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現舊日情懷

2021-01-09 人民網

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可讀作adei),我的蟋蟀們! 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華語

  秋日的午後,陽光暖暖的,很舒服。走在多倫路文化街上,再一次來到魯迅先生的塑像前。先生目光深邃,正和學生們交談,稜角分明的面容帶著柔和。此時,我的腦海裡出現的並不是「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的魯迅,而是那個在百草園奮力拔何首烏、期待見到赤練蛇和美女蛇的少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多年以前在小學課文裡讀到的,是魯迅描寫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寫於1926年。在這恬淡悠然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那種自在、驚奇、期待,以及留戀的悵惘,給我很深的印象。

  如今,面對這本精緻的繪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人不由再次感嘆:這是一篇多麼溫暖、清新、懇切、真摯,充滿童趣和留戀的回憶散文。我們只須愉快地欣賞,輕鬆地、毫無負擔地感受文中的童趣和人情味,領會它的妙處。而孩子們正是這樣讀書讀畫的,無需過度開掘;陪伴在側的家長,只要和孩子一道尋找、品味書中有滋味的地方就可以了。

  封面,少年魯迅坐在書桌前,遐想聯翩,書桌周圍不是陰暗的課堂,而是百草園裡那明媚的綠色。這很能引起兒童讀者會心的笑,每個剛入學的少年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另一畫面,小主人公在奮力拔何首烏,那種好奇、專注、迫切,也很能引發小讀者的同情和好奇。

  說到百草園的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以及斑蝥,作者語氣裡暗藏著興奮,真可以說是如數家珍。這時,家長如果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和體驗,繪聲繪色地展現這些動植物的特徵及相關的樂趣,孩子就會懂得文章妙在何處了。

  魯迅是大文豪,但也是個普通人,本文體現的不是他戰士的性格,恰恰是他作為普通人的童年趣味和舊日情懷。畫家準確地抓住了這一點,用工細寫實的筆致再現文中的場景,毫不誇張、諷喻,可謂讀懂了魯迅。百草園描繪的細節很多,限於篇幅雖不能完全表現,但畫面的信息已經儘可能展現。有時畫面和文字並不是完全對位的,文字裡的信息在之後的畫面裡才會有所表現,比如「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的場景,在後來過橋上學的畫面裡才出現,你看到這個畫面時會想起前面的文字,可能會起到一種讓場景演進的效果。

  故事開始的畫面是平視角度,也如讀者和作品的關係,到後來,大部分畫面以客觀俯視的角度的畫面來慢慢展開……

  關於美女蛇故事的畫面,是以工筆畫的形式表現。 「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一段,是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分隔處。少年惆悵,歡樂將永遠消失了,內容表現基本是意向化的,畫面與文字結合最為緊密,仿佛百草園的一切已經隨風而去。畫者大均說:「封面是最後才畫的。想像是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的一個結合,又仿佛是少年魯迅在課堂上的一個夢,如同本文對往事的描述一樣。雖然留戀,但已不重要了」。

(來源:新聞晚報)

相關焦點

  • 造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也許你可以去百草園聽蟋蟀們唱歌,看看何首烏的藤有多壯實;或者你可以到三味書屋去拜拜孔子,看看八仙桌上的戒尺;鹹亨酒店裡還有溫熱的清酒,你可以摸出幾枚硬幣喝上一碗;一條小河流經魯迅故居門口,河上飄著一艘艘烏篷船,它們可以載著你去看社戲。魯迅故裡保留了許多魯迅時代的生活場景,讓你猶如走進了三維世界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裡是解讀魯迅的最好場所,現在成了浙江的「鎮城之寶」。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介紹魯迅生平簡歷。介紹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寫於1926年,當時作者45歲。他在《小引》中寫道:「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教學目標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練習
    4、(5分)第2段中,作者描寫在百草園中有哪些遊戲?(每個不多於5個字)5、(2分)「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6、(2分)第4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7、(2分)如何理解「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這句話?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魯迅的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用優美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其幼年時期趣事,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百草園顧名思義就是長滿雜草的園子,雖然荒涼,但卻是兒時魯迅的樂園。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魯迅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 閱讀悅青春 | 陳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今日朗讀者——陳瑤   為大家帶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書名: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朗讀原文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孩童世界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其實,我更喜歡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短短的文字卻寫出了孩童世界的美好和純真,進入了成人世界後,我們感受到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太多的勾心鬥角,令我們失去了曾經最純真的笑容。可是在讀了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尋覓到了一份難得的童心、童真、童趣。
  • 2019中考語文名著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表達對百草園的依依不捨之情。B、修辭:排比、擬人、反覆。   6、寫三味書屋生活:A、肅穆氣氛。B、問問題老師不答。C、不允許遊玩。D、讀難理解的古文。E、因內容枯燥學生上課搞小動作。   7、中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王羲之的墨池,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紹興傳承的是文人情懷
    攀登到塔上就能將整個紹興城的風景盡收眼底,新城區的高樓大廈一座連著一座,老城區低樓黑瓦白牆,在這些建築之中,散布著許多值得探索的古蹟,就如同戒珠寺、題扇橋等等。歷史的真相當然無從考證,誰也不好說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還是當地人們口傳的,但是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了解到了王羲之做人優良的品格。在院子裡,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書聖浣筆的墨池,也就是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的那個故事:兒時的王羲之沉迷書法,經常到家門口的一方小池塘中洗筆,久而久之這池塘中的水竟然被染成墨色,可見王羲之練習之勤奮。
  •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談讀寫結合
    下面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幾個可以用來做仿寫練習的段落。【例一】原文: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是因為它曾作為課文,長期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魯迅的胞弟周作人先生,寫了更多關於百草園的文字。
  • "百草園"現身魯迅公園 可近距離了解多種中藥植物
    何首烏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還記得魯迅先生寫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嗎?虹口區有了一個專門種植中藥的基地,昨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藥種植基地「百草園」在魯迅公園落成揭幕。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為了在市民中推廣傳統中草藥的認知,更直觀地了解其生長習性,普及中醫知識,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魯迅公園共同建設了這座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