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6人同患「馬凡氏症候群」,以下症狀要警惕

2020-12-06 復禾健康

10月31日,中國女排前國手霍萱因心梗去世,年僅28歲,讓人唏噓不已。媒體報導,霍萱患有「馬凡氏症候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傳出消息,該院連續收治3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其中一例患者的家族中有6人同患上「馬凡氏症候群」。中大醫院大外科主任、胸心外科劉志勇教授指出,雖然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可若檢查、治療及時,目前該病手術成功率超過90%。

祖孫三代6人同患病

據悉,35歲的張先生來自蘇北某縣城,5年前莫名出現視物模糊,休息半小時後症狀逐漸緩解,因此沒有重視。可是最近一年多來,再次出現視物模糊,伴有左胸痛、胸悶、全身大汗,尤其是夜間比較明顯,無法平躺。

半年前,張先生到蘇北當地醫院診斷後,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心力衰竭」,建議手術治療。張先生考慮再三,拒絕了手術,於是口服藥物保守治療。但是此後症狀加重,服藥也不能緩解症狀,於是慕名來到南京中大醫院就診治療。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合併A型主動脈夾層。

該院胸心外科何偉主治醫師在詢問病史中了解到,原來患者張先生年幼的兩個兒子、他的母親、他的兩個舅舅同患「馬凡氏症候群」,其中他的母親及一個舅舅都在50歲左右過世。由於保守治療對患者來說效果甚微,該院胸心外科劉志勇教授決定為其手術治療。經過帶瓣膜主動脈根部置換術手術治療,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有以下症狀時要警惕

據悉,中大醫院胸心外科病房最近連續收治3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都是瘦高個,最高的患者有1.93米。

到底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有什麼樣的症狀要警惕是「馬凡氏症候群」呢?

馬凡氏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病率為1/3000-5000。

其中,70%的患者有家族史,30%的患者是自發基因突變。

據悉,病變主要累及骨骼、心臟、肌肉、韌帶和結締組織。骨骼肌肉系統骨骼畸形最常見,手指和腳趾細長呈蜘蛛腳樣,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下半身比上半身長。

部分患者會有漏鬥胸、雞胸、脊柱後凸、脊柱側凸、脊椎裂等病症;眼部表現為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病人會出現視物模糊;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二尖瓣關閉不全或脫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主動脈瘤樣擴張,病人常有胸悶、胸痛等表現。

主動脈破裂死亡率高達90%

劉志勇教授介紹,約80%的「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表現為大動脈中層彈力纖維發育不全,主動脈或腹總主動脈擴張,形成主動脈瘤或腹總主動脈瘤。

主動脈擴張到一定程度以後,將造成主動脈大破裂死亡,死亡率高達90%。

馬凡氏症候群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變,特別是合併的主動脈瘤,所以專家提醒,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前治療主要是藥物、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能減緩或推遲心血管病變的發生,防治室性心律失常。

「對於主動脈瘤直徑在4.0cm-4.5cm,可以觀察保守治療,如果直徑在5.0cm-5.5cm甚至大於5.5cm,那麼主動脈破裂可能性就非常大,應考慮手術治療。」劉志勇教授解釋,由於動脈瘤有破裂出血的危險,心臟瓣膜關閉不全也有致心衰死亡的危險,儘管手術有一定風險,還是建議及時手術治療。

專家強調,若提示有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者,應及時手術治療,目前該手術成功率已在90%以上。

另外,根據臨床表現骨骼、眼、心血管和家族史即可診斷該病,最簡單的手段是超聲心動圖,有懷疑者均可行此檢查,進一步確診則需要通過MRI(磁共振顯像)。

專家提醒,患者術後需定期隨訪複查,並遵醫囑服用受體阻滯藥。平時運動量不能過大,這樣延遲心血管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相關焦點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案例分享 2018年6月,佳學基因解碼研究中心接收到來自湖南湘潭的血液樣本,檢測項目為:「馬凡氏症候群致病基因鑑定」。詢問家族時得知,孩子母親也有輕微馬凡氏症候群症狀,但不影響生活。為了進一步確診,於是送檢王源及其母親的血液樣本至基因解碼研究中心,進行馬凡氏症候群致病基因鑑定。
  • 馬凡氏症候群來自先天遺傳
    形同「蜘蛛人」》報導了鹿邑縣14歲男孩張文祥患馬凡氏症候群急需手術治療。  張國報說,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在年輕時憑藉常規檢查基本發現不了,其除了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個子高以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這種病,只能通過一種手段才能在不發病時查出,那就是家族基因檢測。」
  • 全家人都是「蜘蛛手」 原為馬凡氏症候群
    全家人都是「蜘蛛手」 原為馬凡氏症候群推薦閱讀   一家人的手指比一般人長約30%,三個哥哥都是在突發胸痛之後陸續無故猝死,「難道下一個就是我?」一看他的「蜘蛛手」,醫生便告訴他,他患的是馬凡氏症候群。昨日,記者在醫院見到手術後剛拆完線的他。  奇怪:  一家都是「蜘蛛手」  「本來我以為這次肯定活不下去了……」昨日上午,在華西醫院胸外科住院部,周先生說,上月底他就開始莫名胸痛,而這一症狀,在他們家簡直就是「噩耗」!
  • 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在霍萱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不少,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有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馬凡氏」並非籃排「項目病」而是運動隊選錯了人為何馬凡氏症候群多和籃球、排球運動員扯上關係?是跟籃球排球運動項目有關嗎?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專家王安利教授曾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說,馬凡氏症候群不是「項目病」,而是運動隊「選錯」了人。
  • 傳聞稱馬凡氏症候群幫菲爾普斯稱霸泳壇(圖)
    要知道,普通人臂展與身高几乎相等。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的四肢及手指腳趾尤其長,這一特徵在菲爾普斯的身上也表現得很明顯。在電視上看過菲爾普斯的人,都會對他的「大手大腳」印象深刻。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的面部特徵也很異於常人——長頭、高顴骨、小下巴、大耳朵,由於下頜發育不好,他們語言表達往往受影響。
  • 25歲女孩患罕見「蜘蛛指病」生命垂危 這種病叫「馬凡氏症候群」可...
    國慶期間熱播的電影《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楊光,在體檢後被告知不能繼續攀登珠峰,原因是他的父親死於一種叫「馬凡氏症候群」的疾病,十分罕見。而在我們紹興,就有一名25歲女孩正在被這種極為罕見的疾病折磨著。女孩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10多年後突然發病性命垂危今年的國慶節小長假,家住越城區富盛鎮董溪村的顏幼良一家過得非常艱難。小女兒顏銘燕今年25歲,10月5日,突然肚子疼,第二天,還出現了嘔吐、渾身乏力的症狀。7日上午,因出現呼吸不暢,顏幼良便將女兒送至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經檢查後,顏銘燕情況十分危急,醫院立即將她轉入ICU病房。
  • 揭秘巨人殺手馬凡氏症候群 體育圈悲劇頻上演
    奪走陸飛年輕生命的原因是腹部主動脈夾層病情惡化,雖未完全確認「馬凡氏症候群」,但這卻是該疾病的表現之一。在陸飛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許多,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
  •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
    不過,陳女士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合併主動脈根部瘤,若瘤體稍有破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尹曉清提醒,該病的患者一般來說比較高,手指骨骼比一般人長且瘦;另一特徵就是可能出現高度近視、斜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眼部異常。一旦發現同時有以上兩種特徵,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 女排前國手去世 馬凡氏症候群初期症狀介紹
    據北京晚報報導,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馬凡氏症候群。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1.骨骼病變(1)身材瘦高,四肢細長,尤其是前臂和大腿①身高多>180cm;②指距>身高(雙手平伸,兩中指距離-身高>7.6cm,有診斷價值);③下半身(從恥骨聯合到足底)>上半身(從頭頂至恥骨聯合),
  • 遺傳病家族患病似「蜘蛛人」 大多60歲前離世
    在醫學上有一種遺傳性疾病,叫做「馬凡氏症候群」,患病的人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手指腳趾特別長,個子也常比別人高。這種遺傳病將會帶來突發性的主動脈夾層,搶救不及時便會危及生命。南京溧水的馬明(化名)一家就不幸患有這種遺傳病,從馬明的外公開始,大舅、大姨、二姨和他的母親都因此病早逝,最年輕的38歲就突發該病去世。
  • 什麼是小細胞肺癌 這症狀要警惕是小細胞肺癌
    肺癌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肺癌在近年來死亡率和發病率增長的速度是最快的,有研究證明,長期吸菸的人更容易患肺癌,另外城市居民肺癌的發病率比農村高。那麼,什麼是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症狀有哪些?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 83版「黃蓉」患肺癌去世 出現這種症狀警惕肺癌
    83版「黃蓉」患肺癌去世 出現這種症狀警惕肺癌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傳出83版「黃蓉」的扮演者歐陽佩珊因患肺腺癌去世的消息,網友們對此都感到十分惋惜。
  • 你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梅傑症候群嗎?這些人也難逃 「魔爪」
    公眾號:梅傑症候群 梅傑症候群給人的印象就是老年人才會得。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標準,60歲以後才算是老年人。也就是說60歲以後的人才會得這種病,那麼,60歲以前是不是就不用擔心得梅傑症候群了呢?以下這些人都有患梅傑症候群的風險,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男子患"蜘蛛人症" 8小時換掉半米長病變血管
    半島都市報4月18日訊(記者 韋麗麗)  36歲的王先生患了罕見的馬凡氏症候群,胸腹部主動脈發生了病變,血管管壁變薄,而這根血管不但供應全身臟器的供血還供應脊椎用血,一旦管壁破裂,病人將立即死亡。4月18日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醫生用了八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替換了他原來長達50多釐米的病變血管。
  • 秋冬乾燥症候群高發 出現這些症狀你要注意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偏愛40歲以上的女性。由於早期症狀不典型且缺少特異性,乾燥症候群極易被患者忽視,就診時往往已發病較長時間,出現了一系列病理損害。一、出現哪些症狀要懷疑乾燥症候群?乾燥症候群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且缺少代表性。
  • 深圳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患的居然是「天才病」
    過去,身高是招收運動員一項重要的指標,但由於忽略了對馬凡氏症候群的篩查,以至於招收了身材高大、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海曼,雖然她曾被譽為當時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但卻最終因為馬凡氏症候群引發了心血管疾病27歲就英年早逝的唐代詩人李賀,外形「細瘦、通眉、長指爪」,據推測他也可能患有馬凡氏症候群。
  • 有了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是MDS(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去醫院做了仔細檢查,醫生竟說是患了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我懷疑醫生是不是確診錯誤了……病人B投稿:單位體檢的時候,我也是學醫的,但是不是血液科,然後我被查出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發病原因?這個病發病有什麼樣的症狀?臨床上有什麼異常表現嗎?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在臨床中有哪些異常表現?
  • 男子遺傳罕見病"蜘蛛人症" 家族8人因此病離世
    一室一廳的小屋,擠著三張床,住著被罕見病折磨的尹家三代四口人。十年前,一家之主的尹力祥被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蜘蛛人症」,多年以來一直病情反覆。而令人揪心的是,就在他確診的第二年,當時他才5歲的兒子小遠也被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
  • 安陸一家5口同患蜘蛛人症
    本報記者 張朋 實習生 李坤 攝本報訊 外婆、媽媽相繼因馬凡氏綜合症(俗稱蜘蛛人症)去世,患相同病症的弟弟,因不想連累家人3年前自殺,二姐月底因發病剛做完手術,自己4年前做的手術,現在上樓都喘氣。今年33歲的呂世威來自安陸,一家5口都得了這個怪病,呂世威瀕臨絕望。
  • 「馬凡氏症候群」基因可阻斷避免遺傳下一代
    □記者李曉敏    本報訊患者張先生一家三代都在青年時期猝死,而罪魁禍首均是「馬凡氏症候群」。昨天,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該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董建增說,通過基因檢測,這種病完全可以在孕前就篩查出來,並把遺傳基因阻隔,避免傳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