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字「金馬57」觀察手記

2020-12-06 虎嗅APP


編輯前言:


這是陀螺電影有些遲到的金馬專題,感謝我們的兩位作者,正在世新大學攻讀廣電系研究生的影評人陳好康和影評人portchnik,以及我們的排版編輯小浣熊。


今天的第一格推送是陳好康的金馬手記。她用兩萬字的篇幅,從入圍,評獎過程和機制,頒獎結果到金馬入圍影片的院線檔期結構,詳盡地介紹了第57屆金馬獎的概況,同時分享了她對本屆重點熱門影片的評價。


除此之外,更為難得的是,她也觀看了開放給公眾購票觀看的金馬影展展映,在【迷影篇】和【影展篇】中,她為我們介紹了金馬影展「影迷友好」的一面:策展思路和展映陣容、電影大師課、迷影社團等一系列內容,來年想去金馬影展觀影的影迷朋友們,可以做為參考。


作者前言


一年一度臺北金馬影展,有人投以注視的目光,有人拒絕發出一絲聲響,但,喧囂之中,一定要有人,願意付出幾許心力,建立專屬於它的檔案,完成一個存照,以饗世人。


我們俗稱的「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現已更名為「臺北金馬影展」,並隨著時代的發展形成目前的四大主軸:金馬獎,表彰每年度華語電影創作中的優秀作品與人才;


/金馬TAKE ONE海報


金馬國際影展,負責展映近一兩年內世界各地的電影佳作;金馬創投會議,為影視創作者與投資發行方提供合作機會的平臺;金馬電影學院,培育年輕創作者能力與視野的項目。


臺北金馬影展的日常運營由執行委員會負責,下設一名主席,日常會務由執行長負責推動。現任執委會主席為導演李安,執行長為電影學者、影評人聞天祥。


/現任執委會主席李安


本文重點觀察的對象為金馬獎與金馬國際影展兩部分,同時分享作為一般觀眾參與影展活動的體驗,全文分為【評獎篇】【影展篇】【迷影篇】。


一、評獎篇


1. 年度主題


2020年,臺北金馬影展來到第57個年頭。在全人類都過得不太順遂的年度,影展把年度主題定為:TAKE ONE前往明天的路上


「Take one」是片場常用的術語,表示某場某鏡的第一條,金馬影展強調「每一個屬於我們的此刻,都可以是未來故事的開端」,期待被人們捕捉到的每一秒影像,都可以成為現世與未來的存證。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前往明天的路上」則希望金馬影展可以成為「明日電影的原型,帶觀眾前往不曾去過的地方,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這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喻指,一種以此刻照未來的企盼。


今年的主視覺海報依然由JL DISIGN設計,將上半年收集而來的大眾生活圖像,與構成劇本的幾大要素融合,共同組成「金馬」字樣的抽象書寫筆畫。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同時,影展發起「金馬57 TAKE ONE」共創募集計劃,向大眾公開徵集2020年的影像紀錄,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共徵集到超過7000件作品。


與此同時,遴選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去年的最佳新導演徐漢強聯手影帝陳以文、影后楊雁雁、男配角劉冠廷、女配角張詩盈、新演員範少勳等進行再度創作,形成今年的影展形象廣告短片,在金馬影展的各項活動及頒獎典禮上播映。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金馬57共創行動」的發起,將本屆影展的年度主題完美詮釋。讓所有人參與進來,讓這個活動不再是單向的呼告與宣講,在這種雙向的交流中,勾勒出我們所處時代的繽紛樣貌,呈現人生的百態況味。


 2. 頒獎典禮


第57屆臺北金馬影展於11月5日開幕,開幕影片《腿》《同學麥娜絲》;22日閉幕,閉幕影片《手捲菸》《狂舞派3》;並於21日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金馬獎頒獎典禮,向入圍的影片與影人共計頒出27個獎項。


/來自金馬影展專刊


今年的頒獎典禮分為12章,每一章之前播放一段「電影人+我們」前導影片,由去年的金馬獎得主們與本屆主視覺設計JL DESIGN團隊一起,將「金馬57 TAKE ONE」募集計劃所收集的影像紀錄加以再創。


「謝謝投稿的大眾,你們的生活瞬間,凝聚成時代變動的樣貌,和今年的優秀電影,一起成就『金馬57』。」


每年金馬獎都會放映一段紀念本年度去世影人的紀念影片,以追憶、緬懷這些為電影事業作出貢獻的不同職位身份的先輩。


今年的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歸屬於已故去的電工彭仁孟。彭仁孟參與的影視作品超過百部,光是今年角逐金馬獎的就有《消失的情人節》《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逃出立法院》等。


/彭仁孟之子彭士彥上臺領獎


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工作的重要,但他永遠要在別人開工前完成所有準備,讓電影順利開拍。


彭仁孟的獎座由他的兒子彭士彥上臺代為領獎。


這是凸顯金馬獎人文主義關懷的溫情時刻,電工在劇組裡看起來總是毫不起眼,似乎沒有人會在意,但金馬獎卻願意將年度傑出工作者頒給一個電工,這是需要魄力和眼界才能做出的選擇。


/作為引言人的是枝裕和


從此,彭仁孟可以和其他著名影人一起被人們銘記,他也告訴世人,職業不分貴賤,電工和錄音師、跟焦師、擬音師一樣重要。


當晚頒獎典禮的高潮屬於獲得終身成就獎的著名導演侯孝賢,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擔任引言人,由李屏賓、廖慶松、杜篤之等16人共同上臺為其頒獎。


典禮上播放了一段前導影片,由侯孝賢常年的合作夥伴朱天文、李屏賓、廖慶松、杜篤之、黃文英、舒淇、張震共同出鏡,講述他們眼中的侯孝賢。


/侯孝賢領取終身成就獎, 以上均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3. 入圍與獲獎影片


/金馬57入圍影人合影,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A  頒獎結果綜述


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歸屬於葉如芬、李烈監製,陳玉勳導演的影片《消失的情人節》,共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五項大獎。


楊雅喆、鄭有傑監製,鄭有傑導演的影片《親愛的房客》收穫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個獎項緊隨其次。


賽前大熱,先聲奪人於入圍酒會摘得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同學麥娜絲》,則獲得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美術設計兩個獎項。


/最佳新演員陳妍霏


與《同學麥娜絲》並列獲得兩個獎項的,還有柯貞年導演的《無聲》,獲得最佳新演員與最佳音效;劉廣輝導演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和最佳攝影。      


/最佳新導演


在影人方面,除了收穫三獎的陳玉勳,陳淑芳首次入圍金馬獎,就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一併收入囊中,創造了這兩個獎項獲得者的高齡紀錄,可喜可賀。


B 詳析影片:以獎項為軸



最佳劇情長片《消失的情人節》


賽前我的預測是,三年前欠《大佛普拉斯》的可能要補上了,新導演即刻升級,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已經三年與最佳劇情片重合。


《同學麥娜絲》作為商業喜劇,其中帶有明顯的作者風格標識,將《大佛》中的社會反諷和攝影機在場再度升級,應該可探囊取物。但《同學麥娜絲》最終落選。


/《同學麥娜絲》劇照


《同學麥娜絲》導演黃信堯的旁白還是一針見血且坦誠直白,儘管收起了《大佛普拉斯》的銳利鋒芒,畫幅由窄變寬、畫面由黑變彩,但《同學麥娜絲》還是在針砭時弊上不留情面。


其中最捧腹華彩的應該是結尾處黃信堯從導演椅上站起來跑進銀幕暴打施名帥的段落,一如既往地風趣非凡。


/《同學麥娜絲》劇照


但是《同學麥娜絲》也僅止步於此,結構主線的是一段漫長的同學兄弟情誼,中年危機和人生困局與同類型影片並無二致,典型的臺式老男孩青春片拍法,所以鄭人碩和納豆雙雙報名男配角是聰明的選擇,在影帝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雙保險一定能拿下男配獎項。


除此之外,為四個男主角作配的五個女性角色,無一不是特別傳統的女性伴侶形象。這點可以和影片《孤味》形成有趣對照,《孤味》塑造了一個全部由女性成員構成的家庭群像,其中展現了多至六位不同年齡段女性的生活狀態,可以說是一幅生動的當代女性百景圖。


/《孤味》劇照


今年最佳影片競爭不算特別激烈,最終得獎的陳玉勳的《消失的情人節》也是一部商業喜劇,即使口碑不錯,但影片的表現並沒有處在陳玉勳的職業生涯高峰狀態,可能很難說服所有人。蔡明亮的《日子》屬於完全作者化的影片,兩極分化註定難免。


/《日子》劇照


《親愛的房客》在議題方面佔據很大優勢,但劇本層面依然有硬傷,應該表現不會太出眾。來自香港的《手捲菸》作為今年唯一一部入圍該獎的非臺灣電影,更像是對香港電影的關懷,是一個入圍即肯定的存在狀態,它也是唯一入圍劇情長片卻沒有入圍最佳導演的影片,中獎機率不大。


/《親愛的房客》劇照


《消失的情人節》作為本屆金馬獎大贏家,最讓我驚訝的不過於評審團把頭獎頒給了一部商業愛情喜劇,這是在整個金馬獎歷史上都罕見的事情。


我們總是笑談金馬獎標榜藝術性為第一性,很少給予商業性作品以肯定,但是可以從近年來整體的入圍影片中看出,金馬獎或者說中國臺灣業界,越來越來重視具備作者性表達的商業作品。


/《消失的情人節》劇照


回到影片本身,劇本是陳玉勳在多年前便已構思寫成的,直到多年後,闊別導演椅多年的陳玉勳才重回創作第一線。


影片用工整的兩段式敘事結構全片,通過設置一對行為舉止相反的男女製造笑果,同時在故事行進中有條不紊地解謎開頭設置的「消失」謎題。


在陳玉勳創造的世界觀中,時間的相對關係成為了聯結兩位主人公命運的鑰匙,以一種「明暗交織」的敘述方式闡述了一個異性相吸、快慢互補的奇情關係。


/《消失的情人節》劇照


李霈瑜飾演的楊曉淇做什麼都比別人快一步,劉冠廷飾演的吳桂泰做什麼都比別人慢一步,楊曉淇在明,吳桂泰在暗,隨著故事發展,導演利用一個敘事視點的翻轉進行解謎。


所以,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楊曉淇發現自己被偷走了一天,而吳桂泰在情人節那天卻發現整個世界的時間都為之暫停,因而多出了一天可以去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心願。


影片整體非常流暢有序,為了呈現異世界的奇觀氛圍,技術團隊做了很多技術嘗試,終於形成了最終的樣貌。陳竹昇飾演的電臺主播馬賽克,和顧寶明飾演的神奇壁虎兩個角色,都為勾連故事線和構建世界觀提供了有效助力。


/《消失的情人節》劇照


但是,在此,我必須要提出一個異議。在故事後段,被時間作用力靜止的楊曉淇被迫與吳桂泰相處一天。在這一天的時間裡,楊曉淇之前塑造的張揚個性由於一種外力被完全桎梏住,成了任人擺弄的木偶。


雖然影片塑造的是一段克制柔情的暗戀故事,但是此處呈現的兩性關係,暗藏著一種危機——楊曉淇所代表的女性可以通過一種強大的精神力被世界操控,被男性操控。


而且楊曉淇這個角色的塑造,依然沒有脫離了男性創作者對於女性形象的刻板想像,她失落於父親的離家出走,容易被情場浪子騙去感情,最後的癥結都需要一個深情而隱忍的「好男人」去解開。


本質上,這依然是一個公主等待王子來拯救自己的老套童話故事。


 最佳紀錄片《迷航》


《千年一問》是我的個人紀錄片之選,拒絕用意識形態壓制一切,國漫大師鄭問的傳記片值得被關注。但最終落選。


最佳動畫長片《廢棄之城》


我的賽前預測:今年太雞肋,不選也罷,不給易智言勞苦功高獎都對不起他老人家。


最佳創作短片《夜更》


又是一個競爭激烈項目。綜合考量之下,《主管再見》之前拿獎拿到手軟,議題也佔優,影片的人文關懷取向是中國臺灣時下最喜愛的。


/《主管再見》劇照


但最終落選 個人非常推崇《伏魔殿》和《手事業》,前者在美學上達到臺灣鬼神新高度,後者在文本層面一騎絕塵,人物形象和意象喻指完美融合。


但是,《伏魔殿》此前就獎運坎坷,而且導演王逸帆已經交出《逃出立法院》這部院線長片成績單,應該不會被考慮。


同理,《手事業》導演李宜珊此前已經憑藉《亮亮與噴子》獲得過該獎項,本著鼓勵新人的目的應該也不在列。


/《手事業》劇照


所以,剩下《幽魂之境》和《夜更》,前者是典型的優秀學生製片,但還有進步空間,至於後者,除了HK議題惹人耳目,其實在劇本構思和執行上都相當老套,十分不希望只以題材論高下,但最終得獎。



 最佳動畫短片《夜車》


我預測的最佳動畫短片是《山川壯麗》,一部並不新鮮的社會批判片,黏土動畫有趣,但故事不是。


意象時空閻羅殿的部分是驚豔的,但再來到海邊段落的時候氣就完全洩了,不知道如何收尾就不是好作品,而且,整體太上綱上線,真的要放輕鬆來談這種東西。


/《山川壯麗》


但為什麼會選這部得獎,因為它是時局之下的最佳選項,導演想批判某些東西,卻沒曾想把自己厭惡的東西留在了銀幕上,成為了永久的見證,但它並未得獎。


《大冒險鐵路》只是因為導演喜歡紙模型和2D電繪,就結合這兩種媒材進行製作。


難怪在看的時候我覺得沒有把兩種媒材的特質和階級命題聯繫起來,比如做區別和分別指涉之類的。只是簡單的陳列不同材質而已,那這樣就無法令挑剔的我滿意了。《多雲時晴》成色一般的長片先導片。


/《大冒險鐵路》海報


來自大陸的《白露》不管得不得獎,都是個人最佳。異度空間只有黑白兩色,月之圓缺見生死循環,孤鶴獨立聞閨中密事,短短五分鐘讓人片刻不得分神,夢回高佩羅《中國古代房內考》。


《夜車》全場最差,簡直像在看CCTV3播出的那種央視春晚小品動畫版,用動畫來講故事真的不是這麼講的,既沒有特殊性也沒有必要性,太可怕了!故事文本就真的更是一場狗血災難!


/《夜車》劇照




最佳導演 陳玉勳


頒獎前,我以為蔡明亮作為金馬老熟人,個性又傲嬌,大家賣人情可能都會給。


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片高度重合,唯一不一樣的只有陳果的《墮胎師》,但很顯然,近年的陳果早已不復往年狀態,希望渺茫。如果蔡明亮在最佳劇情片敗北,有可能在導演獎獲得一個藝術取向上的表彰。


/蔡明亮


但聊聊《日子》吧   ,對於《日子》其實沒有特別多話要談,蔡明亮現在的電影對於我來說,就是永遠會買票去看,但出來以後永遠會打兩星的那一類。


其中QA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聞天祥對於——小康和亞儂纏綿之後,小康追出門和亞儂吃宵夜的段落瘋狂讚賞,進行了豐富的解讀。


然後小康直言,他追出門只是因為兩人語言不通,對方走了沒有返回來,他要出去叫住亞儂。有趣,影評人的自作多情和過度解讀永遠是最好笑的段子。聞天祥機智大方回應,「那蔡明亮我要把你的最佳導演提名給收回」。


最佳新導演 張吉安


這個獎項更難選,個人覺得是本屆競爭最激烈的獎項。


賽前我預測的是《無聲》的柯貞年。但最終沒有得獎。


最終得獎的是《南巫》的導演張吉安,在藝術性上確立明顯領先優勢,此前已斬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贏面很大。



在這裡聊一下《無聲》。


在議題和技術層面上佔據一定優勢,但是上映之後的創作倫理爭議可能也會延續到金馬評獎裡。


無聲亦有聲,何人可聽聞?影片根據一則聽障學校性侵事件的報導文學改編而成,劇情和人物皆為虛構。影片在上映後,有人對創作者沒有就事件進行深入田野調查而提出質疑。


/《無聲》劇照


在創作倫理層面,人們時常爭辯改編是否應該如實還原事件,如何改編能夠既引起社會關注討論又儘量保護故事原型不受到二次傷害。這是一個永遠會困擾創作者的問題,所謂有沒有同理心和冷靜客觀的角度來描述事件。


回到影片本身,《無聲》的劇本實在無法令人滿意。人物出場順序和場與場之間的先後關係,都太過散亂。創作者在如何處理人物群像上犯了難,到底要跟隨誰的視角來看、來聽、來尋找?每個人物的出場順序,以及他們各自在故事中佔據的分量,都需要創作者重新考量。


/《無聲》劇照


於是,影片呈現敘事線的樣貌並不確定而唯一。這首先導致了人物視點時常在學生張誠和老師王大軍二者身上飄移跳躍。


影片開始以轉學生張誠的視角來開啟整個故事,但是隨著正義者代表-老師王大軍的出現,影片不可避免地將「偵探」角色的戲份加重,他差點代替張誠去面對這棘手的一切。


其次,是造成了被檢視對象姚貝貝和何允光的間歇性失蹤。這點頗讓人難受,尤其是姚貝貝,她在故事中已是被傷害的失魂之者,在劇本裡為何還是作為引出故事就可以被隨意丟擲的提線木偶呢?


/《無聲》劇照


而何允光這個角色在後期迸發出更大的戲劇魅力,由於加害者和受害者這一雙重身份,他的形象更加多面,觀眾對他的情感也更加複雜。他幾有顛覆整個迷局走向的能量,觀眾已經完全看見了,他超越姚貝貝成為整個故事基礎與核心的傾向。


所以,更好的處理方式可能是以人物為章節,採用散點拼圖方式來建構整個故事。當你不以哪一個人物為中心、使所有主角成為勢均力敵的入局者時,影片脈絡會更加清晰;不同立場導致的矛盾衝突,以及散點分布加諸的審視眼光,會更加嚴格而嚴厲。


/《無聲》劇照


影片其實已經呈現出了這樣的走向,從故事後段可以看出每個人物身上的矛盾點,在尋找、質詢加害者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受到「真相」的強大衝擊而導致立場的搖擺。那麼創作者要做的,就是將這樣的紋理更清晰地呈現,而不是讓故事走向隨著人物心理狀態的迷茫也一同走失在敘事迷宮中。


雖然故事講得不完滿,但是有必要提及的是影片在視聽技術層面,執行得非常好。場景色調和音效的處理營造了全片陰森冷漠的氣氛,通過摘取助聽器的細節呈現出聽障人群在聲音「反饋」方面的特質。


/《南巫》劇照


廖明毅的《怪胎》代表了近年來臺灣愛情片的創作趨勢,利用主人公的異設定來借喻當代人情感現狀,可與《消失的情人節》並置討論,且全片用手機拍攝,實驗性方面也值得被肯定。


許承傑的《孤味》相較前面三者優勢較小,更有可能在劇本和演員方面獲獎。陳健朗的《手捲菸》前文說過,入圍即肯定,受邀成為閉幕片已經是最高禮遇,低成本製作之下導演想法未能被最好地執行。



最佳男主角莫子儀


《男兒王》國煌叔叔變裝表演太賣力,本以為會反超莫子儀;但是莫子儀在《親愛的房客》中的表現已經是今年男演員中不遑多讓的精彩演出,剩下三位基本提前出局。最終莫子儀加冕影帝。


聊聊莫子儀這部《親愛的房客》。


年度最佳華語酷兒電影,當之無愧。請大家向這樣的題材和視聽語言看齊,不要再只是宣言同婚愛最大和陽光健康中產家庭了好嗎?深耕一下諸如,同志家庭撫養權和老年安樂死這類的議題。


/《親愛的房客》劇照


酷兒電影或者同志題材應該向著去酷兒化和正常類型化的方向發展才是對的,讓其他不被「看見」的人群被「看見」才是正道。不要只拍什麼「小王苦守寒窯十八年」和「穿越多少時光我還愛你」這種東西,沒錯,我說的就是那個「誰愛他」和「刻在」,要不然同志的眼淚和錢包也太好賺了。


講完溢美之辭,還是要指出一些《親愛的房客》的不足之處。影片首先由懸疑方式展開故事,隨後在講述中逐漸回暖升溫,於末段完成逆轉,變成一出純粹的飆淚劇。其實這樣的劇本演進方式需要被討論,如果故事始終保持懸疑的冰冷質感是否會更加具有深度?


像現在這樣的溫情呈現是否削弱了影片的反思力度,而流於因為議題需要被表達的目的導致情感過溢?


/《親愛的房客》劇照


從最終效果來看,影片對於林健一這個角色的塑造是比較成功的,但是愛人母親和愛人弟弟的形象則特別刻板和套路化,如果不是因為陳淑芳的精彩演繹,會很容易把母親這個角色變得可憐可恨。


而對於片中養父養子這對人物關係的刻畫,也稍顯力道不足,人物之間的聯結性稍差,這是影片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如果讓影片保持懸疑的冰冷色彩,通過一種看似疏離且對立的人物關係方式去呈現,再進行急促的剖析和反轉,效果是不是會更好。


/《親愛的房客》劇照


因為養子王悠宇身上有一種詭異的冷漠感,他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陽光小男孩,所以在他身上多加一層小孩的城府感會更具戲劇衝突性,也會提升影片整體的懸疑質感。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不能讓王悠宇這個角色真的變成「搗鬼」的壞孩子,而是在敘事上不通過大段插入回憶,直接給觀眾看發生了什麼,通過利用製造人物證詞「假象」和突然地反轉來揭示完成。


最佳女主角陳淑芳


毫無疑問最穩的獎項,淑芳阿姨打破影后年齡紀錄,此項無敵手。


陳淑芳主演的《孤味》是臺灣版《海街日記》,雖然主線不是講姐妹情,但是夫妻情和姐妹情都講得較為圓滿。


/《孤味》劇照


雖然故事流程很長,但是每場戲都有存在的必要,家庭群像的塑造頗為成功,每個人物的性格形成和成長曲線都有跡可循,人物之間的關係還算得當。


許承傑作為一個男性導演,可以這麼深入體察且創造多個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是挺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不是男性創作者不會站在女性角度思考問題,只是願不願意、認不認真的問題,我願意給高分。


最佳男配角納豆


《同學麥娜絲》的納豆和《無聲》的金玄彬,很難選,納豆街頭默淚和小嶽嶽高速路爆哭追車異曲同工;


金玄彬若是獲獎,便是第一位韓國獲獎演員,少年人的爆發力太可怕。最終納豆得獎。


最佳女配角陳淑芳


賽前預測的是《迷走廣州》張雅玲, 私人很想選淑芳阿姨滿貫,但是可能還是要「分分豬肉」——最後陳淑芳除開女主角獎,女配角獎也到手了。


最佳新演員陳妍霏


陳妍霏未來可期!在《孤味》中也有較為不錯的發揮,應該會成為評審的一個考量標準,最後果然拿獎。



最佳原著劇本 《消失的情人節》    


之前想的是,陳玉勳主要獎項如果拿不下,劇本就不能再丟了。《消失的情人節》的劇本在構建世界觀和刻畫人物形象方面都有不錯表現。最後原著劇本和最佳影片都拿到手。


最佳改編劇本《同學麥娜絲》


《同學麥娜絲》和《孤味》最有希望,  一個改自紀錄片,一個改自短片,都不算傳統改編,但是會很有趣吧。最後《同學麥娜絲》得獎。


最佳原創配樂《親愛的房客》     


《親愛的房客》原聲法蘭的優秀值得被世人看到。


最佳原創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刻在》和《孤味》幸運二選一,絕對在二者之中,最終《刻在》得獎。


C 評獎「內幕」


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在頒獎典禮之後的記者會,向大家揭曉了本屆金馬獎的評審過程。劇情長片方面,《消失的情人節》《日子》《同學麥娜絲》被討論到最後。


最佳導演的討論異常激烈,焦點在於陳玉勳和蔡明亮。預投票階段陳玉勳勝出,正式投票階段蔡明亮勝出,但評審們提出「翻盤」,最後陳玉勳脫穎而出。


/全體獲獎者合影


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基本沒有懸念,莫子儀和陳淑芳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最佳男配角的討論落在納豆、鄭人碩和金玄彬身上;陳妍霏在最佳新演員中和劉俊謙競爭,最後力克對手;而最佳新導演集中在張吉安和廖明毅身上。


而討論異常激烈的獎項還有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和最佳劇情短片。《孤味》在投票中勝出,最後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功「翻盤」。


/全體獲獎者合影


而劇情短片經過4輪討論,五部短片呈現勢均力敵之勢,最後通過排除法,以9票對8票的局勢,《夜更》險勝《手事業》。


4. 評獎機制


金馬獎的評獎機制採取一種混合模式。在獎項設立上採取奧斯卡的工會獎模式,按照職能部門細緻劃分;在評選機制上採用國際影展慣用的精英評審團制,由少數人投票決定。


金馬獎的評選一共有三輪,初選評審從所有報名影片中形成一個初步名單,再由複選評審選出入圍名單,於金馬影展開幕前公布,最後在頒獎典禮當天,和決選評審一起議定得獎名單。


也就是說,初選評審和決選評審都只各參加一輪評議,而複選評審則會參加兩輪評議。今年的決選評審團主席是攝影指導李屏賓。


/第57屆金馬獎頒獎禮現場


而且,初選評審團並不是所有人共同決定所有影片,而是由專人分組選議不同類別的初選名單,分別為劇情長片類、紀錄片類、動畫類、劇情短片類。


其中,動畫類最為特殊,以今年為例,石昌傑同時擔任動畫類的初選、複選和決選評審,複選和決選評審只有他一人。可以說,今年他一個人便決定了動畫類獎項的歸屬。


金馬獎的決選投票機制為多輪絕對多數制,意思是,每一輪投票表決後淘汰得票數末位的影片,淘汰影片的支持者在下一輪中要將票投給晉級的影片,如此反覆,直到選出最後一部優勝者。


/第57屆金馬獎頒獎禮現場


但是整個評獎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當最終輪投票結果揭曉之後,對得獎情況不滿意的評審們可以提出「翻盤」再議,如果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評審同意「翻盤」,那便可以進行「加賽」,重新就爭議影片討論獎項歸屬。今年參與決選的評審共17人,也就是說,「翻盤」需要有至少12個人同意,才能生效。


/《消失的情人節》《日子》《同學麥娜絲》海報


5. 入圍影片的院線檔期結構


首先要闡明,和大陸可以採用一些線上平臺隨時查看院線電影即時詳細數據不同;中國臺灣目前的電影票房資訊系統,由臺灣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理,以周為單位,發布當前的電影票房數據,具體包括票房排名、上周票房排名、臺北地區及全臺灣周票房、票房增率、臺北地區及全臺灣累計票房、上映周數等數據。


/《同學麥娜絲》劇照


像票房佔比、場次、排片佔比、人次、人次佔比、場均人次、平均票價、上座率等數據,則沒有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即使像現在這樣的周票房統計,也是2017年12月開始,才由每月公告提升為每周公告。


在這裡,本著促進中國臺灣電影票房統計資訊透明化,協助臺灣電影產業發展的目的,懇切敦促臺灣主管部門可以尋找相關信息技術支持,進一步開放票房統計資訊,建立更健全、更開放的公開信息平臺,服務行業工作者與大眾。


金馬獎入圍影片的上映時段,和評獎周期息息相關,它們大部分會將檔期定在9月~11月底。最先上映的影片想通過大眾和影評人口碑抬高金馬獎呼聲,如果能順利在金馬獎上有所斬獲,就可以順勢爭取沿長影片的院線上映周期。


在金馬獎頒發之前上映的影片,運用金馬影展獲得最大幅度的曝光,同時通過大範圍的主創路演與觀眾進行互動溝通,企望在影展+院線兩端一齊發力,最後作用於票房表現。在金馬獎頒發之後上映的影片,則基本可以斷定為,借金馬獎之聲勢為院線表現開路;


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評獎表現不佳,則也會被大眾評定為質量稍差,不值得去影院觀看。去年林書宇的《夕霧花園》就是一個例子,《夕霧花園》入圍了9個獎項,最後僅獲得最佳造型設計,在臺上映7周僅收395.3萬元。


/《夕霧花園》劇照


每年金馬獎的報名從夏天開始,短片類6月初開始徵片,長片類則於7月初開始,為期一個月,入圍名單於9月底公布。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金馬獎的申報截止時間延遲了十天。


除了金馬獎,每年於6~7月舉辦的臺北電影節近年上升勢頭較為猛烈,有意競逐金馬獎的青年影人會帶著自己的新作率先參加臺北電影節,在此有所斬獲的影片通常會被視作預定金馬獎提名,以證明影片的質量有所保障,所以臺北電影節也被稱為金馬獎的「前哨站」。


因為有了臺北電影節的「免死金牌」,一些影片在9月初或者更早,便開始著手一些前導宣傳,待到9月底金馬獎提名公布之後,就基本確定了自己的院線檔期。


/《怪胎》海報


以今年的重要入圍影片為例,《怪胎》定檔8.07,《逃出立法院》定檔8.14,《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定檔9.30,《無聲》定檔10.15,《親愛的房客》定檔10.23,《孤味》定檔11.06,《同學麥娜絲》、《你是豬》定檔11.20,《迷走廣州》定檔11.29。


其中,《怪胎》和《逃出立法院》都是由新人導演的傳統商業類型片,影片在金馬獎上的競逐主要在技術部門與一些新人獎項,所以選擇在暑假上映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臺北電影節先聲奪人,口碑爆棚,選擇在今年的金馬提名公布同一天上映,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海報


《無聲》《親愛的房客》《孤味》《同學麥娜絲》都是頗有金馬獎競爭野心的影片,所以檔期逐漸靠近金馬獎賽程。


《你是豬》和《迷走廣州》都帶有著異域色彩,選擇在金馬獎頒獎前後上映,以提高自己的大眾關注度。


截止11月22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票房表現最優,上映已累計9580.9萬元,成為當前本年臺灣電影票房冠軍,並超越《誰先愛上他的》榮登「臺灣影史最賣座同志電影」寶座。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照


《孤味》和《同學麥娜絲》是最具票房潛力的兩部得獎電影。《孤味》上映三周累計營收7771.2萬元,周票房1953.4萬元,周票房漲幅19%,成為本土電影周票房冠軍,並排在《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之後,牢牢佔據在映院線電影周榜的第二名。


淑芳阿姨之前在路演中承諾觀眾票房破六千萬要親自炸蝦卷給大家品嘗,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又提出了一億的票房期許,同時加碼影片監製兼演員徐若瑄穿圍兜賣蝦卷的承諾,話題性十足。


《同學麥娜絲》20日才登陸院線,但是首周末票房1027.4萬元,排在在映院線電影周榜的探花位,排在《孤味》後面。


/《同學麥娜絲》海報


基於導演黃信堯的口碑以及四大主演劉冠廷、鄭人碩、納豆、施名帥的觀眾緣,《同學麥娜絲》的票房表現也值得期待。


而對於大導演的作品來說,片方基於對影片質量的自信,會採取先聲奪人的策略,於9月就登陸院線,如今年陳玉勳《消失的情人節》9月18日便已上映。


雖然上映後整體口碑不錯,但截止11月22日,影片票房累計也僅有2382.6萬元。


這還是在「金馬獎最大贏家」助力的情況下,因為《消失的情人節》較上周末的票房漲幅高達467%。


二、影展篇


1. 策展思路


其實縱觀每年的金馬影展專刊,展映影片的數量並沒有太多,不會龐雜至讓觀眾挑花眼。


相較於往年動輒四、五百部,籠統歸納單元的北影節和上影節,金馬影展的策展思路可以稱得上巧而精。


本屆金馬影展一共展出176部長短影片,分設20個大小單元,共計453場影片放映。其中,包括由於疫情原因取消的,原定於每年4月舉辦的金馬奇幻影展片單,被移至奇幻異次元單元展映。


/來自影展專刊


金馬影展的單元設置相對固定,這是作為一個已過半百的老牌影展的成熟之處。除了金馬獎入圍影片以外,每年觀眾都可以欣賞到,如,匯集本年度國際各大影展入選影片的「名家饗宴」「影迷嘉年華」「影壇新世代」單元等,


將視野投向亞洲電影的「華語透視界」「亞洲之窗」單元等,主打類型和題材的主題策劃「不設防地帶」「性別越界L.G.B.T.Q.+」和「音樂啟示錄」單元等……


在這個基礎框架之上,影展每年會對個別單元進行一些增刪或合併;同時伴隨著某些國別影片的焦點放映,19年的焦點國別是日本與瑞士,17年則選擇了加拿大。


/來自影展專刊


當然,一個綜合影展或不可少的,還有一些經典影片的重映和名導回顧展映。今年經典影片的主題是「驚魂60」,精選五部懸疑、驚悚類型的影史名作進行放映。而大師回顧選擇的焦點導演為艾倫·帕克和河瀨直美。


每年金馬的焦點導演單元,都不會選擇過多的影片,一股腦地堆上大銀幕,而是從每個導演的職業生涯中,選取其不同階段具有特殊意義和代表性的4-7部影片進行放映。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艾倫·帕克和河瀨直美都沒有來到金馬影展進行電影大師課,去年像米爾科·曼徹夫斯基和周防正行都來到臺北和影迷進行了親密接觸。


/來自影展專刊


說到金馬影展的焦點導演和大師片的放映,不得不提及的是,從2018年開始,金馬在7月~8月設立的經典影展。經典影展將當年度最具有誕辰紀念意義的關鍵歷史影人,或者是對影史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藝術流派的影片展映,移至了每年炎夏。


18年的主題是伯格曼百年紀念影展,集中梳理伯格曼職業生涯中的39部影片;19年的主題是義大利電影課,呈現了從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的36部影史名作;今年的主題則是費裡尼100,在這位義大利大師誕辰百年之際,用24部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對他的電影人生進行了巡禮。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金馬經典影展的設立,一部分疏解了影迷們11月扎堆搶大師片的壓力,另一部分提升了整個影展的周期活躍度,這是國內影展們策展時值得借鑑的一點。


每當來到一個電影大師的重要年份,國內所有的影展都在力爭這些電影的版權,想拼個最全最多以吸引影迷,大陸往年如北影節、上影節的大師片更是在開票之後呈現出一票難求、哀鴻遍野的景象。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所以,今年北影節和電影資料館也對費裡尼的影片展映周期進行了一個調整,並沒有選擇在8月底的北影節集中放映費裡尼的作品,而是挪到了最近的深秋季進行整體回顧,這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錯峰放映,可以給本地影迷提供更多的觀影選擇,把寶貴的幾日影展觀影日程讓給其他更當下、小眾、難得一見的影片。




/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反觀國內其它尚年輕的影展,它們還在摸索、定位自己的發展路線,每年都會變更、增設當年的展映單元。如,今年北影節對展映片單進行了大幅縮減並新增了「鏡界」單元以發現更多風格各異的新片、海南島電影節設置的八個展映板塊等,這是每個影展在形成、穩定自己的聲量和體量之前,所必經之路。


/來自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官網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老牌的影展都不會就展映和競賽單元進行調整。今年年初,新入主柏林電影節藝術總監的原洛迦諾主席卡洛·夏特裡安,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策展框架改革,最大的舉動便是增設「奇遇」單元,帶來了一水他的洛迦諾嫡系影片與電影人。


金馬國際影展主展映之外,還有與司法院合作的「司法影展」,不僅在臺北,還會在臺中、高雄進行巡迴放映,並舉辦司法講堂活動,邀請司法部門的專業人士進行對談,為觀眾介紹普及影片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今年首推的「青少年·影迷新世代」特別企劃,與The LoArts Foundation、富邦文教基金會進行合作,走入臺灣各地的國高中校園,通過映前導讀和影人映後談的方式,提供給青少年一種新的觀看解讀方式。


金馬影展在競賽主體、熱門展映之外,認真尋找拓寬影展社會影響力的可能方向。通過對影片類型和題材進行甄選,尋找、觸及與影片內容更加息息相關的受眾群體,實現影像的社會教化功能。


2. 熱門展映影片評論


由於篇幅限制,作者對金馬展映影片《關公大戰外星人》《無依之地》《菊石》《DAU:娜塔莎》《親愛的同志》《巨蠅》《湄公河2030》《松露獵人》《蘋果》《造口人》《開始》《末日荒蕪詩篇》《海鷗》等影片的具體評論,我們會在金馬專題合集中放出。


三、迷影篇


1. 「電影大師課」系列


「金馬電影大師課」由金馬執行委員會與臺灣文化部影視與流行音樂產業局牽頭主辦,2020年已是該系列活動的第三個年頭。


電影大師課系列分為兩個主要版塊:電影大師課與電影工作坊。大師課人數稍多,而工作坊則傾向於小班教學。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兩個板塊都設置了一定的報名門檻,一般有四個條件選項:近五年內曾參與兩部以上長片製作的電影工作者,近三年內曾參與兩部以上短片製作的電影工作者, 影視產業從業人員,或者是影視科系師生,條件符合其一便可。電影大師課是免費的,但需要事先繳納2000臺幣的保證金。


今年的第一批電影大師課早於七月就搶先登場,邀請到的嘉賓導師由本年度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侯孝賢導演的臺前幕後「六大將」共同聯袂綱擔,分別是剪輯指導廖慶松、攝影指導李屏賓、聲音指導杜篤之、美術指導黃文英、作曲家林強以及演員張震。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其中最令人驚喜的環節可能就是,張震在授課現場越洋連線好友,日本演員妻夫木聰,立時讓在場影迷驚呼連連。如果大家關注過這批電影大師課,今年夏天應該已經閱讀過一些整理好的授課內容了吧。


11月金馬影展期間,執委會帶著第二批電影大師課與影迷們見面。其中,英國導演肯·洛奇、瑞典導演羅伊·安德森及其監製約翰·卡爾松、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法國製片公司Wild Bunch的創始人文森特·馬拉瓦爾等人,通過線上視訊的方式開講。


/肯·洛奇線上授課,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而導演李安、藝術指導文念中、56屆金馬影后楊雁雁則親臨現場,與業界工作者和影迷們面對面授課。


/楊雁雁現場授課,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強調小班制的「金馬電影工作坊」,則邀請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再度來臺傾囊相授導演功課,他得知偶像侯孝賢榮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特別同意金馬影展放映他1993年的紀錄片作品《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導演也出席了特別場的映後座談。


以《大奧:女將軍與她的後宮三千美男》贏得日本金像獎優秀美術獎的花谷秀文,帶領學員漫步臺北街頭,探究場景如何鑄造電影的世界觀。操刀Netflix影集《安眠書店II》的食物造型師李宛蓉,深度指導學員過去這塊常被忽視的影像細節。


/李宛蓉在課堂上帶領學員親手製作食物道具,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整個大師課期間,最受大眾矚目的一課應該屬於是枝裕和。


11.20晚間信義威秀13廳,金馬影展侯孝賢《童年往事》+是枝裕和《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雙片連映,映後是枝裕和導演與金馬執行長聞天祥展開對談,並在Facebook上同步直播,分享給無法到場的影迷朋友。這是金馬影展在惠及大眾的層面,執行得相當好的地方。


先說一句題外話。這部特別放映場堪稱本屆金馬最難搶的電影票,沒有之一。在10.24下午1點開票的票務網站上,我所有想看這一場放映對談的朋友,都看著緩慢轉悠的搶票界面望洋興嘆,最後結果無一例外地寫著:本場完售!


於是,你能看到在金馬的Facebook票券交流社團裡,為求一票的影迷把壓箱底的各種絕版電影周邊拿來加贈求票的盛況,誠意滿滿。也總有臨時無法參加的影迷極限跳車,無論提出在哪裡面交票券,下面立馬就會出現十數條評論排售,挑戰手速極限。


/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票券交流社團


回到這場大師講堂,是枝裕和在將近五十分鐘的時間裡,回顧了自己的創作道路起源,分享了和電影之師侯孝賢的情誼,對於已逝導演楊德昌的追思,詳述了90年代來臺拍攝《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這部紀錄片的過程和各中軼事,並為沒有將侯導大展歌喉的影像放至片中而感到遺憾。


是枝裕和在講述自己的臺灣情結時提到了自己的父親,父親本是生在臺灣的日本人,後來隨軍遠行西伯利亞,戰敗後才回到日本故土。


在是枝裕和年少時,父親每當品嘗到日本的鳳梨時,都會感嘆:還是中國臺灣的水果最好吃。少年是枝腹誹道,即使好吃也不用每必稱臺灣好吧。


/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但是,正是由於父親對臺灣的深沉思念,在是枝裕和的內心裡,種下了一個種子,成為了日後他與臺灣電影之奇遇的發端。最後,聞天祥談及是枝裕和的跨國合作拍片經歷,笑問他是否願意來臺合作,是枝裕和大方回應:如果有這個榮幸,我一定會來。


金馬影展官方Facebook帳號留言評論:感謝是枝裕和導演溫暖了金馬影展。這句話足以涵蓋這場對談的情感氛圍,在是枝裕和娓娓道來的電影往事中,塵封的記憶之鎖被打開,言談中流露出的泊泊溫情匯成溢彩流光,映照在今時的迷影人身上,是謂之:電影映照時代。


這個時代不僅是上世紀90年代的臺灣電影,也是新世紀20年代之初,疫情迷霧籠罩之下的幽微眾生。當電影之光映照在人們身上時,薄霧冥冥,亦可驅之。


2. 開閉幕式&映後交流


金馬著實是一個講求小而美而沒有官方架子的影展。


每年的開閉幕片,不過是在西門町的的合作電影院之外,搭一個七、八米見方的小臺子,其上延伸鋪設一段紅地毯,旁邊加一個小控臺,也就構成了舞臺的全部。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看電影的影迷和不經意逛街經過的路人,只要你停留駐足,都可尋到一個看「明星」的角落。


在有影人出席的放映場次之後,出席影人就會站在簡單放置於影院大廳/過道的金馬影展背板前拍照、合影留念。


如果你運氣好,碰上行程並沒有那麼趕的影人,也許還可以收穫一枚在電影票上的籤名。


/影迷展示金馬影展專刊上收穫的影人籤名,來自金馬影展官方Facebook票券交流社團


去年,我的廣東朋友小張特別喜歡來自中國香港的劇情短片,朱凱瀅導演的《紅棗薏米花生》,在映後又與導演散聊了幾句。


基於英雄相惜的鼓舞,導演隨手贈予了他影片的帆布包周邊和籤名筆記本。我們都一致認同《紅棗薏米花生》有實力奪得當年的最佳劇情短片,祝她好運。最後的結果,也肯定了我們的看法。


/開幕片《腿》映前,金馬執行長聞天祥帶主創與觀眾見面,來自筆者自攝;


金馬的溫度其實反而體現於這些微小細碎的地方,其實不論你是什麼身份職業,你來自哪裡,是否從事電影行業,只要你從眼神中流露出那份真誠,沒有人忍心將你拒之門外。


另外,今年趕場看《願未央》的友人入場時不小心踩到了侯孝賢的腳,面對侯導疑惑的目光,他也只是大方而真誠地說了句「對不起」,便無二話。


/影迷展示金馬影展專刊上收穫的影人籤名,來自金馬影展官方Facebook票券交流社團


這樣的小插曲不一而足,是每年都會發生在金馬影展的事情,提起來好像惹人豔羨,但只要你身處其中,也就逐漸變得稀鬆平常了起來。


3. 迷影社群:選片會、影迷系列活動&合作周邊


/截圖自金馬影展線上購票平臺


每年在金馬影展預售開票之前,金馬執委會都會由執行長聞天祥領銜,召開選片介紹會,給在場的影迷朋友們逐部介紹、推薦展映影片;稍後,執委會也會在金馬官方網站發布選片指南文字全紀錄,給不能到場的觀眾參考。


選片介紹會可以在金馬官網免費報名,未入選者活動當天有一定機會現場排隊候補入場,而且官方還會為參與者提供一些小零食,和金馬合作品牌的專屬活動。一年一度的選片介紹會被稱作「年度影迷大會師」,現場迷影氣氛濃烈,大家都就自己即將看到的心儀影片相互交流意見。


/金馬選片指南活動現場,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金馬的周邊商業合作特別成熟且成體系,並為影迷提供很多的購買選擇,同時,金馬在影展的各個環節都會提供周邊抽獎來鼓勵大家踴躍參與。


影展專刊和票券裡都有某合作便利店品牌的咖啡優惠兌換券,讓你在趕場觀影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好好看電影,不要浪費票錢夢會周公導致鼾聲大作影響身邊的觀眾,十分貼心。


金馬影展的每一張電影票都分為票選聯、電影場次信息聯和入場聯三部分,其中票選聯後面有1-5星的評分欄位,觀眾通過撕取選擇相應星級為所看影片打分,在散場後投入指定票選箱。


/來自筆者自攝


這些票選聯都會構成一日一更新的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排行榜,每天抽取一位幸運觀眾贈送金馬合作周邊。


今年最終入圍排行榜前20的臺灣影片多達9部之多,《孤味》《消失的情人節》《親愛的房客》《無聲》《同學麥娜絲》《幻愛》等獲獎影片紛紛在列,看來今年影迷群體對臺灣電影的支持力度真的非常大了。


/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金馬影展志願者手繪的票選箱,來自金馬影展官方Facebook票券交流社團


與此同時,每年最幸運的觀眾群體,屬於參加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選的人,入選該活動的觀眾可以免費觀看當年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的全部五部影片,通過打分投票共同選出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獲獎影片也將獲得一尊金馬獎座,今年的得主是《同學麥娜絲》。


/金馬獎頒獎典禮前夜,執委會都會舉辦入圍酒會,來自金馬影展Facebook官方帳號


此前三年的該獎得主,都與最後的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相吻合,分別為《陽光普照》《大象席地而坐》《血觀音》。


當然,金馬影展繼續向影迷朋友送出大禮,今年給幸運兒提供的獎品是一臺4K液晶顯示器。不僅能免費看片,還能收到禮物,雖然只有一個人,但是這已經是太過誘人的迷影活動了。



/來自金馬影展官網


還有一個影展福利,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且有機會得到獎品的;但你首先需要把自己的錢包打開,再具備早起排長隊的精力和毅力。


在影展線上預售開票後的第一個周末,影迷就可以前往金馬展前服務臺取票。預售期間購買金馬影展票券滿4000元即可獲得若干周邊與一份金馬聯名禮品,今年八選一的禮品中最誘人的當屬HYDY兩用隨行杯和三文堂ECO玫金鋼筆。


每年的取票開放日,展前服務臺門口都會大排長龍,影迷齊聚就為了兌換到自己心儀的禮品。今年10月25日,還是我的朋友小張,他早上八點就到了現場,自帶摺疊小板凳,幫我排到了玫金鋼筆,據他說,到他的時候,鋼筆只剩下3盒了,可見現場場面之慘烈。好人一生平安,祝福小張明年繼續入選金馬獎觀眾票選活動,免費看電影!


/金馬聯名禮品 來自筆者自攝


最後再來講講臺北當地的影迷社群,影展主要的線上交流平臺是金馬影展官方Facebook票券交流社團,如上文中多圖所見。在社團中,大家求票、轉票、換票,與大陸影迷的微信轉票群無差。影迷也會在社團中發文記述自己的觀影體驗,開設「討論串」,一起討論同一部電影。


也會有人發文強調觀影禮儀,更有甚者,會直接點名某場放映某個座位觀眾的行為打擾到周邊人,警示眾人。


社團中也時常會發生一些暖心的事情,比如丟了學生卡、錢包,撿到電影票、周邊的人都會發文相互尋找彼此,最後大部分都可以尋找到失主。我常說在臺灣丟不了東西,因為總有人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在未來給你送回來。



最後提醒一句,來臺觀影切記不要遲到太久,因為無論是院線還是影展,影片開始20分鐘後便無法入場。


不錄音、不攝影、不錄像,手機靜音或飛行模式,別老踹前排椅背,儘量不吃東西特別是塑膠袋包裝的食物,祝大家通過文明觀影實現愉快觀影!


相關焦點

  • 五千字超長文:聊聊國產木工具名牌——濰坊金馬刨刃的前世今生
    作為上世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的刨刃,其的樣式有拉刨刃、推刨刃;型號有寬窄之分;品牌就更多了,什麼金兔、金馬、光明、旅刃、金星、寧津、雙王等。但對於推刨刃,業界共認有三大名牌:金兔、金馬和光明。我們曾經詳細聊了上海金兔牌刨刃的前世今生,今天我們再聊聊濰坊的金馬,至於光明,我們下次再聊。
  • 金馬看群星:50年代表性鏡頭揭秘
    1-9尤敏 《星星月亮太陽》  金馬獎的第一步  1962年第1屆  1962年10月31日,金馬獎開始奔騰,「金馬」二字取金門、馬祖的頭一個字組合而成。當年有「玉女明星」之譽的尤敏抵達臺灣時,民眾熱烈歡迎。
  • 中國風:金馬迎春 泥牛卸負——讀陳作力大師的馬與牛
    陳作力剪紙作品《金馬迎春》馬年新春前夕,筆者有幸拜訪了廣東工藝美術大師陳作力先生。老先生精神矍鑠,身體健朗,古稀之年仍堅持創作,碩果纍纍。陳大師告訴我們,他最近根據這張圖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名字叫金馬迎春。順著大師手指的方向,我們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這匹長度不足一尺,卻光彩奪目的「金色駿馬」。中國人素來愛馬。漢代的「馬超龍雀」,造型優美,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唐太宗的「昭陵六駿」,雕刻精細,是罕見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
  • 溫江金馬街道:綠道徒步健身走,「百老」堆滿幸福笑
    5月28日,溫江區金馬街道劉家濠社區的老人們起了個大早,他們齊步踏上綠道徒步健身。據悉,此次「為老綠道行」主題健身活動參與人數共計10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是86歲高齡。記者了解到,此次徒步裡程約2公裡,在終點處,成都市益嘉仁社工及社區工作人員為老人準備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傳字遊戲和「我圈任我行」套圈團體遊戲。在傳字遊戲中,9個小組裡有6個小組最終的答案為:快樂、開心、生命在於運動。
  • 「徵文啟事」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
    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精準扶貧,書寫著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的偉大故事,創造著減貧奇蹟。這些故事和奇蹟的背後,站立著成千上萬的湖南扶貧幹部。大家傾注滿腔心血和汗水,是扶貧事業的親歷者、推動者、見證者。
  • ...金馬工業區、順義全聚德,北京確診病例軌跡與這些地點高度重合
    在順義區公布的確診病例行動軌跡中,記者發現,順義華聯金街購物中心、金馬工業區、全聚德烤鴨店(順義店)頻頻出現在部分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中。在北京市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今日通報的確診病例行動軌跡中,一名18歲的學生曾於12月20日12時與其母親到順義華聯金街購物中心購物,一名28歲的朝陽區馬泉營奧特萊斯商場員工也曾於12月13日14時乘花小豬網約車到順義華聯金街購物中心購物。
  • 全世界公認最美麗的阿哈爾捷金馬 專家發現漂亮皮毛的真相了
    但是除了它以外,這世上其實還有一種名為「阿哈爾捷金馬(Akhal-Teke)」的馬兒,它們擁有一身閃閃發光的金色皮毛,宛如綢緞般的夢幻毛色美得讓人屏息呢!▼阿哈爾捷金馬被譽為是「全世界最美的馬」,它身上宛如金色綢緞般的毛髮光滑透亮,是史上最古老、而且非常珍貴和稀有的馬種之一,如今全球只有大約1250隻,身價可是高達上千萬。
  • 殘疾人馬術主題電影在溫江開機 4名金馬隊員參演
    6月19日,記者從溫江區金馬街道獲悉:近日,由知名編導、製片人孔文波等籌備的現實主義院線電影《我想對你說出一切》在位於金馬街道的金馬國際馬術體育公園開機。據了解,《我想對你說出一切》是國內首部表現殘疾人參與馬術運動,殘疾人藉助馬術康復治療法復健身體、改善生活質量並從中獲得更高的社會活動參與度的影片,來自溫江區金馬街道的4名成都溫江殘疾人馬術隊隊員參與了演出拍攝。
  • 金馬工業集團:太陽能板列陣「伏」出產業新動能
    5月25日下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金馬工業集團辦公樓頂樓俯瞰,一個個太陽能光伏板組成光伏陣列,成片覆蓋在廠區房頂,頗具規模。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金馬工業集團14兆瓦光伏電站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一期9兆瓦於2019年9月建設完成,二期5兆瓦已於今年5月中旬建設完成。
  • 《狩魔手記》《廢土》……末世小說多精品,你最喜歡哪一部?
    這裡列舉四部末日小說,《狩魔手記》、《廢土》、《末日樂園》、《全球進化》,你看過哪些?覺得哪一本更勝一籌呢?作品:《狩魔手記》作者:煙雨江南核戰過後,殺戮開始蔓延到整個世界。人間秩序完全瓦解,弱肉強食成為第一原則。
  • 在現代「發現」恐龍——讀《邢立達恐龍手記》
    原標題:在現代「發現」恐龍——讀《邢立達恐龍手記》《邢立達恐龍手記》系列包括3部作品——足跡篇、琥珀篇和特別篇,是邢立達十數年研究生涯,一路成長、發現、探索的全記錄。足跡篇和琥珀篇,講述科研經歷,行文曉暢,語言生動;特別篇,好似正劇番外,邢立達與宋小明合作創作的「萌萌噠」趣味故事,適合兒童閱讀。邢立達是狡黠的、聰明的。週遊琥珀市場時,他能敏銳地做出判斷,發現被當作一般品類的寶貝,不動聲色地撿漏,仿佛古玩江湖的行家。
  • 記者探訪北京順義金馬工業區:園區內的滯留人員情況如何?
    央廣網北京12月31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錢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因多人確診,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金馬工業區自12月25日起實行封閉管控,目前園區已全面實行一級管控措施,只保留一個出入口,除指定配送防疫物資車輛,嚴禁社會車輛進入。那麼,園區內的滯留人員情況究竟如何?
  • 黃渤任"金馬創投"評審 《冰之下》映後驚喜現身
    《冰之下》的故事發生在中俄邊境黃渤憑藉《冰之下》入圍金馬最佳男演員獎網易娛樂11月24日報導 儘管距金馬獎最終揭曉還有兩天,但作為「金馬創投」決審評委與最佳男主角提名候選人,演員黃渤已提前抵達臺北,積極參與業內活動,與觀眾零距離互動。
  • 馬航新聞發布會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原標題:記者手記:「馬航370航班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中國網事·搜尋馬航370航班)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 畢業論文槍手平均月入過萬:兩萬字碩士論文要價至少六千
    不同的論文價位不等,碩士論文一般都最低兩萬字,要價基本6000元以上。「6000元-8000元這個區間能佔百分之六十。」虎子說。經濟類的相對好寫,價格便宜。工科的需要模擬軟體做設計等,就貴一些。「一篇最高能到一萬元。」他說。不過,虎子今年就接了四篇碩士論文,剩下的都是本科論文。
  • 當可愛的小動物擬人化後,腦補了兩萬字的小說,這隻哈士奇我磕了
    擬人化之後直接就是標準的二次元男主臉,還別說和樓上的哈士奇霸總,還真有一種黑白配的既視感,腦海裡已經腦補了兩萬字的小說了。
  • 超越《全球高武》打敗《第一序列》,這本日更兩萬字的小說強勢登頂!
    超越《全球高武》打敗《第一序列》,這本日更兩萬字的小說強勢登頂! 1.「鐵翼鳥(千鈞七重):種族技能:撕裂一級(精血開啟)、鐵翅斬擊(精血開啟)基礎元訣:納元(精血開啟)」只有這短短的三行字,而且並非人族語,而是鐵翼鳥一族的文字。若是蘇宇沒學過,恐怕根本看不懂。「千鈞七重……種族技能,基礎元訣……」蘇宇皺眉,這書冊是什麼? 2.
  • 愛因斯坦手記上的預言,不可不知的事
    當他去世後留下了一份神秘手記,上面記載著的是他的一個預言:2060年地球將遭受到毀滅性的災難。手記中提到,其一是蜜蜂面臨滅絕,蜜蜂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據說愛因斯坦在臨終前曾經燒毀了大量的筆記,這份手記得以保存實屬不易
  • 幾部經典的末世流小說,堪比《狩魔手記》,書荒推薦!
    幾部經典的末世流小說,堪比《狩魔手記》,書荒推薦!當初小編剛接觸到煙雨江南的小說,就被他的第一部小說給深深吸引住了,《褻瀆》無論是情節、文筆語言、世界觀構造都達到了極高的境界,所以第一時間就圈粉煙大了,在後來接觸到煙大寫的一部末世廢土流小說《狩魔手記》,便更加無法自拔,《狩魔手記》完全能稱作末世廢土小說的巔峰之作。
  •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