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021-01-09 一步一個腳印666

皂莢、桑葚、何首烏、覆盆子、歡快啼鳴的知了、歡呼雀躍的雲雀、會唱歌的蟋蟀……這些遠離城市喧囂,生活氣息濃厚的花園,就是魯迅小時候所生活過的地方。春天裡徜徉在萬物復甦的花園裡,冬天裡撐起簸箕抓小鳥;白天拜孔子、搖頭晃腦背詩歌,晚上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仿佛把我們帶到了生活的天堂,而它就是紹興。浙江紹興,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同時這裡是中國風的最好展現地。魚米之鄉,社戲的歡騰,來到紹興,遠離城市的喧囂,後花園的世界,令你無不相忘。

魯迅故居,記憶撩人

紹興被稱為「東方威尼斯」,而魯迅故裡則是紹興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個魚米之鄉,魯迅故裡被他的故鄉人們很好地保留了下來,為人們呈現出一個現實立體版的魯迅故裡。

魯迅故居所在的整個新臺門約建於19世紀初。故居原為兩進,前面一進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間平房已被拆除。後面一進是五間二層的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為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後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都在這裡度過,中途回鄉任教也來此偶住。魯迅故居後園就是著名2的百草園了,童年時期的魯迅常在這裡玩耍。後園雖已破敗,但經過修葺,已恢復了原貌。

獨具特色的江南風情,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街,一排排粉牆黛瓦。也許你可以去百草園聽蟋蟀們唱歌,看看何首烏的藤有多壯實;或者你可以到三味書屋去拜拜孔子,看看八仙桌上的戒尺;鹹亨酒店裡還有溫熱的清酒,你可以摸出幾枚硬幣喝上一碗;一條小河流經魯迅故居門口,河上飄著一艘艘烏篷船,它們可以載著你去看社戲。魯迅故裡保留了許多魯迅時代的生活場景,讓你猶如走進了三維世界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裡是解讀魯迅的最好場所,現在成了浙江的「鎮城之寶」。

紹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地方,保留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近代反清女傑秋瑾從容就義的軒亭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留下的遺蹟,等等。在魯迅的家鄉,還有各式各樣的戲劇演出和傳說故事。鄉親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兩個「鬼」:一個是「帶復仇性的,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女吊;另一個是腰束草繩、腳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無常」。鄉土傳統與民間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魯迅的一生。1881年出生的魯迅從小就表現出活潑的性格。因為外祖母家在農村,魯迅也就有了一批農民小朋友,一起在朦朧的月色下,劃著白色的小船,趕去看社戲;回家的路上,肚子餓了,就「偷」自家地裡的豆煮了吃。魯迅還在叫做「百草園」的後園裡,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趣味: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蟋蟀彈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烏;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傳說……正是這樣自由無拘束的童年生活,開發與培養了未來作家魯迅不朽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塊高高在上的銳利峰石,他的筆端時而犀利,時而柔情,尤其是那個天堂般的百草園和承載著魯迅少年時記憶的三味書屋,引得無數人心馳神往。那些童真童趣,那些遙隔百年的記憶,在看到三味書屋桌上刻的那個「早」字的瞬間,一切都漸漸明晰起來。這位目光如炬的鬥士,竟也擁有如此柔軟瑰麗的童年。

百草園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魯迅故居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上了人們對水鄉紹興的記憶。

百草園原是周姓十幾戶人家的共有菜園,自從房產易主後,園地的南北兩端就改變了最初的模樣,但大部分還保持原貌。穿過幾條窄巷,經過幾扇木門窗,就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的樂園。目前百草園裡的無患子樹是20世紀70年代人們根據魯迅親友的回憶補栽的。專家建議補種的皂莢樹至少要讓小孩子感覺高大,因此皂莢樹的直徑應以10~20釐米、樹齡在10~20年為宜。如今,真正的皂莢樹終於「葉落歸根」。

小時候誦讀先生的文章滾瓜爛熟,眼前的園子卻好似失去了當初的靈性與生機。那些皂莢樹和蔬菜都還在生長,卻不知幾易春秋之後,是否還是當年讓先生欣喜的那些?在略顯荒蕪的園子裡來回幾遭,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孩童,側耳傾聽有無蟋蟀的叫聲。這園子裡的一切都沾染著魯迅的氣息,放眼望遍每一個角落,希望能找出點樂子來,以便與敬愛的先生隔空同樂。

三味書屋

從魯迅故居出來,往東行數百步經過一座石橋,就到了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很有名的一座私塾。少年魯迅曾在這裡跟隨壽鏡吾先生讀書,共5年多時間。三味書屋是個三開間的小花廳,本為壽家書房,正門是一黑漆竹絲門,書屋的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四字匾額。由於年代久遠,為保存原貌,書屋的門是鎖著的,遊人只能從門外觀看。

這間私塾並不大,舊式的桌椅雖油漆斑駁,卻始終保持完好。窗前壁下擺著八九張參差不齊的桌椅,是學生們自備的課桌。看著當初的陳設,可以想像先生和同學們一起拖著長腔的讀書聲,以及教書先生拿著戒尺眯眼搖頭。其中東北角的一張,是魯迅當年的座位,桌面右邊有一個他親手刻下的「早」字,以為自勉。想必此舉引來了後世無數人的效仿,一時間「早」字在課桌上大行其道。

鹹亨酒店,長衫文人孔乙己

鹹亨酒店本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在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之際,為了保持酒店的傳統特色,特選址都昌坊口的西首(現魯迅路中段),重新修建了一家鹹亨酒店。

酒店東側豎立著一座四柱塔形招牌,塔高二丈許,頂有瓦,簷下外側懸一大大的「酒」字。四柱似竹,塔體中空,朝西面為黑底,上書「鹹亨酒店」四個金字。如今走進酒香撲鼻的店裡,悉如魯迅小說《孔乙己》所述:酒店三開間平屋,無窗,無隔牆,西首朝外擺開曲尺形櫃檯,上面放著「過酒坯」,風味純正;還有豆腐乾、百葉包、燴雞蛋、熟蟹以及豬內臟等便宜菜餚,自然也少不了當年孔乙己嘗過的茴香豆。

坐在古樸的凳子上,只是想起穿長衫站著喝酒的孔乙己,想起那個說竊書不算偷的窮文人,正是魯迅先生為我們塑造了那麼一個可悲可嘆的人物,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社會現實的無情。現如今的鹹亨酒店裡一片人聲鼎沸,生意極好,安樂太平,卻似乎少了一股氣節,於是又吃了幾顆茴香豆。

相關焦點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教學目標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介紹魯迅生平簡歷。介紹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寫於1926年,當時作者45歲。他在《小引》中寫道:「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魯迅的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用優美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其幼年時期趣事,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百草園顧名思義就是長滿雜草的園子,雖然荒涼,但卻是兒時魯迅的樂園。
  • 繪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現舊日情懷
    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可讀作adei),我的蟋蟀們! 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華語  秋日的午後,陽光暖暖的,很舒服。走在多倫路文化街上,再一次來到魯迅先生的塑像前。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練習
    4、(5分)第2段中,作者描寫在百草園中有哪些遊戲?(每個不多於5個字)5、(2分)「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6、(2分)第4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7、(2分)如何理解「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這句話?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孩童世界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其實,我更喜歡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短短的文字卻寫出了孩童世界的美好和純真,進入了成人世界後,我們感受到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太多的勾心鬥角,令我們失去了曾經最純真的笑容。可是在讀了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尋覓到了一份難得的童心、童真、童趣。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魯迅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 2019中考語文名著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文體(散文)、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題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並掌握:A、分層次。B、寫景角度:動植物、聲色形味、動靜結合、高低、遠近、虛實、總分。C、寫法:排比、擬人、對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愛讚美之情,突出樂園。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雖虛構但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 閱讀悅青春 | 陳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今日朗讀者——陳瑤   為大家帶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書名: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朗讀原文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 王羲之的墨池,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紹興傳承的是文人情懷
    攀登到塔上就能將整個紹興城的風景盡收眼底,新城區的高樓大廈一座連著一座,老城區低樓黑瓦白牆,在這些建築之中,散布著許多值得探索的古蹟,就如同戒珠寺、題扇橋等等。歷史的真相當然無從考證,誰也不好說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還是當地人們口傳的,但是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了解到了王羲之做人優良的品格。在院子裡,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書聖浣筆的墨池,也就是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的那個故事:兒時的王羲之沉迷書法,經常到家門口的一方小池塘中洗筆,久而久之這池塘中的水竟然被染成墨色,可見王羲之練習之勤奮。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是因為它曾作為課文,長期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魯迅的胞弟周作人先生,寫了更多關於百草園的文字。
  • "百草園"現身魯迅公園 可近距離了解多種中藥植物
    何首烏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還記得魯迅先生寫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嗎?虹口區有了一個專門種植中藥的基地,昨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藥種植基地「百草園」在魯迅公園落成揭幕。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為了在市民中推廣傳統中草藥的認知,更直觀地了解其生長習性,普及中醫知識,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魯迅公園共同建設了這座百草園。
  •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談讀寫結合
    下面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幾個可以用來做仿寫練習的段落。【例一】原文: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 魯迅先生極想要得到一隻飛蜈蚣,也去吸美女蛇的腦髓
    這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為什麼想要得到飛蜈蚣?這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阿長給童年的魯迅講述的故事當中。在這個故事中一條人首蛇身的美女蛇想要吃一位在廟裡苦讀的讀書人,卻被老和尚使用飛蜈蚣吸乾了腦髓而死。這個故事讓童年的他感到做人的險惡,在夏夜裡乘涼的時候不敢去看牆上。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1966後,因為魯迅作品不符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一度從中學教材中消失。北京市編印的中學語文教材,一直到1969年才恢復了魯迅的《答北鬥雜誌社問》和《「友邦驚詫」論》。隨後,《論」打落水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答託洛茨基的信》《孔乙己》《藤野先生》等15篇文章,先後出現在北京的中學教科書裡。在這一時期,魯迅的文章是馬恩列斯毛著作之外,學生們唯一能讀到的文學作品。
  •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魯迅記錯了?
    生長喜好:落葉大喬木,每年6-7月開黃花,9-10月結和龍眼很像的小果子,到了11月,葉子、果子陸續變黃,12月落葉。  杭州哪裡多:靈隱路、蘇堤、曲院風荷、杭州花圃、龍井路、清泰街、教場路、天目山路延伸段。這就是皂莢的果實  百草園裡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 魯迅的百草園裡種的「皂莢」,它不是皂莢啊
    圖片:苜蓿草百草園的皂莢竟是無患子說到無患子的清潔功效,不禁讓人聯想到另外一種植物——皂莢。皂莢的莢果中也含有豐富的皂苷,古人很早就開始用它洗衣服了。而在沒見到皂莢之前,我對它的印象,就是來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那棵「高大的皂莢樹」。
  • 學過開礦、熱愛科幻:魯迅的科學功底到底有多牛?
    <壹> 「博物少年」魯迅我們初識魯迅,幾乎是從他筆下的「百草園」開始的。相比其他燒腦的雜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通俗而趣味。所謂百草園,是魯迅對少年求學私塾「三味書屋」後的一片後花園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