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部生物電腦,可以自己重新設定程序和自行複製

2021-01-18 來自外星人的訊息

人類:一部生物電腦,

可以自己重新設定程序和自行複製

 

 

我們只不過是一部電腦,在某種程度上說只是一部機器,和人類所創造的某些產品比較起來,相對還是較為平庸的一種機器。

 

一部機器要運作,必須要有自我補充能量的功能。當我們餓了時,便會停止工作前去吃飯來補充能量。英國科學家研究成了一部金屬機器人,可像載貨車那樣全天候工作。當電池能量不足時,可運用所配備的輪子和攝像機的指引下到電源所在處自行充電,它就像我們去吃飯補充能量一樣。當電池充滿後又能繼續工作。因此,我們不能把這種在飢餓時能自行補充能源看成是人類優於機器的特點。現在已經發明了太陽能機器人,它可以在天晴時儲存能源供天雨時使用,不必中途停工以補充能源。這樣,在能源補充的領域內,人類已不比機器佔什麼優勢了。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在視力方面是否佔有優勢。剛才曾提到機器人配備有攝像機使它們能看到東西,能像我們一樣自由行走而不被我們設置的障礙物撞倒,這些攝像機連接到機器人的電腦上,就能像人腦一樣分析所傳來的映像。

 

在視覺上,人類同樣不比機器佔什麼優勢,更何況我們能輕易地在機器人身上配置複眼攝像機。其中一個是自由焦距調整鏡頭可看到數裡外的東西。另一個是廣角鏡頭可看到廣闊區域,還有一個是顯微鏡頭可看到極微小的東西。再另一個是紅外線鏡頭可在黑夜觀看事物。這樣同時具有這些功能的視力對人類來說是做不到的。人只能分別使用雙筒望遠鏡,凹透單筒望遠鏡,顯微鏡或紅外線鏡才可以收到同樣效果。但無論如何無法在同一時間同時使用這些鏡頭,這就是人類並不比機器佔有什麼優勢的另一表現。

 

再來看看另一種感覺:聽覺。大家都知道我們只能接收到周圍各種聲音中的一小部分,而狗卻能聽到超高頻率和超低頻率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在機器人身上裝配超高頻率和超低頻率聲音接收器。它甚至還可以設計成能辨認出聲源來自何方,距離有多少遠,而我們人類就無法擁有這樣精密的聽覺功能了。

 

嗅覺也不例外。我們無法分析周圍氣味的化學成分,只會說:「這好香啊」,「那好難聞啊!」。而機器人卻可以被設計成能立即分析出周圍氣味的化學成分,計算出氣味來源的距離和方向。甚至在人類無法聞到的情況下,分析出它對人體是否有害。

 

關於觸覺,人的觸覺同樣是很有限度的。當觸摸到東西時,只會說:「好熱啊!」,「好冷啊!」或說:「這是硬的。」,「這是軟的。」反映是某種泛泛而談的感覺。而機器人的電腦可以用它相當於人手的功能觸摸東西,而且估量出重量、硬度和溫度,十分精確。

 

最後我們的味覺也是極有限度的,它只能品味出「它是甜的。」,「它是鹹的。」,「這個好吃。」或「這個不好吃。」。讓我們貪婪地吞食著有毒劣質食品,只要能激起我們的味覺的都行。而電腦能裝置化學分析儀器,能準確地說出食物本身的成分,雖然它只直接從太陽光吸收能量。這項分析功能對它自己沒有什麼用處,但這卻可幫助人類知道自己所吃的是什麼東西。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一部簡單的機器並不落後於人。相反,經裝備後能擁有無限優異的性能。

 

最後只剩下第六感覺。這是人類幾乎不曾使用的超感官能力,而電腦卻能比我們運用得更得心應手,不必使用一般五官的傳遞信息,依靠無線電通訊,每天都在進行著。而在機器人身上加裝無線電收發機,便可輕而易舉地和其他機器人溝通交往。總而言之,人類會做的任何一件事電腦都能做得比我們更好。

 

顯而易見,我們的感官功能非常有限,但也許你會說,在人類的某個角落一定存在著人類的「神聖本質」。在人的記憶中嗎?不可能!因為任何一架老式的筆記本電腦,都能在它的儲存器中儲存比我們的科學院院士所能記憶的更多得多的資料,而且還能正確無誤地把所需要的資料隨時隨地叫出來。電腦化已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每天都在向我們證明這樣的事實。諸如袖珍計算機,有八種語言的翻譯機可以和世界冠軍對弈的電腦對手。等等。

 

而這還只不過是電腦化的起步階段,電子產品的能力年年都成倍地增長,已經有人開始考慮把人類所有的知識全都有規律地儲存在一片僅僅幾毫米的小晶片上!!!

 

你現在所讀的這本書是直接寫在一盤連接到改革過的電腦系統的磁碟上,但幾個月之後這個系統又要過時了。而在一盤每分鐘四十五轉的磁碟上可以一字不漏地儲存所有信息,儲存量可以是像這本書一樣大小的書兩本。

 

因而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神聖本質」的跡象,也沒有出現什麼人類獨有的特性。

 

那麼在藝術創造能力方面又怎樣呢?也同樣不佔什麼優勢!現在已有電腦音樂合成機可以作曲並演奏。大家都知道合成音樂已在各種領域內越來越多地被應用,這得歸功於電腦能使各種樂器的音質重現。人的聲音也能被仿製出來,這種機器能被設定程序,演奏莫扎特或巴哈的作品可以比世界上任何交響樂團演奏得更精確無誤。我們設想一下,一支擁有一百個小提琴手的樂團,這一百個小提琴手不可能精確地在一個時間點上同時演奏,在最快和最慢的提琴手之間總會有幾十分之一秒的時差存在,而每一個提琴手之間也總存在著幾百分之一秒的時差。電腦卻能合成一百支提琴的音質,並能使它們非常精確地在千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同時奏響,這就遠遠超過任何一位著名的指揮家對人類樂師所能達到的成就。

 

也許有人會說,正是這種在樂師中的細微時差,形成了每個指揮家的個人特色。但這種時差本身也可被設定入電腦,形成和這個指揮家一模一樣的「個人特色」。

 

電腦合成音樂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發出的音質比樂器本身發出的音質更為純真。尤其是在錄音時,樂器本身發出的音響會被共鳴的效果所扭曲,必須通過麥克風和揚聲器來錄音,然後再通過揚聲器和喇叭才能聽。而音樂合成機傳出的是純真的音質,絲毫不被共鳴效果扭曲。

 

正如「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員、作曲家讓·克魯特·李塞說的那樣:「電腦潛力無限,能以人類無法達到的技巧精確地演奏難度很高的複雜的曲調,而某些作曲家甚至只因為希望能排除演奏者的困難而使用電腦。」

 

在聲響領域可達成的事,同樣也能在形體、色彩、氣味和品嘗的領域內達成。

 

畫家描繪臀部曲線時,只是從他所見到過的眾多臀部中的認為理想的曲線來描繪。電腦也能做同樣的事,包括造就某些畫像特色的缺陷也能仿製。例如馬蒂格利尼畫中的人物頭頸都較長,布揮往往大量運用垂直線條。這些電腦都能做得一樣無二,電腦可以演奏巴赫風格的音樂,當然也可畫出馬蒂格利尼風格的圖畫。

 

電腦甚至已經找到了一種體系,它不用通過收集到的資料,就可以發現符合公眾品味的數據。

 

法國格勒諾爾市的國立綜合理工學院教授阿爾諾·谷芒曾預斷:「電腦在創作領域中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已顯示出它的前途無限。」事實上,電腦的發展不久即將遠遠超過這位教授的論斷。

 

電腦已經能夠創造形象、作曲,合成氣味並畫出建築構造圖了……

 

我們必須面對事實,認識到即使在創作領域內,人類也沒有比機器優越,並沒佔什麼優勢。

 

那麼還剩下什麼呢?是生殖繁衍能力嗎?也不行!我們可輕易地看到某些電腦被輸入可製造同類型電腦的程序後,就可以製造出相同的另一部電腦,新生的電腦再生出另一部,不斷繁衍。還可以設計出能夠繁衍和增殖的「品種」。

 

而人不可能機械化地不斷繁殖。因此,在繁殖方面人類也不比機器優越。由此可見,人和機器相比較,就顯得非常平庸了。

 

人只是一部可以自行設定程序並自行繁殖的生物電腦而已,由無限小構成。迷失在無限大之中,它既有永恆構成,卻同時又構成永恆。

 

人唯一比機器優越的地方是有能力決定是否要製造為人類服務的電腦,決定所製造的電腦該有多大能力。事實上,人可以賦予電腦超越人類的能力,將它們設計成地面上的主宰,甚至最後要消滅它們的創造者——人類。這全看人怎麼去創造它們了。比較合理的做法應是把它們設計成服從人類安排的,並能有效地為人類所用的。

 

難道人類就沒有任何比機器優越的地方嗎?那所謂的「靈魂」呢?真如我們在本書開頭所看到的,宇宙是無限的,不存在可以證明「上帝」存在的中心。人類的創造者只是在實驗室裡用基因製造出人,靈魂根本就不存在。我們的科學家不久即將運用最先進的科學製造出百分之百合成的人,這就斬釘截鐵地證實靈魂不存在了。雖然沒有上帝,但無限卻存在,無限在我們之中,我們處於無限之中,而且這是永恆的。如果在你的心目中認為這個永恆,就會有「上帝」的意思。那你並沒有錯,但卻要注意:永恆並不在乎你做了什麼,不論你是個大好人還是個十惡不赦的惡棍,它都無所謂。因為無限本身並沒有意識,它無所不在而又無所在……

 

重返靈魂的話題,從字源學的角度看,法語「靈魂」(âme)源自拉丁語的「anima」,意為「賦予生命者」,也就是製造出有獨特個性的生命體者,獨特個性指的是基因密碼。在最新的科學實驗的光輝指引下,我們可能即將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新人。從一個細胞中被製造出來,用的是稱為克隆的技術方法,正像另一星球上的耶洛因按他們自己的形象製造出我們人類一樣。這樣,人們就即將可以實現:在人死了之後,從事先被保存下來的他自身的一個細胞中,利用他的基因密碼把他重新再製造出來。

 

但如果你認為靈魂是一團純潔的氣體在人死後從體內緩緩地飄走,這團氣就是構成我們個性的物質。那你必須強制自己與這種原始的造成不平衡的觀念決裂,這種錯誤的觀念造成了心靈和肉軀的二元性,誤認為在身體的外部有一種精神在肉軀之外做著些什麼,誤認為心靈與肉軀是分離的……要弄清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請教創造人類的耶洛因,問問他們是否在設計我們時創造某種代表輕飄靈魂的物質。他們回答說:「不!」,並且在實驗室裡運用克隆技術複製了五十個相同的人來證明自己的說法。如果一個人在死後不按照自己的基因密碼進行再複製,那麼這個人就消失了,構成這個人的物質材料就消失了,他將永遠不復存在。「你來自塵土,又將回歸塵土。」。

 

由於靈魂並不存在,構成人比機器優越的物質也就不存在了。但人的基因密碼的的確確要比安裝在機器人身上的金屬製成的電腦優異得多。活人身上每一個細胞中都有可以複製完整的一個活人所需要的信息,不管它是腳上的一個細胞還是手上的一個細胞。但如果從機器人的足部截下一段來,卻不存在可讓我們複製整個機器人的任何信息,除非這個機器人是生物化的。那什麼是生物機器人呢?它就是完完全全和我們人類一樣,用有生命的材料構成的而不是用金屬材料構成的機器人。

 

總之,我們只不過是業績平凡的機器。上述情況足以說明這點,但我們卻有能力讓優於我們的機器圍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服務,以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自我發展與創造。這是我們人類獨有的特權,因為將由我們來決定以後的一切,但不是絕對的、孤立的。

 

排除了周圍的神秘感,排除了自以為超凡神聖的優越感,我們就可以開始看清自己、認識自己了。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是無限的一部分,而能力非常有限。

 

儘管這些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仍能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周圍的無限,使我們處於無限之中。如果我們知道自己與無限聯繫在一起,那就能達到與無限和諧相處的境界。

 

本章的目的是消除我們對認識自己所有的錯誤想法。因此在結束本章之前,還要破除一種神秘感,那就是原始人類努力神化了的東西,可能是出於無知,更可能是玩弄無知的群眾把他們所建立的宗教說成是「創造生命的」。這個「奧秘」就是未開化的宗教信仰的部長們的避難所。

 

生命的創造一點也不神秘。而宗教卻還在大肆宣傳它的神秘性,結果必然會使原先的篤信者喪失信仰,最後導致不得不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文盲的國家中大張旗鼓地宣傳,企圖在科學不發達的國家中,扳回一些在西方文明國家中所喪失的信徒人數,這才促成了羅馬教皇的南美之行、非洲之行、中東之行……

 

那在母親子宮裡孕育生命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創造一個新的基因碼,也就是我們先前所說的基因程式。我們已看到了每個活生生的生命體都擁有一個由原子和分子的字母組成的「名字」,當人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一個生命體時,人們就按某種方式把原子和分子聚合在一起創造成一個新的:「名字」。如果這個生命體是人,他的「基因名字」是由四十六個染色體組成。如果這個生命體有通過性交進行繁殖的能力,那麼他會把自己獨特的「基因名字」的一半給卵子,而性交夥伴則給與另外的一半,這樣就孕育成長為他們的孩子。因此,他們各給了二十三個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子,這樣形成了一個擁有四十六個染色體的細胞。新生命體的第一個細胞將分裂出兩個細胞,然後是四個、再後是八個……等等,直到新的生命形成的那一天。至於是男還是女,那得由性染色體來決定。

 

這絲毫也沒有神奇或奧秘可言,只是物質有智慧地組合。當創造生命時能賦予生命,當需要繁殖時能智慧地組成新的組合。

 

當代科學家們對揭開生命的奧秘繼續有所貢獻,尤其是在英國由體外人工授精而誕生的小女孩。她是在體外人工授精後殖入母體子宮內孕育而生的。天主教權力當局對此嚴厲譴責是不足為奇的,因為這揭開了生命創造的神秘面紗,而這塊神秘面紗正是宗教賴以建立的基石。還有許多揭開事物神秘面紗的實驗正在進行中,例如,單性生殖的生命克隆技術,只要在活的生命體中摘取一個細胞便可創造生命,美國一位百萬富翁已經藉此方式有了一個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百分之百是他父親的基因密碼,與別的雌性基因沒有關係。

 

概言之,單性生殖的克隆技術可以類比為在植物的切口處長出新芽來,它像播種一樣,利用修改現有種子的基因來創造新品種,我們這樣打比方,想讓稍有園藝經驗的人能更容易理解些。

 

只運用了化學的基本技巧來創造新品種是無法與此類植物繁殖相提並論的。

 

在結束本章之前,還有一個觀念上的神秘面紗必須揭開,不然的話會在你覺醒的過程中投下陰影而阻礙你的成長,這個觀念就是「愛」。你可能會認為只有人才有「愛」的特權,甚至認為這就是人比機器優越的明證。

 

事實卻遠不是這樣的啊!人們可以非常好地設計電腦做愛程序。

 

要揭開「愛情」的神秘面紗,首先得解開「愛情」這字眼背後隱藏的諸多不同的概念。

 

首先,如果認為「愛」就是能促使兩個異性產生親密行為以最後達到性交的行為,那只要觀察鳥類的行為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它們的求愛舞蹈比人類的求愛行為更富有藝術感。

 

如果認為「愛」就是指性交行為本身,那就更容易做比較了。回憶一下我們在設計某種動物時,我們讓它的性器官上布滿快感神經,以便在進行性交時感覺到非常舒暢愉快。因此,為了謀取這種愉快的舒服感覺,動物就會經常尋找性交的快樂而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繁殖後代的任務。

 

我們已經看到電腦能輕易地製造出另一架電腦,也就是能「自行繁殖」。我們也可以把電腦設計成「有性別的」,也就是每架電腦具有製造一架新電腦所必需的一半程序,必須把兩個各擁有一半程序的電腦結合在一起,才能製造出一架全新的新電腦。

 

我們可輕易地製造一架擁有一半程序的電腦,給它取名為「雄性電腦」,而另一架擁有一半程序的電腦被稱為「雌性電腦」,「雌雄兩性」結合在一起就能製造出一架新電腦,它就是我們所稱的「小孩」。

 

現在該是揭開「愉快」這個面紗的時候了。當我們把兩架電腦設計成把各自所有的一半程序結合起來便可產生一架像它們一樣外觀的新電腦時,我們必須考慮在它們的身軀上裝上一種在傳輸各自的一半程序時會產生某種愉快感覺的器官,使它們儘量想去享受這種快感而主動去從事這種結合,完成「自行繁殖」的任務。

 

什麼是愉快?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大腦中的「快感中心」,他們用電流刺激這個「快感中心」區域,被試驗的人員證實了他們在被刺激時感受到了一種異常興奮的快感。他們也能證明當一個人感覺到愉快時,總是這些區域受到刺激。(例如:男女在性交做愛時的歡樂,軍人在受勳時,科學家或運動員在領獎章時,在按摩撫摸時所感受到的快樂。)

 

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產生一切愉快感覺的中心區域,知道了使我們感受快樂的過程。事實上,這只不過是在大腦內產生的生化反應,大腦會釋放出類似快樂的電流。

 

同樣地,另一些生化反應能導致不愉快的感覺,大腦被設計成對某些外來事物或刺激源會產生不愉快的反應。這就是控制我們行為的機制,它使我們去尋找產生快樂的事物而躲避產生痛苦的事物。

 

要清楚地了解這個現象,我們還得回到會自動到電源插座上去充電的機器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電錶上的一根指針顯示出電池中所剩的電子,而一旁的另一個鏡面上顯示的則是充電時電源的輸入能量。

 

當電池快沒電的時候,電錶上的指針降到最小的限度並啟動與電腦的接觸鍵,這個電腦就是機器人的大腦。給它「應該充電了」的信號,這個信號是不愉快的,就像齋戒一天後,臨近用餐時刻那種飢腸轆轆的感覺。

 

這樣,機器人就會走向電源插座,自動插上插頭,於是第二個電錶上的指針便開始向最大限度的方向移動,顯示輸入電源的情況。這能啟動另一個通往中央電腦的信號產生愉快的感覺,這種快感就像飯後用餐時開頭幾口飯的感覺,就像男女性交做愛前先彼此撫摸時的那種歡暢。

 

漸漸地,第一根顯示儲存的電流量的指針會顯示出最高儲存電流量,一到最高值,另一個開關就會啟動以通知中央電腦告知它電池已蓄足電量。這電路會感覺到那種滿足的愉快感覺,就像用餐完畢酒足飯飽的那種感覺,更像性交做愛時高潮來臨那刻的舒暢痛快的滿足感一樣。

 

於是機器拔掉插頭,又回到崗位上去工作了,就像我們在吃飽肚皮後又開始工作,房事結束後又恢復原樣。為了享受某種事物,必須在享受之前先自禁一段時間,做些別的事情。事物的對比性能帶來更愉快的感覺。(例如飢餓與進食的對比,禁慾與性生活的對比,等等。)

 

我們可以從做愛時或做愛前的準備中輕易地懂得什麼是「愛」,什麼是「愉快」,只是一種生化反應,它誘發大腦中的「愉快中樞」。因為我們能製造一架與我們有相同感覺的電腦,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人類都不比機器優越。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之所以要去做它,是因為它直接或間接地帶給我們快樂的感覺。

 

我們吃東西是因為它帶給我們快樂,我們睡覺、飲食、做愛、洗澡、梳理頭髮……都帶給我們快樂,而我們交稅是因為它間接帶給我們快樂。交了稅就不會進監獄,免去了牢獄之災的快樂。一個女人衝向大卡車輪底去救她的孩子,她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這個行為給她帶來快樂,否則她決不會這樣做。由於解救孩子的快樂遠遠超過自己被車輪輾死的痛苦,所以才會不顧自身安危衝向滾滾車輪。二戰時日本的神風敢死隊駕著自殺飛機衝向敵軍艦艇的舉動,是因為為國捐軀的快樂遠遠超過死亡的哀痛,否則就決不會這麼做的。利他主義只是一種快樂的形式,唯我主義則是另一種形式。如果造福他人的快樂應該和被造福的人數成正比,那麼利他主義應是一種更高級的快樂,而且快樂的品位也應該和被造福的人的品質成正比。為了滿足一群蠢才而講他們愛聽的話,快樂的層次遠遠不如對一個智者或爭取成為智者的人說話。如果讓我們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前者是一群整天只想吃喝的低能的烏合之眾,後者是一名隱居深山渴望在意識上自我提高的人。倘若我們真的想提升自己的意識,那毫無疑問務必選擇後者,為後者一人造福。

 

為人類的幸福而獻身的人也是被快樂所驅使。我寫這本書,也是因為把我所得到的訊息傳播給你們,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快樂,是一件令我快樂的事。

 

由此可見,即使我們不談「愛」包含的「高貴情操」,諸如利他主義或獻身精神之類,儘管它們與性沒有什麼關係,但還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為基礎的。

 

我們可以把機器人設計成把自己的子孫後代、同伴、集團或種族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寧為他們造福而獻身。這種設計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些足以證明即使在「愛」方面,人類也不比機器更優越。

 

概言之,「愛」所賦予的或「隱藏」在「愛」字背後的任何特質都算不了是人類的特權,因為可以利用機械原理不斷地重新複製「愛」。

 

結束之前,還得談一下人類的另一個能力——把自己與無限融為一體,在這個能力方面,人類也不比機器有優越之處。我們可輕易地看到一架電腦被設計成可以感受無限的,可以運用感應器感受到無限大和無限小,能更好地與無限和諧相處,和給與它生命力的源泉和諧相處。

 

這架電腦可以有能力用他的感官來冥想,就像我們即將做的「感官冥想」一樣。人類又一次無法比機器更優異!

 

「冥想」從詞源學方面看,它來自拉丁文meditare,意為「鍛鍊」。鍛鍊他的感官,這正是「感官冥想」的目的。

 

 

 

歡迎參閱《來自外星人的訊息》系列--<<感官冥想>>—<意識到自己>—人類:一部生物電腦,可以自己重新設定程序和自行複製

 

 



 

 

請更多關注《來自外星人的訊息》系列:

http://www.ufoet.cn/plus/list.php?tid=7

國際雷爾利安運動——愛與和諧

 

請關注雷爾彌勒的中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aelmaitreya

 

歡迎轉載,也可分享給您周圍的人們。謝謝!

相關焦點

  • 你我都是生物電腦?運行著複雜的程序?
    先來看看那些顯而易見的不同點:人是碳基生物,電腦是矽基生物;人有喜怒哀樂,電腦很「冷漠」;人能隨機應變,電腦只能按預設的程序運作;…… 接著,我們再試著回答兩者的相同點。早在1968年,就有人對此作出了思考。
  • 霍金:人類生活在電腦程式中
    換句話說,你感知到的一切信息是否只是如《黑客帝國》那般由高階文明虛擬出來的電腦程式?博斯特羅姆就曾表示,人腦(據說是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就有可能是整個虛擬程序的一部分(而並非如簡陋的VR設備一般假裝刺激人腦),他甚至斷言,如下三種可能性中必有一種正確:1,所有文明在科技成熟前都滅亡了;2,所有科技成熟的文明都對製造模擬程序沒興趣;3,人類文明正生活在一個電腦程式之中。
  • 人類和宇宙是被設定好的程序?科學家:還有一種更荒謬的可能!
    人類和宇宙是被設定好的程序?科學家:還有一種更荒謬的可能!人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宇宙之外到底存在什麼?和我們又有怎樣的關係?這對於宇宙研究的過程當中,科學家們開始提出了自己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覺得宇宙其實早就是被人設置好的而已,地球和人類只不過是被人設計好的一種程序而已。人類和宇宙是被設定好的程序?科學家:還有一種更荒謬的可能!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非常的荒誕不切實際,但經過科學家們多方面的研究,卻發現這是有一定的依據的,越來越多的證據開始指向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
  • 李開復:人類的演化史就是一部生物智能的訓練史
    但認為量子計算對大數據的處理可以趕上或超越生物大腦對神經元和突觸的計算量,而得出AI將達到人類大腦的水平,機器終將超越並取代人類智慧(人工智慧奇點論)。這種推測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觀點二:人類的演化史就是一部生物智能的訓練史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王嘉平認為,人類的進化不單單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突觸的進化,而是整個世界的進化相統一,與人類的欲望相一致。人類的感知系統、運動系統,乃至情感和創造力,都是在生存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深度學習僅僅是一個工具。
  • 人為控制病毒複製程序 活體病毒可做疫苗?
    這樣,保留了感染性的病毒進入生物體後,可以激活生物體細胞的全部免疫反應;但由於終止密碼子的存在,病毒無法進行蛋白質翻譯,因而失去複製能力。」周德敏說。  周德敏團隊利用活體禽流感病毒製作疫苗,並進行了包括小鼠、荷蘭豬和白鼬在內的疫苗接種動物實驗。病毒入侵宿主後,不會發生複製增殖,卻可以誘導集體產生對抗該病毒的免疫能力。
  • 用電腦控制手機時,手機和電腦無法連接怎麼辦?
    有時在初次連接電腦和手機時,會遇到麻煩:無法連接手機,找不到「USB調試開關」,手機端無法安裝APK,掉線,以及無法獲取手機屏幕等等,實際上只需要進行一些小小的步驟,就可以輕鬆解決這些問題。問題一:手機「USB調試」沒有打開用 USB線連接手機與電腦時,需要在手機的「開發者選項「中打開「USB 調試」開關,這是通過手機授權,允許Total Control軟體對手機進行操控,這是使用軟體的第一步調試。問題二:不知道手機「USB調試」在哪裡操作雖然是自己親密無間的手機,依然不清楚手機的USB調試開關在哪裡?
  • 馬斯克重新定義人機關係,黑科技會毀滅人類嗎?
    有專家認為,不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機器可以控制人類大腦,那比核飛彈威脅還大。,這意味著生物的思考可以轉化為機械語言,而機器也能信息傳導向大腦,如果人類意識被機器理解,那麼各種神經系統疾病都將不治而愈,帕金森患者能獨立行走和思考,自閉症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也能被大眾所理解,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殘疾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聾啞盲人能重新與世界取得聯繫,殘疾者在更換機械義肢後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跑跳,屆時即使是不可治癒的
  • 克隆自己,複製記憶,理論上人類能否實現永生
    克隆自己,複製記憶,理論上人類能否實現永生?一種觀點認為,既然保持本體不衰老,目前技術不可能,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克隆技術,培養克隆體,但是不讓他接觸外界,不產生死亡,就如同剛出廠的電腦一樣,等待激活。個體的生老病死是種群生物進化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如果要實現人類的永生,但是不去解決進化問題,人類這個種群就等於固步自封,未來堪憂。而且轉移記憶涉及到了一個哲學問題,何謂之「我」?出於記憶轉移的緣故,一個新的你被克隆出來並完好繼承了原先軀體的記憶,你不會感到有何不適,但假如,此時再次,被某些人有目的地再次克隆多一個你,再次複製多一個你,兩個都是你,但這個世界只能容下一個ID,該怎麼辦?
  • macOS 眾測報告:讓電腦重新回歸生活
    macOS 中提供了包含日常所需應用的 App Store,用戶可以在這之中找到大量日常所需的應用,各個安裝包的安裝過程都是簡單且統一的。如用戶需要安裝 App store 中不包含的其他應用,同樣可以自由地選擇安裝包自行安裝。macOS 中的 「啟動臺」匯聚了全部已安裝應用,將他們用移動端用戶熟悉的大圖標的形式展現出來。刪除應用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且熟悉——只需要將應用圖標拖拽到垃圾桶中即可。
  • 《人型電腦天使心》告訴我們答案
    若干年後,人工智慧可能就可以化身為完美情人,它們不再冰冷,有著溫暖的皮膚,會向你微笑,可以給你個安慰的抱抱,甚至有著超乎人類的高智商高情商,讓你不由自主的淪陷。可是一想到自己愛上的不過是一堆預設代碼或者說是程序設定給出的貼心假象,他對我的甜蜜與理解不過是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又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愛情到底該怎麼定義?愛上人工智慧算不算愛情?
  • 複製保存 科學家計劃將人腦上傳到電腦
    中關村在線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舊金山一位發明人蘭德爾·科尼公布了他要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電腦的計劃。這位科學家希望,他能夠將人腦複製為一個機械系統。    蘭德爾·科尼表示,這個系統的關鍵是一個「基質獨立頭腦」(SIM)。
  • 人類如何複製動物超能力?
    ,忠犬八公式的劇情正持續上演,續寫自己和最好朋友間的偉大友誼,它們也常常仗著人類的權勢囂張跋扈,狂吠不止,至於說更沒有用的豬和羊,則乾脆奉獻出身體即可。人類垂涎鷹的眼睛,也知道硒元素的作用,只能終日吃些肝臟、瘦肉、玉米、洋蔥已增加些視力,但事與願違,人類的眼睛因看過了太多的電腦和手機,整體視力嚴重下降,或許在未來萬物聯網、遍地顯示屏的時代,一雙漂亮又能遠眺的鷹眼會成為人類最渴望的技能之一;如果人類視力下降正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那麼,找到一種新的技能來「看」世界,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蝙蝠在黑夜中是看不到東西的,但它們能發出非常高頻率的聲音,通過聽取這些聲音碰到物體後的反射回升
  • 人形電腦天使心,是一部值得追的老番
    早些年的時候,有一部動漫它的名字叫《人形電腦天使心》的存在,它不僅僅是一部老番,而且也是一部國內外都較為少見的題材——機器愛上人類,而且還成功上位的存在。所以說《人形電腦天使心》是一部早期的,最完美的少女類型的漫畫,重點是,還有很多的男性也被吸引其中,當然,我是因為小嘰(啊,CV還是田中理惠大姐姐)才去追的動畫——雖然是前幾年又重新追的。
  • 電腦一鍵關閉所有運行程序,來了解一下!
    很多時候可以用到它!電腦太卡1找到自己電腦的登錄名按住WIN+R鍵或者在:開始--運行--輸入CMD然後回車進入下面的黑色顯示框>複製下面我們提供的這串代碼把裡面的"MIX科技公元「修改為剛才我們查到的計算機登錄名稱Administrator(電腦默認登錄名)
  • 電腦常用的驅動程序的安裝與管理
    大家好,我是波仔,今天又來跟大家一起分享電腦知識,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電腦常用的驅動程序的安裝與管理。電腦常用驅動程序的安裝與管理安裝作業系統之後,要想正常使用電腦的顯卡、網卡和音效卡等,就需要安裝這些硬體的驅動程序。
  • 科學家想把人腦上傳到電腦
    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是一個直接從一部科幻小說中拿出來的計劃,或許是一個使人永生的方法。舊金山一位發明人公布了他要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電腦的計劃。這位科學家希望,他能夠將人腦複製為一個機械系統。蘭德爾-科尼表示,這個系統的關鍵是一個「基質獨立頭腦」(SIM)。
  • 如何限制員工電腦安裝程序 如何允許安裝特定程序?
    禁止使用一切網盤、雲盤,也可以設置使用特定網盤、雲盤等。  4、程序黑白名單管理。設置禁止運行的程序列表,或者設置只允許運行的程序列表。  5、網頁黑白名單管理。設置禁止打開的網址名單,或者設置只允許打開的網址名單。  6、禁止登錄論壇、博客、貼吧、空間等,禁止使用FTP上傳文件、禁止手機和電腦通過網絡互傳文件等。
  • 可自行複製的生物汙染源
    在人類1000多年前到達紐西蘭的時候,紐西蘭群島已被隔離了6000萬年。因此,紐西蘭具有獨特的動物區系。除了3種小型食物蟲類蝙蝠和幾種海豹、海獅外,沒有其他的哺乳動物。紐西蘭具有許多特有鳥類、兩棲爬行類和昆蟲。例如世界上最高的鳥―――恐鳥,代表爬行動物的目前惟一現存種―――紐西蘭巨蜥,原始的紐西蘭蛙類以及長鬚無翅大蝗―――一種重達71克的沙螽。
  • 張震暴瘦24斤演科幻犯罪片,故事設定在2032年,人腦可以被複製
    導演程偉豪將東方的靈魂論調雜糅進劇本當中,本土化展現"人腦複製"迷局,風格混雜,設定為軟科幻近未來。電影發生在2032年,圍繞王姓富豪被害案展開,以"人腦複製"技術為背景設定。我們所看到的人物是否被他人的意識佔據?亦或兇手用別人的身體實施謀殺行為?電影視覺設定早就定好要用顏色和線條;大量特效鏡頭與特殊的拍攝手法,盡力打造出東方科幻犯罪電影。
  • 研究稱人類是5億年前生物DNA錯誤複製的產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大約5億年前,在海底有一條無脊椎生物經歷了兩次成功的DNA複製——這是一次「程序錯誤」,但是這一個「錯誤」卻意外地觸發了其它生物包括人類的最終出現。