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衛視:屠呦呦團隊的科研故事

2020-11-24 吉林衛視官方號

諾貝爾獎引出40年前的故事

2015年12月10日,在瑞典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將當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給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與美國威廉·坎貝爾和日本大村智。

諾貝爾評審團認為,屠呦呦和團隊,對治療全球感染人數排名第一的寄生蟲傳染病瘧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屠呦呦則發現了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核心成分,青蒿素。

事實上,2007年,擁有諾貝爾提名權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就有心將青蒿素的發現者推薦給諾貝爾評審團,當他尋找發現者時,只有一個神秘代號「523」與其息息相關,而很少有人知道,「523」其實是當年中國攻克瘧疾計劃的代號。

中國青蒿發現之路

1967年5月23日,由國家科委和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牽頭,正式召開「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採取全國大協作的方式,召集國內多省的醫學科研單位共同研製,並正式將這項特殊的任務定名為523任務。

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科研人員,最先研製出了預防瘧疾的化學合成藥,防瘧1號片,吃一次可以保證7天不受傳染。後來又研製出了防瘧2號片、3號片,預防效果能夠達到1個月。雖然在研製預防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研製治療瘧疾的藥品上,科研人員變得舉步維艱。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2000餘方藥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利用現代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成功提取青蒿結晶。

青蒿素臨床試驗大勝

1972年,屠呦呦與另外3名科研人員,一起住進了北京東直門醫院,成為青蒿首批人體試毒「小白鼠」,他們在醫院嚴密監控下進行了一周試藥觀察,最終沒有發現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青蒿素被製作成臨床觀察用藥在海南給病人服用,證明了青蒿素是抗瘧有效成分。

1973年,經過523任務辦公室確定,將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新藥進行研發,1975年新藥研製成功,並於1979年通過全國鑑定。

200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把青蒿素類藥物作為首選抗瘧藥物,在全球推廣,挽救著百萬人的生命。就像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說的題目一樣,《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給世界的禮物》。

今晚21:06
鎖定吉林衛視《家事》

一起了解青蒿素背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吉林衛視:獲得諾貝爾獎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諾貝爾獎引出40年前的故事2015年12月10日,在瑞典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將當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給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與美國威廉·坎貝爾和日本大村智。諾貝爾評審團認為,屠呦呦和團隊,對治療全球感染人數排名第一的寄生蟲傳染病瘧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屠呦呦則發現了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核心成分,青蒿素。
  • 品讀屠呦呦的故事: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擔當閃耀科研人生
    屠呦呦是誰?諾貝爾獎結果出來時,我相信多數人跟我一樣,對這個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臉蒙圈。和大多數科學家一樣,屠呦呦低調、樸素、不愛交際,但在了解了屠呦呦的生平事跡後,我衷心被這位樸實、低調的女科學家所折服,也迫切的想要讓孩子閱讀屠呦呦的故事,感受中國頂尖科學家的精神與風骨。
  • 黃大年科研團隊: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
    ,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用實際行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展現吉林省在科技、人才方面厚重的愛國傳統、資源優勢和代表性人物,讓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奉獻精神深深植入吉林省幹部群眾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血脈,吉網、吉刻APP推出「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系列報導,本期聚焦的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
  • 屠呦呦團隊宣布重大創新突破
    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 21個團隊被授予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榮譽稱號
    5月30日,吉林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科協、省科技廳在吉林電視臺「吉林好人發布廳」舉辦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發布活動,授予21個團隊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榮譽稱號。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曉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車秀蘭,省政協副主席支建華出席活動並為獲獎者頒獎。
  • 屠呦呦團隊「放大招」,治療紅斑狼瘡!
    (圖片來源於網絡)6月17日屠呦呦團隊公布了重大科研突破: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
  • 以屠呦呦為原型 浙產民族歌劇《呦呦鹿鳴》有哪些幕後故事
    《呦呦鹿鳴》講述的是中國中醫藥科學家、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發現並提取青蒿素的故事。通過歌劇這一形式,表現屠呦呦百折不饒、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自2017年5月首演以來,斬獲多項藝術大獎。 作為浙江省第一臺原創民族歌劇,是什麼讓這部歌劇走出浙江,走進全國觀眾的心中?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約訪了《呦呦鹿鳴》的主創團隊,聽他們講述這部歌劇背後的故事。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在原始鳥腳類恐龍化石——「長春龍」研究中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這對認識恐龍的演化及其牙齒與恐龍食性、生活環境的關係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指示意義。  「長春龍」是由吉林大學博物館科研團隊在吉林省中部地區發現的一種新屬新種恐龍,全名「嬌小長春龍」,其體型小巧玲瓏,體長1米左右。
  • 屠呦呦事跡將被納入高中語文教材 網友:她值得
    屠呦呦及其團隊事跡被三科教材選入據@人民網 報導,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團隊的傑出貢獻和事跡已被統編三科教材選入。此次選錄這篇文章,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和尊重科學,從屠呦呦的科研歷程中汲取力量。△節選自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選段此外,初中歷史教材也在《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中,對屠呦呦科研團隊先進事跡進行了專題介紹。
  • 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
    BBC還專門製作了介紹短片,講述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傳奇故事。1969年,屠呦呦臨危受命,接受了國家瘧疾防治研究項目「523」辦公室艱巨的抗瘧研究任務。50年前的的科研水平與陳舊的設備,可想而知,所有人心裡都沒有底, 唯有屠呦呦堅定地說: 「沒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堅持的問題。」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製出可替代鉑的Co單原子析氫催化劑
    【消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日,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小強教授、鄭偉濤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析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1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Single-atom cobalt array bound to distorted 1T MoS2 with ensemble effect for hydrogen
  • 屠呦呦講述中國科學家探索故事 稱讚中醫藥是偉大寶庫
    7日,屠呦呦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劉仲華攝【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當地時間7日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抵達瑞典的第三天。按照慣例,該獎項得主於10日頒獎典禮之前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諾貝爾演講。屠呦呦在7日的演講中稱青蒿素的發現是中醫給世界的禮物,強調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 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事跡納入新教材
    IT之家6月18日消息 日前,據新華社報導,今年秋季學期將開始推廣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已確定將屠呦呦2011年的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成課文《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
  • 屠呦呦團隊宣布的新進展到底有啥內容?一張圖為你講明白
    屠呦呦團隊宣布科研新進展。到底是什麼新進展?簡單來說,針對近年來青蒿素(用於製作抗瘧疾藥物)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 屠呦呦事跡被納入教材值得稱道
    屠呦呦事跡被納入教材值得稱道來自網絡這幾天,「屠呦呦團隊青蒿素新進展」,上了熱搜,使得我這個對醫學不感興趣的人也走進來醫學這個神秘的領域。從而屠呦呦團隊因公布「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的最新進展,而受到輿論廣泛關注。
  • 【虎嗅早報】屠呦呦團隊「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獲突破;李嘉誠基金會...
    新的一周來了,早上好~一早的消息——屠呦呦團隊的新突破來了@新華社【屠呦呦團隊放"大招":"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獲新突破】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今天發布了重大科研新突破經過三年多科研攻堅,屠呦呦團隊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終獲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療效立竿見影。
  • 【中國科學報】屠呦呦獲獎「打開了閘門」
    讓中科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感慨的,正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  今天,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座談會」上,屠呦呦回憶了當年中醫研究院中藥所團隊為發現青蒿素艱苦奮鬥的歷程。
  • 屠呦呦團隊新發現: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也有獨特療效
    然而在今年的4月26日,也就是第12個世界防治瘧疾日,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屠呦呦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屠呦呦團隊針對青蒿素產生的抗藥性問題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
  • 致敬巾幗之星|屠呦呦:一株濟世草,一顆報國心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些「巾幗之星」的故事吧。在「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中,有這樣一位醫藥學家:她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 屠呦呦是如何被國際科學界發現的?
    有人認為,原因包括論文寫作不及時,發表不規範;文革」的陰影很明顯,科技信息不能經常交流,論文多用集體署名,埋下了往後爭議的伏筆;此外,屠呦呦個人性格的特點也是一個因素。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了針對瘧疾的新型療法而分享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