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遞】新冠病毒基因寫入人類基因組,成為永不滅亡的病毒?

2021-01-12 網易

  2020年12月13日,來自麻省理工、哈佛大學以及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SARS-CoV-2 RNA可以被逆轉錄成DNA,並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

  

  網址如下-- https://doi.org/10.1101/2020.12.12.422516

  COVID-19自爆發以來,全球各國都不斷有「復陽」病例出現。初次感染者康復出院時核酸為陰性,但出院不久再次核酸檢測卻又「反陽」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患者是因為二次感染,可由兩次病毒基因測序序列的差異而確認。而有一些就比較特殊,檢測「復陽」後,卻又無法分離到病毒顆粒。

  該研究的RNA逆轉錄並整合入人基因組的切入點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新冠病毒的核衣殼N因具有非常豐富的RNA序列,因而極有可能成為逆轉錄和整合的靶點。整合後新序列的再轉錄解釋了複查PCR陽性結但又無法分離到病毒顆粒的原因。

  該研究為COVID-19 RNA病毒複製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新途徑,已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值得注意的是,發表在預印版平臺的研究結果,還未經過同行評議,尚不能視之為結論!

  該研究團隊對已發表的SARS-CoV-2感染者細胞進行了RNA-seq(轉錄組測序)。結果顯示,這些數據集中有大量的宿主-病毒嵌合證據。

  研究團隊設計了3中閱讀框架,從而區分出單獨的人、新冠以及人-新冠融合的閱讀reads。這些宿主-病毒基因嵌合的證據在多種組織中被發現,包括:肺/心臟/腦/胃器官和組織的細胞,以及新冠患者直接分離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

  

  研究還發現,嵌合閱讀豐度與整個樣本類型的病毒RNA水平呈正相關。如果沒有排除點單獨的CoV2閱讀,你也可能會說是病毒自身載量的問題,但是該研究的閱讀框架確實進行了區分。嵌合閱讀量在整個樣本中SARS-CoV-2閱讀總量中佔比0.004%-0.14%。

  是不是覺著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另外一個數據或許使你震驚,來自嚴重COVID19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的最大讀取數竟然可達到69.24%!這也就是說,在人體新冠感染的第一線,肺泡細胞被嵌合整合的概率是很大的。

  大多數嵌合閱讀反應在SARS-CoV-2核衣殼(N)序列上,即核衣殼(N)RNA。這與其是最豐富的SARS-CoV-2亞基因組的發現是一致的,因此也最有可能是逆轉錄和整合的靶點。

  

  有了數據支持,該研究團隊後續進行了細胞實驗,以期找到嵌合機制。

  為何新型冠狀病毒的嵌合整合會讓科研界驚訝呢,那是因為理論上它不是我們熟悉的B肝、HIV這類能整合的病毒。

  B肝病毒(HBV),它是DNA病毒,感染人類細胞後,進入細胞核並整合進入人類的DNA,在細胞核裡面形成超螺旋的共價、閉合、環狀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DNA,cccDNA)。

  

  cccDNA在細胞核裡面,不容易被抗病毒藥物殺滅,所以,B肝很難根治,吃藥只能抑制B肝病毒複製,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愛滋病病毒/HIV是逆轉錄RNA病毒,愛滋病病毒感染人類細胞之後,需要將RNA逆轉錄成DNA,進入細胞核並整合到人類的DNA中。所以,愛滋病毒很難根治,可以長時間潛伏在人類的身體裡面。

  

  
那麼新冠病毒呢?它是一種正鏈RNA病毒,理論上講,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之後,只能在細胞質內合成信使RNA(mRNA),然後合成蛋白質,組裝成為新的病毒,然後從細胞釋放,感染下一個人類細胞。同樣作為RNA病毒,新冠和HIV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逆轉錄酶。

  為驗證SARS-CoV-2 RNA的逆轉錄和整合的證據,實驗人員在HEK293T細胞中過表達人LINE-1或HIV-1逆轉錄酶,並用SARS-CoV-2感染轉導的細胞。

  然後通過PCR或螢光原位雜交(FISH)測試細胞的病毒序列。純化的細胞DNA的PCR擴增結果顯示,在具有人LINE-1或HIV-1 逆轉錄酶過表達的細胞中出現陽性凝膠帶,而在未轉染或未感染的細胞中則沒有。

  前面我們就提到,SARS-CoV-2核衣殼(N)序列最有可能是逆轉錄和整合的靶點。研究團隊通過凝膠純化的細胞基因組DNA的qPCR實驗,證實了細胞的gDNA中的N序列的存在。

  

  然後,研究團隊通過靶向N的螢光團標記的寡核苷酸探針技術,進行單分子RNA-FISH(smRNA-FISH)。結果顯示,SARS-CoV-2感染的細胞顯示了預期的N RNA胞質FISH信號,這表明SARS-CoV-2 N RNA確實通過細胞內源性RT活性整合。

  在含細胞因子的條件培養基處理細胞,PCR結果發現內源性LINE-1表達有約2-3倍的上調表達。以上結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或暴露於細胞因子的細胞中,LINE-1的表達受到誘導,這揭示了SARS-CoV-2在人類細胞中逆向整合的分子機制。

  綜上,該研究給出了SARS-CoV-2感染後整合入人基因組的證據,並解釋了為什麼患者在康復後仍可以繼續產生病毒RNA,並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新冠病毒基因複製的思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367264283371676&wfr=spider&for=pc

  https://mp.weixin.qq.com/s/iQsc-AnUQ-rF5M2EWOnr1A

  科研繪圖神器—hiplot,是2020年7月19日openbiox聯合科研貓鄭重推出的全網首個開源繪圖平臺,目前提供基於R語言的70餘種基礎可視化和50餘種進階繪圖的功能,同時還部署了多個 openbiox社區項目(如bget下載文獻附錄、UCSCXenaShiny 等)。

  截止目前,網站的總訪問量大約32萬餘次,日均訪問量五千餘次,註冊用戶上萬人。

  https://hiplot.com.cn

  點擊圖片進入Hiplot平臺介紹

  所有功能免費

  更多科研新鮮資訊、文獻精讀和生物信息技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感染人類後基因突變才劇增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俄塔社報導說,亞歷山大·潘欽比較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SARS)和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中點突變的積累情況,研究了這些病毒感染人類後基因相對突變的概率等問題。在比較了超過1000個新冠病毒基因組、200多個SARS病毒和40多個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以及一些相似的動物冠狀病毒的基因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有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存在著1000—2000點基因突變,這意味著基因突變基本是在人被病毒感染後才出現的。
  • 感染人類後基因突變才劇增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俄塔社報導說,亞歷山大·潘欽比較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SARS)和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中點突變的積累情況,研究了這些病毒感染人類後基因相對突變的概率等問題。在比較了超過1000個新冠病毒基因組、200多個SARS病毒和40多個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以及一些相似的動物冠狀病毒的基因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有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存在著1000—2000點基因突變,這意味著基因突變基本是在人被病毒感染後才出現的。科研人員對這些突變基因進一步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具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而這種特徵在其它冠狀病毒中不存在。
  • 新冠患者復陽,是因為病毒整合到了他們的基因組?
    :他們通過體外細胞實驗,發現新冠病毒(SARS-CoV-2)的核酸片段能整合到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像RNA病毒包括伊波拉,整合到脊椎動物基因組的情況之前也曾報導過,但是新冠病毒基因整合到病人基因組的機率很小,也未必會有生物學和病理意義。
  •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俄塔社報導說,亞歷山大·潘欽比較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SARS)和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中點突變的積累情況,研究了這些病毒感染人類後基因相對突變的概率等問題。在比較了超過1000個新冠病毒基因組、200多個SARS病毒和40多個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以及一些相似的動物冠狀病毒的基因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有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存在著1000—2000點基因突變,這意味著基因突變基本是在人被病毒感染後才出現的。 科研人員對這些突變基因進一步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具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而這種特徵在其它冠狀病毒中不存在。
  • 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俄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
    科技日報駐俄羅斯記者 董映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對其展開調查分析與科學研究。俄塔社報導說,亞歷山大·潘欽比較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SARS)和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中點突變的積累情況,研究了這些病毒感染人類後基因相對突變的概率等問題。在比較了超過1000個 新冠病毒基因,200多個SARS病毒和40多個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以及一些相似的動物冠狀病毒的基因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有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存在著1千到2千點基因突變。
  • 俄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
    科技日報駐俄羅斯記者 董映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對其展開調查分析與科學研究。俄塔社報導說,亞歷山大·潘欽比較了新冠病毒、非典病毒(SARS)和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中點突變的積累情況,研究了這些病毒感染人類後基因相對突變的概率等問題。在比較了超過1000個 新冠病毒基因,200多個SARS病毒和40多個普通感冒病毒基因組,以及一些相似的動物冠狀病毒的基因後,研究人員發現所有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基因組中存在著1千到2千點基因突變。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
    更重要的是,整合到人體基因組中的新冠病毒片段能夠正常轉錄。目前,新冠病毒的這種特性對人體有何影響仍未可知。不過這個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康復後患者復陽的現象。例如,佔人類整個基因組DNA約17%的LINE-1反轉錄轉座子,就是一個現成的有自主性的反轉錄子[10,12]。此外,對於HIV感染者而言,他們體內的HIV-1反轉錄酶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幫兇。
  • 「新冠病毒誕生於人為基因改造」是彌天大謊
    已經有多個科學家進行驗證,所謂的「與HIV有近似基因片段」其實是湊巧,這些基因片段還廣泛存在於其他的常見病毒中。1月28日,已有正式發表的科研論文指出,根據全基因組進化特色的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進化的結果,而非人工合成。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他們隨後通過體外細胞系研究證實,基於人體內廣泛存在的LINE-1反轉錄轉座子或HIV感染者體內的HIV-1反轉錄酶,新冠病毒的部分核酸序列可以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更重要的是,整合到人體基因組中的新冠病毒片段能夠正常轉錄。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與調控機制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冠狀病毒屬,目前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病毒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而對於RNA基因組元件的了解還很少。冠狀病毒基因組RNA具有保守的5『和3』非翻譯區(UTR),此外還具有程序性核糖體移碼假結,能夠實現ORF1通讀,翻譯出病毒多聚體蛋白。這些特殊的RNA結構在病毒生命周期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 新冠病毒的解與未解
    測定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提取病毒毒株,科學家在最短時間內破譯了新冠病毒的解鎖密碼。新冠肺炎的「解藥」也逐漸浮現,疫苗進入動物試驗階段。從實驗室到病床前,曙光初現。 但病毒從何而來、誰是第一個被感染的「零號病人」,還有太多未知和爭議,需要時間找到答案。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通過對α和β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科家族)的基因組比較,確定了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兩個顯著特徵:第一,基於結構模型模擬和早期生化實驗,新冠病毒似乎發生了進化,更易與人類的ACE2受體相結合;第二,新冠病毒在關鍵的刺突蛋白(S蛋白)上有一個可疑的酶切位點,並在旁邊發現了在其他冠狀病毒中 不存在的連續的12個核苷酸的序列,這個可疑酶切位點和連續的12個核苷酸的序列使得新冠病毒在S蛋白上形成
  • 已有大量病例為何還要重建新冠病毒?
    近日,一項來自瑞士的研究使用這一工具,依靠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研究人員認為,快速構建出活的新冠病毒,可以成為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的替代方法,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該研究中所用的反向遺傳學技術是什麼?在生物科技領域有哪些應用?這種重建病毒的最新研究如何改變對疫苗研發的認識?
  • 新冠病毒引發的基因武器思考
    新冠病毒讓地球按下了暫停鍵,人類不得不忙於自救,有人說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病毒洩露,並非來自大自然,但是國內外眾多科研單位都給出否定,雖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可是不得不引發人類的新思考。2003的非典讓人們恐慌了幾個月,有了非典的案例,人們以為新冠病毒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自然消失,然而事實讓人們更加的擔心,全球的傳播已經讓人們在思考以後怎麼辦,雖然病毒終會被戰勝,但是我們都知道基因對地球生物至關重要,它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信息庫,隱藏著人類進化的奧秘,甚至決定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假如新冠就是生物武器,那我們人類的命運究竟掌握在誰的手裡。
  • 不是外星人侵略,也不會人類滅亡,這麼唬人「新冠病毒」都尷尬了
    新冠病毒的基本生理認知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元兇就是新冠病毒,俗稱COVID-19(官方稱呼:SARS-COV-2),它是一種乙型冠狀病毒。,新冠病毒的來源是自然界。根據我國科研人員的實驗結果:新冠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體內的寄生病毒。舉例來說:武漢病毒所SHI團隊從非典之後,10多年都致力於冠狀病毒的研究,從野外蝙蝠體內發現了多種未知的病毒。這次新冠病毒分離測序後也是該團隊最早將來源確定為蝙蝠體內(核酸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6.4%)。
  • 新冠病毒基因組特徵確認了來源,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最危險」毒株
    此外,該工具能夠對任何新發現的COVID-19病毒序列或其他病毒序列進行分類,將成為疫苗和藥物開發人員、一線衛生保健工作者、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在這場全球大流行期間及以後的工具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媒稱,新冠病毒已變異出至少10種不同變種,其中一種最危險。科學家將這種變種命名為A2a。據報導,該變種比其他變種更善於「在人際間傳播」。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不同亞種的病毒雖然各有一些特殊基因片段,但又有很多基因片段非常相似,導致宿主細胞複製系統有時會將兩者弄混,在複製不同病毒的相同基因片段時,連帶把一種病毒的特殊基因片段重組到了另一種病毒上,形成「雜交」病毒。這種新病毒兼容了兩種甚至多種病毒的特點,使其具有一些特殊能力。比如,原來只能感染某一種動物的病毒,基因重組後變得可感染另一種動物,甚至是人類。
  • 不應過度解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繼省、狄德羅、史雋 / 文2020年2月28日,德國柏林Charité大學醫院的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發布了從一位德國患者身上分離出的新冠病毒 (SARS-CoV-2) 的基因組序列,隨後,他立刻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條警告:目前,分析解讀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