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家都熟悉。在這篇小學課文的開頭便寫到: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我一直以為,只有江浙一帶才有這種樹,這個秋日的早上,用過早餐過後,看時間尚早,便迎著朝陽在青島國信體育場散會步,居然偶遇了這種皂莢樹。
當時,雖然是已經臨近中秋,可上午9點後的太陽依然有些熾熱。於是,儘量選擇在樹蔭下行走。當我走在這片草地上,抬頭一望,眼前的一堆黑樹刺嚇了了一跳,只見粗壯的樹幹上,長滿了堅硬而尖銳的黑刺。我在想,若是在晚上,喝醉了酒,不小心撞上了,那可就慘了。
這是一種什麼樹木呢?看葉子似乎像洋白蠟,可仔細分辨又不是。自以為青島地區生長的園林植物多數都認識,可自己熟悉的環境裡這種樹,還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呢。
再繼續觀察,發現這樹上長滿了各種的莢果,有的正在成熟,有的已經變黑成熟。經軟體識別,確認這就是魯迅筆下的皂莢樹。在我的想像中,能給魯迅留下深刻印象的皂莢樹,應該是非常美麗吧?可見到這些有些可怕的樹刺,改變了我對皂莢樹的想像。
其實,雖然皂莢樹有可怕的黑刺,可它的園林價值、經濟價值、藥用價值比較高,我們來簡單科普下。
皂莢樹,豆科皂莢屬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屬於落葉喬木,樹冠可達15米,棘刺粗壯,紅褐色,每年的5月份開花,10月份果實成熟,棘刺長成。
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六七百年。屬於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適宜栽種的地區為:山西、山東、河南、甘肅、河北、內蒙古、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
皂莢的果可提取多種化工原料,用於洗滌染化用品等。樹木材質堅硬,肉質細膩,是製作家具的上等之樹。皂刺及莢果均可藥用,有治癬及通便之功效。
另外,皂角樹冠大蔭濃,壽命較長,非常適宜作庭蔭樹及四旁綠化樹種。皂角樹葉密、花型好看,樹型好,極少有病蟲害,是城市綠化和做行道樹的又一優良品種。
你也見過這種皂莢樹嗎?喜歡這種樹木嗎?歡迎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