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上有許多非常殘酷的處罰,因為古代人的思想過於老舊,即使能掙扎也會選擇放棄。所以經過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制度影響之下,古代刑罰便隨之產生。
在古代,刑罰的種類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比如沉河、車裂、活埋等等一系列。
但是時間的流逝,後人已逐漸將這些酷刑拋棄,不管現在還是曾經人們覺得這些酷刑太過殘忍,沒有必要存在。我們其實都可以想像到當時的罪犯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雖然人們都知道酷刑的殘忍,可為何古代中,沒有一個人選擇用牙咬斷舌頭自殺呢?理由應該有三點。
已經放棄抵抗
歷史上如果有人被實施酷刑,那這個人一定罪孽深重,大部分是「殺雞給猴看」,給別人一種警示作用。據記載,曾有一位古代太監被下令實行凌遲,凌遲這種手段極為殘忍,被處於凌遲的犯人根本無法死去,只能痛苦地接受。這位太監就是劉瑾,而且行刑者擔心他還未完成酷刑就死亡,還餵他吃東西。
這個時候會有人說,既然痛苦,為何不把舌頭咬掉,這樣不就能自殺嗎?其實,劉瑾心裡很明白,自己本就是罪無可赦,下場也好不到哪去,當初選擇這條道路,自然也會猜到下場是什麼樣,既然已經走到這般田地,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所以這才是劉瑾為何不選擇自殺的理由。
身體上下無法動彈
被實施酷刑的重犯身上都會有鐐銬來限制人身自由的,主要是擔心重犯要逃竄,而有些罪犯得知自己要承受酷刑,急忙要自殺,這時看守他們的人自然也有方法,多派一些人手每時每刻看管重犯,這樣一來重犯要自殺那可是很難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察覺。
就算是這些重犯想要咬舌自殺,那也是無法辦到的,因為有一種刑罰可以提前就把你的舌頭割掉,而且被實施者還死不了,因此想要在處於酷刑之前就咬舌自殺,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咬舌自殺無法實現
咬舌自殺可能世人有些理解錯誤,並不是說將口中的舌頭咬掉就能立刻死亡,對於這樣的理念是不對的,因為意志不堅定者根本無法完成。就算是在特殊的狀況下,咬舌也無法自殺,咬舌的時候人是極度痛苦的,舌頭上有很多的神經系統,若是遭受重擊人是會昏迷的。
可能古人認為咬舌昏迷過去就是自殺的結果,因此才錯當為去世,所以說也可能是這個典故的由來。而且一個人怎麼可能會通過咬舌來選擇死亡,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實現,如同「閉氣自殺」一般,就算想也無法辦到。
古代中實施酷刑,也只是為尋求真相,給別人一個交代而已,但是在歷史中嚴刑逼供之事,也不乏有很多。可是伴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及人們不斷的進步,在以人為本的歷程中,不會再出現屈打成招的現象。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