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迷你「百草園」 就藏在居民小區裡-四葉草堂 百草園 藥草園...

2021-01-11 東方網

原標題:這個迷你「百草園」,就藏在居民小區裡

  上海的社區治理這幾年做得紅紅火火,居民們對於社區裡的綠色景觀早已屢見不鮮。然而,若是說起要在居民區裡建一個「藥草園」,或許還是會激起許多人的好奇心。

  不少人對魯迅文中的「百草園」一定印象頗深。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纏繞著的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組建起了一個樂趣無限的「百草園」。身處都市的「水泥森林」,不少人對大自然無限神往。可是,上哪兒找一塊綠地,種上些花花草草愉悅身心?

  近來,「四葉草堂」在浦東新區塘橋街道的實踐案例讓人眼前一亮,利用社區用地的「邊角料」,透過巧思轉換,也能成為一道靚麗的自然風景線,在充實居民社區生活之餘,還能起到科普教育的雙重作用。

  自然改造家「變廢為寶」

  位於塘橋街道的藍東居民區內有一棵生長了數十年的老松樹,這裡的居民對它頗有感情。然而,由於長年疏於打理,老松樹周邊雜草叢生,甚至不時還會有建築垃圾混跡於內。一到冬天,這裡更是顯得荒涼無比,只餘下老松樹靜靜地感受凜冽的寒風,極少有人駐足觀賞。

  為了滿足社區居民越來越強烈的改造願望,藍東居委會特地邀請了自然教育類社會組織「四葉草堂」來為這塊社區內的「邊角料」設計改造方案。「我們在設計方案中儘可能保留現有的可利用植物,圍繞它們進行景觀升級。」「四葉草堂」自然導師袁帥告訴記者,填滿了居民們多年記憶的老松樹依舊是這塊綠色景觀的核心。為了便於後期維護和打理,他們在設計時還特意留出町步,既能成為人們的行走通道,也是一處上佳的觀景點。曾在老松樹周邊肆意生長的小樹也將被最大限度保留,一些會影響後續種植的草木則被移植到小區內的其他綠化區域,可謂是物盡其用。

  緊鄰老松樹的居民樓內有一住戶常常把自己精心培育的盆栽放在窗外。受此啟發,細心的設計師設計了一款「移動漂流臺」。漂流臺的製作材料是社區內的廢舊家具,居民們可以將自己得意的綠植作品在這裡展示。隨著季節變換,「移動漂流臺」上的作品也會不斷更迭。旁邊還配有同樣是由廢舊家具製作的工具箱,從除草工具到肥料應有盡有,方便居民們對這塊綠地進行後期維護。

  長在都市居民區裡的「藥草園」

  上海的社區治理這幾年做得紅紅火火,居民們對於社區裡的綠色景觀早已屢見不鮮。然而,若是說起要在居民區裡建一個「藥草園」,或許還是會激起許多人的好奇心。據介紹,此次「四葉草堂」要在藍東居民區試水的,就是此前從未嘗試過的「藥草園」。這個概念誕生之初,設計團隊的想法很簡單——既能滿足居民們的種植需求,還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中藥材的種植方法。

  原來,藍東居民區內的居民不少人都有種植愛好。此前,小區居民常常只在家裡種一些觀賞性花卉,極少嘗試中草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養生類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大,學習種植中草藥就此被提上日程。

  「四葉草堂」的這一設計可以說完全契合了居民們的升級版種植需求。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道前所未有的難題。眾所周知,中草藥的生長條件極為嚴苛,許多中草藥都需在海拔數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區生長三五年方能成熟。而要在上海這樣的都市種植中草藥,不少人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四葉草堂」自然導師袁帥告訴記者,他們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了上海特殊的地理環境,會因地制宜選擇更適合在上海生長的中草藥植物種類。比如,包括地黃在內對早晚溫差有一定要求的植物就很適合在上海紮根,早晚溫差大有利於這些中藥草植物進行糖分積累。

  傾力打造「一花園一世界」

  想要讓夢想中的  「藥草園」真正落地,「四葉草堂」設計團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土壤改良問題。面對如此高密度的一塊綠地,為了讓後續種上的中草藥植物順利生長,需要一塊營養豐富的土壤。

  位於藍東居民區內的這塊土地「邊角料」有著不少小區的通病——由於長期無人維護打理,土壤缺少有機質。不僅如此,由於土壤長期裸露在外、風吹日曬,其土壤結構還被雨水拍打得質地堅硬,十分容易板結,這就大大增加了植物紮根的難度係數。從袁帥的專業判斷來看,未改良前的這塊土壤無論是土壤結構還是土壤肥力,都遠遠不達標。

  為了讓這塊土壤能夠達到種植要求,設計團隊還需要經過厚土栽培這一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四葉草堂」團隊充分發揮了社區居民的自治熱情。他們為小區居民們上了一堂堂有聲有色的科普課,將土壤栽培的知識點一點一滴輸入居民們的種植知識庫中。袁帥認為,「藥草園」建成後維護打理的主力軍還是社區居民,因此在前期建設環節就讓他們參與其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居民們的種植熱情。

  在厚土栽培環節,「四葉草堂」團隊以自己的方式向自然致敬。從小區裡樹木修剪下來的廢料、冰箱裡的果皮、爛蔬菜葉、甚至是一些廚餘,這些統統都成為了「藥草園」裡的珍貴肥料。袁帥將其與森林裡的肥料作比——茫茫綠色森林中,正是落葉、枯萎的花朵又化成了培育下一代生長的最佳養料。「我們想要在居民區裡搭建的正是這樣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袁帥說。未來,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還將有微生物、昆蟲等來逐步完善環境,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一個可以自循環、生機無限的綠色花園。

  「藥草園」的植被計劃目前還在討論中,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設計團隊將充分考慮季節更替,讓花園裡的景色四季都有看點。炎炎夏日,正是香草類植物的瘋長季節,薄荷、羅勒、迷迭香和鼠尾草,它們一遇到陽光仿佛就精力充沛,散發出的濃鬱香味讓整個花園都變得迷人起來。而等到寒冬,這些香草類植物漸漸枯萎,就需要種植一些更耐陰喜冷的植物,為略顯荒涼的冬季增添一絲暖意。與此同時,設計團隊也會把後續維護難度考慮在內,選擇一些易於打理、容易存活的中草藥植物。

相關焦點

  • 造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天裡徜徉在萬物復甦的花園裡,冬天裡撐起簸箕抓小鳥;白天拜孔子、搖頭晃腦背詩歌,晚上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仿佛把我們帶到了生活的天堂,而它就是紹興。浙江紹興,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同時這裡是中國風的最好展現地。魚米之鄉,社戲的歡騰,來到紹興,遠離城市的喧囂,後花園的世界,令你無不相忘。
  • 百草園:中草藥盛放的大花園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牡丹、芍藥、桔梗……這些常在野外怒放的植物,其實在中醫學裡都可入藥——中草藥可能比你想像中的更加美麗。今年世園會期間,約500種中草藥在百草園內亮相,從春天到秋天,每個月都有不同的中草藥開出花朵,展現實用性之外的一面。
  • 魯迅的百草園裡種的「皂莢」,它不是皂莢啊
    因為這個故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將無患子稱為「鬼見愁」。而在沒見到皂莢之前,我對它的印象,就是來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那棵「高大的皂莢樹」。作為同樣在百草園生活過的人,周作人在《後園》中是這樣介紹的:「百草園的名稱雖雅,實在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平常叫做後園……堆上長著一棵皂莢樹,是結『圓肥皂』的,樹幹直徑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這年代不很近了。」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鑑賞,人跡罕至hǎn,覓食mì,竹篩shāi,秕谷bǐ,系jì,傳授shòu,書塾shú,四、整體把握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 繪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現舊日情懷
    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是因為它曾作為課文,長期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魯迅的胞弟周作人先生,寫了更多關於百草園的文字。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練習
    4、(5分)第2段中,作者描寫在百草園中有哪些遊戲?(每個不多於5個字)5、(2分)「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6、(2分)第4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7、(2分)如何理解「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這句話?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介紹魯迅生平簡歷。介紹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寫於1926年,當時作者45歲。他在《小引》中寫道:「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 "百草園"現身魯迅公園 可近距離了解多種中藥植物
    何首烏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還記得魯迅先生寫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嗎?虹口區有了一個專門種植中藥的基地,昨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藥種植基地「百草園」在魯迅公園落成揭幕。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為了在市民中推廣傳統中草藥的認知,更直觀地了解其生長習性,普及中醫知識,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魯迅公園共同建設了這座百草園。
  • 把生物課開到樓頂「百草園」,體驗式教育深受學生喜愛
    今天,武漢市天門墩中學七年級學生的生物課開到了屋頂「百草園」,學校把課堂學習延伸到了戶外,一些在課本裡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在這裡一一被解開。「以前只在書本上見過三角梅,真實的植物還是第一見到。有些知識,像植物如何進行授粉,從而能結出果實,在這裡就能看得很清楚。」天門墩中學七(2)班葉蘊璋當天看了三角梅、鐵樹等植物的介紹,並一一給他們掛上標牌。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魯迅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 閱讀悅青春 | 陳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今日朗讀者——陳瑤   為大家帶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書名: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朗讀原文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魯迅的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用優美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其幼年時期趣事,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百草園顧名思義就是長滿雜草的園子,雖然荒涼,但卻是兒時魯迅的樂園。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 中藥百草園|木賊
    南京市高淳中醫院公眾號 特別推出 「中藥百草園」專題 帶大家認識生活中的中草藥 敬請關注 ▼▼▼
  • 百草園【原創詩歌】|布穀鳥鳴
    以及明黃的,葵花一心盛開的那種亮亮堂堂 你手上一點點攢起來的青澀力氣和繭子花上鄰家綠衣女孩一樣的單純開始躁動,覺醒 有什麼比這更有意思呢——眺望著春天原野和遠山 現在它們在我的手機聲裡作巢《青青百草園》是為廣大文學愛好者開闢的一片芳草地,如果你喜歡寫文字,寫詩、寫散文,寫心情故事,歡迎到這裡來耕耘!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孩童世界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魯迅先生的小說向來評價是最高的,可是近年來常常有一種論調,在學生課本中去魯迅化,因為很多人認為魯迅現實的文字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了,又有人說先生的文字過於尖刻和激烈了,所以不符合中、小學生去閱讀和分析。可是,我倒是覺得此論調大錯特錯,先生小說中刻畫的人物雖然經歷了不同的年代,卻依然有著其生命力,比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他們不都活生生地在我們身邊嗎?
  • 王羲之的墨池,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紹興傳承的是文人情懷
    一個城市的性格,有時候取決於這個城市的歷史或是人情,新城如深圳,探索百年的歷史是不可能了,但在一些老城如北京,它的歷史就像是一本十分厚重的書,所發生的事,所生活在這裡的人,統統被記錄下來,讓人翻閱起來十分有滋味。
  • 2019中考語文名著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表達對百草園的依依不捨之情。B、修辭:排比、擬人、反覆。   6、寫三味書屋生活:A、肅穆氣氛。B、問問題老師不答。C、不允許遊玩。D、讀難理解的古文。E、因內容枯燥學生上課搞小動作。   7、中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