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魯迅記錯了?

2021-02-07 浙江在線

  無患子

  科:無患子科 屬:無患子屬

  別稱:杭州人喜歡叫它肥皂果樹、洗手果;四川人叫它油患子,海南人叫苦患樹,到了臺灣又叫黃目子;古代時,它就有很多「怪」名字,比如搓目子、肥珠子、假龍眼、鬼見愁等。

  生長喜好:落葉大喬木,每年6-7月開黃花,9-10月結和龍眼很像的小果子,到了11月,葉子、果子陸續變黃,12月落葉。

  杭州哪裡多:靈隱路、蘇堤、曲院風荷、杭州花圃、龍井路、清泰街、教場路、天目山路延伸段。

這就是皂莢的果實

  百草園裡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可能,魯迅先生也想不到,他在文章裡隨手寫下的一棵樹,在多年後依然會不時有人來問,真的是那一棵麼?

  那一棵,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高大的皂莢樹」。

  紹興,魯迅故居裡,有魯迅記憶中的百草園,菜畦、桑葚、石井欄……好像一切都是魯迅寫下的樣子,但是皂莢樹,哎,是哪一棵?

  前些年去,有棵樹標明了「身份」,是魯迅年少時常在樹底下撿果核玩耍的「皂莢樹」,可大家一看,這哪裡是皂莢樹,分明是棵無患子啊。

  都是高高大大的落葉喬木,春天一起開黃花,秋天又一起結果子,果子又都可以拿來當「肥皂」,經常有人弄錯,可它倆真的差很多——

  無患子,結的是圓乎乎的小核果,看著就像小龍眼;皂莢,長長扁扁就像扁豆。

  魯迅文章裡寫著皂莢,很可能是無患子。

  有人說,魯迅怎麼會弄錯的?魯迅對植物,那可是從小就有研究的,《釋草小記》《南方草木狀》《廣群芳譜》《本草綱目》……一本本看下來,區區無患子和皂莢樹,人家怎麼會弄錯?

  有人說,不管是皂莢還是無患子,只要是能洗滌的,到了紹興,俗名都統一叫「皂莢樹」,果實圓的叫「圓肥皂」,果實扁的就叫「扁皂角」。當年,魯迅是用了紹興的「官方土話」,沒想到後人分這麼細。

  還有人說,現在的樹,都不是早先的樹。是上世紀50年代,籌建魯迅紀念館時補種的,一共種了5棵「皂莢樹」、2棵桑葚,結果,把樹種錯了,種成了無患子。

  到底是魯迅寫錯了,還是後人種錯了?

  根據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的一篇文章《後園》(收錄於周作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所著文集《魯迅的故家》中),可以佐證當年百草園中的所謂皂莢樹應該是無患子。

  周作人寫道:「百草園的名稱雖雅,實在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平常叫作後園……智房的園門在西邊正中,右面在走路與池的中間是一座大的瓦屑堆……堆上長著一棵皂莢樹,是結『圓肥皂』的,樹幹直徑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這年代不很近了。」圓肥皂,就是無患子。

  2005年,快報記者帶著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植物園農藝師張水法專程去百草園,現場訪問並結合周作人的回憶,傾向於推論——百草園當年的「皂莢樹」其實是無患子(詳見2005年6月14日6版)。

  不過後來,魯迅紀念館專門召開過皂莢樹專題研討會,2008年,在百草園裡又另補種了一棵高11米、胸徑26釐米、樹齡約30年的「高大的皂莢樹」,一棵真正的皂莢樹。

相關焦點

  • 魯迅的百草園裡種的「皂莢」,它不是皂莢啊
    此外,無患子的種子除了可以做手串等工藝品外,種仁含油率高達40%,還是一種良好的生物柴油原料植物。圖片:苜蓿草百草園的皂莢竟是無患子說到無患子的清潔功效,不禁讓人聯想到另外一種植物——皂莢。皂莢的莢果中也含有豐富的皂苷,古人很早就開始用它洗衣服了。
  • 第一次在青島發現了魯迅筆下的皂莢樹,居然有這麼高的價值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家都熟悉。在這篇小學課文的開頭便寫到: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我一直以為,只有江浙一帶才有這種樹,這個秋日的早上,用過早餐過後,看時間尚早,便迎著朝陽在青島國信體育場散會步,居然偶遇了這種皂莢樹。
  • 日湖,水杉紅了,銀杏黃了,皂莢果子熟了,菊花競相爭妍……
    初冬的日湖,皂莢樹樹葉變黃,時而隨風輕揚飄灑,似鋪滿一地金黃的綢緞;遠遠望去,讓人真切體會到什麼是一種美叫落葉不掃。草叢中,偶有一隻只掉落的皂莢果子躲在落葉中,探頭探腦,俏皮可愛。年少時,魯迅的《百草園》不知給我們帶來多少遐想,「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只是當年不知皂莢樹長什麼樣?很多年後才知道,皂莢樹的學名是無患子。無患子也稱 「菩提子」,在民間傳說中具有驅邪避煞的作用。
  • 無患子樹:植物界的天然「肥皂」
    樹甚高碩,枝葉皆如椿,特其葉對生。五、六月開白花。結實大如彈丸,狀如銀杏及苦楝子,生青熟黃,老則紋皺。黃時肥如油炸之形,味辛氣 下有二小子,相粘承之。實中一核,堅黑似肥皂莢之核,而正圓如珠。......俗名為鬼見愁」。這就對無患子樹的描述十分詳細了,將無患子。
  • 無患子到底有沒有毒?結果幾天後就知道了
    無患子泡在水裡洗碗泡沫豐富,去汙力強。記者金潔潔核實:以前我老家門口也有這樣一棵樹,叫肥皂樹,每次只要果子掉下來,我們就去撿來洗手,不過弄到眼睛裡是相當辣,它自帶一股果香味,又或者喜歡用腳碾出它裡面的核,它長得就像一顆桂圓。「小小草」姓張,前天他在路邊走,遇到一群人在撿路邊的木患子(也有很多人叫它無患子),他們說是交給食堂洗碗用,小張跟到那個食堂,拍下了工作人員用木患子洗碗的過程。
  • 造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皂莢、桑葚、何首烏、覆盆子、歡快啼鳴的知了、歡呼雀躍的雲雀、會唱歌的蟋蟀……這些遠離城市喧囂,生活氣息濃厚的花園,就是魯迅小時候所生活過的地方。春天裡徜徉在萬物復甦的花園裡,冬天裡撐起簸箕抓小鳥;白天拜孔子、搖頭晃腦背詩歌,晚上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仿佛把我們帶到了生活的天堂,而它就是紹興。
  • 關於魯迅的手抄報:「魯迅」筆名的來歷
    (《亡友魯迅印象記·筆名魯迅》)這就是對「魯迅」這個筆名最權威的解釋。曾用筆名  曾用過的筆名  共計179個:  一字筆名有15個:卂 飛 樹 俟 獨 洛 幹 豫 E L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 魯迅的烏桕樹
    「他如果罵,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這句話,讓我十分好奇,烏桕樹,是什麼樹?很貴重嗎?為什麼一段樹枝也會被人拾走,失主還要念念不忘地追回?烏桕樹枝有什麼用?後來讀《好的故事》,又看到烏桕樹,「我仿佛記得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山光水色,清新明麗,那麼多繁複的景物,我還是獨對烏桕樹心動
  • 4款讓頭髮蓬鬆的洗髮水:海飛絲溫和去屑,滋源無患子很清爽
    洗髮水中添加了能夠幫助控油和調理頭髮的成分,當然還是有海飛絲主打的去屑成分,大多是以化學成分為主。洗完之後相對清爽,對髮絲而言不會太乾澀。防腐劑用的MIT,價格略貴,不太耐用,但是去屑控油洗髮水裡比較溫和的一款。2、滋源無患子洗髮水在滋源的整個系列裡,我比較種草的是無患子洗髮水。我的理由很簡單:無矽油,清爽,活性成分多。
  • 是點錯了科技樹還是變革了這個時代?
    科學技術在這款遊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擴張軍事都需要領先的科技水平,不過在極為複雜的科技樹中,不同的科技發展路徑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科技發展水平,即便對於科技的投入一模一樣,只要點錯科技樹,選擇了一條更為費勁的科技發展渠道,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 《江南百景圖》皂莢和碎石塊去哪獲得 皂莢和碎石塊獲得地點分享
    導 讀 在江南百景圖手遊中皂莢和碎石塊究竟該如何進行採集呢?採集的方式內容又是什麼呢?
  • 魯迅說是「吃人」文化,戴震說他「以理殺人」,朱熹錯了嗎?
    而魯迅似乎受到了戴震的啟發,將「殺人」換了一個更能吸引人們眼球、引起人們反思的詞語「吃人」。 朱熹真的「錯」了嗎?一代大儒一生的學術成就竟然「錯」成這樣? 顏小二還是那句話,朱熹有朱熹的立場和背景,而戴震以及魯迅,他們在各自的時代背景之下,亦有各自的立場。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是《活著》還是《吶喊》?,他們就是魯迅先生和餘華。餘華魯迅筆下經典的悲劇人物有很多,比如「祥林嫂」、「閏土」、「老栓」、「阿Q」等等,無一不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餘華餘華最經典的成名作就是《活著》,雖然很多人覺得《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代表作,不過單單從兩本書的影響力來看,
  • 青桐、楊柳、烏桕樹……原來,魯迅為他的小說都設計了氣質相配的樹木
    △出版社供圖 魯迅居必有樹,無樹不歡,對花草樹木是飽含感情的。 到日本留學時,魯迅就曾寫下"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這一描寫櫻花最經典的比喻句。上野櫻花爛漫的時節,也是他在日本開始尋求出路的時節。此時,他對科學研究的興趣發生了明顯的轉移,即從地質、化學等無生物科學向植物學、動物學、醫學等生物科學轉移。"
  • 魯迅曾打算翻譯法布爾《昆蟲記》 託人到國外買英文版
    原標題:魯迅曾打算翻譯法布爾《昆蟲記》(附照片) 居裡夫人1903年發表關於鐳的論文,同年,魯迅便向國人介紹了這一重大科學發現;魯迅參與編著的《中國礦產志》,是國內最早運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論述我國地質礦產的著作;魯迅還是中國第一位在課堂上講人體構造的教師;他還曾經打算翻譯長達十數冊的法國科學家法布爾的科學巨著《昆蟲記》,他甚至託人到國外去買英文版
  • 魯迅先生極想要得到一隻飛蜈蚣,也去吸美女蛇的腦髓
    這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為什麼想要得到飛蜈蚣?這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阿長給童年的魯迅講述的故事當中。在這個故事中一條人首蛇身的美女蛇想要吃一位在廟裡苦讀的讀書人,卻被老和尚使用飛蜈蚣吸乾了腦髓而死。這個故事讓童年的他感到做人的險惡,在夏夜裡乘涼的時候不敢去看牆上。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有感於故人,寫了一篇回憶魯迅的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但是他在文章裡有好多處都和魯迅在《藤野先生》裡發生的事情不一致。那麼,到底是誰錯了,又是誰在撒謊呢?藤野在文中寫到"可是周君並沒有讓人感到他寂寞,只記得他上課時非常努力。"而魯迅的版本是"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1927年,臺靜農致信魯迅,魯迅的回信是:  「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  從這段回憶錄來看(前提是:臺靜農的回憶是真的),在1927年,中國有兩個人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個是魯迅,另外一個就是梁啓超。但是,魯迅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還欠努力。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賞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魯迅先生曾經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他之所以沒有被提名,是因為他拒絕了提名,這一段塵封的歷史,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被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高本漢,曾經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1927年,臺靜農致信魯迅,魯迅的回信是:「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