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泡究竟有沒有顏色?是結構色!

2020-12-05 科技與生活視野

公園裡的三五個小孩,一手拿著泡泡液,一手揚著沾了泡泡液的塑料圈,輕輕一吹,便吹出了一串串彩色的肥皂泡。有個小孩抬頭看了看天上一直變幻著色彩的泡泡,又低頭看了看手裡透明的肥皂液,忍不住向小夥伴發問——

「泡泡的顏色,是從哪兒來的?」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泡泡有魔法?」

呈現出五顏六色的肥皂泡 | Pixabay

那個發問的小孩就是我,而多年以後我才明白,組成這個萬千世界的顏色有兩類,一類是色素色,一類是結構色。

什麼叫做結構色

比起結構色,我們更為熟悉的是那些來自色素的顏色,這些色素可以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工合成的。

青菜、茼蒿、西蘭花

這些蔬菜的綠色大多來自於天然葉綠素

番茄、西瓜、木瓜

它們會含有較多紅色的番茄紅素

甜菜、枸杞、紅心火龍果

它們的紅色,則來自於天然的甜菜紅素

藍莓、西梅、黑加侖

紫色的蔬果往往富含著花青素

彩色巧克力豆外表那層鮮豔的脆皮

它們的顏色則來自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

添加了色素的多彩巧克力豆 | Pixabay

這類顏色的出現,是由於物品中含有色素,而色素的化學結構能夠吸收特定波長的光、把剩餘的可見光反射到人眼中,而形成我們看到的顏色,屬於色素色

葉綠素和食用色素日落黃的化學結構 | 作者繪製

那些不含色素、看起來透明卻也能產生顏色的物體,則是一定是通過特殊的微觀結構形成了結構色。生活中常見的比如吹出來的彩色泡泡,CD的背面;自然界中的不少動物們也擁有結構色,有如蝴蝶的翅膀、孔雀的羽毛。

幾乎所有蝴蝶都有結構色 | Pixabay

孔雀的羽毛也有著結構色 | Pixabay

彩色泡泡的奧秘

每種結構色都有著不太相同的形成原理,而肥皂泡泡呈現彩色,原因就藏在它一層薄薄的膜裡。

由於肥皂泡的薄膜有厚度,當自然光照射到薄膜上,它會經薄膜的上、下兩個表面,分別反射出多條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同,但是存在恆定相位差的光線。

光線在肥皂泡膜的反射原理 | 作者繪製

當我們人眼接收到反射出的光線,就看到了顏色。但為什麼經過這番折騰,反射出的不是和自然光一樣的白光,而是彩色的光呢?這就需要拆解一下自然光。自然光在經過肥皂泡薄膜的反射時,會產生不同波長的色光,比如波長較長的紅光、波長較短的藍光等等。

自然光與三稜鏡的經典實驗 | Wikipedia

當自然光在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別發生反射,會產生多條反射光。多條反射光的波形,可能重合也可能交錯。這是因為反射光之間存在著相位差,加上薄膜的厚度不確定,波形不一定能重合。

反射光的波形不一定能重合 | 作者繪製

同一色光的反射光,若波形重合,對應的顏色就會增強;若波形交錯,顏色就會減弱。圖示中的情況,是紅光波形發生重合,因而紅色會更明顯;藍光的波形產生交錯,因此最終呈現的藍色會很淡。

在實際情況中,肥皂泡薄膜由於重力等原因,厚度並不均一,因此同一色光的波形是重合還是交錯,非常隨機。赤橙黃綠青藍紫,每種色光都可能因為波形重合而被加強,繼而在泡泡上呈現出來——這也就是我們能在泡泡上看到各類顏色變幻多樣的原因。在光線照射下,肥皂泡薄膜產生多樣的結構色的現象,就被稱為單層薄膜幹涉

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肥皂泡膜 | Pixabay

其實這種由薄膜結構產生的顏色並不罕見。當你在廚房刷洗著油乎乎的鍋碗瓢盆,油在水池裡鋪成薄薄的油膜時,也會出現漂亮的色彩。它和肥皂泡的色彩同出一轍,只是少有人會稱讚廚房油汙的美貌罷了。

在大自然,有些昆蟲的翅膀就是一層厚度不等的透明薄膜,在陽光下撲稜時,翅膀便能干涉出多種顏色,比如蜻蜓,在陽光下翅膀就可以呈現出的豐富結構色。

近距離觀察蜻蜓的翅膀 | Pixabay

雙層薄膜,多倍色彩

當把兩種薄膜貼在一起時,情況就更複雜了。由於兩種薄膜對光的折射能力不同,光線經過它們時相當於連續發生了兩次單層薄膜幹涉

雙層薄膜幹涉會反射出更多的平行光線 | 作者繪製

生長在陰暗低光環境的翠雲草(Selaginella uncinata)就有著這樣的雙層薄膜結構。這一結構存在於葉片上層表皮的外側細胞壁內,促使葉片發出藍紫色或是藍綠色光澤,而這種光澤被認為有助於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翠雲草的藍暈色 | Wikipedia, David J. Stang / CC BY-SA

多重維度,堆疊幻色

如果把雙層薄膜看作是兩種不同材質上下交錯堆疊的話,那麼二維光子晶體就是堆著一摞不同材質的棍子,不僅上下交錯,左右也有變化。二維光子晶體的出現,讓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的頸部羽毛除了有著濃豔藍綠色,更泛著金屬般的光澤。

(生活總要帶點綠的)綠頭鴨 | Pixabay

2015年,比爾肯大學的圖拉爾·胡季耶夫茨(Tural Khudiyev)等人在《科學報告》上揭開了綠頭鴨這一羽色的奧秘。當研究者把綠頭鴨頸部羽毛放置到光學顯微鏡下查看,發現入射光角度較小時呈現綠色,而角度變大後呈現藍色。這種隨著光線入射角度變化而變化的顏色,便是典型的結構色特徵之一。

綠頭鴨頸部羽毛在光學顯微鏡下的色彩 | 參考文獻[3]

在放大倍數更大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羽毛局部的縱截面和橫截面時,可以看到角蛋白包裹著一根根排列整齊的小棍子,形成二維光子晶體。它們的性質、排列間距等 ,都會影響羽毛最終呈現的顏色。

羽毛局部的縱截面、橫截面和結構示意圖 | 參考文獻[3]

那麼維度再上升一檔,三維光子晶體是什麼樣的呢?大概就像在微觀世界玩海洋球了——對光有著不同折射能力的晶體,可以堆疊成三維的結構,在上下、左右、前後三個維度自由地排布,通過幹涉產生更多樣的色彩。

2015年《自然·通訊》就曾報導豹變色龍(Furcifer pardalis)表皮橫截面的微觀結構。來自日內瓦大學的熱雷米·泰西耶(Jérémie Teyssier)等人發現,雄性豹變色龍表皮的兩種虹彩細胞中,緊密地排列著納米級的鳥嘌呤晶體,形成了三維光子晶體。

豹變色龍表皮橫截面(c),鳥嘌呤晶體(d/e中白色部分)在兩種虹彩細胞中的不同排布模式 |

變色龍受到刺激後,這些晶體的排布間隔會改變,從而影響皮膚對光的折射能力,最終呈現出變色效果。

變色龍也具有結構色 | Pixabay

結構生色?用起來

這些結構色的研究也激發了科學家們的腦洞創新:如果利用光學結構生色,是不是染色、列印的時候都不用色素了?

在2020年6月,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比拉爾·帕特爾(Bijal B. Patel)等人以結構生色的原理,研發出了一款可呈現多種顏色的3D列印墨水。

用上新奇墨水,期待形成更多有趣設計 | Pixabay

這款墨水採用的材料是特殊的嵌段共聚物,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重複出現A和B結構的分子,形成了以ABABAB形式排列的化合物。等列印出來後,墨水裡的溶劑慢慢蒸發,共聚物發生微觀相分離,也就是分子中的A和B片段會出現空間分離:A和A抱團、B和B在一起。如此一來,可以形成周期性的空間排布,在光線照射下,就能輕鬆產生結構色。

墨水溶劑蒸發後的微觀結構 |

於是,通過控制列印的速度和溫度,我們可以使用同一墨水呈現出從紅到藍的豐富顏色變化。

列印速度&溫度與顏色的關係 |

傳統的繪畫中,畫師需要通過更改三原色的比例來調色;而我們用這種墨水進行列印時,只需要比照著色卡,調節列印的速度和溫度,就能作出彩色畫了。

五彩斑斕的黑也有希望了不是?| Pixabay

想像一下,當結構生色的技術能大量運用於服裝工業時,你還愁一款衣服不知道買哪個配色嗎?

說不定到手的衣服,在陽光晴好的日子裡是黃色,在陰雨綿綿時會變成藍色,走進昏暗的室內後還能再變一種色。更棒的是,這種因微觀結構而產生的顏色,怎麼洗都不會掉色。

相關焦點

  • 泡泡為什麼會色彩斑斕?你想錯了!並沒有肥皂水的什麼事...
    哈哈,答案就是泡泡!沒錯,就是我們都玩過的,用吸管蘸一些肥皂水就能吹出來的泡泡。別小看這簡單的泡泡,裡面蘊含著豐富的科學世界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泡泡是怎麼形成的,以及泡泡為什麼會色彩斑斕吧。圖/http://image.so.com/泡泡為什麼色彩斑斕?你仔細觀察過自己吹的泡泡嗎?如果觀察仔細些,你會發現,並不一定每個泡泡都是五彩繽紛的,有的泡泡表面灰暗,這是怎麼回事?是光照的原因嗎?
  • 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為什麼變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而你有沒有注意過,當肥皂泡的色彩漸漸褪去變成灰黑色的時候,就快要破裂了呢? 而這些,其實都源於一種叫「薄膜幹涉」的光學現象。這組成肥皂泡的薄薄的水膜,就擁有兩個「空氣-水」的界面:光從空氣中遇上水膜,也就是第一個「空氣-水」界面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而折射的部分穿過水膜,又遇到第二個「空氣-水」的界面,這時又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去,而另一部分則穿過它,回到了空氣裡。這樣,有一部分光在離開水膜之前,就會被來來回回地反射很多次。
  • 遇到一隻巨大的肥皂泡泡
    前幾天,國慶節去公園玩的時候,我見過了生平所見最大的肥皂泡。真的,比人的腦袋還大一圈,悠悠忽忽的,在天上搖擺著。那應該是剛吹出來的泡沫,漂漂亮亮,從來沒見過這麼結實的肥皂泡,長達好幾分鐘都沒有破,又輕又圓,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一陣風吹過來,這個碩大的肥皂泡,這脆弱的球,一會扯成長圓的形式,一會又很有彈性地回歸圓形,顫巍巍的光影凌亂,如夢幻一樣隨風飄動。
  • 吹不出泡泡的肥皂水
    吹不出泡泡的肥皂水 點擊「科普石家莊」快速關注 視頻簡介: 利用下面的材料製作泡泡水, 材料有水,肥皂,白糖,醋,食用鹽。
  • 如果沒有陽光,還會有五彩繽紛的泡泡嗎?
    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來到公園上的廣場後,你拿起了一瓶特製的肥皂水,將一個小小的塑料圈放在裡面泡;泡了幾秒鐘後,你把塑料圈緩緩地拉出來,放在嘴邊輕輕一吹。是泡泡本身就具備五彩斑斕的顏色,還是另有其原因呢?如果沒有太陽當空照,還會有五彩的泡泡對你笑嗎?哈哈別急,因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光到底是什麼喲~光是長這個樣子的!
  • 這份肥皂水配方,能吹出打破世界紀錄的泡泡
    首先,世界上最大的肥皂泡到底有多大呢?目前的金氏世界紀錄是GARY PEARLMAN在2015年創造的,他用巨大的蘸有泡泡溶液的線框成功製造出了一個體積約有96.27立方米的巨大泡泡:
  • 宇宙就像肥皂泡泡,每一個泡泡代表一個平行宇宙,穿越離你不遠!
    也就是說,當你通過時間旅行,去到你外祖母兒童年代,假如你殺死了你的外祖母,那麼按道理就沒有你母親出生,沒有母親也就沒有你的出生,那麼你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們回答這個問題就提出了一個平行宇宙理論,科學家認為,世界上有很多個平行宇宙世界,你回去殺死了你的外祖母,只是改變了其中一個宇宙的結果,並沒有改變所有宇宙世界的其他結果。這個理論也支持時間旅行,解決了很多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
  • 什麼是結構色?
    除了自發光的顏色,生活中的顏色主要包括色素顏色(比如花的顏色),以及結構色(比如孔雀羽毛的顏色)。△ 色素色與結構色我們先來看看色素的顏色。△ 花朵的色素色對於結構色,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可能是光碟:從不同角度看一張光碟,我們能看到不同的顏色。這種隨觀察角度改變而變化的顏色叫虹彩色。
  • 新款炫彩iPhone,用肥皂水做一個!
    看眼價格,咱們保護好兩個腎,花幾塊錢做出iPhone同款肥皂泡吧! 身材不勻稱,泡泡變彩色 透明肥皂水為什麼會變成彩色肥皂泡? 看著光滑圓溜的肥皂泡,其實身材並不勻稱。在重力的拖拽下,肥皂泡泡會被拉成扁扁的形狀,頂部越來越薄、底部越來越厚。
  • 蝴蝶的翅膀到底有沒有顏色?
    結構色是鱗片表面的微觀物理結構產生的。這些微觀結構,比如鱗片內的多層片狀薄膜(也叫肋狀結構/肋片),使光波發生幹涉、衍射和散射而產生比化學色更加絢麗的顏色。這些色彩可以因不同視距、視角等因素而變化,泛著金屬般的光澤,又稱為彩虹色。
  • 結構色:無需色素的神奇呈現
    它是一種稱為「結構色」的色彩呈現技術。其神奇之處,就在於不用任何色素,即可表達出五彩繽紛的色彩來,而且亮度更高、層次感更強、色彩更豐富。    結構色與普通顏色有何不同,其中隱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藏於自然 源於發現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對色彩充滿了喜愛。
  • 火遍全網的泡泡沐浴球 對身體有沒有危害
    應該有很多人在裝修的時候都會糾結要不要裝浴缸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要,一定要,必須要!沒錯,回家後舒舒服服地泡個澡,洗去一天的疲憊,換得輕鬆與愜意的感受,這才是生活啊!換得輕鬆與愜意的感受,這才是生活啊!
  • 合工大張晨初/吳思竹/胡穎合作:幹涉加工結構色表面並應用於柔性...
    通過CLIL可以直接對加工表面塗覆有碳層的PDMS進行加工,快速製備出帶有周期性微納米溝槽陣列的結構色表面。該結構色表面也可以直接製備在柔性執行器的表面。當柔性執行器發生彎曲時,其表面的結構色會同步發生變化,繼而可以通過彎曲過程中的顏色與彎曲的對應關係,實現非接觸的彎曲角度測量。
  • 蝴蝶翅膀有沒有顏色?其實,你不懂什麼叫「顏色」
    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好啦,別說蝴蝶翅膀,你就算拿一桶顏料來,在電子顯微鏡下也看不到顏色的啊……顏色是光帶來的現象,而電子顯微鏡顧名思義是用電子的,成像效果默認都是灰色,那些彩色照片都是算法生成的偽色。但蝴蝶翅膀到底有沒有顏色呢?簡單地說,有。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原創 下雪 圓的方塊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肥皂泡從吹出到破裂,僅存在寥寥幾秒。但在歷史長河中,卻有無數學者沉醉於這轉瞬即逝的魅力,試圖解答泡泡所帶來的迷思。
  • 人體沒有藍色素,那為什麼會有藍眼睛? 壹讀精選
    有人可能會告訴你,這和他們眼睛裡的色素有關係。可是,人體內是沒有藍色素的。別說人類了,大多數脊椎動物都無法產生藍色素。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除了2種脊椎動物,其實就是2種魚——花斑連鰭䲗 (xián) 和變色連鰭䲗以外,人們沒有發現任何能夠製造藍色色素的脊椎動物。
  • 合工大張晨初/吳思竹/胡穎合作:幹涉加工結構色表面並應用於柔性制動器的運動表徵
    通過CLIL可以直接對加工表面塗覆有碳層的PDMS進行加工,快速製備出帶有周期性微納米溝槽陣列的結構色表面。該結構色表面也可以直接製備在柔性執行器的表面。當柔性執行器發生彎曲時,其表面的結構色會同步發生變化,繼而可以通過彎曲過程中的顏色與彎曲的對應關係,實現非接觸的彎曲角度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