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天文臺為何淪為擺設

2020-12-04 央視網

新華視點:天文臺為何淪為擺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2日 23:13 來源: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天津6月12日電(記者 周潤健)記者今年5月在天津市新華中學採訪時發現,這所學校一座球狀天文臺位於教學樓樓頂,頗為壯觀。但一些學生反映,學校從來沒有組織他們到天文臺開展觀測活動,天文臺長年累月都是「鐵將軍」把門。

記者就這一問題走訪了當地許多中學,結果十分令人驚訝:天津市校辦天文臺利用率普遍不高,多數淪為擺設。

天文臺長期閒置算不算浪費

據了解,近年來天津部分中學出現了興辦天文臺熱。一些中學少則投資幾十萬元,多則投資上百萬元,將一座又一座球狀天文臺矗立在學校的最顯眼處,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線。

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2000年修建了天文臺;新華中學2003年修建了天文臺。又如,天津外國語學校、天津市第二南開中學等學校也修建了天文臺。然而,這些校辦天文臺皆處於閒置狀態。

在新華中學的校門口,一位正準備外出辦事的馬姓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學校的天文臺在天津市是一流的,早先開展過一些活動,但這兩年沒怎麼開展活動。

「天文臺為何利用不起來?」記者向他追問。

「我也不是很清楚,你最好問一問校辦公室。」這位馬老師回答說。

記者隨後請傳達室的工作人員幫忙聯繫校辦。但校辦的電話無人接聽。這位工作人員疑惑地說:「學校天文臺不開展活動了,你還採訪啥?還是到其他學校看看吧。」

記者在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採訪時,一些學生向記者表示,他們從來沒有去過學校的天文臺,理由一是沒時間,二是學校不讓學生隨便去。

在北師大天津附中通往天文臺的樓梯口,記者看到「學生止步」四個大字醒目地貼在牆壁上,天文臺的大門也上了鎖。

這所學校的副校長劉大慶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天文臺至今是一個空殼,裡面什麼天文設備都沒有。

天文臺建成7年了,為何有名無實?面對記者的質疑,劉大慶解釋說,學校不想隨便買臺便宜的天文望遠鏡放在天文臺,要買就買最好的,但學校目前經費比較緊張,好多地方都要用錢。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工作人員劉仲利介紹,天津市有天文臺的學校達20多所,這些學校天文臺通常安裝有天文望遠鏡和自動尋星系統。目前只有大港七中、四十三中、天津中學等少數學校能堅持開展活動,多數學校的天文臺基本處於閒置狀態,有的學校一年也進行不了一次觀測活動,比如新華中學、第二南開中學等。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認為,目前很多學校興建了現代化設施,如實驗室、圖書館、天文臺等。但這些設施如果不能發揮作用,而是淪為擺設,甚至成為一些學校的「形象工程」,不僅是對教育經費的肆意揮霍,更是對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領導「視察」天文臺才「破例」開放

記者調查時了解到,一些中學修建天文臺完全是出於盲目跟風和攀比心理。

據說在天津,一家中學有沒有天文臺似乎成了衡量「規範化」學校硬體條件優劣及開展素質教育好壞的標準之一。看到別的學校建有天文臺,於是跟風,你建我也建。一時間,校辦天文臺越建越多,其中新華中學、第二南開中學的天文臺耗資約百萬元之巨。

天津市天文愛好者馬強告訴記者,一些中學的天文臺在舉行落成儀式後就大門緊鎖,只有當領導來學校「視察」時才「破例」開放,成為標準的「形象工程」。

記者採訪中還了解到,個別學校明知本校天文臺利用率不高,但在對外招生簡介中,有關天文臺介紹寫得堂而皇之,成為招攬生源的一個幌子。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告訴記者,天津市部分中學修建天文臺不僅造價昂貴,而且配備各種天文設備的價格也十分昂貴,僅一臺天文望遠鏡就要花費數萬元。

記者粗略地算了算,如果以50萬元的造價成本計算,天津20多所中學修建天文臺的費用1000多萬元。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四十三中物理教師郭玉強告訴記者,天津市新建的示範中學,規劃時幾乎都有天文臺部分,其中天文臺的球狀外殼投資納入財政預算,而天文臺的內部設備由學校自掏腰包。

另據了解,這些中學修建天文臺以後,並沒有配備專職的天文科普活動指導教師,而是由物理或地理教師兼職講解天文知識。而天文與物理、地理畢竟有很大區別,教師本身的教學任務也很繁重,這些兼職教師往往力不從心。加上缺乏必要的維護,有的校辦天文臺出現了裂縫,還有的天文設備落滿了塵土。

中學生渴望學習天文知識

針對天津部分中學天文臺長期閒置問題,當地一些科普人士指出,學校天文臺利用率不高,與我國長期以來對天文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大關係。

趙之珩認為,當前教育部門本身財力就緊張,如果再要學校投入經費進行天文臺的日常維護、設備維修以及陸續開展天文活動,很多學校既無力也不願長期負擔。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長、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分析說,天文教育對於科學素質的培養作用巨大,社會上一些人相信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天文教育不夠,諸如星象算命泛濫、人們面對自然災難時的恐懼等。

據介紹,在國外,如美國、韓國等國家,已將天文學納入中小學課程,大學也開設天文學選修課。而我國,還沒有將天文學納入中小學課程,大學作為選修課更是無從談起。

科普專家指出,天文學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綜合性學科,與歷史、地理、物理、數學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向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識,不僅是介紹日月星辰的變化,而且要讓他們了解一些更深層的東西,諸如宇宙起源、時間由來等。特別是當今全球資源短缺、能源匱乏,如何開發利用宇宙資源,不僅有現實意義,而且有緊迫性。

蘇宜告訴記者,天文學的研究對象是「天」,而各種迷信的根源也都在「天」上,因此,天文知識是封建迷信的天敵。普及天文知識不僅對破除迷信、偽科學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社會穩定有積極意義。

科普專家指出,向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識,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政府出資興建天文臺是好事,但不能一建了之,要真正發揮作用,讓青少年通過學習天文知識,樹立正確的宇宙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對未知世界的科學探索精神。

新華視點:一個人的慈善創舉能否演繹成"愛心接力"

新華視點:30年後,站在高考改革的十字路口

新華視點:聽證會為何如此遮遮掩掩?

責編:張健

相關焦點

  • 這些中學天文臺為何長期閒置
    ■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記者今年5月在天津市新華中學採訪時發現,這所學校一座球狀天文臺位於教學樓樓頂,頗為壯觀。但學生反映,學校從來沒有組織他們到天文臺開展觀測活動,天文臺長年累月都是「鐵將軍」把門。  記者就這一問題走訪了當地許多中學,結果十分令人驚訝:天津市校辦天文臺利用率普遍不高,多數為擺設。
  • 據新華視點: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2月27日20時45分...
    2019-12-27 21:24:01來源:FX168 據新華視點
  • 曾在農村紅極一時的「沼氣池」,為何如今成擺設不用了,咋回事?
    劉阿姨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曾在農村紅極一時的「沼氣池」,為何如今成擺設不用了,咋回事?作者:劉阿姨【首發百家、原創獨家作品】插圖:由圖庫提供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筆者還記得小時候,農村老家所在的村子,是我們鎮裡第一批沼氣池項目推廣的村子。記得當時家裡給安裝建造沼氣池的時候沒花一分錢,當時覺得沼氣池還是件很新鮮的事情。
  • 【新華日報】紫金山天文臺接連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
    2月下旬以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探測 望遠鏡已經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已與地球 「擦肩而過」,還有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將於今年5月初飛 掠地球。為何近期接連發現新的小行星?它們會對地球產生 怎樣的「威脅」?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該怎麼去應對? 聽聽紫臺專家怎麼說。
  • 中學天文臺,為何閒到爛
    他們放棄暑期休息,揮汗如雨地來聽課受訓,吸引他們的是同一個理由:讓國家天文臺的專家們手把手地教會使用天文儀器,今後能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天文活動,不要讓學校投資數十萬元的天文臺長時間地閒置,成為一件昂貴的擺設。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緒培,昨天上午出席了我省首個天文教師培訓班開班儀式。他說,浙江的經濟在全國領先,但天文活動與經濟不成正比。
  • 新華視點:號稱「全國最好」治療帕金森醫院,90%不抖著出去?
    新華網上海3月19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周琳、孫青)治療帕金森全國醫院哪家強?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宣稱,對於這個世界性難題,其「技術全世界領先,全國最好的就在這」:技術高精尖,團隊高大上,十年帕金森「一朝除」。
  • 新華微評:落月挖土,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
    【新華微評:落月挖土,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歷時7天、歷經38萬公裡,嫦娥五號遠赴月球成功著陸,開啟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著陸到落月採樣,我國探月工程的每一個進展,都是中國航天人逐夢蒼穹的堅實足跡。
  • 紫金山天文臺最新揭秘:小天體「天涯海角」為何是扁平形狀的?
    近日,關於該小天體的研究取得最新進展: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紫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趙玉暉副研究員等與德國馬普太陽系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利用太陽系小天體上活動性物質揮發的模型,為「天涯海角」奇特的扁平形狀(圖1)的形成提供了新穎、有趣且合理的解釋。
  • (新華視點)1傳10最終33!大連疫情超級傳播是如何發生的?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蔡擁軍、郭翔、張博群遼寧省大連市自2020年12月15日報告4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至2021年1月5日24時,已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1例,無症狀感染者31例。其中,一名確診病例因參加家庭聚會造成10人感染,此後經傳播累計導致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達33例。大連在3日已初步鎖定疫情源頭。
  • 艾山天文臺2020年流水回顧
    2020年8月,艾山天文臺與青島新華書店書城籤約。艾山天文臺在書城設立「艾山天文臺城市課堂」,書城在艾山天文臺設立「新華教育實踐課堂」,共同為青島市民普及天文、航天知識添磚加瓦。 五、艾山天文臺觀測中心正式啟用
  • [新華](新華短評)公共環保事件處置不容「習慣性滯後」
    河北滄縣對小朱莊「地下水變紅」事件處置的巨大反差,讓人不禁要問:頻發的環保事件下,為何一些地方政府的處置總是「習慣性滯後」。  近年來,小朱莊「地下水變紅」這類公共環保事件接連發生。無論是雲南陽宗海砷汙染事件...
  • 新華日報社與紫臺聯合舉辦「慶六一親子觀星」活動
    新華日報社與紫臺聯合舉辦「慶六一親子觀星」活動 2015-06-01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小】 語音播報   5月31日晚,新華日報社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
  • 新華視點:透視金融危機衝擊下的企業"悶爐現象"
    新華社鄭州11月30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隨著市場的急劇萎縮,中國鋼鐵、焦化、紡織服裝等行業一批企業目前正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雖然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但它們都在堅持等待市場的復甦。經濟界人士形象地將之稱為「悶爐現象」。
  • 上海市的佘山天文臺為何要被臨港替代?天光亮度增高的幅度已很高
    2020年,隨著上海市浦東新區的臨港天文臺的建成,一直有一個上海市的佘山天文臺為何要被臨港天文臺所替代的說法,其中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也就是佘山地區的天光亮度增高的幅度已很高。在上海市天文中心搬遷過程中,已經是從市中心的徐家匯到松江區佘山,再到浦東的臨港地區,這其實也是天文臺進行觀察一個大勢所趨的動作。下面地圖面是徐家匯-松江區佘山-臨港的過程。
  • 美國為何關閉天文臺?它們看到了什麼事物?
    天文臺因何關閉?根據記載來看,確實在2018年9月份,美國天文臺竟然莫名關閉了,所有研究人員和員工被疏散,當地人聲稱這件事情和UFO有極大聯繫,當年天文臺看到了什麼?為何他們會迅速關閉天文臺?要知道此次天文臺去與羅斯威爾事件發生地,僅僅只有兩個小時車程,這一天文臺目標是用來觀測太陽,很多人猜測當年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麼?
  • 「今日聚焦」鄆城:防塵抑塵設備成擺設 生產現場塵土飛揚
    一邊是粉塵飛揚,周邊居民深受其擾,一邊是除塵抑塵的設備淪為擺設。記者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鄆城縣楊莊集鎮政府。鄆城縣楊莊集鎮環保所工作人員說:「這一段時間我沒去,那回幹的時候我上那去了一次,他有噴淋設施啊。只要是生產就得噴,再一個,裝車外面的噴淋得開,把塵給降下來。」
  • 美國為何關閉天文臺?它們看到了什麼事物
    根據記載來看,確實在2018年9月份,美國天文臺竟然莫名關閉了,所有研究人員和員工被疏散,當地人聲稱這件事情和UFO有極大聯繫,當年天文臺看到了什麼?為何他們會迅速關閉天文臺?要知道此次天文臺去與羅斯威爾事件發生地,僅僅只有兩個小時車程,這一天文臺目標是用來觀測太陽,很多人猜測當年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