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庭化學實驗室」裡走出大學生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13級新生廖文杰的夢想是當一名化學家,而他媽媽對兒子的夢想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在他小學三年級時,就給他在家裡建了一個小型「化學實驗室」。興趣得到鼓勵的他,今年高考順利考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廖文杰說,小學三年級學校開設興趣課時,因為好奇心,他選了從沒接觸過的化學。第一節課上,老師做了一個高錳酸鉀溶解於水形成紫色液體的簡單實驗,這個「一塊小石頭變成了紫藥水」的神奇「魔術」,引起了廖文杰極大的好奇心,當時就萌生了長大做一名化學家的想法。
回到家,他第一次跟媽媽提出「要一個化學實驗箱」的要求。媽媽雖然有些擔心,但對於兒子的濃厚學習興趣,還是全力支持,第二天就給他買回了一個300多元的化學實驗箱:試管、試管架、燒杯、還有兩瓶固體化學藥品和兩瓶液體化學藥品……廖文杰立即布置擺弄起來,一個3平方米的小型家用化學實驗室「掛牌」了。
最開始,廖文杰在實驗室裡完成了硫酸銅與碳酸鈉反應的小實驗,當兩種液體放在一起產生藍色沉澱後,廖文杰既為現象興奮,又極力想弄明白「兩個液體放一起會有固體產生」的原因。強烈的好奇心讓廖文杰在化學實驗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收穫也越來越多。
初中時,廖文杰開始接觸到了氫氧化鈉、氧化銅、氨水等危險有毒藥品,並將其列入家庭實驗「採購清單」。儘管媽媽有些擔心,但為了不打擊兒子的積極性,她陪同兒子一起到化學藥品商店採購,讓兒子明白務必要嚴格操作、注意安全。為鼓勵兒子實驗,每當廖文杰用這些有毒害藥品做實驗時,媽媽總會守在實驗室裡監督把關,直到兒子安全操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上網自學會避險措施後,她才放心讓兒子「單幹」。
進入高中後,因為所學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廖文杰的好奇心與探索內容,他高一自學完了大學無機化學的課本,高二自學了大學有機化學的課本。
廖文杰的化學實驗室已有近10年時間,幾乎沒有出過一起事故。有一次做實驗他用滴定試管轉移硝酸時,一不小心滴在了手上,那塊皮膚立即變黃,這算是惟一的一次小意外,但那之後他就長了個心眼,再做類似實驗時,都會戴上手套做好防護。還有一次他把乙醇與硝酸混在一起想製備一種產物時,卻產生了「聞後令人想嘔吐」的難聞氣體,廖文杰當即打開窗戶,把氣味散開,最後沒有給家裡造成「不愉快」的後果。
高中之後,廖文杰每到周末都會在家做實驗,有些實驗氣味非常難聞,他怕影響父母,就把房門關起來,父母又怕他受不了,便把房門打開——結果,整個家裡都是化學藥品的味道。久而久之,這些氣味遺留在屋裡各個角落,消不了去不掉,朋友都不愛來家裡玩了。
高考成績出來後,結合自己的成績,廖文杰報考了國內領先的天津大學化工專業。他說,自己讀大學有3個願望,首先把學習弄好,其次鍛鍊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些科研項目,實現當化學家的夢想。(記者 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