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構色?

2021-01-20 中科院物理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的話題是「什麼是結構色?」。


除了自發光的顏色,生活中的顏色主要包括色素顏色(比如花的顏色),以及結構色(比如孔雀羽毛的顏色)。


△ 色素色與結構色


我們先來看看色素的顏色。大家知道我們通常看到的白光其實是由很多顏色組成的,下圖中展示的是牛頓用稜鏡將太陽光分解為多種顏色光的實驗。


△ 牛頓用稜鏡將太陽光分解為多種顏色光


剛才說過,大部分花朵的顏色都是由色素造成的。當白光照射到一朵黃花上時,除了黃光,其他顏色的光都被花吸收,只有黃光反射到我們眼睛裡面,因此我們看到花是黃色的。而且不論你從哪個角度觀察這朵黃花,它的顏色都不會改變,這是色素顏色的特點


△ 花朵的色素色


對於結構色,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可能是光碟:從不同角度看一張光碟,我們能看到不同的顏色。這種隨觀察角度改變而變化的顏色叫虹彩色


△ 光碟的虹彩色


把光碟放到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光碟表面規則排列的微小結構,這些結構也就是光碟上記錄的數據。正是因為這些微小結構,造成了光碟的結構色。


△ 50倍鏡下的光碟


但並不是所有結構色都是虹彩色。比如東藍鴝藍色羽毛的顏色也來自結構色,但不會隨觀察角度改變而改變。這種藍色是由無規則的微觀結構使光發生散射造成的


下面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大自然的結構色。第一種結構色產生的機理是光的單層薄膜幹涉,這裡要求薄膜的厚度非常薄。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例子是油膜在水面的顏色。不同顏色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不同的油膜厚度發生幹涉,就造成了油膜的豐富色彩。


△ 單層薄膜幹涉示意圖(左)和水杉種子中的油在水面形成的薄膜幹涉(右)


很多昆蟲的翅膀也很薄,可以發生薄膜幹涉,比如圖中的兩種昆蟲。下次如果你再見到一些長翅膀的小昆蟲,留意一下它們的翅膀是否有漂亮的虹彩色。


△ 昆蟲翅膀上漂亮的虹彩色


有一種蝴蝶叫青鳳蝶,翅膀上有漂亮的綠斑,而綠斑上有透明的鱗片。這些鱗片也會起到薄膜幹涉的作用,讓綠斑的顏色更鮮豔。用顯微鏡觀察紅框的區域,透明鱗片產生的綠色光澤更加明顯。


△ 青鳳蝶與顯微鏡下的透明鱗片


△ 顯微鏡下的青鳳蝶翅膀,對應上圖紅框區域


另一種結構色的產生機理是光在多層薄膜中發生幹涉,多層薄膜是由兩種折射率不同的物質交替疊加而成。


△ 多層薄膜幹涉示意圖


對於大部分有金屬光澤的甲殼蟲,它們的外殼中包含多層薄膜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吉丁蟲外殼的截面,就可以看到微觀的多層結構。


△ 具有金屬光澤的吉丁蟲(左)

外殼截面的電子顯微圖片(右)


另外霓虹脂鯉身上的閃亮藍帶也是因為細胞中的多層結構,下圖右下方是逐級放大的示意圖,最右面一張示意圖展示了細胞中的多層結構。


△ 霓虹脂鯉的閃亮藍帶由細胞中的多層薄膜導致


還有一種結構色是由光子晶體造成的,所謂光子晶體就是由兩種折射率不同的物質周期性排布形成的微觀結構。

孔雀羽毛的結構色來自羽毛內部的光子晶體結構,右邊大家看到的是孔雀羽毛羽小枝橫截面的電子顯微鏡圖片,可以看到周期結構,也就是光子晶體。


△ 孔雀開屏(左)

電子顯微鏡下的羽毛截面(右)


另外黑嘴喜鵲的尾部羽毛也有虹彩色,也是由光子晶體造成的,觀察右邊羽小枝橫截面的電子顯微圖片,可以看到羽毛中周期排布的柱狀氣孔。


△ 黑嘴喜鵲(左)

電子顯微鏡下的尾部羽毛截面(右)


很多生物可以變色也和結構色有關。比如豹變色龍在放鬆狀態時身體上的綠色會在受激狀態下變成黃色。而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皮膚中的光子晶體從比較緊密的排列變為比較鬆散的排列。


△ 豹變色龍的變色原理

來源:美麗科學BOS

編輯:井上菌

相關焦點

  • 結構色:無需色素的神奇呈現
    19世紀末,英國動物學家弗蘭克首次完整地解釋了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的成色奧秘:動物的顏色要麼是皮膚中存在明確的色素,要麼是由光線的散射、衍射或不均勻折射引起的光學效應——前者被稱為色素色,後者被稱為結構色。    色素色是單一物質對光的吸收或反射後直觀呈現出的顏色,而結構色則是一種大量有序結構對不同波長的光散射、衍射或幹涉後產生的各種顏色。
  • 可用於眼疾示警的結構色隱形眼鏡傳感器
    為實現對淚液分泌量、眼壓等重要生理病理指標的實時監測,杜學敏團隊在前期響應性結構色材料的研究基礎上(Adv. Funct. Mater. 2020, 1909202; Matter 2019, 1, 62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38117;J. Mater. Chem.
  • 是結構色!
    什麼叫做結構色比起結構色,我們更為熟悉的是那些來自色素的顏色,這些色素可以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工合成的。葉綠素和食用色素日落黃的化學結構 | 作者繪製那些不含色素、看起來透明卻也能產生顏色的物體,則是一定是通過特殊的微觀結構形成了結構色。生活中常見的比如吹出來的彩色泡泡,CD的背面;自然界中的不少動物們也擁有結構色,有如蝴蝶的翅膀、孔雀的羽毛。
  • 利用結構色給紡織品染色
    這類新型纖維利用了一種發現於自然界中的現象——結構色;比如某些鳥的羽毛或是甲蟲殼的顏色並不是來自色素,而是來自光與材料的物理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國蘇州大學的高分子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張克勤想把這一原理應用於合成纖維中。「基本上,你可以通過設計結構獲得各種不同的顏色,」他說。結構色纖維不僅能避免染料帶來的環境問題,而且應該不會褪色。
  • 合工大張晨初/吳思竹/胡穎合作:幹涉加工結構色表面並應用於柔性...
    通過CLIL可以直接對加工表面塗覆有碳層的PDMS進行加工,快速製備出帶有周期性微納米溝槽陣列的結構色表面。該結構色表面也可以直接製備在柔性執行器的表面。當柔性執行器發生彎曲時,其表面的結構色會同步發生變化,繼而可以通過彎曲過程中的顏色與彎曲的對應關係,實現非接觸的彎曲角度測量。
  • 復旦課題組智能顯示結構色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結構色相比於傳統的化學色(如顏料、染料等著色)而言,具有色彩反射率高、飽和度高、不易褪色、環保等特點。然而,現有的自然界或人工合成結構色材料的反射類型基本為漫反射或鏡面反射,很少具有材料表面反射的第三種類型——逆反射,即反射光線射回光源方向的現象。並且,這些結構色材料通常只具有隨角異色或隨角不變色,難以同時兼有隨角異色和隨角不變色的特性。
  • 輕輕一壓,拓寬結構色視角:UMass與劍橋團隊源自花瓣的啟發
    這些多級結構可以產生廣角結構色從而提高傳粉媒介(蜜蜂、蝴蝶等)的覓食效率。儘管諸多研究已經致力於模仿這種獨特的廣角結構色,在人工模型中仍缺乏天然花瓣所固有的可調性來控制結構色的光譜。實驗和理論發現,該廣角結構色的多級褶皺僅能在有限條件下形成。若缺失具有幹涉效果的小褶皺,單一的大褶皺不會顯示結構色。對褶皺模式的控制模仿了花瓣的可調節性,從而為理解自然系統表面形貌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認識,並為可調結構色的控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偶然發現了一種未知的構建結構色的方法
    這些被稱為結構色。結構色通常是由衍射產生的,當光線從表面反射時相互幹擾,就會發生衍射。水上的彩虹和五顏六色的浮油就是結構色的示例,類似的還有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山驚人的鮮豔色調。
  •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2020-06-29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與傳統化學顏料、染料相比,等離激元結構色源於材料微納結構與光子的相互作用,因而可克服化學顯色組分複雜、環境汙染且回收難、機械性能和抗老化性較差等問題,在超高解析度顯示、光學生化傳感、防偽加密、光信息存儲等領域應用廣泛。開展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製備技術及顯色機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和現實應用意義。  人工金屬微納結構是產生等離激元結構色的實物載體。
  • 肖淑敏教授團隊在結構色領域取得新進展
    該創新研究利用折射率匹配層與單晶矽超表面相結合,實現了結構色5項參數的一體化突破,這一進展有望為結構色在動態顯示、光學安全和信息存儲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帶來新途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對不同材料微納結構的設計實現了結構色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設計實現基於等離子體的結構色,利用光與等離子體納米結構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覆蓋可見光範圍的鮮豔結構色,並且分辯率達到了光學衍射極限。另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利用全介質材料實現的結構色,通常全介質結構色會比等離子體結構色更鮮豔生動,色域面積更大。
  • 合工大張晨初/吳思竹/胡穎合作:幹涉加工結構色表面並應用於柔性制動器的運動表徵
    研究者們在蝴蝶翅膀和鳥類羽毛的啟發下,發展出一種基於溝槽結構的結構色表面,並應用於柔性執行器運動的實時監測中。通過CLIL可以直接對加工表面塗覆有碳層的PDMS進行加工,快速製備出帶有周期性微納米溝槽陣列的結構色表面。該結構色表面也可以直接製備在柔性執行器的表面。當柔性執行器發生彎曲時,其表面的結構色會同步發生變化,繼而可以通過彎曲過程中的顏色與彎曲的對應關係,實現非接觸的彎曲角度測量。
  • 復旦大學武利民課題組智能顯示結構色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中新網新聞8月13日電  結構色相比於傳統的化學色
  • 握在掌中的彩虹之光 一起發現華為P20漸變結構色背後的故事
    而前不久的華為P20系列更是直接在時尚之都巴黎發布,除了業界首次搭載的後置徠卡三攝像頭,還是業界首次搭載漸變結構色手機。華為P20系列手機一經發布,就獲得了歐洲各大權威媒體的盛讚,被譽為新一代手機設計風向標。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團隊開發出用於可視化柔性電子結構色薄膜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BioInspired Stretchable, Adhesive, and Conductive Structural Color Film for Visually Flexible Electronics」的文章,他們從貽貝的粘附特性和變色龍的變色機理出發,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碳納米管-聚多巴胺(PDA)和彈性聚氨酯(PU)聚合物雜化的結構色薄膜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蔡晨陽介紹,這些顏色多接近綠色和藍色,是早期昆蟲適應自然的保護色。據介紹,此類顏色是由昆蟲體內的多層反射膜通過物理方式形成的,與今天金龜子等甲蟲身上的顏色原理一致。
  • 理化所在基於液態金屬結構色的可偽裝柔性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理化所在基於液態金屬結構色的可偽裝柔性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2018-11-20 理化技術研究所   文章連結 圖1 液態金屬結構色及其變色原理  圖2 液態金屬可偽裝變色的柔性機器人展示
  • 基於嵌段共聚物的多階反射結構色
    最近,韓國延世大學Won Gun Koh和Cheolmin Park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3D touchless multiorder reflection structural color sensing display」的文章,提出了一種用戶交互式三維無接觸傳感顯示器,其基於薄的固態嵌段共聚物(BCP)光子晶體(PC)的多階反射結構色
  • HUAWEI P20評測:漸變結構色不可自拔
    ↑↑↑手機背部HUAWEI P20背部為玻璃材質,漸變結構色設計,看到的第一眼便是驚豔,尤其是在亮光環境下,呈現出美輪美奐的光線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