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學方面,楊振寧無疑是集大成者,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是華人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楊振寧被權威雜誌《自然》評選為人類千年以來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在上榜的20位物理學家中,他是唯一一個還活著的。
對楊振寧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他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因為我們對物理學了解不深,對楊振寧的偉大之處並不知道,我們之所以關注到楊振寧是因為他在82歲的時候迎娶了28歲的妻子翁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楊振寧飽受詬病,其實在翁帆之前楊振寧已經有過一段婚姻。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滿清同八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根據該條約滿清需要向八國賠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這筆賠款也被稱為庚子賠款。這筆賠款遠超當時入侵的八國的損失,美國在獲得賠款後決定對超出損失的部分進行退款,但是並不是直接還錢給滿清政府,而是以幫助中國培養留學生的方式抵扣,由此誕生了庚款留學生。楊振寧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以後就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庚款留學生的名額來到美國的芝加哥大學留學。
留學生活是枯燥的,加上身處異國他鄉,楊振寧內心的孤獨無人知道。在美國待了四年之後他遇到了杜致禮,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相遇,原來楊振寧在西南大學讀書期間還當過杜致禮所在班級的數學老師,楊振寧與杜致禮之間還是師生關係。
他鄉遇故知自然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兩人之間關係迅速升溫,他們漸漸地發展成為了戀人,並在不久之後結婚生子。
杜致禮先後為楊振寧生下了兩子一女,他們分別是長子楊光諾、次子楊光宇、小女兒楊又禮,其中楊振寧最小的女兒楊又禮是在1961年出生的,而楊振寧的第二任老婆翁帆是在1976年出生,與翁帆這個後媽相比較楊又禮整整大了15歲。
在杜致禮生下楊光諾的時候,正是楊振宇在物理學界冉冉上升的時候,楊光諾作為楊振寧的長子,對於他的出生楊振寧一家自然滿懷期待,楊振寧還特地從美國寫信給自己的父親,讓自己父親取名,楊光諾有光耀門楣的意思。
楊振寧的父親與其說是期待楊光諾還不如說是期待楊振寧能夠有所成就。楊振寧不負自己父親的期待,他在楊光諾出生不久之後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成就甚至可以媲美牛頓這些物理學界的巨頭。
杜致禮被稱為「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她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老師,在培養子女方面自然也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在她的精心教導下,三個子女茁壯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其中長子成為了美國的一名電腦方面的工程師,而次子則是選擇向他的父親一樣成為一名科學家,但是與楊振寧在物理學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同,次子楊光宇則是成為了一名化學家。楊振寧最小的女兒則是選擇成為一名醫生。
當楊振寧選擇回國的時候,他的三位子女生在美國長在美國,早就熟悉了美國的生活,他們並沒有和楊振寧一起回國,而是選擇留在美國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