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馬到底是牛還是馬?為什麼?

2020-11-29 科學獵奇

角馬是一種三不像動物,說它像牛吧,它長著跟馬一樣的臉,說它像馬吧,它有著長著一對牛角和山羊的鬍子。那麼,它究竟是牛還是馬呢?嚴格意義上說,角馬既不是牛,也不是馬,因為馬是奇蹄目馬科動物的總稱,而牛也是牛科牛亞科牛屬下動物的總稱,但是角馬則是牛科狷羚亞科角馬屬下動物的總稱。也就是說,雖然角馬屬於牛科動物,但是不是牛,它與牛的關係就好比是牛和山羊的關係一樣(牛和山羊都是牛科動物,但是山羊屬於牛科羊亞科)。

生物學分類

現存的所有生物都有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域、界、門、綱、目、科、屬、種。現存的生物可分為3個域:細菌域、古菌域以及真核生物域,其中細菌域泛指一切的細菌,古菌域則是介於細菌和真核生物之間的物種,真核生物域則是除了以上兩種域外的一切生物。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病毒並不屬於以上三種域的任何一個,它是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一種物質。

種是生物的基本單位,近緣關係最近的不同種構成了屬,比如獅子、老虎、花豹、雪豹、美洲虎這是5個不同的種,但是它們的基因以及形態、習性等等方面都非常的接近,所以它們組成了豹屬,而近緣關係最近的不同屬又構成了亞科,相近的亞科又構成了科,比如雲豹屬和豹屬構成了豹亞科,豹亞科和貓亞科構成了貓科,以此類推。

因此,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分類重合越多的物種其近緣關係則越近。

從上面科屬的劃分上看,角馬與馬相差甚遠,而且與牛在亞科就開始分化了,也有明顯的區別。角馬屬於牛科狷羚亞科角馬屬,角馬屬又稱為牛羚屬,也就是說在角馬屬下的動物是近緣關係最近的,而角馬屬下一共有兩種動物,它們分別是白尾牛羚和黑尾牛羚。

在狷羚亞科下一共有四個不同的屬,除了牛羚屬外,還有轉角牛羚屬(比如南非大羚羊)、狷羚屬(狷羚)、利氏狷羚屬(利氏狷羚)。

綜上,與角馬近緣關係最近的就是同科同屬的兩種角馬,其次是同科同亞科下其餘不同的三個屬下的動物。

角馬主要分布於非洲中、東南部的草原地區,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見的食草動物之一,同時也是最典型的群居動物之一。由於非洲中、東南部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每年的3-5月份為草原的雨季,此時的草原上一片生機勃勃,角馬們呈小群體的在草原上悠閒吃草。但是,好景不長,2個月後,7月份,角馬的棲息地迎來了旱季,草木枯萎,以鮮嫩多汁的嫩草為食的角馬們不得不靠遷徙來生存。此時草原上所有的角馬會自發的組成一個大的角馬群,這個群體成員的數量可達上百萬隻。

它們從坦尚尼亞的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出發,需要經過3000公裡的長途跋涉到達新的棲息地-位於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大草原上。

當然,與此同時,草原上其他的食草動物也會跟隨遷徙大軍一起遷徙,這就形成了世界自然奇觀-東非動物大遷徙。

(遷徙的角馬們縱身跳入有著「死亡之河

總結

我們判斷一種動物的歸屬,不能只靠名字,因為動物的名字大都是人根據其形態特徵命名的,就像鬣狗不是狗、鯨魚不是魚的道理是一樣,角馬不是馬,也不是牛,它就叫角馬。由於它屬於牛科狷羚亞科,與狷羚是近親,因此,又被稱為牛羚。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草原著名的角馬,到底是馬還是牛?
    角馬和斑馬都是非洲大草原上其名的食草動物,每到乾旱和溼潤氣候相交替的時節,成群的角馬和斑馬都會浩浩蕩蕩地長途跋涉,場面十分壯觀。這兩種動物的名字中都有「馬」,但卻與我們熟知的馬之間的關係有遠有近。斑馬和馬親緣關係很近,而角馬實質上不是馬,而是牛,為什麼這麼說呢?
  • 角馬這種動物到底是馬還是牛?有何依據?
    角馬還有一個名字又被稱為牛羚,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偶蹄目-牛科-狷羚亞科-角馬屬下的成員,共包含兩種物種白尾角馬和斑紋角馬,從其名字就可以設想出出來它們的形象,特點就是白尾和斑紋。我們通常所說的馬在生物學分類上是奇蹄目-馬科-馬亞科-馬屬下的成員;而牛一般是指偶蹄目-牛科-牛亞科下的成員,還包含牛屬和水牛屬,例如黃牛、水牛、瘤牛等。因此說從生物學分類上來看角馬和牛的親緣關係更為接近,屬於相同目和相同科下的成員,而和馬的關係就要遠一些,因為不在同一個目下。
  • 闢謠:角馬產仔後會把幼崽踢出去?它是如何養育小角馬的?
    角馬是哺乳動物的一種,既然是哺乳動物,就意味著幼崽是有哺乳期的,所以,剛出生不久的小角馬是不會被踢出去的。那麼,為什麼會有「踢出去」這個梗呢?角馬媽媽是如何養育小角馬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角馬的一生。角馬「踢出去」的梗是從何而來?
  • 為什麼馬需要釘馬掌,而牛不需要?
    牛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綱下的偶蹄目,而馬則屬於真獸亞綱下的奇蹄目,馬之所以需要釘馬掌正是因為它屬於奇蹄目動物。可能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樹葉還是草,都是植物,對於奇蹄目動物而言,吃什麼植物不是吃,草的興盛也能夠滿足奇蹄目的生存嘛。
  • 「馬和牛的對話」
    下了班,馬和牛走到了一片草地上。    它們互致問候以後,馬開始啃食地上的青草,而牛卻若有所思地盯著馬兒發愣。    馬疑惑地問:牛大哥,你好像有什麼心事吧?    牛怏怏不樂地說:是的,老弟你說的沒錯。    馬說:說出來讓我聽聽,或許能幫上你一點忙呢。
  • 為什麼體型不大的鬣狗、野犬能夠捕獵體型龐大的斑馬、角馬?
    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非洲野犬分別是「非洲二哥」和「三哥」,生態位僅次於「草原之王」獅子,所以,它們能夠捕殺斑馬、角馬這種食草動物並不意外。不過,相比較體型而言,斑馬、角馬的體型確實遠大於野犬和鬣狗,那麼,在鬣狗和野犬捕獵角馬、斑馬時,它們是採取什麼策略呢?是斑馬、角馬跑得不夠快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給牛釘掌視情況而釘,而馬必須要釘掌?
    在人類歷史上,馬和牛都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朋友」,不過這兩者之間充當的角色不一樣,馬實則是一種交通工具,而牛是一種勞力。換句話說,馬靠四條腿為人類提供服務。所以馬根本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因釘了馬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傷。了解了馬為什麼要釘馬掌之後,相信朋友們就知道為什麼牛不用釘牛掌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馬是奇蹄目,而牛是偶蹄目。偶蹄可以分開一點不打滑,且牛無須快跑,所以不用釘掌;馬則需要快跑負重,容易磨損變形,必須釘掌。(圖片源於網絡 侵刪)
  • 細說非洲的食草動物角馬,了解動物大遷徙背後的故事
    角馬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大型羚羊,屬於牛科。在外表和行為上,角馬與其他羚羊大不相同。角馬有兩種,白尾角馬和斑紋角馬。它們肩高一點四米,體長二點四米,體重可達二百七十公斤。它們生活在納米比亞,安哥拉,南非,波札那,尚比亞,辛巴威,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和肯亞全境。在遼闊的草原,灌木叢,森林,山地和草原,角馬是最常見的食草動物。
  • 非洲角馬大軍集體遷徙 天敵趁機狩獵
    當地時間2020年7月17日,肯亞,一年一度的角馬遷徙來臨。在7月至10月期間,超過200萬頭角馬和斑馬將陸續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遷移到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圖文: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0年7月17日,肯亞,一年一度的角馬遷徙來臨。
  • 角馬害怕的是成群野狗,從不畏懼落單的野狗!
    在草原上,經常看到角馬成為猛獸的食物,一方面是它數量太多,二就是猛獸來襲時,角馬群總是各自逃走,這樣很容易被猛獸所獵殺,所以角馬的主要天敵是獅子、豹子、鬣狗、還有成群的非洲獵犬,但非洲野狗要單獨捕殺角馬是很困難的。
  • 角馬大遷徙紀實:悲壯的天國之渡 狂奔的斑馬與角馬
    約150萬匹的角馬、蹬羚、斑馬等數百萬食草動物為了生存,從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北上,跋涉1000多萬公裡,星夜兼程每天行軍近16公裡,有時隊伍綿延至40公裡了,展開近250萬年的動物大遷徙,追趕青草和水源。6月是動物哺乳期,幾十萬角馬在遷徙路上降生。途中有一群特殊的護衛隊,以角馬為食的獅子、老虎、豺狼獵豹和豺狗等,虎視眈眈地緊跟其側,致使部分角馬「出師未捷身先死」而命喪黃泉!
  • 同樣都是馴化動物,為什麼馬需要釘「馬掌」,而牛卻不需要?
    馬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自從人類馴化馬匹後,除了肉、奶方面的提供,它也成了人類重要的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不過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類為大多數馴養的馬都釘上了「馬掌」,而同樣被馴化的牛卻沒有釘「牛掌」。同樣都是人類進化過程的好幫手,為什麼大多數馴化的馬被釘上了「馬掌」,而牛卻沒有擁有「牛掌的資格」?釘馬掌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
    導語: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
  • 浩蕩奔騰的角馬群,其實是為了活命!
    角馬,是一種大型羚羊!(生物分類學屬於牛科的狷羚亞科的角馬屬)角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東部、中部和南部。多位於熱帶草原性氣候區,如非洲塞倫蓋蒂平原、馬賽馬拉等。角馬是大型食草動物。體形壯大,四肢粗壯,肩高大於臀部,尾較短,吻鼻部高而彎起。外形似牛,機體結實又介於山羊和羚羊之間,故又稱牛羚。
  • 民間故事:當牛做馬
    青衣說:「手起刀落,棒下命殞,神不知鬼不覺,但良心上還是有點過不去。」紅衣說:「依你的意思,我們該做點補償?」青衣說:「給錢?」紅衣說:「俗了。」青衣說:「我是學你的。」紅衣說:「神仙會死嗎?」青衣說:「你傻了?怎麼拋出這樣的問題?」紅衣說:「我們將功贖罪吧?」
  • 鱷魚咬住角馬,角馬萬分絕望,一旁的河馬看不下去了!
    鱷魚咬住角馬,角馬萬分絕望,一旁的河馬看不下去了! 在野外的動物們倘若是口渴時,經常會在附近的河邊找水喝,一般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會遇到鱷魚,這天正在河邊喝水的角馬就不小心被潛伏在水中的鱷魚發現了,盯緊目標的鱷魚死死咬住角馬,角馬萬分絕望,一旁的河馬看不下去了!
  • 角馬、瞪羚、斑馬都是怎樣遷徙的?一起來看非洲動物遷徙奇觀!
    遷徙中的動物群為什麼要遷徙?塞倫蓋蒂大草原橫跨坦尚尼亞和肯亞兩國,植被類型主要是草原,也有稀樹草原、河谷林、灌叢和林地。大草原上棲息著70多種野生哺乳動物和500多種鳥類,生活著約170萬隻角馬、27萬匹斑馬和470萬頭瞪羚。這些角馬、斑馬、瞪羚的總體重達60萬噸,每天要消耗6萬多噸青草,如果每1平方米土地能提供0.3千克青草,這些草食動物一天能吃光20多平方千米土地面積上的青草。這些草食動物如何填飽肚皮是一個問題。
  • 行俠仗義的河馬,在鱷魚嘴裡救下角馬,網友:大俠真仗義
    行俠仗義的河馬,在鱷魚嘴裡救下角馬,網友:大俠真仗義世界上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現在大家來看一頭行俠仗義的河馬,在鱷魚的嘴裡就下了角馬,網友表示大俠真仗義。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隻角馬被鱷魚咬住了右後腿往水裡拖,角馬則一直掙扎著往岸上跑,角馬掙扎了一段時間之後,貌似有些沒力氣了,慢慢的被鱷魚拖到了水裡,就在角馬危在旦夕的時候,從不遠處走來了兩隻河馬。這兩隻河馬發現了角馬的處境,它們慢慢的靠近鱷魚,要知道河馬是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們咬合力非常厲害,牙最長的能達到半米。
  • 母獅子帶回巢穴一隻活著的小角馬,本以為是同情,卻是因為母愛
    為了活命,小角馬在出生後,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學會了行走奔跑。其中有一頭母角馬用盡力氣產下了自己的孩子,面對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母角馬滿眼都是母愛。 但是不幸的是一頭母獅子已經在不遠處盯上了,這對角馬母子。母獅子隱藏在草叢之中,正在一步一步的逐漸靠近角馬母子。對於草叢之中的危險,母角馬,卻毫無察覺,依然沉浸在,剛剛做母親的喜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