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政信投資集團11月政信大講堂直播圓滿結束。中國政信研究院副院長為各位觀眾帶來了「經濟新常態下的家庭財富管理」主題分享,為廣大投資者把脈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大趨勢,分享新常態下家庭財富管理創新模式。
經濟新常態下的財富管理趨勢
火了一陣的「地攤經濟」很快降溫,這是因為時代發展,網際網路和消費升級已經提升了人們的消費能力。房地產作為2005-2015年的國民經濟支持產業,在2020年也已經變得供過於求,「房住不炒」不再是一句空話。
「十八大」會議提出了「新常態」。什麼是新常態?新常態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新階段。
「十九大」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變為高質量發展。從現在到2050年,是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黃金期。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四十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在新經濟常態下,財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發生了改變。如何「提升理財能力,遠離貧窮」,學會財富管理至關重要,讓理財能力成為你的核心能力,讓理財成為一種習慣。
經濟新常態下的家庭財富管理策略
財富管理或者說家庭資產配置與家庭的生命周期高度相關,我們用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理論分析新常態下的家庭財富管理策略。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帳戶,分別是「要花的錢」「保命的錢」「生錢的錢」「保本升值的錢」。這裡的「家庭資產」指的是每年結餘,不是資產也不是收入。
第一象限:現金帳戶
「現金帳戶」,即要花了錢,隨時要用的錢。
現金帳戶,即把錢放在銀行存款、貨幣基金裡,最主要的是貨幣基金,因為貨幣基金靈活,可以隨時支取,收益率稍高於活期存款。放多少錢在這個帳戶?需滿足家庭三到六個月的生活費用,一般佔家庭資產的10%左右,放的太多,資金利用效率不高;放的太少可能不夠用。
第二象限:保障帳戶
保障帳戶,即「保命的錢」。這是一個風險管理帳戶,目的是應對家庭突發狀況引起的重大開銷,一般放在四個保障性的險種: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壽險。這個帳戶的功能是專款專用,以小博大,一般佔家庭資產的20%左右。
第三象限:投資帳戶
投資帳戶,即「錢生錢的帳戶」。它的投資特點是高風險高收益。過去,人們往往選擇股票基金、房產、外匯、期貨等高風險高收益工具,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家庭承受高風險的能力減弱,更加希望以穩健收益來代替高風險收益。新常態下,建議家庭資產30%的資金仍要選擇穩健型投資。
第四象限:理財帳戶
理財帳戶,即「保本升值的錢」。這部分資金要追求長期安全穩健,複利增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傳統認為的基金定投難以達到理財目標,尤其是關聯股市的基金,其風險係數仍然偏高。這部分資金是穩定家庭的「基本盤」,屬於家庭的「基業」,因此需要尋找更穩健的投資標的。同樣,這部分資金也要追求複利效應,做長期投資才能體現其價值,比如保障家庭在教育費用支出、養老費用支出、大病費用支出等。
綜上所述,追求穩健的投資是大多數家庭財富管理的目標。那麼,如何選擇穩健的投資理財方式?對於普通人而言,要搭上財富的列車,先從大方向上做出正確判斷,然後再對行業進行選擇。
經濟新常態下的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通過「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創造機會,讓7億人口擺脫貧窮,又用本世紀的前20年,讓4億人成為中等收入群體,未來10-30年,中國要做到的是給所有人創造更多的財富機會,全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阿比吉特·班納吉 (Abhijit V.Banerjee)與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合著的經濟學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指出,唯獨中國在40年的時間裡讓10億人口一步步從溫飽到小康。我們國家蘊藏著什麼神秘力量能夠創造如此巨大的社會財富並且普惠人民?
在中國,政府信用在社會財富的創造和增值的過程中起到了槓桿式的作用。未來,國家發展的機遇就是個人財富增長的機遇,從國家發展戰略中尋找機遇,讓理財能力成為個人核心競爭力,通過政信金融搭乘國家發展的列車。
【政信大講堂介紹】
政信大講堂以「政信為本,服務民生」為宗旨,立足「調動社會資本力量,促進地方城市發展,帶動就業,推動政信產業發展」,每期邀請重量級專家在線直播,為觀眾解疑,為企業紓困,為政府分憂。
政信大講堂秉承「系統化、生態化、平臺化、數位化」,堅持「做精、做深、做透」,致力於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本運營助手、產業發展助手和招商引智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