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逆行者……2020年 這些新詞成為年代烙印

2021-01-07 北方網

2020年發生了太多不可預見的新聞事件,以至於連《牛津英語詞典》都無法像往年一樣評出一個年度詞彙,而是列出了一個詞彙表。

這是變化的一年,環境的不確定性促使大量新的詞彙在今年湧現,其背後是新趨勢、新行業、新生活方式、新潮流的湧現。這些新事物,改變了2020。

資料圖:武漢漢口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新型冠狀病毒

作為2020年的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這種不俗而至的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亂世界的秩序,迫使人類採取一切措施,來應對其對人體的入侵。

潛伏期長、傳播途徑多、傳染性強,很多人都已見識過它的狡猾。雖然擁有智慧和經驗的人類很快想出種種方法,在這場危機中佔得先機。然而,在災難面前,我們不得不再次審視以及警醒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類真的無所不能嗎?人類可以脫離大自然嗎?這場疫情告訴我們,恐怕不能。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資料圖:圖為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漢西收費站工作人員等待」解封「時刻。 張暢 攝

逆行者

這場疫情也告訴我們,「團結一心」的重要性。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4月8日,武漢「解封」。這中間的76天,可能是武漢人乃至全國人經歷過的最漫長的76天。

一天一更新的疫情數據,網絡空間的熱議,都在傳遞著明天的不確定性。在這種不確定中,有一群人改變了疫情的走向,他們是鍾南山院士、張伯禮院士,是騎車三天兩夜回武漢上班的甘如意醫生,是搭建起醫護人員後勤保障線的「擺渡人」,是奔波於社區的「藥袋哥」,是千裡送菜的愛心農民,也是馳援武漢的全體醫務人員。

在2020年,他們有個共同的稱呼「逆行者」。挺身而出,俠之大者。這些逆著人群行走的人,才是改變世界的英雄。

資料圖: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向治癒患者揮手告別。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雲監工

同樣改變世界的還有2020年的網友們,雖然擔憂恐懼,但很多人仍懷有一腔熱血。雖然不能衝在一線,但他們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發揮眾籌智慧,用特殊的方式守望相助。

比如在線觀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24小時直播,雲上監督醫院建設進程,也就是「雲監工」。

比如在網上下單,給醫院匿名寄物資,這些訂單都沒有註明準確的收件人,只寫著「請交給任何醫務人員」。

比如在網上對陶勇醫生被砍事件聲援,對「杭州女子失蹤案」提供分析,對「快遞櫃收費」一事發出觀點等等,諸多社會熱點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資料圖:圖為1月31日,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中新社發 黃文瑞 攝

居家隔離、遠程辦公、網課

而疫情對於人們生活最大的改變,是將「雲」字帶到了各個角落。不只有雲監工,還有雲醫療、雲展覽、雲課堂、雲訴訟……大家習以為常的社交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破壞,一種新的規則得以誕生。

為阻斷病毒的傳播,人們必須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類措施,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14天成為一個新的度量單位。為了減少返崗辦公的交叉感染風險,遠程辦公也逐漸成為潮流。

3月19日,在上海市長寧區的「集中留驗點」,工作人員引導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測試。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客廳舞獅子、魚缸釣魚、視頻打牌……從宅在家的自娛自樂到復工後的花式居家辦公,很多人都將「苦中作樂」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對於不得不在家上網課的學生來說,並不意味著就放鬆了,在家也要穿校服、作息時間和在學校相同,有的還自備上下課鈴,上網課也有滿滿的儀式感。

資料圖:圖為教師通過線上平臺遠程「雲監考」。武鋼三中供圖

口罩、核酸檢測、健康碼

2020年,人們的生活還增加了三件必不可少的東西,口罩、核酸檢測和健康碼。

疫情初期,口罩「一罩難求」的情形還讓人記憶猶新。如今,口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標配,口罩文明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還發現了戴口罩的其他好處,譬如不用化妝了、遇見不熟的人不用做表情管理了、不怕被認出了等等。

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的金標準,很多人也都清楚了核酸檢測的流程,現在國內各大醫院的核酸檢測能力和速度都是「槓槓的」。

人們出行的標配則是健康碼,「一碼通行」讓復工復產更加科學有序,這也是中國抗疫進程中的一個創新發明。

資料圖:11月21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居民在天津開發區第二運動場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 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

直播帶貨、消費券

今年,新的解決方案也在出現。自2月起,越來越多企業復工復產。但受疫情影響,線下顧客大幅減少,庫存積壓商品滯銷。這時,直播帶貨展現獨特優勢。

它不僅拯救了眾多櫃姐、銷售員的工作,還吸引了CEO帶貨主播天團,甚至縣長和市長們也開始走進直播間,幫助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但與此同時,直播帶貨中產品造假、虛假宣傳、流量造假等亂象也亟待規範。

與消費有關的還有消費券,為振興消費,全國多地都發放消費券,涵蓋餐飲、文旅、智能產品等多個領域。吃飯、看電影、逛街、點外賣,很多人都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資料圖:南京支教大學生「直播帶貨」。泱波 攝

天問一號、嫦娥五號

在紛爭和挑戰之外,2020年同樣是收穫的一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資料圖: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駱雲飛 攝

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從月球到火星,我國深空探測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也代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網友激動留言,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也有網友從名字的角度解析,稱起名只服中國航天。探月工程叫「嫦娥」,中繼衛星叫「鵲橋」,月球車叫「玉兔」,火箭叫「長徵」,宇宙飛船叫「神舟」,空間站叫「天宮」,太陽探測器叫「夸父」,暗物質探測器叫「悟空」,量子衛星叫「墨子」,導航衛星叫「北鬥」,我們正一步步把神話變成現實,這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民法典

對於中國的法治進程而言,今年最新的成果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7編、84章、1260款條文、超10萬字內容,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堪稱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其中,防高空拋物、住宅建設用地期滿可自動續期、增加規定「居住權」、規定房屋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等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新增的「離婚冷靜期」備受熱議,以後人們的離婚登記程序將增加一個步驟,即30天的離婚冷靜期。冷靜期內發生家暴怎麼辦?冷靜期內一方轉移財產怎麼辦?冷靜期出現變數怎麼辦?這些成為網友關注的問題。

在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三裡鎮小龍蝦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農民展示捕獲的小龍蝦。 黃豔梅 攝

摘帽、最可愛的人

2020年還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其背後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摘帽,即摘掉貧困縣的「帽子」。經過8年的持續奮鬥,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貧困縣也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有網友評論,脫貧摘帽,一個都不能少。

圖為87歲抗美援朝老兵賈振鑫拍攝的抗美援朝老兵過生日的照片。武俊傑 攝

二是最可愛的人,70年前,197653位烈士為國捐軀,這個數字不能被忘卻,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將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後浪、打工人、尾款人

2020年,網際網路空間湧現了大量新的詞彙,其中很多都與人相關。

比如後浪,五四青年節前夕,短視頻《後浪》刷屏。這本是給新一代年輕人的寄語,卻同時激起前浪和後浪的熱議。其實人生是條長河,能容百花齊放,並非只有一朵浪花。

視頻截圖

還有打工人,它幾乎成了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統稱,也讓大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鳴。它是年輕人對於生活重擔的調侃,也是對於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屬於成年人的一種黑色幽默。

相比之下,尾款人則是一種扎心的狂歡。付完定金後,都是尾款人,付完尾款後,變成吃土人。

凡爾賽文學、她力量

2020年還出現了不少新的概念及名詞。對奢華生活的「崇拜」,催生了一個詞——凡爾賽文學。精通「凡學」的人,都能熟練掌握欲揚先抑、明貶暗褒的技巧,知道如何用低調的方式炫耀自己。只不過,現在很多人都拿它用來調侃。

最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詞「她力量」。2020年,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影視作品或網絡上,一直都有「她」的身影。她是幫貧困女孩圓夢的張桂梅校長,是第一時間進駐武漢、為疫苗研發「白頭」的陳薇院士,是文昌航天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周承鈺,也是眾多的女性援鄂醫護人員……她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女性力量,踐行著女性的價值和擔當。

視頻截圖

你今年的生活被哪些詞彙改變了呢?

相關焦點

  • 2020年十大熱詞出爐:打工人、雙節棍等趣味新詞上榜
    2020年十大熱詞出爐:打工人、雙節棍等趣味新詞上榜 來源:站長之家 • 2020-11-10 14:36:50 近日,
  • 新冠病毒如何改變了《牛津英語詞典》?
    這些更新通常在3月、6月、9月和12月發布。然而,在今年春末以及7月,該詞典的編輯發布了特別更新,以記錄新冠疫情對英語的影響。 儘管編輯們已經記錄了許多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語言變化,但他們的一些發現仍令人驚訝。例如,他們稱,疫情只產生了一個真正的新詞:首字母縮寫詞COVID-19。
  • 從「新冠妄想症」到「新冠一代」疫情催生大量新詞彙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俄媒稱,新冠病毒完全改變了周圍的現實。雖然人們為邊界關閉而發愁,但語言的邊界卻在擴大。語言中增加了幾百個在隔離和限制背景下成為常用語的新詞。據俄羅斯今日政治通訊社網站12月10日報導,比如,德國萊布尼茨語言研究所的學者在年底發現,德國人開始使用約1000個新詞。
  • 2020年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危機
    新冠病毒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告,人類與大自然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問題,於是來了一個強勢又狡猾的病毒來警告人類。2020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危機。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新冠侵襲了許多名人,如英國王子查爾斯、首相鮑裡斯詹森,以及其他國家的政府要人等。
  • 谷歌公布2020年度搜索熱榜,「新冠病毒」高居榜首
    【新智元導讀】谷歌更新2020年的搜索熱榜啦!快來看看今年大家都在關心什麼?2020年無疑對全世界人民來講都是最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和無數的工作,無疑是全球搜索量最高的關鍵詞。而今年的其他熱點也都在熱榜中一一反映了出來,如「科比去世」、「美國大選」等。今年的谷歌搜索熱榜公布啦,位居全球搜索榜首的會是什麼關鍵詞呢?
  • 與新冠病毒同一名字的「Corona」啤酒,成為了2020年最大的贏家
    在英語裡,冠狀病毒的名稱為「Coronavirus」(Corona一詞在拉丁語中有皇冠之意),因此在疫情爆發的初期,不少網友在搜索欄輸入病毒名稱時,隨著新聞跳出來的往往還有躺著中槍的科羅娜啤酒,令人產生不少的誤解。
  • 2020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大蒜水、白酒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冠疫苗居科學雜誌2020十大科學突破首位【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 【科研速遞】新冠病毒基因寫入人類基因組,成為永不滅亡的病毒?
    2020年12月13日,來自麻省理工、哈佛大學以及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SARS-CoV-2 RNA可以被逆轉錄成DNA,並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
  •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積累:2020疫情下的「逆行者」精神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積累:2020疫情下的「逆行者」精神 2020-11-24 15:18:15| 來源:中公教育 龐婷玉 申論考試是山東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之一,想要在山東省考申論中取得好成績
  • 被新冠病毒感染,甚至離世的熟悉面孔……
    慨嘆,瘟疫面前人人平等,那個小小的病毒,不會因你出身平凡或威名顯赫而繞道而行,唯一欣慰的是人類不懼怕任何威脅的勇氣,和最美「逆行者」的偉大。短短數月時間,我們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些熟悉面孔,也相繼感染,甚至離世,在祝福他們早日康復的同時,也望向夜空,你們已成為那顆最亮的「星」……01影視熟人湯姆·漢克斯3月12日,湯姆·漢克斯在推特上宣布,他與妻子確認感染新冠病毒。
  • 2020致敬最美逆行者作文300字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致敬最美逆行者作文300字,希望你喜歡。致敬最美逆行者作文300字篇一我心中的英雄你們好!我是來自廈門市湖裡區金尚小學四年級的一位小學生,我叫林某某。這種病毒非常可怕,我們都只能躲在家裡。這個時候,是你們這些「白衣天使」奮不顧身的站起來,衝在了支援、抗疫的第一線。說著,「武漢加油,我們來幫你!」。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啊!我還在電視上看見一些「白衣天使」的照片。
  • 詳述新冠|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WHO)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其中提到,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
  • 2020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新冠病毒」常被誤讀
    著名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5日發布「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其中,「新冠病毒」常被誤讀,「螺螄粉」則常被寫錯。  這十大語文差錯分別是:  一、「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新冠」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簡稱,其「冠」字是取「王冠」之義,為名詞,應讀guān而不讀guàn。
  • 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天敵是什麼?
    當人類增強對病毒的免疫力時,病毒的危害性可能也會隨著變異而增強,冠狀病毒是一個例子。冠狀病毒最早發現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其中一些可以引發人類感冒。到了2003年,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SARS冠狀病毒,會引發致命的疾病,死亡率約為十分之一。在2012年,人們發現了一種致命性更高的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由此引發的致命疾病死亡率超過三分之一。
  • 科普: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
    編者按:2020年9月5日,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科聯聯合邀請孫海陸先生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為市民朋友們做了一場題為「病毒大搜捕——新冠病毒與核酸檢測」的精彩講座。冠狀病毒家族都有一個蛋白質的外殼,直徑60到220納米,新冠病毒的直徑大概在90到100納米左右,是屬於中間大小的體型。它們的結構最外面主要是刺突蛋白,也叫S蛋白,它對於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這件事情起到最為重要的作用。冠狀病毒的內部是由一條單鏈RNA構成的遺傳物質。冠狀病毒家族中最早被發現的病毒是在1937年,它是在雞的身上發現的,而在人的身上發現是1965年。
  • 谷歌搜索熱榜,「新冠病毒」高居榜首
    CDA數據分析師 出品編譯:Mika【導讀】谷歌發布2020年的搜索熱榜!來看看今年大家都在關心什麼吧。當感到疑惑、不確定時,人們就會去尋找答案。如今遇到這種情況,只需將問題輸入搜尋引擎即可。那麼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中,人們都在搜索些什麼呢?谷歌最近發布了2020年度搜索熱榜,在搜索排名中就反映了:在這個不尋常的一年中,人們都在關注哪些問題。1.「為什麼」是人們最常用的搜索詞「為什麼」是最常用的搜索開頭詞,人們用無數個「為什麼」試圖了解這個世界。
  • 喝酒能預防新冠、糧食緊缺需搶購、庚子年是災年……2020年的這些...
    科技日報消息,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無數人因此喪命。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與之相伴的謠言:吃大蒜可預防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在舉國抗疫之時,它們卻在製造恐慌。涉疫謠言之外,在2020年新冒出的謠言依舊不少,它們或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詞。
  •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下 經合組織下調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
    來源:金融界網站隨著新冠病毒病例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出現,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經合組織」)下調了自己對2020年的展望。
  • 新冠病毒源頭找到了?
    義大利國家癌症研究所的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Tumori Journal》上,該研究結果顯示,在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間參加肺癌篩查試驗的959名健康志願者中,其中11.6%的志願者在2月份之前就在血清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