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蝨目魚的「池魚之殃」 蔡當局從中作梗島內「漁」不聊生

2021-01-07 中國臺灣網
臺灣蝨目魚的「池魚之殃」 蔡當局從中作梗島內「漁」不聊生

2018年01月04日 09:1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包袱鋪,漁民頻叫苦。」大家好,我是一提到吃魚,就心痛到無法自已的迷你「海賊」中二仔~

  有人說,吃魚多好啊,既有營養還不容易長胖。講真的,不是二仔不愛吃魚,而是小時候被魚刺卡住的記憶太過深刻……不過,最近剛從臺灣歸來的中二仔,卻對島上的一種魚類小吃戀戀不忘,它就是「那個魚」……「哪個魚?」「那個魚」啊~小夥伴們先別著急,且聽中二仔細細道來~

  「那個魚」,學名蝨目魚,它是一種遍布於熱帶與亞熱帶水域的魚種,在臺灣飼養的時間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傳鄭成功為驅趕荷蘭人領軍來到臺南時,因軍餉不夠便派人在後港捕魚。而捕上來的魚鄭成功從沒見過,於是用閩南語問這是「什麼魚」,旁邊的人以為這是魚的名字,於是就把它叫做「蝨目魚」(閩南語「什麼魚」的諧音)。因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人們也將它譽為「狀元魚」。怎麼樣,是不是被中二仔淵博的學識震撼到了呢?

  有這麼好的海產品,中二仔相信島上的漁民們一定「攜起手來奔小康」了吧,然而事實卻再次印證了那句話:打敗你們的不是天真,是無邪……

  為幫助臺灣漁業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早在2011年,大陸方面與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契作合約,除第一年300萬臺斤(1臺斤=600克)外,其餘每年臺灣向大陸輸出約360萬臺斤蝨目魚。而隨著臺灣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漸轉冷,臺南蝨目魚與大陸契作已於去年喊停。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前,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公開表示,在蔡英文執政的一年半中,約有1億多元(新臺幣,下同)的蝨目魚銷售額憑空蒸發,漁民們欲哭無淚。

  那麼問題來了:那個選舉之前喊著「綠色執政,質量保證」的蔡英文難道又要「神隱」?

  而事實卻是,人家非但沒有坐視不理,反倒來了個「火上澆油」……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為了挽救臺灣蝨目魚外銷的困境,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曾計劃在去年9月組團前往大陸爭取蝨目魚契作合約,但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在8月1日依據臺當局「行政院農委會」以「涉及政治性內容」為由去函告知,非經各主管機構許可,不得前往,因此行程被迫取消。聽到這一消息,有漁民表示,我們只想到大陸做生意,跟政治何幹?

  之後,近百位養殖蝨目魚的漁民到臺南市府民治市政中心前陳情,用火點燃來自民進黨當局的一紙公文,斥其阻擋兩岸蝨目魚契作。當時許多民進黨籍漁民痛批,蔡當局根本不管漁民未來的生活,紛紛在現場燒毀黨籍,退黨抗爭。然而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臺灣蝨目魚的外銷困境依然沒有解決,蔡當局不該出來解釋一下嗎?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有數據統計,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大陸對臺南蝨目魚每斤收購價格為40至45元左右;而隨著蔡英文上任,兩岸蝨目魚契作正式結束,去年島內外銷的收購價格僅為每斤27至28元,價格落差巨大。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信漁民朋友應該理解了吧……

  對此,網友們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人認為蔡英文可能不愛吃蝨目魚~

  也有人覺得臺灣漁民是自作自受~

  當然,也不乏那些「出謀劃策」的~

 

  針對上述問題,王文宗也表示,民進黨上臺執政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漁民們沒有看到蔡當局賣半尾蝨目魚到大陸,也沒有拿出任何辦法來協助他們提高收入。而沒有了與大陸的契作,島內漁民的生計也成了問題。王文宗哀嘆,單純的商機已被政治操作破壞殆盡。看到這裡,中二仔也禁不住潸然淚下,心疼漁民伯伯有木有!

  自去年「520」以來,聲稱要「維持兩岸現狀」的蔡當局,實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一心「去中國化」,令兩岸關係緊縮甚至重回冰點,不只赴臺的大陸遊客銳減、觀光業慘澹,現在看來就連農漁業也慘遭「池魚之殃」,中二仔不禁要問一句:蔡女士,說好的「綠色執政,質量保證」呢?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焦點

  • 蔡當局被「打臉」,島內一重要數據出爐!事實證明臺灣離不開大陸
    為了所謂的「臺獨」,蔡當局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一方面,蔡英文、蘇貞昌等民進黨政客頻繁在公開場合鼓吹「臺獨」,另一方面,臺軍頻繁舉行軍演,試射飛彈,對大陸進行武力挑釁。此外,蔡英文還鼓動兩岸經濟「脫鉤」,然而近日,一份數據出爐,蔡當局被無情「打臉」。
  • 大陸靠臺灣?蔡當局的話讓人哭笑不得,島內網友炸鍋!祖國必統一
    據中國臺灣網報導,臺財政事務主管部門2020年12月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出口額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8%。累計1至11月,臺灣自大陸進口584.2億美元,同比增長10.2%,佔同期臺灣地區總進口額的22.5%。
  • 澎湖漁船捕獲多尾超大野生蝨目魚 比養殖魚大10倍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1月13日,臺灣澎湖一艘流刺網漁船,捕獲多尾超大野生蝨目魚,每尾身長近1米,重達10臺斤(1臺斤約等於600克),比起一般市場上銷售的養殖蝨目魚大10倍。1月13日漁船出海作業,在起網時,除了掛著土魠魚,漁民還意外發現多尾體型與土魠魚相當的超大蝨目魚。這令漁民相當驚訝,稱捕魚這麼久,沒有捕到過這麼大的野生蝨目魚。漁民指出,在島內魚塭養殖的蝨目魚,大都是養殖約1年,每尾在1臺斤左右即打撈銷售。這批意外捕獲的超大尾蝨目魚,可能是養殖魚塭跑到海中,至少在海裡成長2年以上,與土魠魚成群洄遊,才被流刺網漁船捕獲。
  • 臺灣人的命也是命 島內民怨沸騰 祖國統一隻有「衝鋒號」!
    但是,更令臺灣人民擔憂的是,島內的肉品市場也已經開始淪陷了。而今,蔡當局更進一步開放臺肉品市場,甚至不顧民眾的強烈反對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美牛」。有島內民眾表示,蔡英文當局為了討好美國,置人民生命與健康於不顧,已經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 臺灣水果價跌到難以想像,蔡英文束手無策,果農和民進黨公開作對
    繼觀光「慘」業後,島內水果價格也暴跌。天氣晴朗加上降雨稀少,使熱帶水果鳳梨(菠蘿)、香蕉快速成熟盛產,但大陸不買「臺獨水果」,蔡英文當局束手無策,綠營票倉地區農民憤而掛出「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橫幅,直言民進黨拼經濟完全不行,臺灣農業若不跟大陸市場,將是死路一條。
  • 臺灣金融業酸「拿香蕉只能請到猴子」 罪魁禍首不就是蔡當局?
    蔡英文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金融人才外流嚴重,金融業者聽了大笑:罪魁禍首不就是這個蔡當局?撇除臺灣被邊緣化不說,主管部門開放龜速、除弊重於興利,再加上金融從業人員一領高薪,就被抹成「肥貓」,幾乎成了人民公敵,這比第三世界還落後的環境,誰待得住。
  • 臺灣還會繼續2018年亂象嗎?網友評蔡當局令「蒼天無語」
    日前,臺灣島內新春期間有一件事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那就是島內一所古剎循例抽「國運籤」時候,竟然抽不出來。對此,有網友評論說,此時無聲勝有聲,民進黨蔡當局已經令「蒼天無語」了。然而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2018年6月島內香蕉、鳳梨相繼價崩,有人拉出「民進黨不倒 農民不會好」的布條。8月臺灣中南部各地發生水災,民進黨應對失據,蔡英文在坦克車上勘災的畫面遭災民怒嗆「下來走」。綠營執政高雄市路面出現5000個坑洞,臺南市2000多坑洞,令外界產生對路政、治水腐敗的追問,引爆民眾怒火。
  • 臺媒痛批蔡當局刻意淡化RCEP影響:臺灣變亞洲經濟孤島
    「損失不大」,島內輿論痛批:這是酸葡萄心理,臺灣已成為亞洲經貿體系中的「孤兒」。臺灣此時在亞洲經貿體系已成為「孤兒」,民進黨當局應該拿出對策,而不是欺騙人民。國民黨主席江啟臣17日也發文稱,2016年蔡英文就職時承諾「帶領臺灣加入RCEP,現在又告訴臺灣民眾RCEP對臺灣經濟影響不大,還甩鍋給國民黨,蔡當局不想負責就不要執政」。島內輿論不僅對蔡當局刻意淡化RCEP影響不買帳,還嘲諷王美花在「立法院」質詢會上的露怯表現。
  • 臺大恐淪為蔡當局政鬥犧牲品 民進黨的臺灣價值只分「藍綠」?
    「臺灣包袱鋪,有苦說不出。」大家好,我是學生時代曾經夢想當校長,畢業之後寫寫文章上上網的迷你「海賊」中二仔~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想當校長呢?這還需要解釋麼兄弟,上學那會兒你們怕老師還是怕家長?當然是怕老師啊,因為他們會請家長唄……在學校誰的權利最大?
  • 全身有260根刺,吃起來又麻煩的蝨目魚為何成為臺灣第一魚?
    在我國的寶島臺灣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魚種叫蝨目魚,當地人把它譽為「臺灣家魚」或「臺灣第一魚」,大陸俗稱「狀元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它並非是臺灣土著,而是由臺灣從印尼引進,後來在廣東汕頭地區也試養成功。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 臺灣反「萊豬」醫師被警方要求到案說明,臺南市議員質疑:蔡當局在...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2月17日報導,長期關注萊劑(萊克多巴胺)肉品問題的前美牛專家會議代表、臺灣醫師蘇偉碩,疑似因為多次對外發表萊劑毒性以及其對人體的影響,且堅決反對「萊豬」進口臺灣,被警方通知25日到案說明。對此,臺南市議員謝龍介質疑,民進黨當局到底是在害怕什麼?
  • 被喊中國臺灣省,蔡英文還不樂意了?蔡當局「好日子」快到頭了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拒不承認 「九二共識」,在「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前幾日,高雄市長韓國瑜在網絡直播中提出,希望在高雄設立一個自經區,與大陸開展充分的經貿往來。對此消息,蔡英文不僅不支持,還放出危險言論,聲稱不能讓「臺灣貨」和「中國貨」分不清楚。
  • 與大陸相關,島內發出重磅聲音,蔡英文還是出手了
    ,從今年疫情以來多次藉助抗疫名目,實施各種對大陸的抹黑詆毀,從不顧念骨肉之情限制臺灣對大陸口罩出口貨捐贈,此後又大肆展開所謂的"口罩外交"等等低劣行為,時至今日蔡當局仍是借抗疫為由再次向大陸下黑手,關鍵時刻島內傳出重磅聲音。
  • 全臺灣瘋搶口罩,酒精、殺菌液也買不到了!島內網友質問蔡英文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型肺炎疫情蔓延,全臺瘋搶口罩,就連酒精、殺菌液等也都買不到,人人自危。對於這樣的亂象,就有網友點名蔡英文執政無能、蘇貞昌發言唯恐不亂,引起民眾恐慌。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全臺鬧口罩荒,為有效控管及避免囤貨,蔡當局下令6日開始採登記實名制,依健保卡採分流購買,每人7天2片,一片5元,不得重複購買。不過除了口罩,酒精、殺菌液等消毒用品,也都出現缺貨狀況。
  • 「空心蔡」,放過臺灣吧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民望在島內各家機構的民意調查中幾乎都墊底,但她昨天在「520」執政三周年之際時竟自吹自擂「三年有成」,還說「忍受了三年的謾罵,第四年會看到收穫」,擺出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忍辱負重」模樣。如果這三年來只是泛藍陣營對蔡當局不滿,那還情有可原,但親綠機構也顯示蔡英文的民望只有兩成多,自家人都不支持她,足以顯示臺灣社會對蔡英文政府是多麼失望。
  • 蔡當局正在對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蠢蠢欲動
    其次,當時臺灣禁止進口的核災區食品,雖然在日本已經可以流通,但日本人普遍認為風險很高,所以仍然不敢買;基於此,絕對不可用日本已流通作為臺灣也可以進口的理由。當然也有日本是因為滯銷所以才要求臺灣開放的說法,請問現在滯銷情況改變了嗎?
  • 臺灣漁產品外銷大陸受阻,漁工漁船幾乎全數停擺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臺灣原本有活魚運搬船前往中國大陸多個港口,現在幾乎完全停擺。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外銷不能斷。由於島內石斑魚、白帶魚都依靠活魚運搬船外銷,為解決外銷受阻問題,臺「農委會漁業署」下周提出活魚運搬船的防檢疫方案,提交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審視,希望儘快恢復活魚運搬船的外銷運作。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丁怡銘捲入一連串負面事件只是表象,實質是蔡當局、蘇團隊在連任後更加傲慢專橫、肆無忌憚,不僅引燃熊熊民怨烈火,也招致惹火燒身的結局。丁怡銘之所以引發各界質疑和聲討,就是因為以他為代表的綠營政治人物、行政官員衝在第一線為蔡當局開放萊豬等重大爭議性政策辯護,並倚仗行政資源、不惜動用網軍打壓反對聲音,引起臺灣社會公憤。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1年,臺灣經濟基本上會延續好轉與平穩增長態勢,但仍面臨島內民生議題凸顯、全球疫情管控以及中美博弈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發展仍面臨諸多困境。   在中美博弈及疫情影響下,蔡當局加大官方及公營企業投資力度,繼續推動臺商回流,增加就業機會,穩定經濟基本盤。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前三季度官方投資同比增長8.93%、公營企業投資同比增長34.7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0.23及0.3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方面,因臺灣為外向型經濟體,島內業者投資多立足國際經貿形勢變動。
  • 蔡英文被指「擱置」衝之鳥爭議 漁會怒批:擱置等於默認
    據中國臺灣網10月8日報導,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日本媒體專訪,被日媒解讀蔡當局在「擱置」衝之鳥礁地位爭議,以追求實質利益。對日媒的「擱置」解讀,臺灣蘇澳區漁會批評,擱置「有默認的感覺」,衝之鳥是「島」是礁,蔡英文一定要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