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在地球漫長的生物史上,無數物種出現和消失,人們往往認為這是大自然物競天擇法則的作用,所以只要順其自然就好。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漸漸認識到自身對整個自然界造成的影響,實際上很多物種的消失也與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係。
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地球上每年有大約1萬種動物物種滅絕,瀕危物種的數量正在翻倍。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想像,即便大自然中有無數物種,按照這個速度滅絕的話,很有可能人類也會失去希望。
因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某個物種滅絕也會影響到其他物種和整個生態循環,人類雖然已經進入科技時代,卻同樣離不開整個自然循環。
科學家們表示,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從5億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地球上大約有一半的動物滅絕,直到6500萬年恐龍滅絕,這個數字才漸漸穩定。然而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殘酷的情節似乎再次上演。
期間雖然也有新的物種出現和崛起,但是相對於生機勃勃的原始世界,地球的環境正在不斷惡化,這值得人們警惕。與此同時,人們也注意到仍然存在一些「幸運兒」,它們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卻神奇的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內,並且受到了全方位的保護。
與此同時,已經有很多物種在我們面前消失,它們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環境惡化,才走向了滅絕。著名的渡渡鳥、白鰭豚都已經永遠的消失了,對人類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遺憾呢?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在不斷收集已有生物信息的同時,也在努力尋找瀕危物種,並且試圖藉助生物科技保存它們的重要信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認為未來可以克隆一部分已經滅絕的物種,但是這也有可能面臨一些倫理上的問題。大自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規律,並不是人類可以輕易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可能只有盡力挽回自身活動造成的損失,儘可能維持目前的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