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墨池,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紹興傳承的是文人情懷

2020-12-05 百家號

一個城市的性格,有時候取決於這個城市的歷史或是人情,新城如深圳,探索百年的歷史是不可能了,但在一些老城如北京,它的歷史就像是一本十分厚重的書,所發生的事,所生活在這裡的人,統統被記錄下來,讓人翻閱起來十分有滋味。今天我們來到的這裡,是與京城迥然不同的風格,它在水鄉中,精緻而又秀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為這座城市塗抹上一層又一層的筆墨痕跡,這就是紹興。除了味道濃厚的黃酒,文化的味道同樣深厚,是許多文人大家的故鄉。

紹興的書聖故裡被劃分為主要的歷史街區,背靠蕺山,在山南的古民居中顯得很是獨特,總面積大概有0.8平方公裡左右。這個街區前臨街後臨河,十分有水鄉寧靜柔和的特色。蕺山上有一座書院,這座書院的後邊還佇立著一支形似毛筆的塔,名曰文筆塔。攀登到塔上就能將整個紹興城的風景盡收眼底,新城區的高樓大廈一座連著一座,老城區低樓黑瓦白牆,在這些建築之中,散布著許多值得探索的古蹟,就如同戒珠寺、題扇橋等等。

在蕺山腳下就是王羲之曾經生活的地方了,題名「戒珠寺」,這寺的由來還有個典故:當年王羲之很喜歡收藏把玩珠寶,一日他正在前廳欣賞他剛剛得到的一顆上等珠石,有一僧人前來拜訪他,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來找他,他便先讓僧人去房內,自己去前廳會客,珠子也順手放在桌子上。不料等他回來珠子卻不見了,王羲之疑心是僧人偷藏起來,雖然並未明說,話語眼神已經帶有鄙視的意思了,僧人覺得十分委屈,回去沒幾天竟然抑鬱而死,又過了幾天,王羲之家的鵝也不明死了,剖腹一看,那珠子竟然就在鵝腹中,他十分後悔那樣對待僧人,便發誓以後戒掉這些珠石一類,這座寺便得名「戒珠寺」。歷史的真相當然無從考證,誰也不好說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還是當地人們口傳的,但是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了解到了王羲之做人優良的品格。在院子裡,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書聖浣筆的墨池,也就是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的那個故事:兒時的王羲之沉迷書法,經常到家門口的一方小池塘中洗筆,久而久之這池塘中的水竟然被染成墨色,可見王羲之練習之勤奮。

繼續向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了,蔡先生就是在這裡度過了他的孩童和少年時期。這座建築很有一些明清時建築特色,為三進結構,坐北朝南。在廳內中心擺放著一座蔡先生半身塑像,之間他的目光和藹又十分堅定,正如他的品行和一生的軌跡,為我國近代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

離開這裡,我們下一站來到的是西小河街區,這裡比起別的地方的人來人往,似乎更多了幾分寧靜的讀書之氣,像是走進了誰家的私塾似的,有時候也常見到附近學校組織學生們到這裡遊學,因為王陽明紀念館就在這裡,這個我們在歷史課本上早有耳聞的思想家也是出生自紹興,他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影響深遠。所以吸引許多教育者和學生前來參觀。

最後我們要參觀的地方,也是很多來這裡旅遊的人必去的地方,那就是魯迅紀念館。在我們中學時代學過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們早就知道他出生在紹興,也許是因為這裡文化深厚的水土撫育了這樣一位文學巨匠,而他又用文字將他的家鄉描述給我們。這座紀念館既有當地的特色,又結合了一些現代化的風格,因為當地部門的妥善保護和發展,在這裡我們不僅能親自看看那些出現在魯迅先生筆下的地方,像是最有名的三味書屋、百草園、還有那被他刻上「早」字的書桌,看著這裡的桌椅擺設,我們仿佛都像是回到了先生那個年代,與他站在一起,看看百草園裡的桑葚、或是在雪地裡逮一隻麻雀,再或是能見一見阿長,聽她講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周家的新臺門、土谷祠等,讓我們對這個只能在文字中相識的憂國憂民的文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紹興以它獨特的傳承千年的人文風情佇立在這方土地上,它的靜謐,它的厚重,它每一條小巷中都像是藏著歷史久遠的故事,讓這座城市的形象愈發的鮮活起來。

相關焦點

  • 造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也許你可以去百草園聽蟋蟀們唱歌,看看何首烏的藤有多壯實;或者你可以到三味書屋去拜拜孔子,看看八仙桌上的戒尺;鹹亨酒店裡還有溫熱的清酒,你可以摸出幾枚硬幣喝上一碗;一條小河流經魯迅故居門口,河上飄著一艘艘烏篷船,它們可以載著你去看社戲。魯迅故裡保留了許多魯迅時代的生活場景,讓你猶如走進了三維世界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裡是解讀魯迅的最好場所,現在成了浙江的「鎮城之寶」。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魯迅的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用優美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其幼年時期趣事,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百草園顧名思義就是長滿雜草的園子,雖然荒涼,但卻是兒時魯迅的樂園。
  • 繪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現舊日情懷
    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可讀作adei),我的蟋蟀們! 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華語  秋日的午後,陽光暖暖的,很舒服。走在多倫路文化街上,再一次來到魯迅先生的塑像前。先生目光深邃,正和學生們交談,稜角分明的面容帶著柔和。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重點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教學難點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第一課時一、導入: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重點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教學難點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介紹魯迅生平簡歷。介紹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寫於1926年,當時作者45歲。他在《小引》中寫道:「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 2019中考語文名著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文體(散文)、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題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並掌握:A、分層次。B、寫景角度:動植物、聲色形味、動靜結合、高低、遠近、虛實、總分。C、寫法:排比、擬人、對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愛讚美之情,突出樂園。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雖虛構但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孩童世界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其實,我更喜歡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短短的文字卻寫出了孩童世界的美好和純真,進入了成人世界後,我們感受到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太多的勾心鬥角,令我們失去了曾經最純真的笑容。可是在讀了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尋覓到了一份難得的童心、童真、童趣。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練習
    4、(5分)第2段中,作者描寫在百草園中有哪些遊戲?(每個不多於5個字)5、(2分)「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6、(2分)第4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7、(2分)如何理解「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這句話?
  • 那些深藏在周杰倫歌詞裡的紹興經典美景,你可曾去過去過?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那麼紹興都有哪些著名景點呢?和宿宿網一起來看一看!魯迅故裡魯迅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景區內不僅保留了不少當年的老建築,還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等景觀,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也能在這裡找到。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是因為它曾作為課文,長期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魯迅的胞弟周作人先生,寫了更多關於百草園的文字。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魯迅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 閱讀悅青春 | 陳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今日朗讀者——陳瑤   為大家帶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書名: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朗讀原文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 "百草園"現身魯迅公園 可近距離了解多種中藥植物
    何首烏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還記得魯迅先生寫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嗎?文中有這樣的片段:「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文中提到的何首烏、桑椹、木蓮等都是可以入藥的中藥材。你知道它們是怎麼生長的嗎?虹口區有了一個專門種植中藥的基地,昨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藥種植基地「百草園」在魯迅公園落成揭幕。
  •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魯迅記錯了?
    生長喜好:落葉大喬木,每年6-7月開黃花,9-10月結和龍眼很像的小果子,到了11月,葉子、果子陸續變黃,12月落葉。  杭州哪裡多:靈隱路、蘇堤、曲院風荷、杭州花圃、龍井路、清泰街、教場路、天目山路延伸段。這就是皂莢的果實  百草園裡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 魯迅的百草園裡種的「皂莢」,它不是皂莢啊
    而在沒見到皂莢之前,我對它的印象,就是來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那棵「高大的皂莢樹」。圖片:Daderot / wikimedia出於對百草園的神往,十多年前我特地探訪了紹興魯迅故居。然而,我並沒有在百草園中尋到那棵高大的皂莢樹,卻在刻有「肥皂莢」的大石頭旁,見到一棵高大的無患子。
  • 學過開礦、熱愛科幻:魯迅的科學功底到底有多牛?
    「地質學者,地球之進化史也」(魯迅《中國地質史略》序言)|吳冠中,1997年油畫《魯迅的故鄉》|*本文原標題:《「理工男」魯迅先生》撰文|鵲華製圖|大東審校|齊煙魯迅是誰?語文課本上似乎有一個標準答案: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 魯迅先生極想要得到一隻飛蜈蚣,也去吸美女蛇的腦髓
    這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為什麼想要得到飛蜈蚣?這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阿長給童年的魯迅講述的故事當中。在這個故事中一條人首蛇身的美女蛇想要吃一位在廟裡苦讀的讀書人,卻被老和尚使用飛蜈蚣吸乾了腦髓而死。這個故事讓童年的他感到做人的險惡,在夏夜裡乘涼的時候不敢去看牆上。
  •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談談讀寫結合
    可見,「寫作文」和「周樹人」都是令廣大中學生非常頭疼的問題。之所以怕,是因為覺得難,又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克服這個「難」。今天我要從這「三怕」中的「兩怕」出發,將「寫作文」和「周樹人」結合起來,談談作文寫不好該怎麼辦。要想寫好作文,一個最常規的思路就是要讀寫結合。讀是輸入,寫是輸出,輸入是為了輸出,讀是為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