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故障威脅美最新氣象衛星—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訊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5月23日報告說,在寒冷的太空中,一個不穩定的冷卻系統正在把該國最新發射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氣象衛星——地球同步運行環境衛星17(GOES-17)的未來變得難以預料。技術人員現在正忙著解決這個麻煩,這是幾個星期前這顆衛星的主要儀器首次出現問題。

GOES-17於3月1日發射升空,是NOAA下一代地球同步氣象衛星中的第二顆,也是4顆氣象衛星中的第二顆,該項目斥資110億美元。經過6個月的評估,這顆衛星將監測美國的西半部,就像它的兄弟——2016年發射的GOES-16,現在正在監測該國的東半部。為了做到這一點,GOES-17將使用一個16通道的攝像頭,名為高級基線成像儀(ABI),它能夠很好地捕捉風的高度、雨和雲的細節。

為了獲得其中的13個通道,即紅外和近紅外波段,ABI必須保持在零下213攝氏度的水平——這是一個不小的壯舉,要歸功於其每天暴露在太陽下的快速加熱和冷卻過程。然而現在,在半天的時間裡,冷卻系統根本無法達到這樣的溫度。

馬裡蘭州銀泉市NOAA下屬國家氣象局觀測辦公室主任Joe Pica表示:「我們正在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件事。」他說:「我們正試圖理解這種異常現象,並試圖找到啟動冷卻系統引擎的方法,使其正常運轉。」GOES-16有一個相同的攝像頭,但它的冷卻系統迄今為止運行得很好。

這個問題對NOAA來說是一個打擊。在18個月的時間裡,該局成功發射了3顆下一代氣象衛星——GOES-16和GOES-17,以及聯合極地衛星系統。這些太空飛行器曾被延期,並繼續消耗著越來越多的NOAA預算,也引發了立法者的持續關注。而由於ABI故障,這種關注可能會捲土重來。

NOAA仍在尋求搞清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似乎是一個涉及ABI冷卻管道和散熱器的機械問題。大約午夜時分,在距赤道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太陽與地球似乎比較「近」。在GOES-16上,太陽的熱能被傳遞給液體冷卻劑,冷卻劑轉化為蒸汽,然後通過散熱器將熱量驅散到太空中。由於某種原因,這種冷卻過程並沒有發生在更新的衛星系統上。

NOAA已經製造完成了這一代最後兩顆氣象衛星上的ABI攝像頭,下一顆衛星將於2020年發射。除了評估和嘗試修復GOES-17外,該機構還與ABI的製造商哈裡斯公司密切合作,以確定是否有必要對其手頭的儀器進行修改。銀泉市負責NOAA衛星和信息工作的Steve Volz補充說,現在就斷言這個問題是否會加速或推遲下一次發射還為時過早。

「這顯然不是你想看到的。」Volz說。但它也是太空運作的一部分。Volz說,在NOAA和美國宇航局的漫長職業生涯中,他已經看到了類似這樣的6次反常現象。這總是一個挑戰,但他補充說,「這不會像你第一次看到它們時那樣糟糕。」

GOES-17填補了美國在天氣預報領域的一個關鍵缺口。這顆衛星將使氣象學家能夠跟蹤颶風、暴風雪和其他災害天氣的發展情況。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測量空氣溫度和溼度,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模型中。(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8-05-28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美國最新高端氣象衛星突然故障,中國風雲衛星安然無恙
    近日,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不斷在社交網站上向粉絲展示其不久前升空的在最新高端氣象衛星——GOES-17的可見光衛星雲圖,比較它與之前衛星的改進之處,不過,讓人意外的是,NOAA從來沒有向大家展示過其他衛星雲圖。比如夜晚的時候觀測地球用的紅外雲圖。
  • 科學網—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主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同步氣象衛星兩大類。極軌氣象衛星,飛行高度約為600~1500千米,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交角,這樣的衛星每天在固定時間內經過同一地區兩次,因而每隔12小時就可獲得一份全球的氣象資料。同步氣象衛星,運行高度約35800千米,其軌道平面與地球的赤道平面相重合。從地球上看,衛星靜止在赤道某個經度的上空。
  • 擺脫對美依賴!日本成功發射「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
    當地時間11月2日,日本搭載氣象衛星「向日葵9號」的H2A火箭31號機發射升空後,按預定計劃與衛星分離,發射獲得成功。
  • 日本成功發射「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新聞—科學網
    >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三菱重工業公司2日在鹿兒島縣南種子町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搭載氣象廳「向日葵9號」氣象衛星的
  • 高校學子西南交大比拼機械創新設計能力—新聞—科學網
    11月21~22日,「中鐵工業杯」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西南交通大學舉行,來自國內120所高校的學子在此完成了一次關於機械創新設計能力的大比拼
  • 爬寵網絡交易正在威脅野生種群—新聞—科學網
    9月29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與泰國蘇蘭拉裡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在受到網絡交易的威脅。 目前,歐洲和北美是爬行動物寵物主要的消費市場,而威脅熱點主要集中在亞洲,特別是在越南北部,非洲的許多交易物種則被列為數據不足。 改變交易監管方式 一直以來,爬行動物的保護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境地。 CITES自1975年生效,它所關注的動物都是比較有顯示度的,只在最近幾年才涵蓋了一些不太知名的物種,比如穿山甲。
  • 曾慶存:這是世界最高水平—新聞—科學網
    2016年,在風雲四號A星發射前,為儘快發揮衛星觀測效益,中國氣象局組織成立「風雲四號A星數值預報應用示範攻關團隊」,由韓威任團隊首席。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創新創業年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創新創業年會116個項目集中亮相 展示大學生創新成果   波浪滑翔器、氣溼敏傳感器晶片、水下裝備微缺陷智能檢測儀、可燃冰高效開採技術
  • 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今日發射(圖)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網報導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發射測試、燃料加注等各項準備工作。
  •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
    中新網5月27日電 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目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全體科技人員和勤務保障人員正緊張有序工作,測試火箭、衛星的數萬項技術指標全部符合發射要求,所有崗位和專業全部實現零故障、零隱患、零差錯。風雲三號衛星具有全球性新聞晨報最新報導稱,今天上午11點02分,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波音737機長分析印尼墜機:飛行數據異常,或存機械故障
    「從公布的飛行數據來看,飛機起飛後高度和速度處於一種異常的狀態,上升慢,速度積累快,初步推測是飛機出現了機械故障。」中國民航飛行員、波音737機長楊萌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印尼媒體報導,該航班使用的是波音最新研製的波音737MAX客機。此次空難,是該機型第一次發生重大事故。墜毀的這架飛機於今年8月18日投入運營,機齡剛過2個月。或出現機械故障根據全球實時航班信息網站Flightradar24網站公布的飛行數據,楊萌發現JT610航班的飛行數據存在明顯異常。
  • 中國的氣象衛星
    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後成功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號)和三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經歷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風雲二號H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收官之作,風雲三號D星是我國目前光譜解析度最高的極軌對地觀測衛星,兩顆衛星的交付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氣象衛星的綜合觀測能力與應用服務能力。 1 風雲氣象衛星最新進展 1.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預研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穩定、可靠運行的氣象衛星業務運營系統。」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揚大團隊為港口重器量身打造「智檢機」—新聞—科學網
    起重機械作為貨運運輸的主要工具,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氣象衛星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這顆試驗氣象衛星呈18面柱體,高48釐米,直徑107釐米。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1135圈,共拍攝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有用率達60%。具有當時最優秀的技術性能。
  • 借肝病醫生「一雙慧眼」—新聞—科學網
    而國家癌症中心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肝癌居我國癌症發病總數第四位,死亡總數第二位,肝癌患者總數佔據全球一半。 「肝纖維化是各種慢性肝臟疾病向肝硬化、肝癌發展的共同病理過程,如患者能在肝纖維化的早中期發現,並做到及早幹預和阻斷,就可以避免肝臟疾病的持續惡化。」賈繼東說,隨著現代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逐漸改變,酒精肝與脂肪肝發病日趨年輕化。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末日時鐘逼近午夜—新聞—科學網
    信息戰和日益迫近的太空軍備競賽等新出現的威脅,導致一組科學家近日重設了他們標誌性的末日時鐘,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更進一步。這是《原子科學家公報》開始設置該時鐘以來距離午夜最近的一次。 該組織成員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核緊張局勢和氣候變化也影響了他們將時鐘從去年的位置提前20秒的決定。而網絡信息戰增加了新的風險。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