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上海】1月3日報導(文/蘇琦)
現在的你,在刷朋友圈的時候,都在刷些什麼?
聯合創始人周舟(Zoe)認為,中國年輕的一代,幾乎每個人都對外面的世界保持著好奇心。但是中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的傳達通過編譯造成延遲,資訊獲取的渠道和內容源有限制,最後,語言的障礙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
「如果能夠創造一個工具解除這三個障礙,那這件事就比較有意義了。」Zoe告訴獵雲網(微信:ilieyun)。
簡單來說,Seed是一個從碎片化和移動閱讀切入,帶有社交屬性的個性化英語日報應用。它主要分為四個板塊: 推薦,發現,閱讀圈,用戶個人頁面。其中前兩個版塊是比較核心的。
在推薦版塊,Seed流行是根據用戶在平臺上的活躍度,推薦語的質量以及推薦文章的時效的綜合維度進行排列的信息流。而最新是基於每天內容源中最新更新的訊息來進行推送。在我的關註裡面用戶可以看到自己關注的人都喜歡讀些什麼。
發現的頁面體驗有所不同,是橫向划動瀏覽。像是去一個畫展,一邊走一邊瀏覽的感覺,看到感興趣、想要深入了解的東西,才會停下來。點開的文章之後可以離線閱讀,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區別於傳統的資訊類App推薦閱讀的內容,Seed的用戶可以個性化選擇自己的閱讀源。在發現頁面的頂部有內容源的Icon,用戶可對其進行選擇及編輯。已選擇的內容源實時更新的訊息也將會同步更新到用戶的信息流中。
對於用戶喜歡的文章,可以寫推薦語,推薦語會跟隨所推薦的文章一同出現在推薦頁面的信息流中。通過這些推薦語,用戶可對文章進行篩選,而朋友間的親密度,也可以幫助提高閱讀的興趣。Seed用這種方式來讓用戶彼此來發掘內容,並幫助他們發掘什麼才是更應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關注和閱讀的。
為了解決語言不通的障礙,當閱讀文章時發現生詞,點擊此單詞就會彈出中文釋義及讀音,新版還加上了整個句子的翻譯。收藏單詞日後還可在單詞列表中找到。
Seed的核心用戶的年齡定位在20-30歲之間,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有分享的衝動和表達的能力。Zoe認為,語言不是最終的目的,更多的是要移除的一個障礙。Seed讓用戶去了解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幫他們獲取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團隊的CEO王冠,從小在瑞典長大,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愛立信,創業之前在英孚教育擔任全球產品研發總監。Zoe畢業於復旦,研究生在北大讀的比較文學。一個文科女生畢業後卻選擇了科技公司Google,開始接觸網際網路廣告和數字營銷,之後在香港加入了英孚教育大中華區的數字營銷團隊。
團隊現在10個人左右,今年融完了種子天使輪融資,目前正在尋求下一輪融資。團隊面對著市場上瓜分用戶碎片時間的眾多產品,也感到了競爭壓力。下一步會繼續開展一些跨界營銷活動,並在產品上提高閱讀的趣味性和易操作性。
產品:Seed
公司:上海言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網址:hellosee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