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就好比是水中的大熊貓,這也是海南的一口農家水井,為什麼會在發現大量桃花水母之後火遍全網的主要原因。鑑於桃花水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觀賞價值,當地農業部門的專業人員,已經對這口農村水井採取基本的保護措施。
為什麼農家水井會出現6億年前的桃花水母?
從桃花水母的生活習性來說,海南的農家水井中會出現桃花水母並不奇怪,因為,這種已經稀缺的生物原本就生活在湖泊和江河等淡水環境之中。而我們農村裡常見的水井,其實也本就是淡水資源的組成部分,並且,水井在農村也是普遍存在的事物之一。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這種水井中的水在水質方面都非常不錯,應該不少人都曾體驗過直接飲用口感清甜的井水。桃花水母對水質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其生存的水環境中不存在有毒和有害物質,而且水的溫度也不能超過32攝氏度,從它們生活的水域的PH值來看,一般也處於6.5到8.0之間。
也就是說,桃花水母需要清潔的水環境,且溫度不能過高,更喜歡在微酸的環境中自然生長。而海南農家的這口水井,幾乎滿足了桃花水母生長的所有優良條件。任何生物在某個特定環境中存在數量較大,必然跟這個環境中的實際情況和該物種的生活習性密切相關,只要我們了解這些基本的東西,也就不會覺得這樣的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
桃花水母為什麼會被稱為活化石?
可能不少人並不了解,桃花水母早就被認定為世界一類瀕危古腔腸動物,而它們的誕生時間,目前科學家們認為至少有6億年左右。也就是說,這種水生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遠比我們人類的幾百萬年要久遠得多。別看我們人類現在似乎無所不能的樣子,其實我們的進化時間遠沒有這些活化石更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瀕臨滅絕的它們也算得上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地球生物。
而目前該物種已經瀕危,至少說明了地球環境的確在過去的這幾億年時間裡發生了巨大變化,所以它們才會因為自然棲息地被破壞,以及環境中溫度等因素的改變而導致整個物種逐漸走向衰亡。當然,我們將桃花水母稱為活化石,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物種本身的存活時間很久,因為這個物種的所有記錄,其實也是地球生命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它們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書寫這段歷程。
雖然桃花水母分布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比如韓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部分地區,但現存數量加起來都不是很多。而在我國境內,桃花水母也主要是分布在四川、湖北、浙江、湖南等地,至於海南這個地方嘛,之前的確沒有發現大量該生物存在的痕跡,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特別好奇的原因吧。
桃花水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物?
這一百多年來,全世界範圍內也只發現了11種桃花水母,從科學定義來說,桃花水母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一種,也是一種比較原始的低等生物,第一次動物學上有了關於這種生物的記錄是發生在1880年,而我國首次發現該生物則是在1907年的時候。
其實,桃花水母並不是只有粉紅這一種顏色,因為這種生物還有微綠色、白色、褐黃色等生殖腺顏色,這主要取決於該種類和變種本身。桃花水母在繁殖後代這個方面就更有意思了,因為它們不是單純的有性生殖,或者無性生殖。從它們的生活史來看,這兩種不同的生殖方式會出現交替的情況。
在一般情況想,桃花水母想要在水裡遊動,主要是通過傘體的舒張和收縮這兩個動物完成,因為這個過程可以將水從傘腔內部擠壓到體外,這便是為什麼它可以獲得方向相反的遊動力量。桃花水母一般會在每年的夏季最為活躍,尤其是6月到10月這段時間,因為一旦到了11月之後,大部分桃花水母都會突然消失不見,而水井深處的巖石或腐敗植物,則成為了桃花水母最好的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