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張華曾在《博物志》中云:「桓葉似櫸柳葉」,這個桓葉就是說的無患子葉,說無患子葉長得像櫸柳葉。唐代醫學家陳藏器曾經說:「無患子,高山大樹也。子黑如漆珠」。同時又說「桓、患字,聲訛也。」證明古時候確實很多人因為「桓」和「患」的讀音相似而誤傳無患子樹的名字。
現代社會中,我們對於清潔衣物的用品有許多選擇,無論是肥皂、香皂還是各種品牌的洗衣液、洗衣粉,都能夠滿足我們對於清潔的需求。然而在古代社會,還沒有發明出肥皂和洗衣粉的時代,人們在洗滌衣物時除了使用大名鼎鼎的澡豆之外,就要數無患子樹最為常見了。
無患子樹萌芽力強、生長快、壽命長,最長能有兩百年左右的樹齡
無患子樹有許多的別名,四川人將其稱為油患子樹,海南島稱苦患樹,臺灣又名黃目子或者油羅樹、肥皂果樹,雖然叫法不同,但無患子樹在全國各地都很有名氣。無患子樹是無患子科、無患子屬的落葉喬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能夠長到25米高,樹木枝葉開展,葉片為廣披針形或橢圓形的雙數羽狀互生複葉。
無患子樹的小葉柄極短,花冠則是五瓣的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淡綠色花冠,在每年的6-7月開花。之後9-10月則是無患子樹的果期了,無患子樹的果實就叫無患子,果實為球形,熟時呈現出黃色或棕黃色,內裡的種子也是黑色的球形。
無患子樹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島各地、印度和日本。現如今廣泛分布於亞洲、美洲和大洋洲,約有13種不同的品種,在我國則主要於浙江金華、蘭溪等地區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區不多。無患子樹喜歡光照,也比較耐陰,在零下10℃的低溫中也可存活,屬於較為耐寒的樹種。
同時,無患子樹對土壤的要求也不嚴,它的深根性導致無患子樹擁有很強的抗風力,也能耐乾旱,能保護水土,造林比較容易。更優秀的是無患子樹對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抗性很強,其萌芽力強、生長快、壽命長的特點也是無患子樹能成為工業城市生態綠化的首選樹種的原因。
無患子樹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在很久之前無患子樹的枝、葉、果都被古人應用於各個方面,也有許多記載。西晉張華曾在《博物志》中云:「桓葉似櫸柳葉」,這個桓葉就是說的無患子葉,說無患子葉長得像櫸柳葉。唐代醫學家陳藏器曾經說:「無患子,高山大樹也。子黑如漆珠」。同時又說「桓、患字,聲訛也。」證明古時候確實很多人因為「桓」和「患」的讀音相似而誤傳無患子樹的名字。
無患子別稱很多,如圓皂角、菩提子、木患子、洗手果,搓目子、假龍眼等等
除開誤傳之外,由於幅員遼闊且資訊流通不便,無患子樹還有許多有趣的別名被記載在各種著作之中,《纂文》言其木名盧鬼木:「山人呼為肥珠子、油珠子,因其實如肥油而子圓 如珠也」。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生高山中。樹甚高碩,枝葉皆如椿,特其葉對生。五、六月開白花。結實大如彈丸,狀如銀杏及苦楝子,生青熟黃,老則紋皺。黃時肥如油炸之形,味辛氣 下有二小子,相粘承之。實中一核,堅黑似肥皂莢之核,而正圓如珠。......俗名為鬼見愁」。
這就對無患子樹的描述十分詳細了,將無患子。因為在許多地區都認為無患子樹的枝幹果實有驅邪的功效,所以舊俗中會採摘無患子令小孩子佩戴,或者懸掛早門上,認為這樣可以避鬼魅,故而也將無患子稱之為「鬼見愁」。
李時珍記載:「無患子洗髮可去頭風(頭皮屑)明目,洗面可增白去斑……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李時珍認為用無患子樹的果實來洗頭髮能夠去頭屑,還能夠明目,用無患子洗臉則能夠美白祛斑,十月份的時候採下無患子之後煮熟搗爛,和白面以及其他香料做成丸狀,用來洗澡能夠去汙垢,讓皮膚變得細膩嫩滑,比皂莢更加好。
其實無患子樹的果實就像皂莢一樣,能夠被應用在日常生活洗滌上,因為古時候沒有洗潔精、洗髮露、洗衣粉等等工業製品,當時的人們就會選擇使用皂莢、澡豆、無患子等植物果實以及其製品來達到清潔除垢的目的。
而且根據現代研究發現,無患子的果皮含無患子皂苷等三萜皂苷,可製造「天然無公害洗潔劑」用於日常洗滌,無論是餐具清潔、美容、洗頭還是皮膚保健都是上佳的選擇。無患子中的阿魏酸是科學界公認的美容因子,能改善皮膚質量,使其細膩光澤、富有彈性。
用無患子洗臉具有抑菌、去屑、防脫、美白去斑、滋潤皮膚的作用,泡沫豐富,手感細膩,去汙力強,用它洗臉能不僅能清除面部的油脂、收斂毛孔、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還能減少日光中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
用無患子來洗頭髮,不僅能夠清潔除垢,養護頭皮,還能夠有效去屑
現如今哪怕是各種洗護產品齊全,無患子這一天然植物洗潔用品在日本、臺灣、韓國、美國等國家依舊是相當流行。
特別是歐洲地區的人們,更是喜歡將無患子的果皮,不經加工原原本本的包裹在棉織袋子內,泡水搓擠,使其產生泡沫,直接用於洗衣、洗頭、洗身。而無患子樹也因為內含天然皂素,不必用防腐藥物,處理就可自然防蟲。樹幹筆直少枝,木質硬且,重可製作成各種家具用品,也可製作木梳。
無患子樹在很多記載中都與佛教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這一這種樹木也有許多與佛教相關的傳說。相傳漳州有一位老太太,常年吃齋念佛,從不間斷。
有一年春天,漳州連降大雨,山洪暴發。當大水衝到這位老太太門口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一粒無患子,落地生根開花,大水便繞道而走。此後家家都在自家門口前種一棵無患子樹,用來消災驅難保佑平安。當地還流傳一首兒歌:「無患子,種門前,佛造光,家宅安,子孫後代無患難,菩薩保佑萬萬年」。
不僅如此,佛教傳統上也認為無患子樹可避邪,無患子的幼樹或樹枝可以製作成「打鬼棒」或薰香材料等禮品。跟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當年就是使用無患子製成的佛珠作為念珠,故而無患子果核經常用於製作天然工藝品及佛教念珠。
無患子的果核為黑色,光滑油潤,常被用來製成佛珠或者手串
無患子樹的枝葉廣展,綠蔭稠密,每到冬季滿樹葉色金黃,是綠化的優良觀葉、觀果樹種。從無患樹上結出的無患子也具有多種功用,市場潛力巨大,在國內外都廣受到用戶的好評。儘管現在國內外對於無患子的使用還停留在較為表面的層次,但相信未來無患子樹能夠被發掘出更多的用途,這一優良的植物資源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開發。
參考文獻:
1.中科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上海科學出版社,1985.
2.葉喜陽.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樹種無患子[J].花卉,2016.
3.馮月燕,李智斌.天然無患子總皂苷提取工藝研究[J].廣東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