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農村紅極一時的「沼氣池」,為何如今成擺設不用了,咋回事?

2021-01-16 劉阿姨說農人農事

大家好!劉阿姨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曾在農村紅極一時的「沼氣池」,為何如今成擺設不用了,咋回事?

作者:劉阿姨【首發百家、原創獨家作品】插圖:由圖庫提供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筆者還記得小時候,農村老家所在的村子,是我們鎮裡第一批沼氣池項目推廣的村子。記得當時家裡給安裝建造沼氣池的時候沒花一分錢,當時覺得沼氣池還是件很新鮮的事情。工作人員介紹說,只要家裡豬圈裡的糞便以及廁所只要修條溝,全部衝到沼氣池子裡,就能產生燃氣。這樣以後可以不花一分錢,也不用燒柴火非常實用。

而且事實證明,家裡的沼氣池建好之後,確實還很實用的。不但能產生可燃燒的氣體,停電的時候還有專用的燈具,可以當燈泡用。後來從我們村開始,周邊安裝沼氣池的農民家庭也越來越多。可以說沼氣池曾在農村紅極一時,非常受農民家庭歡迎。但奇怪的問題是,為何如今大部分農民家庭的沼氣池都成了擺設不用了,這到底咋回事呢?

1、出氣量不穩定只能當備用。

對於沼氣池的工作原理,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利用農民家庭家裡的牲畜的糞便、以及廁所、稻草、秸稈為原料,加入到發酵池進行發酵後,就會產生叫「甲烷」的可燃氣體,再傳輸入到沼氣爐灶,就可以燒水做飯了。沼氣池的當初的設計初衷就是建造一個農民家庭廢物可循環利用的裝置。但出氣量也非常不穩定,很多農民家庭都只當備用燃料使用。再加上如今農村養殖牲畜的家庭也越來越少,所以都成擺設一樣閒置在家裡了。

2、後期維護有點讓人費心費力。

沼氣池除了出氣量有點不穩定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後期維護有點讓人費心費力。為什麼這麼說呢?用過沼氣池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想沼氣池氣量充足,就得經常往池裡加秸稈、稻草、牲畜的糞便等原料來發酵,才能產生可燃燒的氣體。但時間長了沼氣池還要清理池底,筆者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清理過幾次就再也沒清理過了。因為池底清理起來非常費力,所以現在很多沼氣池都成了擺設而不用了。

3、家用電器品類豐富,被淘汰了。

沼氣池的設計再到推廣,其實也是一項不錯的項目。但時代在快速發展,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不但農民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市場各類家用電器的品類也越來越豐富。尤其現在農村又在推進天然氣入戶,以及電磁爐、電飯鍋,燃氣灶等家用電器使用更便捷,又不像使用沼氣池一樣,還要清理池底,還要擔心出氣量不穩定。所以現在沼氣池也都成為了一種擺設,而不用了。

對於今天分享的話題:【曾在農村紅極一時的「沼氣池」,為何如今成擺設不用了,咋回事?】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一起在下面留言、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在以前農村沒有天氣預報,為何老人卻能算得八九不離十,咋回事?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以前農村沒有天氣預報,為何老人卻能算得八九不離十,咋回事?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紅火。
  • 沼氣池為啥「遇冷」,不用另外花錢,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用了?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農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甚至普通的這些公共設施都是越建越好。從前,在鄉村裡,人們用木柴做飯,但近年來,鄉村裡掀起了一股建造沼氣池的熱潮,據說,這一時期沼氣池被稱為「神壇」。
  • 農村「紅極一時」的太陽能,如今卻鮮有人安裝,這是咋回事
    說到太陽能,在農村以前還是稀罕物,就是到現在說到太陽能,農民還是記憶尤新的,在太陽能紅極一時的時候,那是村裡基本上每天有師傅上門安裝,直到村裡90%以上農戶購買上。後來流行購買電視機,那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吧,家家戶戶買電視機,那個時候長虹的電視機老品牌,在農村很多,21寸大背頭的。在到2010年前後農村就開始流行購買太陽能了,風靡一時,也紅極一時的太陽能就這樣走入平常百姓家。記得那個時候國家提倡新能源,我們在書本上也學到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潔淨能源,所以我們要想辦法用上它。
  • 現在農村為啥都不用沼氣池呢?看看農民們自己怎麼說吧
    在農村為了改善生活環境等各方麵條件,很多農民也想出了很多方法,但是效果都比較一般。在之前比較風靡的就是建造沼氣池,現在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些農村的朋友說,之前為了修築沼氣池,花了很多錢也受到了國家的大部分補貼,可如今沼氣池還在,但是卻很少見人使用了。
  • 沼氣池:中國農村的綠色貢獻
    美國的農業院校開始研究並修建了約140個農場沼氣池。遺憾的是,到80年代中期,由於燃料價格下降,美國早期修建的這些沼氣池有85%被廢棄。農民又回到過去的老做法,糞便未經處理就儲存和播撒,導致甲烷持續進入大氣。大約同一時期,中國正面臨另一種能源危機——木柴短缺。農村地區,農民收集木柴給爐灶燒火,導致森林遭到破壞,也帶來糟糕的室內空氣品質。
  • 酷似荔枝,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稀罕水果,常包裝成進口貨
    導讀:酷似荔枝,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稀罕水果,常包裝成進口貨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兒時或多或少都吃過野果,畢竟那個年代的農村生活比現在差多了,想要吃到水果可不容易,而那個年代,農村野外各種野生植物多,能結出好吃野果的植物也多也多
  • 寧波多個小區的景觀水池成擺設 後期維護有難題
    前天,家住海曙望京人文小區的曹先生反映說:小區景觀水池幹了好些年,失去其原有功能不說,如今快成垃圾中轉站了。  昨、前兩天,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小區,景觀水池成擺設的現象還真不少。  景觀水池有山沒水  望京人文小區位於海曙高塘路上,曹先生入住2年多了。在他的印象裡,正對小區入口處的景觀水池從來就沒有滿過。
  • 池裡沒有一滴水 寧波多個小區的景觀水池成擺設
    前天,家住海曙望京人文小區的曹先生反映說:小區景觀水池幹了好些年,失去其原有功能不說,如今快成垃圾中轉站了。  昨、前兩天,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小區,景觀水池成擺設的現象還真不少。  景觀水池有山沒水  望京人文小區位於海曙高塘路上,曹先生入住2年多了。在他的印象裡,正對小區入口處的景觀水池從來就沒有滿過。
  • 四川沼氣池生機再現:「廁所革命」興起 它被派上新用場
    對比之下,一口8立方米左右的沼氣池,可年產沼氣450立方米,折合標準煤350公斤,相當於薪柴約1760公斤。推廣使用沼氣,可破解過度砍伐薪柴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還可用於發電。上世紀60年代開始,沼氣成為農村能源替代的主要選項。四川一度成為全國農村能源替代的標杆省份,兄弟省市前來考察學習者絡繹不絕。
  • 六本經典的都市小說,每一本都曾紅極一時
    今天,借這篇文章,筆者就與大家一起鑑賞分析六本經典的都市小說,每一本都曾紅極一時,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第二本:《校花的貼身高手》【小說賞析】《校花的貼身高手》,這是網絡作家魚人二代所著的一部都市修真小說,也是一部紅極一時的網絡文學作品。
  • 農村4種帶刺野果,曾是農村娃零食,如今成高鈣水果,見到別錯過
    導讀:農村4種帶刺野果,曾是農村娃零食,如今成高鈣水果,見到別錯過在農村裡,不僅可以吃到各種水果,還能吃到城裡吃不到的野果,對於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野果可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種零食,畢竟在以前的時候,農村生活可沒有現在這麼好,很多農村娃為了解饞,只能去野外尋找野果來吃。
  • 農村的沼氣池曾經很火,現在不太受人關注,主要有這些原因
    在農村的各方面發展當中,幾乎所有人都會經歷很多的變化,畢竟現在國家的制度已經越來越好了,所以農村地區的各種發展也都能夠得到保障。我記得小時候在老家生活的確是比較不錯的,那個時候雖然條件不是特別好,但卻能夠享受到非常天然的環境。不過隨著自己的長大,也開始面臨著更多的改變。
  • 農村廁所改造僅需3000元,為何農民卻不情願?原來有難言之隱
    農村廁所改造僅需3000元,為何農民卻不情願?原來有難言之隱近幾年,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國家實施了不少的惠農政策和扶持政策,其中有一項非常特別,這就是農村廁所改造。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農村的廁所是一種旱廁,沒法像城市裡那樣用完就用水衝掉,相反,如果不定期清理,人的排洩物會越存越多。一般的處理方式都是打到兩個黑色的大橡膠桶裡,用扁擔挑到地裡去澆菜。這種旱廁極其不衛生,在幾米內味道都很大,上完廁所渾身都是味道,而且容易滋生病菌,走進去也不算非常美觀,其次就是不安全,年齡小的孩子使用這種旱廁很容易發生墜落的危險。
  • 一年四季吃不完,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如今個頭翻5倍,成經濟作物
    其中值得一提的一位小學同學,常年在老家打拼,專職種植一片果樹,如今也收穫滿滿。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一年四季吃不完,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如今個頭翻5倍,成經濟作物。該同學種植的水果曾是我們小時候都愛吃的芭樂。芭樂是我們本地的叫法,其學名為潘石榴,雞屎果。這芭樂原產南美洲,是一種喬木果樹。
  • 「三峽日報」「三聯通」沼氣池廁所改造試點啟動
    7月26日,由市農村能源辦公室組織開展的「三聯通」沼氣池廁所改造試點工作在枝江完工,安福寺鎮野鴨灣村8戶農家旱廁變身「三聯通」沼氣池廁所,農民如廁環境大大改善。「三聯通」沼氣池廁所能夠有效滅殺或去除生物性致病因子,減少糞便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汙染。
  • 北方農村免費改造衝水式廁所,雖乾淨衛生,農民卻棄之不用,為何
    河南豫北地區某個農村的村務廣場上堆放著不少改造廁所用的材料,從前年開始,豫北農村地區的廁所已陸續在改造了,由原來的旱廁改造成衝水式的蹲便或坐便,這樣就乾淨衛生多了。農村廁所改造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政策,由相關部門免費提供化糞池以及部分的安裝材料,村民在自己添加一部分人工費用,實現廁所的改造升級。我們都知道農村的空氣相對城市來說還算是比較新鮮的,但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傳統的廁所,在農村俗稱「茅房」,這樣的廁所冬天來說還好點,可是一到夏天,走老遠都能聞到臭氣燻天,而且蒼蠅蚊子到處飛,是真的很不衛生。
  • 兒時一摘幾十斤,曾是農村娃零食,如今1元1斤沒人要,太可惜了
    導讀:兒時一摘幾十斤,曾是農村娃零食,如今1元1斤沒人要,太可惜了得益於農業技術越來越好,現如今人們可以吃到的水果品種也越來越多,甚至很多以前只在農村才能吃到的野果,也被發展成了水果,不僅讓愛吃水果的朋友能品嘗到它們的美味,還讓農民朋友多了增收渠道,比如刺梨、八月炸、樹莓、桑葚等
  • 三聯通式沼氣池廁所改造試點工作順利完工
    日前,由市農村能源辦公室組織開展的三聯通式沼氣池廁所改造工試點工作在枝江市順利完工,安福寺鎮野鴨灣村8戶農家旱廁被改為三聯式通沼氣池廁所,面目煥然一新。今年7月8日,全市三聯式通沼氣池廁所改造試點工作在枝江市正式開始。
  • 四川「沼氣革命」破解農村能源短缺及汙染難題,推動廁所革命
    如今不同了,沼氣起了大作用,煮六七個人的飯都用不完,還可以照明。」沼氣好處很多,村裡77歲的曾才福老人回憶說:「煮飯不燒柴和炭,點燈不用油和電。英雄黃繼光的母親來村裡看過,也用了七八年沼氣。延安知青也來學過,他們建成了陝西第一口沼氣,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神話。」沼氣就是沼澤地產生的氣體,其主要成分和天然氣一樣,是甲烷,可燃燒。
  • 「沼氣燈」保暖小豬 萊州建成省最大豬場沼氣池
    「沼氣燈」保暖小豬 萊州建成省最大豬場沼氣池 2008-12-18 07:30:55 來源:水母網-煙臺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