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梅花江上煙,小三峽外又新年
——2021新年試筆
張昊
舊的一年奔到盡頭,新的一年悄然開始,數字的更始總能勾起人們的種種感觸,朋友圈裡處處刷新著人們追念過去、祝福未來的詞句。形式雖然多樣,也不乏些「兔走烏飛迎新歲,春去冬來又一年」的話,內裡的核卻總是大體相近,從年初到歲尾,2020年蘊涵著太多的苦辣酸甜、喜樂歡顏。
年終盤點,思緒卻還停留在2019,那時年末許下的願望、定下的計劃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所打斷,恍惚間回過神來,回歸正軌已臨近年中,一年的工作壓縮到半年來完成,於是「忙」成了2020的主題,忙得頭昏腦脹,忙得迷迷糊糊,甚至「忙忘了」多少重要的事情。偏偏這個時刻,又迎來了人生的又一個「前所未有」,九月份下樓之時不小心扭了腳,本以為和往常一樣不過是緩緩就好的小傷,這次卻有了輕微的骨折,只好遵著「傷筋動骨一百天」的醫囑,居家辦公了兩個月。所謂「禍兮福所倚」,卻也因此獲得了「天氣預報」的功能。而歲末的時光也因此忙而又忙了。
就好像年初居家辦公的時候,每日看著家鄉華北平原的朝霞與落日、雪花與北風,看完書稿之餘在房頂上放放風箏,在院子裡打打羽毛球、堆堆雪人,視力居然恢復了一點點。
「客舍似家家似寄」,忙碌的日子裡,家鄉每年只能短居數周,在辦公室的日子比在家裡多,陪工作的時間比陪家人的時間多。社交軟體年終盤點「和我聯繫最密切的人」時,排名前幾位的總是工作上的那些人。年初的日子,是2010年以來在家中待得最多的時光。而居家隔離的十四天,也是第一次真正和我居住了近七年的住所朝夕相處。後面彈性辦公的時光,也終於慢慢走遍了棲居多年的小區,認識了很多樓上樓下的鄰居,結識了不少日常擦肩而過的「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似乎總是那樣忙,忙得忘了等一等,忙得忘了停下來,靜靜地欣賞紅日從山頭搖搖墜下,陽光在雲彩間那炫目的變化;默默地等待一朵花在枝頭悄悄綻放,一枚果子在樹上由青澀變成金黃;耐心地陪伴一個孩童逐漸長大,和自己的愛人一起慢慢變老。我們總是催促或者被催促,在各種「截止線」之前焦慮不堪,總擔心被什麼東西所落下,被另外一些東西拽著在風中跑,而忘了什麼東西最重要,又有哪些不過是過眼煙雲。總得停下來、慢下來,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才能回憶和反思,才能細細品味和成長。那段「被暫停的時光」所告訴我的,大概就是這些吧。
時光如水流,那些過去的歲月儘管當時總覺得有著各種波瀾,當它隨著數字的變化而成為過去和歷史時,又開始變得讓人懷想起來。正如一曲樂章,總得有一些高低起伏才有韻味,才扣人心弦。
「霧裡梅花江上煙,小三峽外又新年。病中逢酒仍須醉,家在盧溝橋北邊。」1946年年關,老舍先生在北碚居所抄錄下自己的這首七絕,現懸於北碚的四世同堂紀念館門前。舊時的文人多有「新年開筆」的習俗,我既非文人,更不擅書墨,只好作此「試筆」,並借老舍先生這首七絕的前兩句作標題。
日本作家德富蘆花說過:「天下無事,我家無事。無客,無債鬼,亦無餘財。淡淡焉,靜靜焉,度過新年。」這是我案頭2020日曆上的最後一句話,幸而也是跨年夜的寫照,但願年年如此,歲歲這樣吧。
(作者供職於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版面欣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