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出現罕見生物,已有5.5億年歷史,系世界級瀕危物種

2021-01-16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活化石」大熊貓,作為國寶,憨態可掬,深受人們的喜愛,為此有網友更是採取行動表達自己的喜愛,給自家寵物上了國寶色,一度以假亂真。不過,近日海南省五指山市的一口水井卻出現了一種「降落傘魚」,它們通體透明、距今約5.5億年,其生物研究價值堪比大熊貓,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為科學家研究地球生命的發展提供重要生物證據。

什麼是「降落傘魚」?

降落傘魚,顧名思義是呈現降落傘模樣的水生生物,學名Craspedacusta,是一種淡水生物,記錄有11種,屬於世界級瀕危物種,其中有9種存活在國內,一般分布在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地,可以說此次出現在海南還是很少見的,由此引起生物學家關注。

它們就是桃花水母,又名「桃花魚」、「降落傘魚」,形狀比較像桃花,一種原始低等無脊椎動物,距今約5.5億年,人類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可以說桃花水母見證了地球生物的發展史,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一般6-10月桃花季節最為活躍,其他時候則會選擇躲藏起來。

「降落傘魚」是怎樣被發現的?

根據《光明網》記者沙曉峰報導,當地村民在廢棄水井旁洗手的時候,發現了數十隻拇指般大小的水生物,該生物身體呈現乳白色、全身透明,通體觸角猶如飄落的桃花般遍布水中。為此五指山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王悅對桃花水母進行專業知識判斷,並且有所發現。

原來這種桃花水母是索氏桃花水母,全身上下的尺寸僅為1.5-2釐米,同時工作人員還發現五指山市的水環境甘甜、雜質少,受到的汙染較少,比較適宜桃花水母的生長繁殖。要知道「降落傘魚」桃花水母對水環境非常苛刻,水源不乾淨、溫度過高、酸鹼度過酸過鹼都不行。

「降落傘魚」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淡水水母比不上海水水母,「降落傘魚」浸泡在海水中,死亡的可能性很大,它們對環境極為苛刻,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才會生長繁殖,不過螅(xi)狀體(「孩童」時期的水母)對環境要求卻不高,這也是為什麼「降落傘魚」可以存活5.5億年之久的原因。

「降落傘魚」在惡劣環境下保持螅(xi)狀體形態,在適宜條件下生長繁殖,所謂「千年草籽,萬年魚籽」,靠著這一技能就算是多麼惡劣的地球環境,「降落傘魚」也存活了5.5億年,這也是為什麼一場雨沙漠可以長出小草附帶幾條魚的原因,它們等待著適宜的條件。

因此「降落傘魚」在農家水井中被發現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海南省五指山市的水環境比較清潔,溫度適宜,酸鹼度也是「降落傘魚」喜歡的微酸環境,水溫約為32攝氏度,PH值大概是6.5左右,所以「降落傘魚」快速生長繁殖。

為什麼「降落傘魚」堪比大熊貓

有時候活得長就是一種價值,活得長、見得多,自然會保留當時的基因信息,並且還會記錄一路走過的信息,所以「降落傘魚」身上有著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基因組成,這些遺傳因子可以告訴人們生物的奧秘,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畢竟地球生命的研究基於這些生物。

換句話說,「降落傘魚」的存在給現代基因工程提供重要研究價值,其生物地位毫不遜色於國寶大熊貓,堪稱「水中大熊貓」,是世界級瀕危物種,以0.2-2毫米的浮遊生物為食。

不打擾就是最好的保護

「水中大熊貓」、「降落傘魚」、「活化石」,不管是什麼稱號,足以說明桃花水母的重要性。為此當地農業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對水井進行了採樣保護,進行下一步研究,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員,不打擾就是一種保護,我們可以做的是發現不明生物,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用行動呵護生命。

參考:

《中國發展網》7月6日6億年前誕生!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怎麼會在海南農家水井出現?

《光明網》7月5日 五指山發現疑似「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為世界級瀕危物種

相關焦點

  • 五指山發現疑似「水中大熊貓」的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疑似瀕危物種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現身五指山。通訊員 李方遠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4日消息 (記者沙曉峰)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以其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世界級瀕危物種。近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一水井內就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
  • 疑似瀕危物種桃花水母現身海南五指山,看看哪裡還出現過?
    7月4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一水井內就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在五指山市通什鎮什會村的一口水井裡,村民發現了數十隻拇指般大小的水生物,生物呈乳白色、通體透明,由絮狀主體及4個略帶橢圓形的肢體分別連接1條外環構成,身體周邊長滿的觸角像飄落水中的桃花。據熱心村民柯先生介紹,這是一口廢棄的水井,平日裡不常使用,他在井邊洗手時發現了這些生物。
  • 海南發現這種世界級瀕危物種?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世界級瀕危物種。近日,在五指山市一水井內就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疑似桃花水母現身五指山。通訊員 李方遠 攝在五指山市通什鎮什會村的一口水井裡,村民發現了數十隻拇指般大小的水生物,生物呈乳白色、通體透明,由絮狀主體及4個略帶橢圓形的肢體分別連接1條外環構成,身體周邊長滿的觸角像飄落水中的桃花。據村民柯先生介紹,這是一口廢棄的水井,昨天他在井邊洗手時發現了這些生物。
  • 上饒信州區發現世界級瀕危物種、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6月5日,上饒市信州區周田水庫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經上饒農水部門有關專家鑑定,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其最早誕生於約5.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
  • 都江堰又見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來源:成都商報都江堰又見桃花水母發現地:都江堰市蓮花湖生存條件7月18日,垂釣時,發現水中有一種半透明的小生物,內部像一朵桃花,周邊還長著觸角,遊動的時候還不停地收縮著,十分好看,便撈起來送到相關部門,鑑定發現,這是一種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瀏陽道吾山天湖現大量「桃花水母」,系世界級瀕危物種
    【瀏陽道吾山天湖現大量"桃花水母",系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水中大熊貓,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近日,大量出現在了瀏陽道吾山頂的天湖裡。
  • 誕生於6.5億年前 「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驚現安徽懷寧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8月24日,記者從安慶市懷寧縣政府獲悉,近日,一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水生物桃花水母大規模現身在該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這一發現,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 地球歷史上的那些「大滅絕」:2.5億年前96%物種死亡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種滅絕一直在發生。事實上,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形式有90%以上已經滅絕,一種生物滅絕了,會有另一種生物演化出來,取代它的位置,然而,在過去5億年中,有5個物種滅絕速度很快、在地質時間上相對短暫的時期,殺死了當時50%到90%的生命形式。
  • 桃花水母現身長沙縣松雅湖 系世界瀕危物種
    曾詩怡 攝  紅網長沙縣站7月21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陳登輝)形如榆莢,大小不一,蠕蠕然遊水中,動則一斂一收,若人攢指收放之狀……古語中所描述的這種生物有個美麗的名字——桃花水母(也稱桃花魚)。這種遠古的精靈在5.5億年前就生活在了地球上,而近日它們卻出現在星沙松雅湖之中。因其對生存的水環境有著極高要求,它們的出現說明松雅湖內的水環境非常優越。
  • 【南沙灣熙園】發現具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
    環資評公司首席科學家呂健博士高度重視,當日連夜查閱相關資料,並於10月24日一早與相關技術人員來到南沙灣熙園進行現場勘察,經採樣拍攝比對,確定該水母竟然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別稱「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降落傘魚」,生長於溫帶淡水中,其形狀如桃花,並多在桃花季節出現,故得名。
  • 桃花水母現身雲南,已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稀有度堪比大熊貓
    如果要說2020年影響我們最大的一件事情,可能就是疫情的發生了。不過此次疫情的出現,也教會了我們要愛護環境,再一次地告訴我們人類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只有珍惜和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才能夠拯救這些危在旦夕的動物們,同時拯救我們人類自己。
  • 這些來自深海的罕見生物長相奇特,有的已存在5億年
    據每日電訊報12月1日報導,《藍色星球2》播出後引起了人們的驚嘆,海洋中有超過23萬個物種,而有些來自深海的生物我們至今對它們了解甚少。粉色的海參是2007年發現的,擁有奇異的透明皮膚,內臟清晰可見,甚至能看到它們進食後的消化過程。
  • 5億年前的悲劇重演,每年10000種動物滅絕,未來人類怎麼辦
    筆者:三體-小遙在地球漫長的生物史上,無數物種出現和消失,人們往往認為這是大自然物競天擇法則的作用,所以只要順其自然就好。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漸漸認識到自身對整個自然界造成的影響,實際上很多物種的消失也與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係。
  • 罕見!4億5000萬年歷史的鳥類現身興化
    這些年,我市陸續出現了不少珍稀、瀕危鳥類。 白琵鷺、震旦鴉雀、黑天鵝…… 齊聚興化水鄉溼地 興化有二十多條湖泊湖蕩、一萬多條河流。確實是在地球上已有4億5000萬年歷史,有鳥類中的活化石之稱,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震旦鴉雀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為全球性瀕危鳥類, 它的身影至少有20年未在泰州被發現。 2019年3月,沈海波在千垛鎮劉溝村還發現東方白鸛的身影。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
  • 祁連山系雪豹靚照 雪豹幼仔罕見同框 屬瀕危物種
    2月7日,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首組紅外相機在祁連山系記錄到的雪豹「靚照」。據了解,本次雪豹監測是祁連山系青海境內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開展的首次大規模野生動物監測工作,安裝布設紅外相機154臺中,37臺相機記錄到雪豹照片及視頻251條,此前這一區域雪豹分布及種群數據空白。
  • 2.5億年前,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提出過多種假說,但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了研究。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一次史無前例的生物大滅絕,讓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這是有史以來海洋生命遭受的最慘烈打擊。
  • 5億年歷史,水中大熊貓!曲靖這個地方驚現大量水生物,疑似「桃花水母」
    富源縣國有十八連山林場驚現大量水生物,疑似「桃花水母」  近日,在富源縣國有十八連山林場景觀池內驚現大量不明水生物,疑似「桃花水母」,目前,該林場正積極聯繫權威專家進行相關科學論證。水母體直徑1.5-2釐米,具有很多觸手,緣膜很厚,其水螅型階段僅有數毫米大小。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階段組成。棲於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於大熊貓。
  • 2.5億年前 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提出過多種假說,但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了研究。
  • 2.5億年前 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二疊紀末,海洋生命遭受有史以來最慘烈打擊,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天體撞擊、氣候變暖、火山噴發……回溯地質歷史,地球曾經發生過5次重大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直到今天,各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雖然提出過多種假說,但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存有爭議。
  • 它已經存活了3.5億年,有「生物活化石」之稱
    你可能不認識這種小生物,但是它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3.5億年。它叫中國鱟,今年3月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瀕危」。同時第四屆國際鱟與保護研討會6月將在廣西的欽州和北海召開,該會議是第一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突出廣西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鱟的天然優質產卵場,同時中國鱟剛被納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中國鱟,別讓最後一隻中國鱟在人類嘴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