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球王馬拉度納在其剛過完60歲生日就溘然長逝,屍檢報告顯示死因是心肌梗塞。噩耗傳來,人們在不勝唏噓之餘難免詫異,昔日在綠茵場上大殺四方的球王生命為何如此脆弱和短暫?其實,一切皆有先兆。據媒體報導,老馬生前就已病魔纏身,累計患有肥胖、高血壓、關節炎、冠心病等疾病,就在去世前不久還就接受了頭顱硬外膜血腫手術。這些疾病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這就是目前對健康威脅甚大而人們又知之甚少的隱形殺手——代謝症候群(MS)。據統計,歐洲的女性MS患病率達到38%,男性高達41%;在我國,60歲以上人群MS患病率達到58.1%。MS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如何防治MS及其併發症的發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MS)?
「代謝症候群」是指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在臨床上出現一系列症候群,即稱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怎樣發生的 ?
其病因不明。目前認為,中心型肥胖和胰島素抵抗可能是導致MS發生的核心因素。
1、肥胖
肥胖可引起高血壓、高膽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以及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特別是中心型肥胖,內臟脂肪含量的增加與胰島素抵抗呈強相關。
2、胰島素抵抗
機體的胰島素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葡萄糖利用減少。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從而刺激胰島β細胞產生更多的胰島素,隨著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其生成的胰島素不足以代償高血糖,就產生了臨床高血糖。
3、慢性炎症
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炎症狀態。肥胖時,以內臟脂肪為主的細胞釋放過多的炎症介質,使細胞內胰島素信號傳遞受阻,發生胰島素抵抗。
4、遺傳
MS也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其表現在不同族群存在一定的差異。但該因素導致的MS比例只有10%。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代謝症候群 ?
1、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85釐米。
2、高甘油三酯(TG):血甘油三酯>150mg/dl。
3、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0mg/dL ,女性<40mg/dL 。
4、高血壓:動脈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5、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 5.6mmol/L。
具有以上3項或者以上就可以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對建康有什麼影響 ?
1、多種代謝紊亂集於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和高胰島素血症。
2、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
① 心腦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風險升高2.5倍,心血管疾病和腦卒中的死亡風險升高1.5~3.0倍。
② 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升高近5倍。
③ 癌症: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膽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也大幅增加。
如何有效幹預 ?
1、改變生活方式: 目前認為最有效的幹預方式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適度的運動。推薦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遊泳、騎自行車等,每周至少5天,每天不小於30分鐘。在身體承受範圍內也可以適當延長運動時間。
養成定時飲食的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粗糧、少吃精細加工的食品,控制鹽、油的攝入量。建議每日膳食中脂質含量佔25%~35%熱卡比較合適。戒菸、戒酒和充足的睡眠也非常重要。
2、藥物治療
如果生活方式幹預效果不理想,則需要藥物治療。比如:調脂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壓藥控制血壓小於 140/90mmHg;口服降糖藥物控制高血糖。對於合併 2型糖尿病的患者,積極地調脂、降壓治療可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糖化血紅蛋白小於 7% 在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同時,也可預防大血管病變。
3、手術治療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對於年齡在16—65歲單純性肥胖患者或者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沒有酒精、毒品等不良嗜好、經全身綜合評估無明顯手術禁忌證,可以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