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鯨在海洋中死去
它的屍體會慢慢沉入漆黑的深海
而後逐漸被其他海洋生物蠶食
用最後的能量供養大海數百年
人們為鯨死亡的過程
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名字
鯨落
01
當鯨感受到死亡即將到來之時
它會尋一處僻靜的海域
靜靜地等待 直到停止呼吸
死去的鯨魚 屍體會下沉至海底深處
此時 像盲鰻 鯊魚 和一些甲殼類生物
便會循著味道蜂擁而至
以鯨屍中的柔軟組織為食
這一過程可以持續4到24個月
在此期間 鯨屍的90%將被分解
這一階段被稱為
移動清道夫階段
(mobile-scavenger stage)
02
當魚類逐漸散去
一些無脊椎動物便聚集於此
以殘餘鯨屍作為棲居環境
同時啃食殘餘鯨屍
這一階段被稱為
機會主義者階段
(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
03
當鯨屍只剩下骨架時
大量厭氧細菌會進入鯨骨和其他組織
分解其中的脂類產生硫化氫
供能自養菌將其作為能量的來源
與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補充
這一階段被稱為
化能自養階段
(sulphophilic stage)
04
最後 當殘餘鯨落中的有機物質
被消耗殆盡時
鯨最後的礦物殘骸
則會化作礁巖
成為海洋生物們的住所
這一階段被稱為
礁巖階段
(Reef stage)
至此 這場盛大且漫長的鯨落
才算畫上了句號
鯨從海平面落至深海
化作深海綠洲
在長達百年的分解過程中
用自身最後的能量
滋養了海中萬物
一念成山 一念成海
鯨落十裡 萬物重生
這是鯨留給海洋最後的溫柔
大自然中也有類似鯨落的自然現象
在陸地上 原始森林中倒下的樹木
與鯨落髮揮著類似的功能
枯木的分解孕育了許多微生物及土壤動物
腐朽之後 木頭的內部能保存大量水分
為種子的發芽和生長提供適宜的條件
此外 枯木還能為林棲動物提供洞穴住所
據研究 枯木中儲存著大量的營養物質
能作為長效肥料滋養著森林
這與鯨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個生命的凋零
卻能為其他的生命提供生存的機會
生於斯 長於斯 歸於斯
鯨魚也好 枯木也罷
它們的死亡與凋零
何嘗又不是一種詩意的重生
※聲明:文章部分照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