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博導陸盈盈突變特聘研究員 浙大為內容有誤致歉

2020-12-01 閩南網

  在澎湃新聞2月26日刊發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中最年輕「學霸」陸盈盈報導後,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已悄然修改了她的簡歷。澎湃新聞於2月26日10點30分再次查閱該實驗室網站公示簡歷發現,陸盈盈名字後「教授、博士生導師」頭銜已改為「特聘研究員」,而工作單位中「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一項也已不見蹤影。

  推薦:浙江大學27歲博導陸盈盈簡歷

  

  陸盈盈簡歷修改前後對比圖

  另外,該實驗室也在官方網站發布了致歉聲明。聲明稱,「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陸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學聘為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致歉。」

  澎湃新聞致電浙大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浙大人事處均未接電話,浙大人才工作辦公室則稱不便表態,建議澎湃新聞聯繫該校宣傳部,但該校宣傳部辦公電話也是無人接聽。

  2月11日,千人計劃網公示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從去年8月申報工作開始至今,經過三層篩選,最終這份名單中的667人通過了評審。

  在這批引進的「海歸」青年才俊中,共有41名「85後」,而其中最年輕的陸盈盈則更是出生於1988年11月30日,堪稱「學霸」。

  5年前,陸盈盈才從浙江大學本科畢業。5年後,年僅27歲的她已是「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並將回到母校浙大全職任教。

  據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客座教授」欄目內陸盈盈簡歷:2010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 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後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將於2015年8月全職回浙江大學工作。

  該簡歷顯示,陸盈盈的代表性論文主要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材料化學》(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國外材料化學領域知名專業期刊上。

  此次「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公示後,如此年輕又擁有如此豐厚成績的陸盈盈引起輿論關注。

  杭州浙大校友會官方微信2月25日稱:「陸盈盈學妹的檔案在各校友微信群朋友圈瘋轉……88年的教授、博導,恐怕在中國也是最年輕的之一了。」

陸盈盈簡歷(修改後)

  博士,特聘研究員

  「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2010 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後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將於2015年8月全職回浙江大學工作。

雜誌審稿人

  Nano Letters (IF=12.94); Energy Environ. Sci. (IF=15.49); J. Mater. Chem. (IF=6.62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IF=5.900); Electrochimi. Acta(IF=4.086); Phys. Chem. Chem. Phys.(IF=3.83); Solid State Ionics(IF=2.112); Chem. Phys.(IF=2.028)

研究興趣

  1.多功能離子液體

  2.無機有機納米結構雜化物

  3.鋰電池等能源化工材料

  4.鋰電池安全問題

  5.高能量大功率儲能器件

研究生培養及招生

  擬聘1-2名博士後;每年計劃招收多名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歡迎具有化工,材料,物理,化學等專業背景的學生前來聯繫。

代表性論文、專著及教材

  1.Y. Lu*, Z. Tu*, and L. A. Archer, Stable 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in liquid and nanoporous solid electrolytes, Nat. Mater. 13, 961-969, 2014. (*: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2.Y. Lu, S. K. Das, S. S. Moganty, L. 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econdary lithium-metal batteries, Adv. Mater. 24, 4430-4435, 2012. This paper has been highlighted in Nature Materials | Research Highlights: V. J. Dusastre, Hybrid electrolytes, Nat. Mater. 11, 745, 2012.

  3.Y. Lu, K. Korf, Y. Kambe, and L. 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applications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53,488-492, 2014.

  4.Y. Lu, M. Tikekar, R. Mohanty, K. Hendrickson, L. Ma, L. A. Archer, Stable cycling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DOI: 10.1002/aenm.201402073.

  5.Y. Lu, S. S. Moganty, J. L. Schaefer, L. A. Archer, Ionic liquid-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J. Mater. Chem. 22, 4066-4072, 2012.

  6.Y. Lu, Z. Tu, J. Shu, L. A. Archer, Stable lithium electrodeposition in salt-reinforced electrolytes, J. Power Sources 279, 413-418, 2015.

  7.Y. Lu, S. Xu, J. Shu, W. I. A. Aladat, L. A. Archer, High voltage LIB cathodes enabled by salt-reinforced liquid electrolytes, Electrochem. Comm. 51, 23-26, 2015.

  8.K. S. Korf*, Y. Lu*, Y. Kambe, L. A. Archer, Piperidinium Tethered Nanoparticle-hybrid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J. Mater. Chem. A 2, 11866-11873, 2014. (*: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9.S. Xu, Y. Lu, and L. A. Archer, A Rechargeable Na-CO2/O2 battery enabled by stable nanoparticle hybrid electrolytes J. Mater. Chem. A 2, 17723-17729, 2014.

  10.Y. H. Wen, Y. Lu, K. M. Dobosz, and L. A. Archer, Structure, Ion Transport and Rheology of Nanoparticle Salts, Macromolecules 47(13), 4479-4492, 2014.

  11.L. Ma, H. Zhuang, Y. Lu, S. S. Moganty, R. Hennig, L. A. Archer, Tethered Molecular Sorbents: Enabling Metal-Sulfur Battery Cathodes, Adv. Energy Mater. DOI:10.1003/aenm.201400390.

  12.Z. Tu, Y. Kambe, Y. Lu, L. A. Archer, Nanoparticle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4, 1300654, 2014.

  13.S. K. Das, S. Xu, A.-H. Emwas, Y. Lu, S. Srivastava, L. A. Archer, High energy lithium-oxygen batteries-transport barriers and thermodynamics, Energy Environ. Sci.5, 8927-8931, 2012.

  14.S. S. Moganty, S. Srivastava, Y. Lu, J. L. Schaefer, S. A. Rizvi, L. A. Archer, Ionic liquid-tethered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a novel class of ionogels, Chem. Mater. 24, 1386-1392, 2012.

  15.J. L. Schaefer, Y. Lu, S. S. Moganty, P. Agarwal, N. Jayaprakash, L. A. Archer,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 batteries, Applied Nanoscience 2, 99-109, 2012.

  16.Z. Yao, J. Zhang, M. Chen, B. Li, Y. Lu, K. Cao, Preparation of well-defined block copolymer having one polystyrene segment and another poly(styrene-alt-maleic anhydride) segment with RAFT polymerization, J. Appl. Poly. Sci. 121(3), 1740-1746, 2011.

專利

  1.L. A. Archer, S. S. Moganty, Y. Lu Ionic liquid-tethered nanoparticles, relate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US patent 20, 140, 154, 5, 88, 2014.

  2.Y. Lu, Z. Tu, L. A. Archer, M. Tikekar, R. Mohanty, K. Hendrickson, Dendrite inhibited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62020657, 2014.

  (簡歷來自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

相關焦點

  • 浙大致歉澄清陸盈盈成博導:是特聘研究員(圖)
    近日,27歲女生陸盈盈成浙大教授、博導一事備受媒體關注,而26日上午9點49分,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官網發布《致歉》,聲明陸盈盈的職務是特聘研究員,並非教授、博導,全文如下:「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陸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學聘為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致歉。」
  • 港媒:浙大最年輕教授「降職」 27歲博導曇花一現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上登出來的「致歉」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港媒稱,第11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近日公布,1988年出生的海歸學者陸盈盈成為今年最年輕的入選者浙大原先公布的簡歷,陸盈盈將以27歲之齡任該校教授、博士導師,引起網民廣泛關注。不過,浙大26日緊急澄清「網頁內容有誤」,並將陸盈盈職級修改為特聘研究員。據香港《成報》2月27日報導,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近日在微信圈瘋傳,1988年、教授、博士班導師和浙大幾個關鍵字組合,引起內地網友廣泛關注。
  • 27歲美女成浙大特聘研究員 朋友圈已流出婚紗照
    前兩天,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在微信圈瘋傳。文章稱,1988年出生,年僅27歲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陸盈盈即將來到浙江大學執教。文章中配了一張她的標準照,是一個面目清秀的大眼睛美女。
  • 27歲美女學霸美國導師:陸盈盈將成為浙大財富
    歲女生陸盈盈1988年11月出生的杭州姑娘陸盈盈2月入選國家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下簡稱「青年千人計劃」),成為667人中年齡最小的入選者,8月她將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教。面對「88年生人就能當教授、博導」等傳言,浙江大學26日更正稱,陸盈盈博士為浙大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不過,本科畢業僅五年、年齡尚未滿27周歲的她,究竟是否夠格指導博士生,依舊令不少人疑惑。根據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公示材料,陸盈盈2015年1月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目前正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工程與材料科學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 「學霸」陸盈盈何以受質疑
    歲美女「學霸」陸盈盈事件,如今成為又一個勵志榜樣和膜拜對象。如此的「劇情逆轉」,雖給了陸盈盈以清白,卻也折射出用人制度亂象。  扒一扒過往,我們不乏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確鑿事例,更有諸多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佳話流傳。
  • 多位「90後」躍上學術舞臺 :陸盈盈、劉明偵、鄧忠奇、宮勇吉資料
    「90後」學術牛人多  學術舞臺上人才輩出  陸盈盈。  陸盈盈:浙大另一美女學神  第11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公布時,1988年出生的海歸學者陸盈盈,成為最年輕的入選者,並將回母校浙江大學全職任教。
  • 6年20多篇重磅論文,27歲浙大女博導太颯了~
    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浙大不僅只是學生傳奇,教職裡面也有頗多傳奇。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
  • 浙大有位27歲美女博導,指導的博士生只比她小三歲
    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浙大不僅只是學生傳奇,教職裡面也有頗多傳奇。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
  • 6年20多篇重磅論文,27歲浙大女博導太颯了
    27歲的劉琬璐老師(2019年)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 2019年,劉琬璐回到母校,從學生變成了博導,並且成為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之一——曾經覺得當老師費時費力的她,已經適應並愛上了這個新身份。
  • 年僅27歲的浙大年輕美女博導劉婉璐,三重身份令人驚嘆
    比起外在的顏值,很多人或許會更看重一個人的內涵,因為唯有真正「肚子裡有墨水」的人才不至於流於庸俗,如果徒有姣好面貌沒有修養,只會如一張白紙般淺薄。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年僅27歲,就成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的女孩,則是將美麗皮囊和學識才華兩者完美結合,成就了一個令人折服、無法企及的「學霸女神」形象。
  • 27歲女生成浙大博導,別人家的大學生,網友:漂亮又優秀!
    近日,浙江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導師因為自己的實力火了,27歲成浙大博導,別人家的大學生,漂亮又優秀 !有的人27歲還在當博士,有的人27歲已經成為博士生導師,要問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可以說難以對比,要知道浙江大學在咱們所有的大學中那也是排名前十的學校,一個女生能在27歲的時候當時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全中國也沒有幾個。
  • 因汶川大地震立志學醫,27歲成浙大美女博導,學生只比她小3歲
    劉婉璐從小就是出色的孩子,在同齡人中她是那麼的優秀,5歲的時候上小學,10歲成為了初中生,16歲的時候,劉婉璐就參加了高考。而在她高考前的一段時間,汶川大地震改變了她的人生志向。她目睹慘狀後,立志學醫。後來終於在27歲時,成為了浙大美女博導,而她的學生只比她小3歲。
  • 27歲高顏值女生成浙大女博導:你不努力,拿什麼和別人拼?
    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參加高考。之後,考入浙江大學、畢業後前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畢業,從事博士後研究。 6年裡,發表國際權威期刊論文20多篇。 27歲當上博導,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她指導的博士生甚至只比她小3歲。
  • 才27歲就被一流985學府浙大聘為博導,相貌、成就樣樣不差
    剛剛27歲的年紀,很多人自己都還奮鬥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第一線,她卻已經被浙江大學聘任為博士生導師。這樣一個「牛氣沖天」的年輕女生,到底為何如此出眾? 然而,這個才剛剛27歲的漂亮女孩,就是這麼「牛」。從小就天賦過人、成績優異的劉婉璐,早早就展現了自己不俗的「天才學霸」氣質。
  • 陸盈盈,歷史進程中的「佛系」科學家-虎嗅網
    2015年2月11日,「千人計劃網」公示了共有667人的「青年千人計劃」入選名單,其中27歲的陸盈盈成為最年輕的一員。2月25日, 浙大校友會官方微信推文,稱:「陸盈盈學妹的檔案在各校友微信群朋友圈瘋轉……88年的教授、博導,恐怕在中國也是最年輕的之一了。」 一時「美女學霸」點燃輿論,其中不乏惡意揣測。
  • 浙大27歲美女博導走紅:你不讀書,憑什麼過上想要的生活?
    她叫劉琬璐,27歲的年紀,卻有個相當「厚重」的身份:浙大博導。從小就是「學霸體質」的她,5歲就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參加高考。之後,又一路從浙大本科畢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畢業,從事博士後研究。如今,年紀輕輕,已當上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研究員、助理教授、博士導師。
  • 又一位90後女學霸成博導!她的「男朋友」很特別
    近日,浙大教師劉琬璐火了!6年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27歲當上博導、獨立研究員……而科研就是讓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對象」。1992年出生的劉琬璐和很多學生都是同齡人,她指導的博士甚至只比她小三歲。「除了老師,我還扮演了一個知心大姐姐的角色。可能因為是同齡人,學生都很願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
  • 四川29個"小鮮肉"入圍"青年千人計劃" 最小博士僅29歲
    昨日,「88年的『海歸』陸盈盈被浙大聘為教授、博導」的消息在網絡瘋傳,隨後學校發出更正,稱只是聘用其為特聘研究員。另一個的關注焦點則是她成為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計劃」裡最年輕的學者。記者獲悉,來自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29名四川博士也同時入圍,其中四川大學的鈕大文與餘達剛僅比陸盈盈大兩歲。
  • 陸盈盈:為解決金屬鋰電池領域最嚴峻挑戰開拓新思路
    關於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推出「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
  • 27歲浙大女博導顏值爆表,研究生發20篇論文,學生只比她小3歲!
    而今天和大家要說的就是一位美貌與才華並存的90後女生,不過這個女生可不普通,她16歲那年就考上浙大,還在27歲那年成為浙大最年輕的一位教授,她就是劉琬璐。很多朋友可能對她會感到陌生,但是她的事跡說出來卻實在是讓人太驚訝,她5歲那年就上小學,10歲進入初中,16歲考入浙江大學,在當地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