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在微信圈瘋傳。文章稱,1988年出生,年僅27歲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陸盈盈即將來到浙江大學執教。文章中配了一張她的標準照,是一個面目清秀的大眼睛美女。而比她的外貌更亮眼的,是她那份堪稱完美的簡歷——
2010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後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將於2015年8月全職回浙江大學工作。
然而,就在網友驚嘆這位人生贏家時,劇情發生了逆轉,浙大出來闢謠了:之前公示的信息有誤。隨後,浙大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修改了她的簡介。「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頭銜被刪去,取而代之的是「特聘研究員」,工作單位中「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一項也被刪除。
同時,實驗室發布了致歉聲明。聲明稱,「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陸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學聘為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致歉。」
鬧出了一場烏龍,但就算是摘掉了「教授、博導」的光環,年僅27歲就獲得博士學位,併入選「青年千人計劃」也足以讓這個85後姑娘傲視群雄。
昨天,我們試圖聯繫陸盈盈,但她人在美國,聯繫不上。記者給她外婆家打了電話,正好是她阿姨接的,說盈盈小時候不太聰明,讀書一般,現在這麼大的成就有點想不到,但她沒有透露盈盈父母的聯繫方式,說他們去新加坡旅行去了。
於是,退而求其次,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這位美女博士成才路上的老師和同學,為大家展示一個學霸是如何一步步養成的。
初中成績不錯,但不拔尖
沉得下心,學東西不浮躁
陸盈盈是杭州姑娘,從下城二小(現併入長壽橋小學)畢業後,初中就讀於杭州春蕾中學,初中班主任徐青對她的評價是:文靜,內斂。
由於她不是特別活躍,所以徐青對她印象不算很深,但記得她個乖巧的孩子,不管成績還是行為規範,都不錯,算得上是個全面發展的學生。「印象中,沒有哪一門學科特別拔尖,各門課都很平均。」
春蕾中學那個時候是民辦初中,牛人云集,她絕對算不上那種最矚目的學霸。
她的物理老師施寧覺得,天資聰慧、學習刻苦這樣的形容詞不太適合套在陸盈盈身上,「但她特別沉得下心,學東西不浮躁。」至於成績嘛,不錯,但也不拔尖。
那個時候保送生不多,一個年級也不過10人,盈盈後來自己考進了杭高。施寧說,「那屆學生整體很強,後來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有,當時不覺得考進浙大有多厲害,沒想到她現在這麼牛。」
後勁足,高三成績突飛猛進
很會問問題,初顯科研精神
杭高的馬飛學老師也在朋友圈看到了那篇文章,一看照片,她就認出來這是她曾教過的學生。「她的樣貌和讀高中的時候差別不大,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陸盈盈2006年畢業於杭高高三(4)班,馬飛學是她的班主任兼生物老師。在馬老師的記憶裡,她是個個子高高的漂亮女孩,坐在教室比較靠後的位置。學習成績不錯,文理均衡,不偏科。
馬飛學回憶說,陸盈盈屬於後勁兒很強的那種學生。高一、高二的時候,陸盈盈成績還不是那麼出類拔萃,大概在全班前十名左右。進入高三後,她的成績開始躍居到班級第三。「她學習能力強,後勁足。但說實話,我也沒想到她現在能冒得那麼快。」
陸盈盈的高中同窗也告訴錢報記者,她高中時期的成績不是數一數二那種。陸盈盈當時的同桌,才是班級學霸。這個同桌從浙大經濟學院畢業後,進入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我記得她倆一下課,就在一起討論題目。」
馬飛學說,陸盈盈的成績不是數一數二,但學習能力非常強,絕對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每次問老師問題,她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確定的答案。「她有自己的想法,我只要稍微點撥一下,她就能把知識融會貫通起來,舉一反三。」這麼看來,在高中時期,陸盈盈身上就已經初顯科研精神。
很善於交流的一個女孩子
大學學長從不覺得她是學霸
一個比陸盈盈高兩級的浙大學長,在朋友圈看到關於陸盈盈的文章時非常驚訝,「大學時根本看不出。」
2006年夏末,這個學長通過一個學弟認識了陸盈盈,當時她剛從杭高考入浙大。在學長的印象裡,她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女孩,個子高挑,很愛笑。
剛入學時,她像其他大學新生一樣,對新鮮的大學生活充滿好奇,遇到問題會跑去諮詢學姐學長。「她很熱情,很容易交流,很快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大概是她活潑、熱情的性格給學長帶來了錯覺,這位學長從來沒覺得陸盈盈是個很學霸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他看到陸盈盈成為特聘研究員時,會如此驚訝。
其實,盈盈在本科階段就開始顯露她學霸的氣質。
一位同學透露,陸盈盈在大二時就決定要出國,所以早早地就開始準備英語考試。為了能申請到國外優秀的大學,她很重視專業課的成績。「她經常去圖書館自習,她的成績在化工學院是很靠前的。」
一位曾經在化工學院工作的老師證實,她在本科階段的成績確實不錯。
另外,錢報記者看到了一張從她同學群裡流出來的婚紗照,和她合影的是小她一屆的學弟。
知道一下
加入「青年千人計劃」有多牛?
話說「千人計劃」「,它的全稱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這個計劃是國家在2008年實施的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推出的,該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用5到10年時間,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有重點的引進並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
而陸盈盈就是以最年輕的身份入圍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這批名單中共有41名「85後」,而其中最年輕的陸盈盈則更是出生於1988年11月30日,堪稱「學霸」,而且是1988年的在讀博士後,堪稱學霸中的「戰鬥機」。
此次公示的667人名單,年齡結構中人數比例最高的是1975—1985年齡段,而全體的平均年齡約為34周歲。
教授、博導、特聘研究員有啥不同?
昨天,錢報記者諮詢了浙江大學某學院負責人事的一位老師。據他介紹,教授、副教授是高校的一個正規職稱,目前基本上屬於終身制,跟老師的學術水平、資歷以及待遇等掛鈎。
大學裡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正常博士畢業後,一般兩到三年可申請評副教授,副教授5年才能評為教授。如果成績突出,也有副教授2年就破格評為教授的(副教授未達到5年,都屬於「破格」)。
特聘研究員是工作崗位,「獲得這個崗位的人,已經接近了教授水平了。」這位老師說,特聘研究員是要籤合同的,3到6年不等,年限到了,就可以評副教授,「一般來說,特聘研究員是那些很優秀的人才,合同年限到了,可以直接評教授。」
至於博導,嚴格意義上來說,大學裡已經沒有這種說法了。精準的表述是: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大學裡的老師,能否招收博士生,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在這個學科裡,有沒有博士點;另一個是,這位老師是否具有導師資格。
從這點上說,陸盈盈是有這個資格的。浙大化工學院院長任其龍教授表示,陸盈盈是化工學院擬引進的「百人計劃」研究員,而百人計劃是浙大借鑑國際高水平大學教師聘任的學術標準和程序實施的國際高水平優秀青年人才引進計劃,「百人計劃」新聘教師即聘為研究員並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
不過,由於陸盈盈要到今年8月份才能到浙大任職,所以今年是趕不上招收博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