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2020-12-08 網易新聞

(原標題: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10月31日,中國女排前國手、原河南女排隊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據悉,霍萱死因源於馬凡氏症候群,原美國女排名將海曼、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以及男籃運動員張佳迪和武強均因此病猝死。

10月31日,中國女排前國手、原河南女排隊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據悉,霍萱死因源於馬凡氏症候群,原美國女排名將海曼、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以及男籃運動員張佳迪和武強均因此病猝死。 

被稱「巨人殺手」

「馬凡氏」已奪走多名運動員生命

身高1.9米的霍萱曾是河南女排隊長,2009年,曾入選過當時的女排國家隊集訓名單。但因身體不好,她不到25歲便退役。據《北京晚報》稱,霍萱是因罹患了馬凡氏症候群而不幸去世的。

在霍萱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不少,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有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

在中國的體育史上,馬凡氏症候群帶走了這些優秀的運動員:

1984年,身高2.17米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猝死,時年28歲;

2001年,身高2.04米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那年他剛滿30歲;

2009年,身高2.12米的瀋陽籃球運動員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23歲;

2012年,曾經被譽為「小姚明」的原遼寧男籃隊員張佳迪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24歲。

這樣的悲劇不僅發生在國內。1986年,美國女排名將、當年郎平最大的對手之一海曼在比賽中突然猝死球場,年僅31歲。海曼的死亡原因是主動脈夾層破裂,而引起異常的正是她患有馬凡氏症候群。除此之外,因馬凡氏症候群死亡的名單中還包括:義大利前男排國手博沃倫塔、委內瑞拉女排國手卡拉巴裡、義大利足球運動員莫羅斯尼、俄羅斯滑冰選手格林科夫、挪威遊泳運動員奧恩等等。

「馬凡氏」並非籃排「項目病」

而是運動隊選錯了人

為何馬凡氏症候群多和籃球、排球運動員扯上關係?是跟籃球排球運動項目有關嗎?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專家王安利教授曾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說,馬凡氏症候群不是「項目病」,而是運動隊「選錯」了人。

王安利說,由於患病者一般都是身長、手長、腳長,容易被排球和籃球運動隊當成苗子選中,「所以,排球、籃球運動員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概率大一些。但就所有排、籃球運動員來說,這個病並非是常見病。」

身患馬凡氏症候群的運動員雖然在體型上適合運動,但在身體機能上則非常不適合。

中華醫學會上海心外科分會會員、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成人心臟中心組長肖亦敏表示:在籃球、排球等體育運動中,「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可能會憑藉其身材上的特殊之處,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對於體育運動員來說,馬凡氏症候群不僅不是「福音」,反而是個「殺手。因為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病患除了身體異於常人外,總是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其中主動脈夾層最為危險,一旦承受不住主動脈內壓力而破裂,可於幾分鐘之內因大出血休克而導致病人猝死,可謂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因此,對於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高強度的職業體育並不適合他們。 

屬於遺傳性疾病

常引起血管、骨骼及眼睛病變

據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朱俊明教授介紹,馬凡氏症候群是15號染色體發生基因突變的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大約為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

馬凡氏症候群會導致患者身體出現一系列的改變,其中最常累及骨骼、眼睛和皮膚。骨骼系統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患者四肢特別是手指、腳趾變得又細又長,大拇指橫過來會超過掌端,有的雙手下垂會超過膝蓋,患者的身材又高又瘦。馬凡氏症候群的骨骼特點還能讓他們完成常人難以企及的動作,因此在運動員選拔時容易受到青睞。

馬凡氏症候群累及眼睛,患者最壞的結果就是看不見;侵犯骨骼,患者走路雙腿外撇,呈現出「鴨步」的特點,有的人會出現「雞胸」或者「漏鬥胸」,不會危及生命。但馬凡氏症候群還會累及心臟,導致患者出現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或者瓣膜關閉不全等,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有數據顯示,未經治癒的患者平均壽命為男性30歲左右,女性40歲左右。95%的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常見為動脈瘤破裂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診斷並非難事

早發現早治療效果好

馬凡氏症候群診斷並不難,經過檢查和詢問病史、家族史,並經彩色B超和磁共振檢查後即可確診。醫學專家建議有馬凡氏症候群家族史的人,或者發現自身存在骨骼、眼、心血管病變等,應及時去醫院心血管外科做個檢查。一旦發現,就應根據情況進行手術治療,因為藥物治療或其他保守療法均不能去除此病。早發現早治療,可避免心力衰竭、主動脈破裂和心肌梗塞的發生。

王安利表示,想要在體壇減少運動員因身患馬凡氏症候群猝死的情況,首先運動隊在選材體檢時要嚴格把關,要對馬凡氏症候群予以足夠重視。王安利表示,運動隊在選材時要特別對身高1.9米以上的運動員詳細了解有無遺傳病家族史,並且建議高個運動員在體檢時針對馬凡氏症候群做檢查。

其次,一旦發現運動員患病,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手術治療。

2013年11月前後,剛從稠州銀行男籃轉會至上海的22歲球員張卓君、23歲的北京男籃球員韓崇凱先後查出患有馬凡氏症候群並得到治療。

肖亦敏表示,隨著科技進步,目前馬凡氏症候群手術成功率已在90%以上。 

據《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新華網等綜合

(原標題: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本文來源:南京龍虎網-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在籃球、排球等體育運動中,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可能會憑藉其特殊身材而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對於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來說,這個「天賦」卻是個「潛藏的殺手」。佳學基因馬凡氏症候群致病基因鑑定,可精準、快速明確患者發病的基因原因,根據致病基因尋找、設計治療方案,指導基因矯正,避免後代或二胎再次患病。
  •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
    不過,陳女士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合併主動脈根部瘤,若瘤體稍有破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尹曉清提醒,該病的患者一般來說比較高,手指骨骼比一般人長且瘦;另一特徵就是可能出現高度近視、斜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眼部異常。一旦發現同時有以上兩種特徵,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 馬凡氏症候群來自先天遺傳
    張國報說,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在年輕時憑藉常規檢查基本發現不了,其除了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個子高以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這種病,只能通過一種手段才能在不發病時查出,那就是家族基因檢測。」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白振祥提醒,如果有家族病史,又有馬凡氏症候群其他表現,如脛骨很長、身材高瘦、近視等症狀,都應儘早到醫院檢查,了解心臟和主動脈是否有病變、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 家族6人同患「馬凡氏症候群」,以下症狀要警惕
    媒體報導,霍萱患有「馬凡氏症候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傳出消息,該院連續收治3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其中一例患者的家族中有6人同患上「馬凡氏症候群」。中大醫院大外科主任、胸心外科劉志勇教授指出,雖然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可若檢查、治療及時,目前該病手術成功率超過90%。
  • 傳聞稱馬凡氏症候群幫菲爾普斯稱霸泳壇(圖)
    菲爾普斯是「馬凡」嗎  菲爾普斯在泳池中的輝煌,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包括他的教練和他自己都懷疑這是「馬凡氏症候群」的表現。那麼,樣貌奇偉的菲爾普斯是不是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呢?我們可以先根據「馬凡氏症候群」的顯著特徵,和菲爾普斯一條條對比看看。  「馬凡氏症候群」影響韌帶、肌腱,讓關節延展性超強,這是「馬凡」的一個顯著特徵。
  • 全家人都是「蜘蛛手」 原為馬凡氏症候群
    全家人都是「蜘蛛手」 原為馬凡氏症候群推薦閱讀 一看他的「蜘蛛手」,醫生便告訴他,他患的是馬凡氏症候群。昨日,記者在醫院見到手術後剛拆完線的他。  奇怪:  一家都是「蜘蛛手」  「本來我以為這次肯定活不下去了……」昨日上午,在華西醫院胸外科住院部,周先生說,上月底他就開始莫名胸痛,而這一症狀,在他們家簡直就是「噩耗」!
  • 揭秘巨人殺手馬凡氏症候群 體育圈悲劇頻上演
    這些「巨人」都離開了我們這不是「馬凡氏症候群」這樣的醫學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眼前。據新華社2016年10月報導,前女排國手、原河南女排運動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而據《北京晚報》稱,和此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霍萱也是因罹患了馬凡氏症候群而不幸逝世的。
  • 25歲女孩患罕見「蜘蛛指病」生命垂危 這種病叫「馬凡氏症候群」可...
    國慶期間熱播的電影《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楊光,在體檢後被告知不能繼續攀登珠峰,原因是他的父親死於一種叫「馬凡氏症候群」的疾病,十分罕見。而在我們紹興,就有一名25歲女孩正在被這種極為罕見的疾病折磨著。女孩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10多年後突然發病性命垂危今年的國慶節小長假,家住越城區富盛鎮董溪村的顏幼良一家過得非常艱難。小女兒顏銘燕今年25歲,10月5日,突然肚子疼,第二天,還出現了嘔吐、渾身乏力的症狀。7日上午,因出現呼吸不暢,顏幼良便將女兒送至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經檢查後,顏銘燕情況十分危急,醫院立即將她轉入ICU病房。
  • 「馬凡氏症候群」基因可阻斷避免遺傳下一代
    □記者李曉敏    本報訊患者張先生一家三代都在青年時期猝死,而罪魁禍首均是「馬凡氏症候群」。昨天,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該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董建增說,通過基因檢測,這種病完全可以在孕前就篩查出來,並把遺傳基因阻隔,避免傳到下一代。
  • 女排前國手去世 馬凡氏症候群初期症狀介紹
    據北京晚報報導,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馬凡氏症候群。有研究認為,伴或不伴有主動脈瓣反流的升主動脈擴張是診斷馬方症候群的特徵之一;而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多為男性,其舒張期雜音與風溼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的部位不同,多位於胸骨右緣第2~4肋間。近年有學者指出,妊娠婦女夾層分離多為馬方症候群。(2)二尖瓣脫垂由於二尖瓣黏液樣變性,使瓣葉變薄、過長或腱索伸長致二尖瓣脫垂。嚴重者並發二尖瓣閉鎖不全。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新聞:原本有望參加選秀進入NBA的新秀伊賽亞-奧斯汀被診斷出馬凡氏症候群,再也無法參與激烈比賽,籃球生涯徹底終結。那麼什麼是馬凡症候群呢?為什麼馬凡症候群奪去了他的籃球生涯?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天才病」——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又稱為馬方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 日本發現導致馬凡氏綜合症的基因
    新華網東京7月5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長崎大學教授新川昭夫和橫濱市立大學教授松本直通最近發現一種基因,它可導致馬凡氏綜合症,其表徵為患者四肢和全身細長、有時因動脈破裂而死。  據《日經產業新聞》5日報導,馬凡氏綜合症是因為細胞外側連接細胞的組織功能弱化,從而導致視網膜脫落、動脈瘤、肺功能不全、心臟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