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色:無需色素的神奇呈現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教授楊俊波為您講述——結構色:無需色素的神奇呈現

    ●它是一種無需色素的色彩表達方式 ●它具有飽和度高、永不褪色、顏色可控等神奇特性 ●它在軍事偽裝、軍事隱身等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不用墨水和顏料,也能描繪出一幅色彩豐富、形象逼真的圖畫來!這是天方夜譚,還是神筆馬良再世?

    都不是。它是一種稱為「結構色」的色彩呈現技術。其神奇之處,就在於不用任何色素,即可表達出五彩繽紛的色彩來,而且亮度更高、層次感更強、色彩更豐富。

    結構色與普通顏色有何不同,其中隱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藏於自然 源於發現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對色彩充滿了喜愛。早在公元前4萬多年,祖先們就開始用加熱黃土、研磨有色礦石或植物等原始方法,製成五顏六色的顏料繪製壁畫。但在此後幾萬年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對顏色並沒有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17世紀中葉的某一天,一束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了物理學家牛頓的實驗室,當這束光透射進牛頓手裡拿著的小小三稜鏡時,一個重要發現產生了——自然界的斑斕色彩其實是人眼對不同波長光的響應,原來色彩是與光聯繫在一起的。顯微鏡誕生後,牛頓和胡克兩位物理學家通過它觀察到孔雀羽毛顏色與光的關係,發現在孔雀美麗的羽毛中,除了擁有類似傳統顏料中的色素外,更有大量可反射光的分支,而反射的顏色又與這些分支的排列和厚度密切相關。19世紀末,英國動物學家弗蘭克首次完整地解釋了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的成色奧秘:動物的顏色要麼是皮膚中存在明確的色素,要麼是由光線的散射、衍射或不均勻折射引起的光學效應——前者被稱為色素色,後者被稱為結構色。

    色素色是單一物質對光的吸收或反射後直觀呈現出的顏色,而結構色則是一種大量有序結構對不同波長的光散射、衍射或幹涉後產生的各種顏色。它像色素色一樣,原本就存在於大自然中,只不過由於隱藏得比較深而發現得比較晚。也是在19世紀末,法國物理學家加布裡埃爾·李普曼運用結構色原理,發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無需染料就可在黑白照片上高度還原物體原始顏色,其「利用幹涉現象的天然彩色攝影技術」,於190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長河中,隨著人們對光的深刻認識以及現代微納尺度加工技術的成熟,這一被科學家稱為顛覆性的色彩呈現技術的「結構色」,開始展現出它神奇而迷人的科學光芒。

    神奇特性 顛覆傳統

    科學在於發現。結構色的發現讓人們了解到,自然界繽紛的色彩,既有通過色素對光的吸收或反射而獲得的色素色,還有一種通過對光的散射、衍射和幹涉等共同作用而獲得的結構色。

    相比於傳統顏料,結構色是一種無需色素的色彩表達方式,它基於物理光學原理,將材料在微納尺度上加工成周期性結構。由於微納結構的諧振特性,其諧振波長受結構的尺寸大小以及周期等影響,在白光的照射下可在材料表面散射出特定顏色的光。近日,日本一家研究機構通過改變繪圖「紙面」(一種可人工合成的聚合物)結構,不用墨水和顏料就能描繪出一張高清圖畫,其圖案解析度是傳統噴墨列印解析度的3倍。

    與傳統色素色相比,結構色獨特的成色原理,使它具有與眾不同的神奇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色彩鮮豔,飽和度高。結構色具有很強的波長選擇性,因此可通過控制材料表面結構實現對特定色彩的顯示。傳統繪圖或屏幕顯示一般基於三原色混合方案,即通過適當的搭配,構造出其他各種顏色,但這種成色方式實質上是一類「假彩色」。因為在成色表面,並沒有真正散射出所視色彩對應波長的光。結構色卻與之不同,它可以根據需要,散射出任意高純度色彩,實現真正的「全彩色」,從而使呈現效果更加鮮豔飽滿。

    清潔環保,永不褪色。結構色的生產基於對原材料在微觀尺度上的加工,常見的製造技術包括:電子束光刻法、磁控濺射射頻法、真空納米蒸鍍法、溶液塗布法及物理沉積法等。這些加工方法,完全擯棄了利用染缸或塗料的傳統上色方式,並且通過改良原材料的性質,可使結構色更加持久地應對強光輻射、酸鹼腐蝕等惡劣環境。因此,利用結構色加工的表面,不僅可長時間保持原有光澤,且其生產過程更能極大降低化學漆料對環境與人體的危害。

    顏色可控,偏振可調。不同於化學染料「上色即定型」的特點,結構色利用材料表面微小結構對光束的影響,可實現不同顏色的呈現。因為,結構色中的微小單元可通過外力形變、機電控制等手段,讓材料表面所散射的光波得以靈活調控。特別是成周期排列的微小結構單元,還可實現對光場的偏振調控,類似於讓散射的光子「手拉手」,一起朝規定的方向振動,形成材料獨有的「光學指紋」。結構色的這一神奇特性,將為光學防偽、三維成像等技術開闢新的途徑。

    軍事應用 潛力巨大

    作為一種顛覆性的色彩呈現技術,結構色所具有的獨特性,使其在印刷、顯示、噴塗、防偽等領域必將迎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國防和軍事領域,它的應用更是潛力巨大。

    利用獨特成色原理,推動隱身、偽裝等軍事技術變革。結構色是一種可以對光波(即電磁波)精細控制的色彩表達方式,可通過對電磁波頻率(波長)、振幅、偏振、自旋和軌道角動量等性質的調控,使它在隱身、偽裝、三維成像、頭盔式顯示、人工智慧、虛擬增強和虛擬實境、光信息處理等方面展現出重要軍事價值。國外一家研究機構通過改變染料中納米顆粒間距,讓其只吸收或散射特定顏色的光,在雷達甚至紅外偵測時能達到隱身的效果。這一被稱為「光子染料」的新型技術,若廣泛應用於軍事裝備噴塗,將帶來軍事隱身、偽裝等技術變革,從而極大提高軍事裝備的自身防護能力和軍事行動的隱蔽性。

    通過對結構的精細設計,研製戰場可穿戴智能裝備。結構色通常屬於多層微孔結構,通過精細設計,這種特殊結構可讓液體或氣體流入,並讓其實現內部循環,從而使貼身裝備在不同溫度、溼度條件下,仍具有優良的保溫和透氣性能。同時,可在軍服、偽裝材料表面引入周期性疏水或疏油顆粒,製造出兼具偽裝能力和防水防油能力的功能性服飾。目前,一種稱為「納米生色」的技術已得到成功運用,其產品具有獨特的漸變色、角度色、雙面色、金屬色等色彩,同時具有防水、抗菌、防曬、抗氧化、耐酸鹼和導電屏蔽功能。此外,還可將這一特性運用在醫用可穿戴檢測設備製造領域,實現對戰場人員生理狀態的實時監控等。

    運用高亮度、高飽和度和偏振可控特點,研發全息彩印防偽技術,提高證件防偽性能,保護身份信息安全。據報導,新加坡一個研究團隊利用結構色原理,通過在材料表面設計不同高度的納米杆,實現了在白光下的彩色圖像顯示。與傳統油墨印刷相比,這種全息彩印防偽技術,不僅具備超高印刷解析度、永不褪色等優點,更令人驚嘆的是,當這種印刷材料在雷射的照射下,可在遠處的屏幕上投射出3幅設定好的圖像。該技術在身份信息保護、涉密證件防偽等軍事安全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專家小傳:楊俊波,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宇航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會員。主持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120餘篇,研究成果入選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王握文 毛元昊 胡益鳴)

相關焦點

  • 是結構色!
    什麼叫做結構色比起結構色,我們更為熟悉的是那些來自色素的顏色,這些色素可以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工合成的。葉綠素和食用色素日落黃的化學結構 | 作者繪製那些不含色素、看起來透明卻也能產生顏色的物體,則是一定是通過特殊的微觀結構形成了結構色。生活中常見的比如吹出來的彩色泡泡,CD的背面;自然界中的不少動物們也擁有結構色,有如蝴蝶的翅膀、孔雀的羽毛。
  • 可用於眼疾示警的結構色隱形眼鏡傳感器
    為實現對淚液分泌量、眼壓等重要生理病理指標的實時監測,杜學敏團隊在前期響應性結構色材料的研究基礎上(Adv. Funct. Mater. 2020, 1909202; Matter 2019, 1, 62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38117;J. Mater. Chem.
  • 什麼是結構色?
    除了自發光的顏色,生活中的顏色主要包括色素顏色(比如花的顏色),以及結構色(比如孔雀羽毛的顏色)。△ 色素色與結構色我們先來看看色素的顏色。△ 牛頓用稜鏡將太陽光分解為多種顏色光剛才說過,大部分花朵的顏色都是由色素造成的。
  • 結構生色——無需染色的著色方法!
    結構生色——無需染色的著色方法!
  • 不加色素做出彩虹色巧克力,科學家浪漫起來也太硬核了
    色彩鮮豔的巧克力,鮮豔的孔雀羽毛,它們呈現的顏色並不是直接由色素決定,而是與它們表面的微觀結構有關。這種由結構特點形成的顏色叫做結構色,是世界豐富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結構色,它有著怎樣的特點,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利用它做出虹彩巧克力的呢?
  • 不加色素做出彩虹色的巧克力,科學家浪漫起來也太硬核了
    色彩鮮豔的巧克力,鮮豔的孔雀羽毛,它們呈現的顏色並不是直接由色素決定,而是與它們表面的微觀結構有關。這種由結構特點形成的顏色叫做結構色,是世界豐富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結構色,它有著怎樣的特點,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利用它做出虹彩巧克力的呢?自然界的虹彩們基本都屬於「結構色」當照射於物體表面的可見光發生反射進入人眼,就會在人腦中形成顏色。
  • 不加色素做出彩虹色的巧克力,科學家浪漫起來也太硬核了
    色彩鮮豔的巧克力,鮮豔的孔雀羽毛,它們呈現的顏色並不是直接由色素決定,而是與它們表面的微觀結構有關。這種由結構特點形成的顏色叫做結構色,是世界豐富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結構色,它有著怎樣的特點,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利用它做出虹彩巧克力的呢?
  • 李瑞(大阪大學):不加色素做出彩虹色的巧克力,科學家浪漫起來也太硬核了
    色彩鮮豔的巧克力,鮮豔的孔雀羽毛,它們呈現的顏色並不是直接由色素決定,而是與它們表面的微觀結構有關。這種由結構特點形成的顏色叫做結構色,是世界豐富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結構色,它有著怎樣的特點,科學家們又是如何利用它做出虹彩巧克力的呢?
  • 利用結構色給紡織品染色
    這類新型纖維利用了一種發現於自然界中的現象——結構色;比如某些鳥的羽毛或是甲蟲殼的顏色並不是來自色素,而是來自光與材料的物理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國蘇州大學的高分子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張克勤想把這一原理應用於合成纖維中。「基本上,你可以通過設計結構獲得各種不同的顏色,」他說。結構色纖維不僅能避免染料帶來的環境問題,而且應該不會褪色。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蔡晨陽介紹,這些顏色多接近綠色和藍色,是早期昆蟲適應自然的保護色。據介紹,此類顏色是由昆蟲體內的多層反射膜通過物理方式形成的,與今天金龜子等甲蟲身上的顏色原理一致。
  • 變色龍改變顏色是為了與環境融為一體,還因為「女朋友」好神奇!
    多年來,我們認為對變色存在一個簡單的完善的機制,在他們的皮膚裡,變色龍有不同的含有色素的細胞。 有些是黃色的,有些是紅色的,有些包含黑色素。許多動物包括變色龍通過讓黑色素沿著指狀細胞分散使其變暗,再通過壓縮黑色素成一點使其變亮。假設變色龍變黃、變橙、變紅必須用同樣的方式,即通過這些色素分散在這些細胞中。但是來自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聯合組的新研究表明,這是不正確的。
  • 輕輕一壓,拓寬結構色視角:UMass與劍橋團隊源自花瓣的啟發
    這些多級結構可以產生廣角結構色從而提高傳粉媒介(蜜蜂、蝴蝶等)的覓食效率。儘管諸多研究已經致力於模仿這種獨特的廣角結構色,在人工模型中仍缺乏天然花瓣所固有的可調性來控制結構色的光譜。實驗和理論發現,該廣角結構色的多級褶皺僅能在有限條件下形成。若缺失具有幹涉效果的小褶皺,單一的大褶皺不會顯示結構色。對褶皺模式的控制模仿了花瓣的可調節性,從而為理解自然系統表面形貌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認識,並為可調結構色的控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握在掌中的彩虹之光 一起發現華為P20漸變結構色背後的故事
    而前不久的華為P20系列更是直接在時尚之都巴黎發布,除了業界首次搭載的後置徠卡三攝像頭,還是業界首次搭載漸變結構色手機。華為P20系列手機一經發布,就獲得了歐洲各大權威媒體的盛讚,被譽為新一代手機設計風向標。
  • 神奇!食用色素還可以這樣玩?
    觸手可及的生活用品,加上五彩顏色,看看它們之間的碰撞會產生什麼的神奇的科學現象呢?材料:食用色素、透明杯子、水、捲紙步驟:每個杯子內放水,滴加一種色素(顏色順序最好選擇和前後差別較大的);將捲紙逐個放入杯中,與杯中液體連接;靜置一段時間,色彩被吸到兩個杯子中間並混合,這可真是色彩大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