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金馬迎春 泥牛卸負——讀陳作力大師的馬與牛

2021-01-11 網易財經

陳作力剪紙作品《金馬迎春》

馬年新春前夕,筆者有幸拜訪了廣東工藝美術大師陳作力先生。

老先生精神矍鑠,身體健朗,古稀之年仍堅持創作,碩果纍纍。在他的畫室裡,水墨畫、油畫、漆畫掛滿了牆壁,色彩斑斕,光影交錯,亦真亦幻,給人一種強烈的想像感和時空交織的錯覺。

樸素簡陋的畫桌靜靜地躺在牆角,調色盤裡的顏料尚未乾去,一張草圖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這是一匹奔騰的駿馬。陳大師告訴我們,他最近根據這張圖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名字叫金馬迎春。順著大師手指的方向,我們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這匹長度不足一尺,卻光彩奪目的「金色駿馬」。

中國人素來愛馬。漢代的「馬超龍雀」,造型優美,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唐太宗的「昭陵六駿」,雕刻精細,是罕見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擅長畫馬的更不在少數,元代的趙孟頫,祖孫三代畫馬;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有《百駿圖》傳世;現代的徐悲鴻畫馬更是無人不知。

而眼前的這匹駿馬,是一幅剪紙,展現出一種別樣的審美意趣。從遠處看,它是一匹奔騰馳騁的駿馬,健美雄壯、氣勢激昂。近一些觀察,又似是屈腿斂蹄蓄勢待發,「趁雷欲上九霄」。馬的身上剪出「迎春」二字,陳大師說,創作這幅作品就是為了喜迎新春佳節,祝福親朋好友和天下人一馬當先,馬到成功。

陳作力蠟染畫作品《泥牛圖》

在客廳古色古香的屏風上,掛著一幅蠟染畫。這也是大師的作品,名曰泥牛圖。布面白底藍花,色調素淨,簡潔大氣,有一種「淡極始知花更豔」的清新雅趣和「從來心似梅花白,不知東風桃李場」的高潔格調。

牛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早已成為一種象徵符號。牛耕技術的使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定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由於它在農耕社會的重要性,使得以牛入畫入詩成為傳統。韓滉《五牛圖》,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有趙構、趙孟頫、孫弘等十四家題記。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更將牛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老百姓的心中。

「人勤一世千川綠,牛奮四蹄萬頃黃」。中國人民勤勞樸實,也有著牛一樣的精神和情懷。在廣東春運返鄉的人流中,那些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工像牛一樣執著勤懇,默默耕耘;在外貿出口的生產線上,那些堅守一線的員工們像牛一樣無私奉獻,開足馬力將「中國製造」輸往世界各地;在廣東經濟發展的改革大潮中,那些為推進改革向前跨越的各界人士向牛一樣堅韌果敢,奮發有為。正是因為中國人民的這股牛勁,中國人民的這種精氣神,讓「玉兔」上天,「蛟龍」入海,讓世界為之動容。

陳大師講述了一個採風中聽來的民間故事。一個農夫趕著兩頭牛在水田裡耕地,為了在天黑前完成地主交代的任務,必須讓牛加快速度,但又不忍心用鞭子抽打早已氣喘籲籲的牛。於是,他將鞭子抽向空中,發出巨大的聲響,每頭牛都以為抽打的不是自己,於是懷著感激的心情,使出吃奶的勁兒,提早完成了任務。

牛,就是這樣,總是背負著辛勞,樸實得讓人感動。我想,牛也絕不是逆來順受的,它們的鬥志從未在心中消失。

陳作力水彩畫花卉作品《雛菊》

剪紙和蠟染都是中國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沃土。陳大師在探索民間藝術的同時,也不斷發掘藝術表現形式的奧秘。眼前的這幅泥牛圖,它們沒有勞作的負擔,在辛苦了整整一年後終於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悠閒自在,自得其樂。中國人的春節,萬象更新,普天同慶,中國人也回到了一種生態原點狀態,一種卸負的狀態,一種原始的樸素的生活,享受團聚,享受親情。

看到遠處那匹金色奔騰的駿馬,又瞅著身邊兩頭悠閒自在的泥牛,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正是,金馬迎春舉國歡,泥牛卸負神州樂。(本文作者:胡振華)

(原標題:中國風:金馬迎春 泥牛卸負——讀陳作力大師的馬與牛)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當牛做馬
    紅衣說:「下凡,給人當牛做馬。」青衣說:「人間牛馬乾的,可都是苦差事。」紅衣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青衣說:「你錯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仙上仙。」紅衣說:「我們要當誰的牛,做誰的馬?」青衣說:「當然是窮苦人家的牛馬。」紅衣說:「可能會沒命的,你別後悔就好。」
  • 「馬和牛的對話」
    下了班,馬和牛走到了一片草地上。    它們互致問候以後,馬開始啃食地上的青草,而牛卻若有所思地盯著馬兒發愣。    馬疑惑地問:牛大哥,你好像有什麼心事吧?    牛怏怏不樂地說:是的,老弟你說的沒錯。    馬說:說出來讓我聽聽,或許能幫上你一點忙呢。
  • 牛年主題彩票挾"牛"勢而來 國畫大師贈「牛」圖
    國畫大師贈「牛」圖提升彩票藝術性  2009年新年伊始,北京許多彩民在當地福彩投注站裡看到了一種新的即開型刮刮樂彩票——票面為印刷精美的、國畫大師所繪製的各種憨態可掬的牛,這種製作精良、又應了「牛」景的彩票,迅速得到了彩民們的喜愛。  周先生便是這種彩票的擁躉者,「國畫與牛的搭配,既好看又有文化內涵,我們都特別喜歡。
  • 角馬到底是牛還是馬?為什麼?
    角馬是一種三不像動物,說它像牛吧,它長著跟馬一樣的臉,說它像馬吧,它有著長著一對牛角和山羊的鬍子。那麼,它究竟是牛還是馬呢?嚴格意義上說,角馬既不是牛,也不是馬,因為馬是奇蹄目馬科動物的總稱,而牛也是牛科牛亞科牛屬下動物的總稱,但是角馬則是牛科狷羚亞科角馬屬下動物的總稱。
  • 為什麼馬需要釘馬掌,而牛不需要?
    牛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綱下的偶蹄目,而馬則屬於真獸亞綱下的奇蹄目,馬之所以需要釘馬掌正是因為它屬於奇蹄目動物。 牛雖然和馬一樣屬於食草動物,但它們親緣關係較遠,它們屬於偶蹄目動物,擁有偶數的腳趾。
  • 牛、馬、駱駝都是怎麼睡覺的?是站著嗎?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牛、馬、駱駝雖然都是食草動物,但是它們的睡覺方式並不全都是站著的。那麼,這三種食草是如何睡覺的呢?都有什麼特點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牛牛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家畜,它是由野生的原牛馴化而來的,並且牛的馴化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6000多年前的歐洲。
  • 國臺辦發布會上說「豬牛」 大陸「兩牛一豬」完爆蔡英文「入海泥牛」
    頗為有趣的是,就在這場通過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衛星信號,向全球轉播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竟當著全球的面,「聊」到了「牛」和「豬」。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於16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反觀島內執政當局,先是在驚慌錯亂中大陣仗召開記者會,宣稱「31條」是「害臺」,繼而倉皇堆湊出號稱「反制」的「八大強臺策略」,在被島內痛批根本是毫無作用的空洞政治口號後,蔡英文們的「八大強臺策略」僅在「反制31條」記者會上被拿來念過一番後,便如「入海泥牛」般再無蹤影了。
  • 非洲大草原著名的角馬,到底是馬還是牛?
    這兩種動物的名字中都有「馬」,但卻與我們熟知的馬之間的關係有遠有近。斑馬和馬親緣關係很近,而角馬實質上不是馬,而是牛,為什麼這麼說呢?從生物學的分類來看,角馬隸屬於哺乳綱偶蹄目牛科角馬屬,四肢粗壯、肌肉結實,體型一般和牛比較接近,常以新鮮的野草和樹葉等為食。
  • 齊白石畫牛不見牛,凳子上的繩子太有意思了,大師真是有創意
    但是這位國畫大師做到了!什麼叫俗什麼叫雅,看了齊白石的作品後,相信你們的審美觀直線上升好幾個級別。以後再也不擔心自己看不懂繪畫的深層含義了!齊白石畫畫經歷了幾個蛻變過程,最著名的就是他開始創新變法,發明了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形式,而這個藝術形式知道今天還有人在用,只是都做不到齊白石的那個地步了。
  • 馬和牛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桌上有牛肉
    據說牛是農民的命根子,現在牛也沒有逃避被端上餐桌的命運,那麼,與牛地位相同的馬為什麼不吃呢?從馬肉的營養價值看,馬肉脂肪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動脈硬化,此外,馬肉還有補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由於馬是草食動物,農民給馬餵食時,馬飼料中基本沒有濃縮物和添加劑,這更符合人們的綠色食品標準。事實上我們不吃馬肉是有原因的。一、肉質原因。
  • 三個牛、馬、羊、魚、犬組合的字 要怎麼讀音如何念?
    三頭牛—犇字最近一則新聞是習大大給新入黨的老一代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那看到這裡,文化水平低的華哥就迷糊了,這個三頭牛組成的犇字,要怎麼念、怎麼讀音呢?
  • 角馬這種動物到底是馬還是牛?有何依據?
    角馬還有一個名字又被稱為牛羚,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偶蹄目-牛科-狷羚亞科-角馬屬下的成員,共包含兩種物種白尾角馬和斑紋角馬,從其名字就可以設想出出來它們的形象,特點就是白尾和斑紋。我們通常所說的馬在生物學分類上是奇蹄目-馬科-馬亞科-馬屬下的成員;而牛一般是指偶蹄目-牛科-牛亞科下的成員,還包含牛屬和水牛屬,例如黃牛、水牛、瘤牛等。因此說從生物學分類上來看角馬和牛的親緣關係更為接近,屬於相同目和相同科下的成員,而和馬的關係就要遠一些,因為不在同一個目下。
  • 同樣是家畜,馬要「釘馬掌」,牛和驢為什麼不用釘掌
    導語馬蹄鐵,又稱馬掌,是馬、騾等牲口裝釘在蹄上的馬是用「中拇指」飛奔的奇特種群,並且人和馬全是罕見的,可以把自己坑死的種群,人們常常說望山跑死馬。生物界能跑馬拉松比賽的生物並不是很多,馬是當中之一。牛的體力也很強,非洲草原上的野牛成群結隊遷移的場景十分壯闊。牛又「蠻幹」,假如說馬是「超級跑車」,牛則更像「越野汽車」,因此 早期人類利用牛來農用地。
  • 為什麼給牛釘掌視情況而釘,而馬必須要釘掌?
    在人類歷史上,馬和牛都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朋友」,不過這兩者之間充當的角色不一樣,馬實則是一種交通工具,而牛是一種勞力。換句話說,馬靠四條腿為人類提供服務。所以馬根本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因釘了馬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傷。了解了馬為什麼要釘馬掌之後,相信朋友們就知道為什麼牛不用釘牛掌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馬是奇蹄目,而牛是偶蹄目。偶蹄可以分開一點不打滑,且牛無須快跑,所以不用釘掌;馬則需要快跑負重,容易磨損變形,必須釘掌。(圖片源於網絡 侵刪)
  • 迎春•咬春
    所以,人們是白天喜食春餅迎春,晚上又煮元宵歡度燈節。  我國是最早進入農耕的古老國度之一,立春又是農事的重要節氣,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非常重視立春這個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節氣。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每到立春時就要行迎春禮儀。這天,要在國都的城南筑起高大的「土牛」和「耕人」,表達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願。古詩:「忽見土牛驚換歲,始知春色到人間。」詠的就是這一有趣民俗。
  • 殊途同歸的馬和牛——江蘇省考面試真題(2019年5月11日)第二彈
    看到招兵,馬認為自己善於奔跑,就加入了軍隊,成了戰馬。牛覺得自己不適合上戰場,就留在了家鄉繼續耕田。後來戰爭爆發,馬上了前線。多年後,戰爭勝利,馬凱旋而歸。牛羨慕的對馬說:「你在前線能夠馳騁戰場,非常勇敢。」馬很謙虛的對牛說:「你日夜辛勞,在後方耕田也很好啊。」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 世界牛畫出中華 ——記著名大寫意牛畫家賀虎成
    在世界書畫藝術的歷史長河裡,儘管畫畫畫的可繞地球一圈,但是,當代牛畫稱絕者卻廖如燦星。隨著賀虎成先生牛畫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26幅作品被國外館藏,他自成一體的牛畫作品已成為海內外書畫界的廣泛認識。
  • 字節跳動投資MCN機構風馬牛傳媒,旗下主播包括漁人阿烽等
    事實上,這家成立於2016年1月14的公司在此之前幾乎無任何公開報導涉及,而《財經塗鴉》通過查閱商標信息後發現,自2019年1月起,風馬牛傳媒先後完成了漁人阿烽、漁弋兄弟、老四趕海等商標的註冊。上述這些「名字」正是西瓜視頻平臺上趕海領域最受關注的主播之一。截至發稿,漁人阿烽在西瓜視頻上的粉絲數高達284萬,老四趕海的粉絲數為224萬,而漁戈兄弟的粉絲數則為116萬。
  • 屬馬的和屬牛的能結為夫妻嗎?
    今天看到一個帖子問:屬馬的和屬牛的能結為夫妻嗎?對於這個問題我感覺好像也沒有個標準的答案,這屬於婚配方面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再說屬相婚配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只要兩個人相愛,三觀合拍,管那麼多幹嘛?
  • 牛鈴悠悠:中國古代社會的牛
    牛鈴悠悠:中國古代社會的牛 2019年06月14日 09: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呂鵬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