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大商修煉的十二字精髓逐一解讀(上)
三、利與害
利,即一個事物能給人帶來的利益和好處;害,即一個事物給人帶來的損害和壞處。關於利害的重要性,《史記·龜策列傳》中說:「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一件事能不能做,一定要先知道其背後所隱藏的利害禍福,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孫子兵法·作戰篇》中說:「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在作戰之前,一定要先權衡用兵的害處,這樣才能知道能不能戰,以及如何在戰爭中獲取更多的利益。我們的商業決策,更要權衡利害。對商人來說,利益就是生命線。羊群逐草,商人趨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利益之中藏著害,害的背後又可能隱藏著利。如何判斷和決策?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權衡和選擇。智者之慮,必取捨於利害之間。
四、捭與闔
《鬼谷子·捭闔》篇中說:「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在這裡,捭是打開、接納、進取之義;闔是閉合、拒絕、等待之義。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人,必須懂得捭闔之道,而掌握了捭闔之道,你就學會了說話的藝術。鬼谷子接著說:「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吉兇大命系焉。必豫審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意思就是,捭闔是萬事萬物的變化的基本規律,也是遊說之中必須遵循的道理,所以一定要預先周詳地研究陰陽開合變化的規律,吉兇存亡的關鍵全繫於一捭一闔之間。在商業活動中,掌握捭闔之道是你有效提高說服、路演效果的不二法門。,路演能力是從小商邁向大商的必備技能。
五、取與予
取,是獲取;予,是給予。一個商人只有讀懂了取予之道,才算真正領悟商業的真諦。只有學會了取予之道,才算真正掌握了資源整合和合作共贏的法則。
每個人都想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正是資源整合和合作共贏的難點所在。如果你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你必將無往而不勝。李嘉誠與人合作的秘訣是什麼?他說:「如果利潤 10% 是合理的,本來你可以拿到 11%,但還是拿 9%為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後續的生意源源而來。」其中蘊藏的就是取予之道。如果你想成為一代大商,就要懂得取予之道。欲取先予,小予小取,大予大取,不予不取,只有懂得取予,你才能整合更多的資源,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
六、方與圓
中國近現代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黃炎培曾這樣告誡兒子:「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意思就是,溫和似春風,嚴肅像秋霜。效法銅錢外圓內方的形象,外圓融讓你左右逢源,內方正讓你挺立有度。總之,做人做事當方圓並用,該方則方,該圓則圓。中國第一個明確提出「方圓之道」的人是誰?目前來看是鬼谷子。
鬼谷子說:「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鬼谷子·反應》)意思就是,有時陰柔變陽剛,有 時陽剛變陰柔,有時陰柔與陽剛結合使用;有時圓融,有時方正,方正與圓融相互協調搭配。在對方的基本情形尚不明朗時,便採用圓融靈活之道來誘導他;如果基本情況已經清楚,就用既定的方略處理事情。
雖然兩點之間的直線最短,但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卻要迂迴行動。曲直之道,即方圓之道,直中見曲,曲中見直,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這是經商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為人應該內心方正,處事應該手段圓融。好比一個車輪,中間的軸孔不方不直,就難以固定到車軸上,輪廓若是不圓不曲,車輪就無法轉動行路。天圓地方,無限廣闊。人在其中,微如芥子。然而,掌握了方圓之道的大智慧,天地就會變得很小,人生就會變得偉大。因為此時的你已經真正看清了世界,真正讀懂了自己。
在商務談判中,我們更有必要掌握方圓之道。方圓有致,談判才能順風順水。這是中國式談判的獨門秘訣。
七、生與死
什麼是生死?《荀子·禮論》如此定義:「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每個人都好生惡死,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然而,道家的莊子卻視「悅生而惡死」為人生的一大迷誤,他認為一個人要想獲得生命的「自由」,就必須超脫生死。我們只有看破生與死,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以及在面對死亡威脅的時候向死而生。按照《周易》的說法,如果我們遵循了生命的規律, 就能很好地活出自我,同時隨時做到居安思危,從而逢兇化吉、否極泰來。
關於生死,鬼谷子說:「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鬼谷子·捭闔》)作為一名商人,學好鬼谷陰陽之道,可幫你守住生死存亡門戶,讓你居安思危,洞察商業活動中生死存亡變化的徵兆,從而未雨綢繆,不僅獲得事業的成功,而且能幫你把此生活得有意義。人生短短幾十年,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也許我們做不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但必須儘量做到問心無悔、問心無愧。
八、大商無算
小商人小算盤,大商人大算盤。小商人斤斤計較,大商人無算無不算。二者的區別在哪裡?就在格局和境界。一個商人做到超一流,一定是格局、境界、胸懷、眼量的比拼。
什麼叫格局?你的價值觀、你為什麼做這件事情, 為什麼做這件事比如何做好這件事情還要重要。什麼叫境界?境界是站的高度。如果哪天烏雲密布,黑雲壓頂,我們的心情會莫名其妙地感覺不舒服。可是,當我們坐著飛機衝破雲層以後發現,不管下面多麼黑雲壓城,在雲層上面永遠是麗日當空,永遠是藍天白雲。莫道浮雲終蔽日,只因未到更高層。等你到了更高層,你會發現——那些斤斤計較、那些蠅頭小利,在你面前根本就不算回事兒。之所以看不慣是因為胸懷不夠大,是因為看不穿,是因為你的高度還不夠高。你的境界決定你的事業能走多遠,你的心胸決定你的事業能做多大。
什麼叫境界?境界是站的高度。如果哪天烏雲密布,黑雲壓頂,我們的心情會莫名其妙地感覺不舒服。
可是,當我們坐著飛機衝破雲層以後發現,不管下面多麼黑雲壓城,在雲層上面永遠是麗日當空,永遠是藍天白雲。莫道浮雲終蔽日,只因未到更高層。等你到了更高層,你會發現——那些斤斤計較、那些蠅頭小利,在你面前根本就不算回事兒。之所以看不慣是因為胸懷不夠大,是因為看不穿,是因為你的高度還不夠高。你的境界決定你的事業能走多遠,你的心胸決定你的事業能做多大。
在電視劇《一代大商孟洛川》中,孟洛川的師傅為他上的最後一堂課是泰山觀日出。孟洛川登到極頂,頓悟「地到無邊山為界,山登絕頂我為峰」 的高遠和博大。晚年,孟洛川帶兒孫再次登上泰山,望著東方升起的太陽,兒子問他:「父親,您這一生的經商之道是什麼?」孟洛川在泰山頂上默然沉思,最後吐出四個字:「大商無算!」
誠然,一個名垂青史的商人,他們所計算的絕非個人小帳,往往是心懷天下,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正是如此,你擔負的社會責任有多大,你的價值就有多大,你所獲得的回報才會源源不斷,生意才會經久不衰。企業家最終比的是胸懷與境界,這就叫蛇龍之化、僧佛之變。具體內容請翻閱本書第十部分——大商無算:格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