-岡·金和歐比-萬之間超越師徒之情的一面。通過這樣的再創作,粉絲創作者們解讀、想像出了原作中沒能完全展開的情節。不過,這個設定肯定會逼瘋盧卡斯本人……

歐比-萬知道他將永遠愛奎-岡,無論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戰爭、議會、討厭的小男孩,甚至死亡。——《不管怎樣》視頻簡介

進入21世紀,隨著大眾對如何看待性取向的觀念發生變化,對同人作品的汙名化減少了。數字電影製作技術的普及和網絡的發展,讓同人作品(尤其是同人混剪)也變得更加公開。爭論的焦點已經從「『篡改』原著的作品是否能被接受?」,轉移到了「既然『篡改』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那公司應如何與這類粉絲合作?」上。

可容忍的反叛者

並非所有的「篡改」《星球大戰》的「轉換粉」都是粉絲社群中的隱形人,但他們能得到《星球大戰》系列「造物主」的恩準,要感謝的是視頻網站和社交媒體的力量。盧卡斯影業不再能選擇性忽視自己不想要的作品、只選擇自己想要的作品,公司也必須擁抱那些在網絡上已經收穫大量擁躉的作品——與這些作品和粉絲中的意見領袖合作,能帶來公司需要的流量、口碑和關注度。

達斯·維達「梗」在網絡上的流行便是一個例子。Youtube上點擊量超高的粉絲自製劇《日班經理察·維德》(Chad Vader, Day Shift Manager)讓這位黑暗尊主成了地球一家超市的經理,不得不想方設法應對一幫笨員工。英國脫口秀演員艾迪·伊澤德(EddieIzzard)關於「維德蒞臨死星食堂點餐」的段子也很流行。漫畫家傑弗裡·布朗(JeffreyBrown)的「維德育兒四部曲」則把維達畫成了面對孩子束手無策的單身父親,引起了全球粉絲的共鳴——每一代星戰迷都曾認為自己將會成為英雄的盧克或萊婭,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其實是家裡的黑暗尊主。

《日班經理察·維德》大受YouTube觀眾的歡迎,這部劇一共拍了4季,共38集。

盧卡斯對此沒有意見。盧卡斯甚至接過了來自喜劇動畫節目《機器雞》(Robot Chicken)和《惡搞之家》(Family Guy)的諷刺之刃,還參與了《機器雞》星戰吐槽特輯的配音。這些作品可以被看作是盧卡斯影業和影迷再創作多年來互相抗衡的結果。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雖然「篡改」了《星球大戰》中的角色,給他們添加了一層源於流行文化的其他東西,但他們的嘲諷都出於善意,也仍然謹慎地尊崇《星球大戰》的原始概念和設定。達斯·維達「梗」之所以可以被接受,是因為其笑點建立在這個角色的「原始設定」和「粉絲再創作設定」嚴格對立的基礎上,無論粉絲的再創作有多麼瘋狂,默認的「原始設定」是絕不會被改變的。換句話說,能被盧卡斯影業認可的「篡改」都發生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平行宇宙裡,絕不玷汙原作設定的一絲一毫。

就算是有著最嚴格服裝標準、已經被盧卡斯本人認可並納入影片的角色扮演組織「501軍團」,現在也會舉行像「夏威夷花襯衫競賽」這樣的活動——當然,這發生在平行宇宙中的地球上。

絕對不被允許的粉絲?

在網絡時代的所有粉絲再創作中,有一種是絕對不被允許的——重新剪輯《星球大戰》。

2000年,一名叫邁克·J. 尼科爾斯(Mike J.Nichols)的電影剪輯師做了一個名為《幽靈的剪輯》(The Phantom Edit)的《幽靈的威脅》刪減版。這個版本比原版短20分鐘,刪去了原版中飽受詬病的冗長臺詞。這個版本迅速通過盜版碟和文件共享站點流傳開來,盧卡斯影業迅速叫停了這一行為。另一個著名的剪輯版本是《重剪星戰》(StarWars Revisited),這個版本建立在粉絲對盧卡斯影業推出的「特別版」的不滿上。粉絲剪輯師按照心目中「特別版應該有的樣子」修復了劇情前後不一致和調色等問題,同時更新了部分鏡頭和音樂。與此相對應的是去掉了所有喬治·盧卡斯後續修正,保留了1977版電影原貌的《去特別版》(Despecialized Edition)。在盧卡斯影業嚴格的監管下,這些剪輯版通常只存在於非法的盜版網站上和影迷的私下交換中。

盧卡斯和「501軍團」——首個獲得盧卡斯影業認可並被納入影片的角色扮演粉絲組織。

在2017年5月,盧卡斯宣布《星球大戰》系列的粉絲們可以通過一個叫Eyespot的網站,重新組合電影片段、上傳新內容,創造出自己版本的電影。然而,該網站的使用條款中規定,粉絲在該網站上創建的內容所產生的所有權利均免費歸盧卡斯影業所有。這一決定引起了粉絲間的爭議。多年來,再創作作品一直被粉絲社群視為內部相互交換的禮物,這一禮物依賴於無私的動機、慷慨和互惠的行為流通,而如今,粉絲們堅守的「禮物」卻要被商業投機者不花一分錢就收入囊中,然後被重新用來服務於其他市場。研究者蘇珊娜·斯科特(SuzanneScott)將這一過程稱為「禮物轉送」(regifting)。

圈養「盜獵者」

今天的《星球大戰》的粉絲參與再創作還是一間廣闊的教堂,能夠包容所有的笑聲嗎?

它更像是一塊「數字圍場」(digital enclosure)——盧卡斯影業從雜亂的「草根」文化生產園地中篩選出來的一塊純淨的、對商業公司友好的地帶。它選擇那些「篡改」程度在可容忍的範圍內、有助於測試市場及培養未來消費者的材料,將那些雖然同樣真誠,卻可能會讓原作產生歧義、會引起公眾爭議的材料排除在外。數位技術與網際網路讓這兩種過去各自運行的邏輯發生交集,對此,哈佛大學法律系教授勞倫斯·萊西希(Lawrence Lessig)在《再混經濟》(Remix)一書中,提出了「禮物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混合體「第三經濟」(a third economy)將主導網絡未來的說法。數字圍場內,兩種經濟邏輯並存——粉絲社群中堅守的「禮物經濟」邏輯,與製作公司所堅守的「商品經濟」邏輯。在「數字圍場」之外,粉絲掌控著不成文的運作規則;在「數字圍場」內部,製作公司在版權制度的保護下佔據著話語權,當有需要的時候,粉絲的再創作就會在此跨越不同的經濟系統,完成從禮品到商品的轉換。

Remix

作者: Lawrence Lessig 版本: Penguin (Non-Classics) 2009年9月

「數字圍場」也許意味著粉絲社群和製作公司之間的情感博弈。製作公司在商業上徵服全宇宙,但不得不放低身段,放任「千年隼號」被「盜獵者」們破壞、挪用、粗暴對待。「盜獵者」們如果放棄圍場之外的自由,就可獲得被升入聖殿和「造物主」平起平坐的權利,但從此成為被自己鍾愛的事物所驅動的免費奴僕。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作者:開羅;編輯:走走,風小楊。校對:翟永軍。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書友轉發至朋友圈。

《星球大戰》或《西遊記》,神話中的英雄之路

2019年,有哪些新書值得我們期待?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的粉絲盜獵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最近,《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出版,成為不少星戰迷新年最期待的一本「星戰百科全書」,如同書名所提示的,星球大戰已經徵服了全宇宙。在網絡還沒有出現的年代裡,粉絲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觀看翻錄的錄像帶,不放過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信息,也不放過敘事的空白、多餘的細節、開放性的片段——換句話說,一個粉絲可以進入《星球大戰》敘事、將文本打成碎片重新拼貼、參與到文本中去的機會。
  • 1982年版土耳其山寨版《星球大戰》_遊俠網 Ali213...
    你可知道存在這麼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世界裡,你最喜歡的電影被扭曲並改編成了風格詭異,讓人初看陌生,細看又覺得不能再熟悉的低成本改編版。這裡是土耳其的山寨電影世界,這部電影是土耳其山寨電影裡的皇冠——《Dünyayı Kurtaran Adam》,翻譯過來就是《這個男人拯救過世界》,這麼說可能沒多少人聽過,如果換個叫法《土耳其版星球大戰》,也許,就有人知道了。
  • 草根評《星球大戰9》:視效絢麗 致敬前作
    怎麼說呢,JJ的風格依舊很明顯,致敬致敬還是致敬,但作為一個非粉絲,真的感覺審美疲勞,抓不到任何嗨點。最後的Happy ending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但這種結局還是總能打動人的,特別是看到雷伊最後留下了那把代表著黑暗面的光劍,光明已經勝利了,一把劍也就代表不了什麼了。@言又幾- 8分坐第二排角落處,看完差點落枕。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對星戰迷的一次致敬,也是一部冒險巨製
    帝國在核心世界和內環的所有飛船都必須待在條約規定的邊界內。賈庫戰役二十九年後,「處罰者號」的殘骸依然矗立在賈庫。但銀河系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新政權:」第一秩序「和」抵抗力量「。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不僅是對老星戰迷的一次專業致敬,也是一部冒險巨製,它給《星球大戰》系列帶來了更多的原力,更帶來了更多的生命力。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家族傳奇的終結
    從阿納金·天行者到達斯·維達勳爵,從一個農家孩子到盧克·天行者,從蕾伊·帕爾帕廷到蕾伊·天行者,「天行者家族」的傳奇故事一共延續了十二部「星球大戰正傳電影」,也最終在蕾伊這裡暫時畫上了句號。在《星球大戰9》的評分與票房都不盡如人意之後,系列電影的未來發展將何去何從,這不僅是迪士尼高層所想,同時也是無數影迷和粉絲心中所想的。
  • 集眾家之長的《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之後,但還未到《星球大戰4·新的希望》時期。在66號指令的大背景下,絕地武士遭遇了空前的危機,而作為原力的操控者,《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的主角卡爾(Cal Kestis),算是為數不多的絕地學徒。 本來苟且偷生的日子過的就不算有多好,但為了救朋友使用原力,更是暴露了自己。
  • 《星球大戰》又把天文單位「parsec」給弄錯啦!
    克塞爾航程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裡,遊俠漢索羅吹噓說,他的千年隼號飛船可以讓克塞爾航程少於12個parsecs。此後許多年,粉絲們就認為一個parsec是一個距離的單位,而不是時間單位,所以漢索羅的吹噓毫無意義。
  • 《曼達洛人》:豆瓣評分9.3,《星球大戰》的傳奇還在延續
    自威風凜凜、沉默寡言的賞金獵人波巴費特首次出現在《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粉絲們對於這個角色的源起一直充滿好奇和猜測,但是喬治盧卡斯的諱莫如深,使得人們一直無法完整而清晰地了解這個角色。直到舊「星球大戰」三部曲完結多年以後推出的「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中,喬治盧卡斯才為這個人氣爆滿的孤膽反英雄角色設置了一段前世今生的人生故事,人們才得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波巴·費特與他的「父親」詹戈·費特。而隨著多年以來星球大戰宇宙的不斷擴展,以這對傳奇賞金獵人父子為原型,在星球大戰的銀河世界中逐漸構建出一個全民尚武的民族:曼達洛人。
  • 《星球大戰9》是最後一部嗎?新的武士將繼續追求平衡!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原本應該是屬於星戰粉絲的一場狂歡,我在電影院親眼目睹了前座的觀眾帶了兩把玩具光劍入場,但是在電影結束之後,直到所有人都離開了電影院,這位中二少年也沒有點亮他的光劍。「一位絕地武士失去了他的夢想.....」「是因為這部電影不好看嗎?」
  • 粉絲無感票房慘澹,全球第一IP星球大戰中國市場失靈
    此後的40年,《星球大戰》作為太空科幻影片的鼻祖,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科幻這一小眾亞文化類型推向主流世界,也影響了無數商業大片的創作方向。袁良明2019-12-2321:15:18星球大戰實現了電影與商業聯動,將粉絲群體納入創作主體。
  • 《星球大戰》為何能成神級電影?不同媒介產品為其不斷續命
    二、《星球大戰》在西方是怎樣火起來的?如今《星球大戰》的粉絲遍天下,在中國也不乏少數,這幾年每到《星球大戰》公映的時候,就有粉絲自發或者結社組織觀影,甚至會打扮成電影裡的裝束去電影院致敬自己的最愛,讓《星球大戰》在國內儼然獲得了「cult邪典」電影的待遇。
  • 一周文化講座|《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上海|《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時間:2月23日(周六)14:00-16:00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嘉賓:徐辰(譯者)、閒人(501軍團公共關係官、人事官)、姚望(編輯)《星球大戰》是怎樣滲透到我們的當代文化中的?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震撼來襲,其中隱藏的秘密是?
    很久很久以前,在銀河系裡存在著一股可怕的力量,他們距離我們如此之近,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著名編劇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將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未知的科幻世界
  • 原力失效:《星球大戰》在中國糾結和失落的20年
    仔細分析《星球大戰》在中國的20年票房曲線,前傳三部曲表現不錯,《星球大戰7》是巔峰狀態,之後急速下滑,再也難復當年之勇。其實,《星球大戰》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有諸多複雜因素,本文將從電影體系、粉絲基礎、文化差異、行業競爭四個維度來簡要分析原因。01「勸退」新人:星戰引以為傲的複雜體系成為了接納新粉絲的掣肘剛「入坑」的星戰影迷,第一個問題往往是:到底應該從哪部開始看?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BB-8的新希望?
    這是調戲老粉絲和勾引新觀眾的最佳手段。左手迪寶寶,右手《星球大戰》,你還真指望不出JJA能玩出什麼花活來。作為一個在職業規劃表上寫滿了「致敬」、「玩梗」和「腎上腺素」的蜜汁大導,作為史匹柏的欽定接班人,只要在內容上不跟「123」一樣坑爹,就已經完成一半的任務了。考慮到《星際迷航:暗黑可汗》的表現,起碼這一次,保密工作做的不錯:尤其是在預告片上。
  • 說中國是山寨大國的人 是你們沒見過國外有更多的山寨產品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山寨大國,其實中國也很冤枉,山寨自誕生以來,就在全世界範圍發揚光大,畢竟不是每家公司都像迪斯尼一樣,可以告天告地告空氣。今天我收集了一些國外的山寨產品,也讓大家開開眼,看看國外都有哪些奇葩的山寨產品。
  • 時光早報:9部《星球大戰》登陸Disney+
    《星球大戰》九部曲完結篇《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將於5月4日星球大戰日登陸Disney+,這樣九部曲將全部在Disney+播出。      星球大戰日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柴契爾夫人剛剛當選英國第一任女首相,為了祝賀她當選,執政黨在《倫敦晚報》上刊登了半個版面的廣告來寫:May the Fourth Be With You, Maggie.Congratulations!
  • 科普貼,你造星球大戰和星際穿越的關係嘛?
    ◆致敬:做一部像《星球大戰》那樣的傳世佳作 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現在的諾蘭已經是個舉重輕重的人物
  • 華米科技與《星球大戰》達成合作關係,粉絲搶先曬出自製錶盤
    8月16日上午,知名智能穿戴廠商華米科技在官微宣布與《星球大戰》達成合作關係,新品手錶或將繼續走跨界合作路線,引發科技粉和星戰粉的熱切期待。而《星球大戰》是知名度很高的IP,承載著不少人兒時的樂趣和回憶,有著極高的人氣。這次雙方跨界合作可謂是強強聯手,或將能再一次燃爆了全球星戰迷的熱情。今天早上官方剛公布合作關係,下午網絡上已經有多款粉絲自製錶盤流出。可見,對於這次的跨界合作,粉絲們的期待情緒高昂。
  • 《星球大戰》VS《生活大爆炸》 宅男的星戰夢
    4位天才(宅男)Sheldon、Leonard、Howard、Rajesh都痴迷各種動漫、科幻、奇幻、遊戲,不過,他們的最愛要數《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兩大電影了。幾乎在每一集裡,你都能發現「星戰」的周邊、道具、臺詞、梗、致敬段落……絕對精彩(雷人),也引來無數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