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之初,流水清澈,風景怡人;時日一久,池水枯竭,美景不再。前天,家住海曙望京人文小區的曹先生反映說:小區景觀水池幹了好些年,失去其原有功能不說,如今快成垃圾中轉站了。
昨、前兩天,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小區,景觀水池成擺設的現象還真不少。
景觀水池有山沒水
望京人文小區位於海曙高塘路上,曹先生入住2年多了。在他的印象裡,正對小區入口處的景觀水池從來就沒有滿過。
「門口有個景觀水池,白色雕塑在中間,之後是假山。假山上有浮雕,有巖層,還是蠻好看的。假山後還連著個小池。」曹先生說告訴記者,從他入住之初,這個景觀水池除了雨水之外,就沒有注過水。雨水乾涸後,瓷磚鋪就的池底裸露了出來,時間一長髒兮兮的,和周邊白色雕塑和假山不搭調。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景觀水池周邊綠植環繞,中間有假山相隔,其後有亭相連。按照曹先生的說法,「如果有水,弄乾淨後還真是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不過,假山底下有個垃圾房,乾涸的水池邊上,放著幾個垃圾箱。「景觀水池和垃圾房為鄰,還要去擺放垃圾箱,這樣好嗎?」曹先生感到很惋惜。
記者採訪了小區物業韓經理。他告訴記者,小區裡正在開展垃圾分類,這幾個垃圾箱只是臨時放在那,過幾天就搬走。此外垃圾箱也是新的,裡頭並沒有垃圾。
「我到小區4年多了,水池一直都沒放過水,垃圾房也一直在這。」韓經理說,他聽說過出於安全的考慮,水池乾涸後就沒有開放,「當時在別的小區,發生有小朋友溺水的事故,家長、物業都很緊張,後來乾脆就停掉了。」
乾涸水池真不少
景觀水池成了擺設,這種現象普遍嗎?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小區,還真發現不少這樣的情況。
在範江岸路上的麗晶國際小區,圓形的水池裡小橋飛架而過,雕塑不少,很明顯是個噴泉池。不過,池裡沒有一滴水,淺藍色的池底和噴泉出口、射燈零部件等裸露在外。一旁的國際村裡,鵝卵石砌成的水池依然無水。
位於新芝路158弄的東方威尼斯小區,記者找到了2個水池。一個水池無水,底呈藍色,面積差不多有一個籃球場大小;另一個景觀水池呈五角形狀,裡頭蓄滿了水。旁邊的居民介紹,這個水池在節假日還可以成為噴泉。
香榭麗舍小區裡的一個水池,面積較小,依然無水;麗園馨都的景觀水池也很漂亮,但池底乾乾的,成了小朋友奔跑嬉戲的場所。
在記者走訪小區中,豐佳苑、天景佳苑、中央花園3個小區的水池是滿的。
其他景觀水池,池底為何乾涸?記者採訪得知,其一為安全,其二為經費。據麗園馨都物業劉經理介紹,他4年前來小區時,水池就幹了。當時設備埋在地下,過了保修期。曾有業主提出維修,但涉及到資金問題,物業向業委會打了報告,沒有批覆。說是經費首要保障電梯、消防等安全,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
後期維保有難題
「別看是個小水池,再小的水系,維保也是要成本的。」一名物業負責人表示,自來水的成本自不用說,大熱天蒸發極快;如是河水,經常換水、運水,成本不小。若是噴泉,就涉及到電,這裡除了成本,考慮更多的就是安全問題,哪個物業都不敢馬虎。
物業管理師陳哲偉介紹,景觀水池的維護,比常人想像的複雜得多,成本也高得多。比如池底漏水、青苔等問題,並不是修補、清洗就能解決的。鄞州的金灣華庭和東湖花園都曾遇到過這些問題。
「水池保持活水循環,從工藝上說並不複雜,但問題就在於後期維保上。」陳哲偉說,蓄水久了,會有青苔,雜質沉積,還有水生植物、水烏龜等問題。一次放水、注水、清理,都涉及到經費。如今物業成本上漲,在景觀水池屬於上屆物業「遺留問題」時,有多少物業願意去處理這個棘手問題,值得打上一個問號。
「開發商造房子時,有假山有水池,小區很漂亮,房價也上去了,但在使用過程中,維保問題卻難以解決。」一名物業負責人直言,很多小區連物業費都收不齊,哪有閒錢和工夫去解決景觀水池的問題?
對此,市園林局一名園林景觀專家表示,結合小區自身定位,在規劃設計時就要預估後期維保成本。其實小區的景觀水系不用太大,點睛就好。景觀水池還有收集雨水,防洪排澇的作用。否則成了擺設也真的是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